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少年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科学的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本人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热爱学习科学入手,想方设法留给学生五个创新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使科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留给学生课内外的观察空间
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发现、探索。引导和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通过观察、发现、探索,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联系,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科学教学中,处处让学生观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课外空间。我激励学生在课外更大的空间、时间范围进行观察。它又包括课前观察和课后观察。课前观察是为了更好地预习新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课后观察是为了更好巩固知识,应用知识。②课内空间。在科学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实物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从方位、颜色、变化,通过对比等方法科学地感知客观事物,获取感性认识。
二、留给学生开放性的实验空间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我在教学科学实验中,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体会实验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教《传热比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传热速度与物体的不同有关,我先讲解实验方法(怎样按步骤进行)、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记录在不同材料上豆子掉下来的时间,最后得出热在金属、陶瓷等物体的传热速度较快,在木头、橡胶等物体的传热速度较慢。又如我在教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设计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就是怎样用磁铁从装满水的杯中取出回形针?我不提任何要求,但可以小组讨论。有的同学直接把磁铁放到水中取出回形针,有些同学隔着玻璃吸引回形针,然后慢慢向上移动,有些同学利用磁力能传递的原理,先用磁铁吸引一串回形针,然后像钓鱼一样从水中取出回形针。平时,我把自然实验室开放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自由探索科学的奥秘。这样学生有了一个自行探索的实验空间,自由发挥,亲自动手,学得兴味盎然。
三、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讨论空间
讨论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社会的交际能力。讨论可以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实验前的讨论是为了得出要探索的问题而在小组进行的。如教《仙人掌》一课中,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了要探索的问题: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这样小?而荷花的叶子为什么这样大?把仙人掌移种到水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和环境有什么关系等。经过同学讨论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探索起来兴趣更浓,更有目的性,效果也更佳。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已经获得了感性的知识,但这还不够,紧接着我会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给他们一个讨论的空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课后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延伸学习内容,继续探究。如教《人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为了让学生知道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破坏的事实,我临下课时用银幕出示我们身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影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还有哪些?你能在课后进行调查吗?如果这样继续破坏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有多长寿命,请同学回去调查,结果短短几天不少学生就写出了“救救地球”、“整治河流”、“爱护我们的小村庄”等科学小论文。
四、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想象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设计了“奇思妙想”的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磁铁的相关知识,现在你们一定有特别的想法,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紧接着我出示“奇思妙想”的指引,同学们看到银幕的提示后立即变得寂静无声,因为此时的同学们已经在“科幻”的空间畅游。五分钟后,课室逐渐热闹起来,同学们陆续说出了自己的高见,有同学说设计一种装有磁铁的探测器,可以轻松地发现地下的矿藏;有的同学说发明一种带有磁铁的垃圾分类车,能分类出铁质的东西,有利于环保等。
五、留给学生前伸后延的实践空间
我经常将科学课前伸、后延,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广阔的实践空间。课前实践,给学生一个课前空间,即让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包括感性资料的积累、认识材料的收集、研究器材的制作。如在教学《自行车》一课前,我让同学们到本地的一个自行车制造厂参观学习,为学习自行车的构造做好准备。课后实践,给学生一个课后空间,即让学生广泛接触、研究大自然,扩充和运用所学知识。课后延伸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志趣和才干。如在学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我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件玩具,可以是小组活动。又如教学《根和茎》一课后,我让同学们组成几个兴趣小组,到植物园亲手种植花生、粟米和蔬菜等。他们精心管理,并做好观察根和茎的变化日记。教师分阶段给同学们的工作做出中肯的评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可以群体活动,即班级、年级,或者是更多人数的活动。如在教学完《生命在于运动》一课后,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合理的体育比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
