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当国产运20大飞机叱咤长空,紧急驰援武汉的时候,那种凝聚国家力量的磅礴与震撼,骤然令他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想,也许此刻她就在这架飞往抗疫前线的大飞机上,大飞机的轰鸣声一下子唤起了他的回忆——那时候,他和现在的她一样年轻,也一样充满了青春的热血和战斗的激情,所不同的是,当年他奔赴朝鲜战场,坐的却是一列弹痕累累的闷罐火车……
  那是1951年春天,火红的金达莱燃烧了朝鲜的漫山遍野,同时燃烧的还有联合国军喧嚣的炮火,以及美军战机扔下的一串串汽油弹。尽管谭占云此前参加过国内的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尽管他在跨过鸭绿江之前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朝鲜战场上的残酷与惨烈,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战争经历和心里预想。
  时值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打响,完成歼敌任务后,我志愿军各参战部队奉命后撤。由于战线过长,美军一装甲部队趁机穿插过来,企图截断我军回撤之路。接到上级命令后,谭占云所在的志愿军某连火速占领390高地,扼住了美装甲车必经的一处咽喉要隘。虽然是居高临下,但因为制空权完全掌控在敌人手里,敌机肆无忌惮地轰炸,高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高地上除了几个岩缝和石坑,几乎找不到一处隐藏,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作了壮烈的火球。
  谭占云从石坑里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石坑上面直挺挺地趴着一个人,那人眼睛睁得很大,但显然已经咽气了,生命遭遇的最后痛苦,全都凝固在了那张黢黑的脸上。他一眼便认出,这个用身体和生命替他挡住烈火的人,便是那个新来的连长俞大福。
  谭占云从石坑里爬出,发现整个高地一片沉寂,已然找不到一个活着的人了,而远处的山道上,一条长虫正在朝这边迅速蠕动过来。情况万分危急,谭占云毫不犹豫地冲下高地,并很快隐蔽于路边一处散兵坑里。他屏住呼吸,待第一辆坦克抵近时,猛地将两颗手雷扔了出去,第一辆坦克在爆炸声中彻底瘫痪。由于山道狭窄,第一辆坦克报废后,后面的坦克也就接龙似的全都趴窝了。紧接着,谭占云占据高地有利地形,对敌人工兵展开冷枪袭扰,硬是将敌装甲部队死死钉在了高地脚下,为志愿军胜利回师赢得了宝贵时间。战后,谭占云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勋章。
  二
  朝鲜战争结束后,谭占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谭占云的家住在一个小集镇上,小镇虽小,但因为这里紧扼水陆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长征时的一场重要战役即发生在这里。当时,谭占云的父母曾冒死收留几名红军伤员,并将他们安置在后山养伤,一直到痊愈归队。
  那时候,谭占云还是母亲背篓里的一个小娃娃。母亲每天都要背着小背篓给红军送饭,背篓上面是他,他脚底下则是稻草掩盖着的饭菜。一次,为了甩开敌人盯梢,母亲绕了不少弯路,小占云因为憋得太久,结果将奶尿全滋在了饭菜上。母亲很尴尬,几个红军战士却开心地笑道,童子尿,赛鸡汤,红军喝了打胜仗,今天算是吃上“大补”了!
  谭占云后来才知道,抗战爆发后,父亲随八路军某部奔赴抗日前线,一直到抗战胜利,组织上才派他回老家继续开展地下斗争。不久,父亲在执行秘密任务时被叛徒出卖,不幸遭国民党杀害。
  父亲牺牲后,母亲担心儿子受到牵连,于是通过党的秘密渠道,将十五岁的谭占云送到了部队。那天,母亲絮絮叨叨了一路的泪水和叮嘱,娃呀,到部队了要听党的话,多打胜仗多立功,别丢爸妈的脸!临别又哽咽道,娃呀,妈等你回来,一定要回来啊!
  结果这一等就是五年,当谭占云带着满兜勋章和满身伤痕回来的时候,前来迎接他的却并不是母亲,而是乡亲们的一声声叹息,唉,娃子哟,你咋才回来呢?
