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蓝,上海梦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主人对蓝绿色调的偏爱一一映衬于这个家里,客厅摆着一件沁绿水色的大漆作品,底下一溜儿蓝绿色器物是Maryam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有19世纪晚期的波斯老物件,有在中国淘的,也有朋友的手作。近处的瓷凳、靠垫和地毯也都是一水儿蓝绿色。竹制橱柜是从河北邢台购得的,大漆作品出自翁纪军的《集聚2018-3》,地毯来自Zamani。

  房子完全保留了原有的结构,每个楼层都被有效利用起来,女主人通过对软装设计的把控来展现格调和品位,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有趣融合。


二楼开放式的通透格局让光影在白色墙面和百叶窗上尽情交织追逐。原配壁炉上安放了众多手部雕像和摆件。Maryam特别喜欢举手的姿态所蕴含的动势和能量,这也是多元文化代表的一个群集,它们分别来自古波斯、摩洛哥、中国,以及柬埔寨。墙上挂的金箔大漆作品是翁纪军f的《集聚2021-10》。


出生于伊朗的Maryam Ghaffary(左)热爱艺术和历史,2017年她跟随从事科技医学类出版业的先生PhilipKisray(右)来到中国。结婚29载,他们在各个国家工作和生活过,如今在中国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我们伊朗人到哪儿都要带着地毯。”Maryam笑着对我们眨了眨眼。在她上海的家里,几乎每个区域甚至露台上都铺着地毯。在她的前半生,她一直迁徙于不同的国度和城市,行李箱里永远会放上几块伊朗地毯和几幅家族装饰画。Maryam出生于德黑兰,7岁时就跟随家人搬去了巴黎,也许是血液里流淌着古波斯文明的缘故,她大学时在苏格兰念的是考古学。而后她在回到巴黎期间成了家,婚后又回到英国。四年前,从事科技医学类出版业的先生Philip得到了一个来中国工作的机会,彼时她对这个东方异国一无所知却倍感兴奋,毫不犹疑就跟随丈夫来到了上海,开启人生全新的探索之程。
  这栋位于复兴中路上的四层洋房是Maryam夫妇在上海安的第三个家。从老式的木楼梯盘旋而上,二楼是一个开放式的起居空间,围绕中间的楼梯自然将空间分成客厅和餐厨区,四面开窗让阳光和轻风在此亲吻停留;三楼用作主客卧,女主人也常在这里画画;顶楼被布置成办公区域,带一个抬眼满是绿意的露台。Philip介绍说,去年六月他们才搬来这里,那时Maryam因为疫情被困在欧洲,她通过中介远程找房,他头回来这儿看房就满意极了。他俩都钟意于具有历史特色的老街区,喜欢简单舒服的房子。刚来上海时,他们住在愚园路一栋20世纪30年代英国风格的房子里,而后又搬到北京西路,安家可以说是他们探索中国的开始。
  这个家完全保留了原有结构,每个楼层都被有效利用起来,女主人通过对软装设计的把控来展现格调和品位。Maryam当天戴着一副绿松石耳环,脚指甲盖露出漂亮的蓝绿色。她对蓝绿色调的偏爱也一一映衬于这个家里,Maryam说那是伊朗的颜色。客厅里摆着翁纪军的一件沁绿水色大漆作品,底下挨着一溜儿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蓝绿色器物,瓷凳、靠垫和地毯也都是一水儿蓝绿盈盈。她为家里搭配了许多中式老家具,老物件并非名贵古董,但它们同样因凝结历史而光彩照人。她尤其偏爱竹这一材质,添置了不少竹编家居和竹制家具 。“我在中国街头常能看到用竹子搭建的脚手架,整座建筑物都被它们包覆起来,你能想象它有多优雅,它就有多坚韧不拔。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画面之一。”
  在置办家的过程中,Maryam也收获了她在中国的奇遇记。她有一天在淘宝买到一扇漂亮的竹屏风,询问店主后得知他在河北邢台的仓库里有更多的家具,Maryam订了机票和旅馆就找了过去。热情的店主去机场接到了这位同样热忱的异国来客,最后她在仓库里成功置办了大半个家的物什,店主提供了包装快递一条龙服务。“我到一个新的城市,遇到了很有意思的人,在这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中国速度’。”這些年,夫妇俩对中国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亲切友善、聪明勤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总是能知道你需要什么,而且总是在解决问题。他俩也迅速入乡随俗,吃中国菜,学中国话,甚至学会去家门口的裁缝店定做衣服。
  Maryam在闲暇之余喜欢画上几笔,女儿Julia还专门为她制作了画画时听的歌单。今年27岁的Julia是一位音乐学家,目前在伦敦工作的她已经探访上海两次,第一次来就带上了7人亲友团。事实上,她的双亲也一直在行路中国,大部分节假日都在国内旅行,迄今去过不下20个城市。“旅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怀着开放的心,去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历史和现实,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好奇。”旅行中最直观的感受永远来自当地的人和食物,语言并不是障碍。当你坐在餐桌的那一刻,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
  “我们有幸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工作和居住过,每到一处都尝试真正地生活。”Maryam说道。她和Philip从18岁就认识,30岁之前是好朋友,如今结婚整整29年。“很难说哪个城市是我们的家,但我知道没有Philip的地方很难被称为家。”他们正计划这个九月去敦煌,而多样性的中国也见证着他俩的多样人生。


