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性,它们有着相同的目标和相近的功能。现阶段,如何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使两者充分互动,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课题,对高校和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校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两者互动提供前提条件,建立完整互动体系,促使两者发挥联合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希望给高校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思政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规模逐渐扩大,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随之凸显。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导向,指导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目前,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目的相同
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存在于高等院校之中,具有显著的内在一致性。思政教育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文化实践活动,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领悟和掌握时代的文化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作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双方中的哪一方取得成效,都有利于和谐校园构建。
(二)对象相同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可以提升大學生综合素质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政课程为主要形式,能够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教育过程。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工作主旨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尽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差异,但双方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在思政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世界,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思想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必须遵守基本准则,通过明确导向,使融合更加有效。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阻碍两者的互动发展进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校教育者应意识到教育对象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育者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意义,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目标。
(二)全员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不仅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对学校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坚持全员性原则,是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前提。只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两者有机融合,达到预期效果。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全员参与,鼓励师生贡献力量,让师生有所收获。高校领导和教师应提升自身意识,为学生做好带头示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塑造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高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学生学习、管理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发展。高校需要授予学生组织权利,完善现有学生社团制度,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利益代表。同时邀请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吸取师生智慧,提升决策有效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三)整体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包含设置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和制度,制定目标和策略等多个内容。这些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共同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中,教育者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协调各个要素,统筹规划,从而实现融合目标。高校的教育部门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同时,各个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互相配合,良性互动,推进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进程。教育者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互相传递信息,消除工作盲点,提升工作质量,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一)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动态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需要尊重学生想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价值。一方面,应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难易度,另一方面,应放手让学生干部去策划、组织,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现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发挥着思政教育功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世界,感染着大学生的心灵。高校需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校园环境,保证思政教育全面开展。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寝室文化节、红歌大赛、戏曲大赛、学习之星评选等活动,让校园文化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契合度。
(二)坚持思政教育引导作用,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走偏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导。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思政教育的指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让大学生找到正确发展方向。高校需要加强思想领导,避免有害思想误导大学生,保证大学生思想纯洁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由教师和学生建设而成。高校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指导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环境。高校需要判断文化发展趋势,正确引导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使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取向。高校需要关注学校内外部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政治氛围,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良好校园环境。高校应注意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积极的舆论导向,整合校园內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匀速,刺激学校师生的参与意识,推送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三)构建高效工作队伍,保障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效果
高效应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高效工作队伍,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供人才支持。高校需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制度,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能力,使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迈向新的台阶。在融合过程中,高校需要设立任用机制,在教职工中优中选优,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实力。高校既要建立教师工作队伍,也要建立学生工作队伍,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率。高校应开展相关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思想培训、能力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水平。在工作过程中,高校需要为学生干部和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如资金支持、物质支持、制度支持,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有着紧密联系,双方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高校需要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思想、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得到发展,将学生培养为符合时代要求高素质人才,促进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彬彬.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4):84-87.
[2]周安,杭祝洪,吴兴龙.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136-138.
[3]王春宏.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200.
(作者介绍:卓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思政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规模逐渐扩大,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随之凸显。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导向,指导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目前,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目的相同
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存在于高等院校之中,具有显著的内在一致性。思政教育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文化实践活动,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领悟和掌握时代的文化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作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双方中的哪一方取得成效,都有利于和谐校园构建。
(二)对象相同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可以提升大學生综合素质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政课程为主要形式,能够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教育过程。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工作主旨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尽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差异,但双方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在思政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世界,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思想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必须遵守基本准则,通过明确导向,使融合更加有效。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阻碍两者的互动发展进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校教育者应意识到教育对象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育者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意义,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目标。
(二)全员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不仅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对学校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坚持全员性原则,是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前提。只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两者有机融合,达到预期效果。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全员参与,鼓励师生贡献力量,让师生有所收获。高校领导和教师应提升自身意识,为学生做好带头示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塑造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高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学生学习、管理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发展。高校需要授予学生组织权利,完善现有学生社团制度,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利益代表。同时邀请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吸取师生智慧,提升决策有效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三)整体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包含设置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和制度,制定目标和策略等多个内容。这些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共同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中,教育者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协调各个要素,统筹规划,从而实现融合目标。高校的教育部门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同时,各个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互相配合,良性互动,推进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进程。教育者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互相传递信息,消除工作盲点,提升工作质量,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一)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动态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需要尊重学生想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价值。一方面,应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难易度,另一方面,应放手让学生干部去策划、组织,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现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发挥着思政教育功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世界,感染着大学生的心灵。高校需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校园环境,保证思政教育全面开展。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寝室文化节、红歌大赛、戏曲大赛、学习之星评选等活动,让校园文化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契合度。
(二)坚持思政教育引导作用,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走偏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导。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思政教育的指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让大学生找到正确发展方向。高校需要加强思想领导,避免有害思想误导大学生,保证大学生思想纯洁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由教师和学生建设而成。高校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指导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环境。高校需要判断文化发展趋势,正确引导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使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取向。高校需要关注学校内外部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政治氛围,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良好校园环境。高校应注意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积极的舆论导向,整合校园內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匀速,刺激学校师生的参与意识,推送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三)构建高效工作队伍,保障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效果
高效应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高效工作队伍,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供人才支持。高校需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制度,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能力,使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迈向新的台阶。在融合过程中,高校需要设立任用机制,在教职工中优中选优,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实力。高校既要建立教师工作队伍,也要建立学生工作队伍,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率。高校应开展相关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思想培训、能力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水平。在工作过程中,高校需要为学生干部和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如资金支持、物质支持、制度支持,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有着紧密联系,双方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高校需要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思想、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得到发展,将学生培养为符合时代要求高素质人才,促进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彬彬.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4):84-87.
[2]周安,杭祝洪,吴兴龙.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136-138.
[3]王春宏.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200.
(作者介绍:卓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