  原来,母亲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当时老家已经解放,母亲见儿子迟迟没有回来,于是每天都要爬上后山,一遍遍地望着远处,喊,云娃,回来哟!母亲没能盼到他回来的这一天,却在一次下山的途中跌下悬崖摔死了。
  也许见惯了太多生离死别,谭占云尽管眼里汪满泪水,可一声也哭不出来。他一言不发地跪下,将勋章一枚枚摆放在父母坟前,也许,这些勋章才是告慰父母的最好语言,也是父母最为期盼的祭奠方式。当他拿出最后一枚勋章的时候,却兀然觉得有一双眼睛正在奇怪地看着他,而在这双眼睛的背后,同时还站着几个人,他们神情忧郁,向他投来一丝哀怨的目光。
  他心里仿佛被什么蜇了一下,觉得特别难受。打从这一刻起,谭占云就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找到他们!
  谭占云的左腿曾被子弹咬伤过,行动不太利索,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特意将他安排在了民政局档案科上班。起初,他对这份“闲差”很有想法,但转念一想,也好,这倒为日后寻找烈士家属提供了便利!
  俞连长是在第五次战役打响前,从其他连队临时抽调过来的,记得当时他也是操着一口熟悉的家乡话,但仓促间却来不及问他究竟是哪个县的。抱着侥幸,谭占云查阅了手头所有革命烈士档案,但一无所获,于是他又把目光转向邻县。
  那时候的通讯极不方便,对外联络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邮驿传书。尽管民政局有一部老旧斑驳的手摇电话,可谭占云每次摇得满头大汗,电话那头始终哑巴似的一声不吭。于是他投书邻县同行,可苦苦等来的却是“查无此人”!无奈之下,谭占云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路了……
  三
  这一年春天,谭占云终于找到了俞连长的家属。俞连长的家蛰伏在大山深处,家里就剩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母亲是个瞎子,据说她是让泪水淹瞎的。她丈夫早年参加红军,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了。那时她尚年轻,一双夜明珠似的眸子浸在泪水里,渐渐失去光泽,结果落下了眼疾。后来,她又得知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禁不住嚎啕大哭。等她抹去泪水的时候,才发现眼前黑乎乎的,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
  见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谭占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母亲当年孤苦伶仃,就像挂在深秋的最后一片树叶,那片憔悴的叶子沾满了思亲的雨水,最后在瑟瑟冷风中悄然跌落……他鼻子一酸,扔下拐杖便“嗵”地跪下了。   老人眨巴几下干涸的眼窝,探出手来摸了摸他,茫然地问,你谁呀,干嘛给我一个瞎老婆子下跪?
  谭占云哽咽了半天,突兀地冒出一句,妈,我是……我就是您的儿呀!
  话音刚落,老人“啪”地一掌打在了他脸上,接着便攥住他的手哭起来了,我的儿哟,你好狠心呐,咋丢下我们就不管了呢?
  老人深陷的眼窝里滚出几颗泪来,谭占云感觉那泪水沉淀已久,砸在他脸上竟然有些疼痛。老人颤颤地抚一把他的脸,然后黯然地摇摇头,曼声叹道,唉,你可别骗我!我眼瞎了,可手不拙、耳也不背——咱大福脸廓比你大一些,虽说他跟你一个口音,可嗓门是斧头碰石头,比你生硬多了。
  谭占云很尴尬,也非常内疚,觉得刚才自己的恍惚之举未免有些唐突,于是道明来由,说他是俞大福的战友,俞大福是个战斗英雄!今天他之所以大老远赶过来,是要把俞大福的一枚勋章转交给她。说着,他便将那枚勋章放在了老人手里。
  老人哆哆嗦嗦地抚摸那枚勋章,就像抚摸自己碎了的心一样,显得那样疼痛而又小心翼翼。半晌,老人抬眼貌似巡睃了一下,冲着正在地上玩泥巴的小男孩喊道,建国,赶紧过来给你爸跪下!
  建国是俞连长生前留下的独苗,孩子瘦瘦小小的,就像长在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孩子应声而来,怯怯地望了谭占云一眼,接着叫一声奶奶,哭着跪下了。老人将那枚勋章放进孩子的衣兜里,说,这是你爸的,仔细保管着——别弄丢,啊?