二楼是一个全开放式的起居空间,围绕中间的楼梯将空间分为客厅和餐厨区,各个方向的开窗也为室内带来了最大化的采光面和更好的通风,人可以在完全无隔断的大体块里自由穿行。


女主人非常钟意在家里做饭招待朋友,厨房和餐桌上是她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皿用具,蓝绿色碗盏、老式竹编暖壶……都是寻常生活里的微光。墙上的镀金古董镜来自法国路易十五时期,一直跟随全家至今。

  “日常器物和家具都应该被使用,而非束之高阁。无需追求名贵的古董,凝结了历史的老物件同样迷人。”


通往三楼的楼梯转角处摆放着两幅骁战主题的作品,上方为20世纪早期波斯的木面大漆作品,是Maryam在南法的一个跳蚤市场上购得的;下方是她在淘宝上买来的手绘真丝画。

  “旅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怀着开放的心, 去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历史和现实,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好奇。”


从二楼盘旋而上的转道处,墙上作品由伊朗著名画家FathollahQollar Aqhasi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画的是Maryam的父亲、伊朗著名电影导演Farrokh Ghaffary。条凳上摆放着来自艺术家Mia FonssagrivesSolow的人身牛头怪系列作品之Placido。
其他文献
“双重地表”的存在让建筑体呈现出不同的功能状态。这一区域如同植物的枝叶,密集而均匀,同时需要更多的光照,构成校园的视觉主体  校园不应是 孤立的象牙塔, 而应是开放的、与城市互动的另一个“社区”。  快速的现代化与潮汕、岭南、湖湘多层次的地域文化,让深圳这座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点的“移民城市”潜藏了更立体的多元与包容。这也是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新校区的特质——生长与容纳。在校园中,学生的壁画创作作为一种
期刊
用U形几何图形作为设计元素来表现空间的趣味性。沙发来自Baxter。原木边几、天然石材等不同材质家具的搭配极大地提升了空间的质感。钢板上的装饰画来自当代青年艺术家马德芳。展示台上收藏的玉石雕塑《未来》来自西班牙国宝级当代艺术家Cristóbal Gabarrón。设计师张鹏峰最喜欢宅在家里阅读思考。意大利费列德罗手工定制木地板以经典鱼骨拼铺设,创造出广阔的视野感,更有家自然温馨的感觉。玄关躺椅来自
期刊
( 从左到右) roy tavolo台灯 ViabizzunoAnisha台灯 Foscarini from H.N.LIN空间美学馆 n55灯笼 Viabizzuno codega台灯Viabizzuno roy tavolo落地灯 ViabizzunoFrog Carbon躺椅 Living Divani fromH.N.LIN空间美学馆 Baby Candy Light迷你糖果灯 Bacca
期刊
依据“风格美学”“独特体验”“智能创新”及“社会责任”四个评判标准,编辑部每月甄选设计产品,它们代表《安邸AD》倡导的生活艺术、风格态度、潮流文化。  地毯上的图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Verner Panton对弧形线条这一经典元素的追求,加之对色彩的推敲,使得设计更加耐人寻味。Wave Rug Verpan Joana Vasconcelos将自己对生活自由的热爱与想象倾注于沙发设计之中,海军蓝搭配
