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正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课标也强调了要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教学理念比较新,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 引言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对于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普遍认为就是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这种不全面的认识造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并未发挥真正作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使用课件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在一年级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将每个数字做成一个很生动的动画人物,演示成几个数字一起排队出去郊游,遇到了新朋友“0”,然后发生了很多故事,从中大家都了解了“0”这样一个情境。并且给课件加上声音,让课件中的人物、动物、物体开口说话,让学生在新奇中充满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反映“0”的两个意义之一:“本来有的,现在没有了”时,可以做一段简单的动画,如原来地里有四只萝卜,被小兔子都一个一个的拔掉了,现在地里一只萝卜都没了。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理解0的这层含义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快乐又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三、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概念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我通过几个动画来体现。一开始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两个气球,后来一个气球慢慢飞走了,最后消失,小男孩手里只剩下一只气球,初步引入减法;第二个动画是先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后来走掉了一个小朋友,画面上还剩下两个小朋友,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减法算;第三个动画画面上有四只鸟停在树上,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树上还剩几只鸟,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播放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的动画,并出示相应的减法算式。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故事、动画,使学生对这堂课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并且很形象地解释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来计算的道理。
四、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研究几何图形,只是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涉及其他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说明:学习几何图形我们不研究它们的质地、颜色、图案,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即点、线、面、体,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五、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若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学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個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老师一边讲一边提问,电脑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回答,直到两人最后相遇。这时让学生分析两人的行驶速度和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人在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时,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等于他们走过的路程,也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结论,就是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距离。由于利用了动画直观的效果,变静为动,形象地把两个物体(或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这一运动过程,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中春.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10).
[2]高进蕊.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作者简介:
董会,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八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 引言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对于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普遍认为就是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这种不全面的认识造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并未发挥真正作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使用课件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在一年级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将每个数字做成一个很生动的动画人物,演示成几个数字一起排队出去郊游,遇到了新朋友“0”,然后发生了很多故事,从中大家都了解了“0”这样一个情境。并且给课件加上声音,让课件中的人物、动物、物体开口说话,让学生在新奇中充满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反映“0”的两个意义之一:“本来有的,现在没有了”时,可以做一段简单的动画,如原来地里有四只萝卜,被小兔子都一个一个的拔掉了,现在地里一只萝卜都没了。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理解0的这层含义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快乐又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三、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概念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我通过几个动画来体现。一开始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两个气球,后来一个气球慢慢飞走了,最后消失,小男孩手里只剩下一只气球,初步引入减法;第二个动画是先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后来走掉了一个小朋友,画面上还剩下两个小朋友,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减法算;第三个动画画面上有四只鸟停在树上,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树上还剩几只鸟,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播放飞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四只鸟时的动画,并出示相应的减法算式。这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故事、动画,使学生对这堂课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并且很形象地解释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来计算的道理。
四、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研究几何图形,只是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涉及其他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说明:学习几何图形我们不研究它们的质地、颜色、图案,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即点、线、面、体,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五、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若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学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個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老师一边讲一边提问,电脑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回答,直到两人最后相遇。这时让学生分析两人的行驶速度和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人在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时,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等于他们走过的路程,也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结论,就是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距离。由于利用了动画直观的效果,变静为动,形象地把两个物体(或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这一运动过程,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中春.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10).
[2]高进蕊.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作者简介:
董会,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