  孩子嗯一声,使劲儿地点点头,捂着衣兜就要爬起来,老人却将他一把摁住了,娃呀,奶奶眼瞎了,人也老了,管不了你了,你就跟叔叔走吧——以后这个叔叔就是你亲爸,赶紧给亲爸磕个头……说着,老人的声音淹没在了泪水里。
  谭占云愣怔了一下,老人竟然说出他想说的心里话。他抹了抹孩子脸蛋上的泥巴和鼻涕,问他愿不愿意跟他走。孩子摇摇头,继而又点了点头。谭占云转而恳求老人也一起跟他下山,可老人却说自己黄土都埋到下巴了,哪能叫他养老送终呢,死活也不答应。临走时,谭占云将带在身上的钱全塞给了老人,老人凄怆的表情实在让他不忍卒读,随即他便带着孩子匆匆下山了……
  四
  人们惊讶地发现,尚还单身的谭占云,身边竟然冒出了一个孩子。每天他都要牵着孩子的小手,迈着歪斜的步子走进上班的人流,而后又摇晃着身子,领着孩子一跩一跩地回到自己的小窝,从容地享受着一份做父亲的责任和快乐。每次领了工资,谭占云总是赶紧抽出一部分寄给老人,默默地履行着一个儿子赡养母亲的孝心和义务。
  自从身边有了孩子,谭占云的日子过得很是紧巴,身上常年是那套洗得泛了白的老式军装,脚上的球鞋即便穿出了窟窿,他也舍不得换掉。一直到他送走老人,手头的拮据有所缓解后,才终于开始考虑个人问题。经人介绍,他相过几次亲,也处过一段时间对象,但身体的缺陷和身边的孩子,总是带给他一次次挫伤和失败。
  你这腿是咋了,身边的孩子又是咋回事?每次相亲,对方的眼睛总是枪口般的瞄准他腿上,继而又转移到孩子身上。而他总是那句漫不经心的回答,腿叫狗咬了,孩子是我的!
  既然是你的孩子,那他咋没随你姓?对方刨根问底。谭占云无言以对,只能硬着头皮撒谎了,说孩子随他母亲姓——他母亲姓俞。
  当然,也有不介意他是怎么被狗咬瘸了,以及那个孩子又是怎么来的,而是一见面就问,听说你打过仗,还立过大功,得过一级勋章——是这样吗,能拿出来瞧瞧吗?言语间无不充满了好奇与怀疑。
  他轻描淡写地一笑,说他啥也没有,就是运气好一点儿,侥幸从战场上活下来了。对方撇撇嘴,视线最终还是落在了他腿上,而话题也还是绕不开孩子。关于孩子的来历,他仍然还是那句话,孩子是我的!而关于那枚勋章,他则选择了沉默——那场一个人的战斗以及所有的烽火岁月,他不再对任何人提起,全都深藏在了时光的皱褶之中。除了工作,谭占云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而他的个人问题则一拖再拖,以致最后把自己拖成了“老大难”,彻底荒芜了。
  當石头缝里的小草长成大树,当年那个玩泥巴的小孩也长大成人了。俞建国怀揣那枚勋章长大,从小便有一个梦。十八岁那年,他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入了党,也立过功,还参加过著名的老山战役。后来,他的女儿俞杏芙接过先辈的旗帜,大学一毕业就应召入伍,很快成长为绿色军营中的一名优秀白衣战士。
  谭占云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县里实行殡葬制度改革的那一年,他放弃组织照顾,毅然选择到“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工作——火葬场!
  那时,新建的火葬场急需人手,可领导磨破嘴皮,硬是没人愿去那“鬼地方”上班。谭占云说,谁没个生老病死,有什么可怕的?
  谭占云一向沉默寡言,随着那一页风云渐行渐远,已然没人知道他曾经的英雄壮举了,人们甚至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此语一出,立马有人哼着鼻子呛道,是呀,共产党员不信邪——你不是个老党员吗,那你去呀!
  谭占云跟人斗气似的,果然就去了,而且干的还是那种最没人愿干的火化工。儿媳一见他回来就直呼晦气,嗔怪他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跟人逞英雄!
  俞建国笑呵呵地说,啥叫逞英雄?咱爸本来就是个英雄嘛!