期刊
1.Gianfranco Ferré Home的新品Wynwood餐桌,其底座如雕塑并以古铜色镜板为桌面。Mackenzie吊灯来自ETRO Home Interiors,琥珀色渐变玻璃灯罩为环境增添优雅气息ETRO Home Interiors新系列“The Intimate Dining”,为家带来整体温暖调性。Gianfranco Ferré Home的“The Warm Dining”,推
期刊
时隔十一年,艺术家刘小东再次来到UCCA展出其最新创作“你的朋友”系列作品,此外还有部分创作手稿,纪录该系列创作过程、由导演杨波拍摄的最新纪录片,及相关早期作品同时展出。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开拓者,刘小东摄影般的绘画一改此前宏大叙事,将目光转向与其人生和艺术生涯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他的亲人和与其艺术创作有交集的亲密朋友,以其描绘人物肖像时一贯的敏锐与洞察,深入地刻画当下的现实。  时间 2021
期刊
捷尼赛思G80诠释“留白之美”内饰设计理念捷尼赛思G80诠释“留白之美”内饰设计理念捷尼赛思G80演绎运动与优雅的臻美平衡。在探索都市边界的旅途中,捷尼赛思G80以其独特设计、顶尖科技和硬核实力,完美书写了城市生活出色耀眼的崭新篇章。捷尼赛思G80演绎运动与优雅的臻美平衡。在探索都市边界的旅途中,捷尼赛思G80以其独特设计、顶尖科技和硬核实力,完美书写了城市生活出色耀眼的崭新篇章。  当臻美平衡的
期刊
2019年12月,Taschen全新出版的Peter Lindbergh.DIOR 摄影集,首次公开了2018年Peter Lindbergh与Dior在纽约项目的拍摄成果,重新讲述了Dior70多年来的辉煌历史。四位超模演绎Dior by Maria GraziaChiuri的高级订制时装,左起分别为超模Sasha Pivovarova(身着2017春夏高级订制)、Saskiade Brauw(
期刊
在干固的苎麻上刮由生漆伴瓦灰和矿物铁红粉的髹涂过程,是漆艺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髹涂、叠加、覆盖、研磨、显现,循环往复,并经由天然大漆的氧化特质,形成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宏观与微观直接的对话。  艺术家翁纪军的漆艺工作室位于上海近郊。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院子一角栽种了几棵小漆树,它们被寄予了期许,希望八、九年后可能割漆。两层的建筑被划分为创作、制作、展示、学习多个空间。由于需要制作干燥大型的画幅和
期刊
桌面上摆放着李昕创作时常使用的竹管排笔、石料镇纸以及一些纸张。  在这个挑高6米5,面积约400平方米的两层空间中,艺术家李昕面对四白落地的围墙包裹,面对纯室内人工光线的恒定照明,莫名有种封闭空间带来的安全感。“即使不工作,我也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来放空自己、追逐自由。”又或者在他动笔之前,总要如太极蓄气般长久思考,这个装满思索的气球也许会中途破裂,也许会顺利膨胀,所以他需要一个足够的空间来容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