在科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自然科学,就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留给同学们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与自然科学的接触中主动学习,自觉掌握,灵活运用,形成智能。只要持之以恒,我想同学们对知识的感知和掌握、自然科学的探索一定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一、留给学生课内外的观察空间
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发现、探索。引导和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通过观察、发现、探索,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联系,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科学教学中,处处让学生观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课外空间。我激励学生在课外更大的空间、时间范围进行观察。它又包括课前观察和课后观察。课前观察是为了更好地预习新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课后观察是为了更好巩固知识,应用知识。②课内空间。在科学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实物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从方位、颜色、变化,通过对比等方法科学地感知客观事物,获取感性认识。
二、留给学生开放性的实验空间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我在教学科学实验中,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体会实验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教《传热比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传热速度与物体的不同有关,我先讲解实验方法(怎样按步骤进行)、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记录在不同材料上豆子掉下来的时间,最后得出热在金属、陶瓷等物体的传热速度较快,在木头、橡胶等物体的传热速度较慢。又如我在教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设计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就是怎样用磁铁从装满水的杯中取出回形针?我不提任何要求,但可以小组讨论。有的同学直接把磁铁放到水中取出回形针,有些同学隔着玻璃吸引回形针,然后慢慢向上移动,有些同学利用磁力能传递的原理,先用磁铁吸引一串回形针,然后像钓鱼一样从水中取出回形针。平时,我把自然实验室开放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自由探索科学的奥秘。这样学生有了一个自行探索的实验空间,自由发挥,亲自动手,学得兴味盎然。
三、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讨论空间
讨论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社会的交际能力。讨论可以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实验前的讨论是为了得出要探索的问题而在小组进行的。如教《仙人掌》一课中,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了要探索的问题: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这样小?而荷花的叶子为什么这样大?把仙人掌移种到水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和环境有什么关系等。经过同学讨论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探索起来兴趣更浓,更有目的性,效果也更佳。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已经获得了感性的知识,但这还不够,紧接着我会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给他们一个讨论的空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课后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延伸学习内容,继续探究。如教《人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为了让学生知道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破坏的事实,我临下课时用银幕出示我们身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影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还有哪些?你能在课后进行调查吗?如果这样继续破坏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有多长寿命,请同学回去调查,结果短短几天不少学生就写出了“救救地球”、“整治河流”、“爱护我们的小村庄”等科学小论文。
四、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想象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设计了“奇思妙想”的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磁铁的相关知识,现在你们一定有特别的想法,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紧接着我出示“奇思妙想”的指引,同学们看到银幕的提示后立即变得寂静无声,因为此时的同学们已经在“科幻”的空间畅游。五分钟后,课室逐渐热闹起来,同学们陆续说出了自己的高见,有同学说设计一种装有磁铁的探测器,可以轻松地发现地下的矿藏;有的同学说发明一种带有磁铁的垃圾分类车,能分类出铁质的东西,有利于环保等。
五、留给学生前伸后延的实践空间
我经常将科学课前伸、后延,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广阔的实践空间。课前实践,给学生一个课前空间,即让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包括感性资料的积累、认识材料的收集、研究器材的制作。如在教学《自行车》一课前,我让同学们到本地的一个自行车制造厂参观学习,为学习自行车的构造做好准备。课后实践,给学生一个课后空间,即让学生广泛接触、研究大自然,扩充和运用所学知识。课后延伸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志趣和才干。如在学完《磁铁的力量》一课后,我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件玩具,可以是小组活动。又如教学《根和茎》一课后,我让同学们组成几个兴趣小组,到植物园亲手种植花生、粟米和蔬菜等。他们精心管理,并做好观察根和茎的变化日记。教师分阶段给同学们的工作做出中肯的评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可以群体活动,即班级、年级,或者是更多人数的活动。如在教学完《生命在于运动》一课后,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合理的体育比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
在科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自然科学,就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留给同学们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与自然科学的接触中主动学习,自觉掌握,灵活运用,形成智能。只要持之以恒,我想同学们对知识的感知和掌握、自然科学的探索一定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