  其实,俞建国早就知道那枚勋章的真正主人了,只是不忍心戳破那个善意的谎言。他从一个裹着红绸子的小木盒里取出勋章,给妻子讲述了勋章背后的那一段战争传奇。妻子听后啧啧叹道,真想不到啊,咱爸原来是个立过赫赫战功的大英雄!一旁的女儿听罢也是兴奋不已,转身便找爷爷,仰着脖子问道,爷爷,您就是电影里的那个王成叔叔吗?
  从此,杏芙对爷爷充满了敬仰与崇拜,英雄在她眼里不再是那么抽象和遥远,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谁是你崇拜的人。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崇拜某明星,也有的说崇拜某某企业家,而杏芙则不假思索地说,我的爷爷才是我最崇拜的人!
  散学后,同学们问她爷爷是谁。杏芙扬起下巴骄傲地说,我爷爷是个大英雄!同学们又问,你爷爷在哪儿工作,他是做什么的?杏芙嗫嚅了半天才说,我爷爷在火葬场工作。大家霎时笑成一团,说她吹牛,把英雄都吹到天上去了!
  杏芙气得满脸通红,转身就从家里拿来了那枚勋章,得意地炫耀道,我爷爷是个战斗英雄!这就是我爷爷的勋章——这下你们总该相信了吧?
  正是这一次短暂的炫耀,几乎给她酿下了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这天,谭占云接到通知,他将作为老兵代表,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盛典。得知这一消息后,俞建国心想,父亲出席国庆阅兵那天肯定要戴上满身勋章,而自己手里的那一枚显然又是其中最耀眼的,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他决定要把那枚勋章还给父亲。然而,当他打开小木盒的时候,却发现那枚勋章已经不在了。俞建国厉声喝问女儿,杏芙吓坏了,呜呜地哭了,说她那次把勋章拿出去给同学们看,不知道怎么就弄丢了。俞建国气得浑身发抖,而谭占云却满脸笑成花,搂着孙女说,这次我啥也不戴,就带上我孙女——杏芙才是我最好的勋章!又说,咱爷孙俩这次去北京,一定要看看天安门前的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看看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要跟着奔驰的列车,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杏芙依偎在老人胸前,仿佛真的就是一枚勋章挂在了老人胸前,一脸幸福地说,爷爷,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把勋章找回来还给您!
  老人望着一脸阳光的杏芙,也是一脸幸福地笑了……
  当运20大飞机赫然降落武汉天河机场,当身着迷彩的解放军医疗队健步走下飞机舷梯的那一瞬间,守在电视机前的谭占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个英姿飒爽地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战士,便是他的孙女俞杏芙!
  武汉的樱花开了,眼前的桃花红了,杏芙从武汉抗疫前线凯旋归来的时候,她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她笔直地站成军姿,对着爷爷“啪”地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双手将一枚抗疫援鄂纪念章递过去,就像递交一份人生的答卷,郑重且又自豪地说,报告老兵,战士俞杏芙已圆满完成战斗任务,现特来奉还那枚丢失的勋章——请收下!
  责任编辑 乌尼德
其他文献
早上,李强买了早点刚进门,母亲就打来电话,让他晚上带妻子和儿子回家一趟。李强问有什么事?母亲说:“就吃个饭……”  “再说吧,很忙呢!”李强不耐烦地打断母亲,“啪”地挂了电话,喊儿子起床。  李强刚到单位,父亲又打来电话,口气强硬地说:“今晚你们必须回家吃饭!”还没等李强开口,父亲“啪”地挂了电话。  晚上,李强一家到父母家时,父亲系着围裙正在炒青菜。餐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红烧蹄膀、清蒸螃蟹、手抓
期刊
司机把车停在了路旁,低声嘟囔了一句:上厕所的在这儿下车。乘客们都没有动,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说话,没人理会司机。我有点替他尴尬,为了证明还有人领受他的好意,我在座位上站起来,挤过过道,下了车,转到车旁。为了把好人做到底,虽然我没有方便的需要,但还是解开裤带。但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迅速从我身边驶过。我着急忙慌地边系裤带边在后面追,但车很快就走远了。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司机让乘客下车方便,其实就是
期刊
七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七月的每一天呼伦贝尔都洞开着窗口。  在这个窗口遥望草原,掠过的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个窗口回望远方,万千气象扑面而来。  如果说地大物博、历史厚重雄浑的呼伦贝尔是我们灵魂栖息的家园,那么呼伦贝尔文学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风采并与之进行交流的文化窗口。今天,风雨兼程的《骏马》,承担着几代人的重托。  在这个窗口,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不断向世人推出一部部、一篇篇反映民族发展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晓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山东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佛山文艺》《小说月刊》等。已出版作品集《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深情地活着,优雅地老去》等二十余部。  葵园  总觉得时间是有纹理和脉络的,记忆是有框架和温度的,有月亮的晚上,我越发惊奇地发现,我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在时间与记忆的网格上跳来跳去,试图寻觅最初的时光。  老家是记忆最活跃的地方,一次次沿着时间的
期刊
吕君招聘到B电视台工作已经有两个年头了。B电视台引进淘汰机制,能者留用,庸者弃之。  又是一年一度淘汰人员的时日了。B电视台台长写了一篇广播评论,交到招聘人员手中传阅,让大家提提修改意见。  全台大部分招聘人员在传阅中都说台长的评论写得好,文字精练,论据充分,说理透彻。而吕君总觉得这篇评论,还可以改得更好,但在这淘汰人员的节骨眼上,如果给台长提修改意见,就会显得自己的水平比台长还高。  其实不然,
期刊
蒙古马一路向前  蒙古马一路向前  阳光的瀑布斜跨鞍鞯  又迅疾地向后飘去  草浪翻滚 江流回环  从一个平面转换到另一个平面  远处 亘古停泊的峰峦  因为蒙古马的感染  似在移步景换  蒙古马一路向前  四蹄轻易地抛弃一些山川  又俯拾一些花团  并为草原修正和丰富了内涵  一些梦幻遗失于蹄窝儿  又一些诗意诞生于天边  蒙古马一路向前 向前  牧马人  牧马人坚实的足迹  都印刷在山岭的周围
期刊
晨曦草香飘毡房,出将踏草牧牛羊。  正是七月草葳蕤,草长草嫩草妩媚。  隰①原廖兮草无边,尽是葱绿怡人眼。  芊芊草茵成天毯,清风来兮绿浪卷。  接天连地草萋萋,花团草簇蝴蝶旋。  株株叶叶呈瑶姿,漫山漫野皆离离。  水兮潺潺绕草甸,九折铮淙银如练。  草丛荫荫湖似盘,湖泊星罗满月圆。  月中湖水波不惊,照见嫦娥花容颜。  大泽深深草欣欣,群莺草巢出纷纷。  天高振翼任逍遥,苍穹浩荡恣汪洋。  草
期刊
门扉上的木栓别着两把弯刀,一把宽大笨重,镶着茶木柄,那是父亲的柴刀;一把窄小轻盈,杵着杉木把,是专为母亲打造的。老蓝色旋风一闪,母亲便飞奔至灶房门口,麻利地抽出属于自己的那把弯刀,一闪身便站到了去往后山的缺口处。看着手握弯刀的母亲,我觉得别扭,疑心她什么也砍不了,她根本不具备使用弯刀的力气,可母亲不管这些,坚定地走向通往柴山的路。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也确实没有砍回什么硬柴,她总是一个人爬上佬儿峪
期刊
二零二零,不寻常之年!  国家,经历一场新冠病毒的侵害;小家,八十岁的母亲忽患肺纤维化。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我们姐弟五人心急如焚,痛心不已。农历腊月,母亲住进赤峰附属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当我走进重症监护室,看到生命与时间的赛跑,顿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漂浮和虚无,唯有生命唯有生存的力量才是最真实的。如果不是特护的引导,我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母亲。整个监护室都是清一色躺着的戴着呼吸机的病人,他们是那样的
期刊
轻轻翻开泛黄的《呼伦贝尔》,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是呼伦贝尔1980年创刊的第一本文学期刊,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初始。1988年改刊为《骏马》后,它伴随着呼伦贝尔前行的脚步,凝聚着文学人几十年不懈的追随和创新,让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文字,再现着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和厚重辉煌的历史,激励和鼓舞着各族儿女,携手并肩建设着辽阔壮美的北疆大地,多少人的青春献给了呼伦贝尔的文学事业,多少人的心血如面对儿女般呵护着《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