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的传说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我们将继续和您一起畅游山海,寻梦神话。《山海经》的“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细心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山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和我们常说的东南西北不太一样。
  今天要说的,就是南山经的青丘九尾狐。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九尾狐是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它的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据说,当一只狐狸活了超过一千年,它就会变成九尾狐。
  《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青丘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处地名,是从黄帝至夏朝初期一处非常重要的方国。青丘国有座山,山虽不高,却常年青翠如绿,树林间都是葱葱郁郁的翠叶玉枝,所以,这里的人们给此山取名为青丘山。山的南坡有丰富的玉石,山的北坡许多青鸠。山里有一条叫英水的水流,沿着山麓向南流入冀泽。这青丘山的名字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山中的一种异兽。它的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还能吞食人。人们称这异兽为九尾狐。现在很多影视剧演绎出青丘国是九尾狐的国度,典故就出在这里。
  据说,这狐的出现,象征着祥瑞。相传,狐狸的尾巴是用来储存灵气的,当狐狸吸足了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最后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成了不死之身。
  九尾狐以及玄狐、白狐等,最早是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因很少有人见过真实的九尾狐,所以在古代民间传说中,九尾狐大多停留在狐仙的层面上。狐仙大多隐藏于深山修行,为修人身耗费心力,真正的善狐是不会以吃人或吸阳气来修炼的。狐仙大多不是以狐狸的面目出现,它们以善于变幻而著称,或是幻化成各色各样的人物,或变为银须白发的老人,或变为仙风道骨的道士,或是星冠羽衣的仙官,或是满腹经纶的书生,更多的是绰约多姿的少女,还有的变成妖艷的女人诱惑男人。人世间的种种人物,它们幻变出来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传说,妖狐有着绝世的容姿,盖世的智慧和能力,一般小妖狐修炼一百年就能化为人形,且无一不是绝貌倾城。在妖狐中享誉最高的又属九尾狐。九尾狐的皮毛为淡若无色的淡白,眼瞳为深红色。一般出没于高山严寒地带,出没时会有沙沙的声音。
  先秦时代,在人们的心目中九尾狐被视为瑞兽,为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同时,《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又并非纯是善良之辈,而是有善有恶。历代文学作品中,从九尾狐涂山女到九尾狐妲己,向人们展示了九尾狐的两面性。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集人类的美德于一身,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看重友谊,尊重真情,纯真善良,反而比人类更可爱。文学中有历史,文学又存在于历史之中。九尾狐也通过文学作品从神话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其他文献
五羊市灯谜协会组织骨干会员到外地景区采风,游览结束后,会员们到景区门口一家小店里购买纪念品。  大家正在购买当地土特产,灯谜协会主席刘志光看着一件红木如意算盘摆件突然故意“咦”了一声,说道:“这可真是件怪事啊!”  会员小孙听到后,走过来问道:“怎么了,刘主席?”  刘志光说:“这些年科技日新月异,算盘早已不再使用了,所以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这老式的算盘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
期刊
这天,纪检委接到一封举报信,信中举报某单位领导黄振山经常带领一帮人,在周末到东山一家叫“田园居”的农家乐大吃大喝,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其背后很可能存在违法乱纪行为。  纪检委老周看完信吃了一惊,因为黄振山刚上任不久,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前途一片光明,想不到刚崭露头角就开始贪图享受,长此发展下去结果不堪设想。  老周当即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很快批复下来:立即展开调查,注意保密。  周末到了,接近中午
期刊
春山老汉有个习惯,每天吃罢早饭,把碗筷一放,背起手,到自家的那几亩地里去逛逛。今天他要去的地块在村东头的公路边,地里种的是玉米,玉米苗都有一米高了,他想看看长势如何。  可是到了地头,他不由得傻了眼。就见整个地里,一片狼藉,玉米苗东倒西歪,简直惨不忍睹。邻边上贵祥老汉家的小苗也毁得不轻,但他的地块被毁的不大,不及自己的一半。地里满是大车轱辘印子,春山老汉当下就断定,肯定是有大车在地里走过或翻滚了。
期刊
老胡杀猪卖肉,长得五大三粗,虽然年逾花甲,体格却好得不得了,半撇猪肉,一只胳膊就能夹起来。  但老胡却忌怕一个人,就是隔壁的老李。  老李和他年龄相当,无论是个头还是体形都比他小一号。虽然老李长得小,却会功夫。最关键的是,两个人从年轻时就是对头,到现在还彼此看不上。  这事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那时老胡刚杀猪卖肉,由于整天手里攥着刀子,人长得又高又大,在村里谁也瞧不起。老李那时是附近武术队的教练
期刊
松树村因进村的路旁有棵百年松树而得名。松树的一条伸向路面的粗壮树丫上,拴着一条粗粗的绳子,绳头离地面有一米多高。碰上下大雨,从山坡上会流下一股水,从松树下的低洼处横穿路面,汇成一条小河。小河不宽,但成年男人迈大步也跨不过去。为了不弄湿鞋袜,过路人都选择抓住绳子荡过去——这就是绳子挂在这棵大树上的原因。日子久了,大伙给这条绳子取了个浪漫的名字荡桥。  村里人习惯了“荡桥”的用法,绳子定期有人更换,从
期刊
刘森扶贫驻村,任村第一书记。这天早上,他在村委会正睡得香,突然被外面的吵架声吵醒了。才五点多,可吵架的声音不断传过来,他只好起床了。细听吵架声中有个声音很耳熟,是村主任老马,刘森朝老马家走去。  老马家就在村委会隔壁,此刻正吵得不可开交。对方是村里有名的泼辣女子,叫秀花,操着大嗓门嚷道:“管天管地管我家头上了,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刘森急忙上前劝开,秀花这才骂骂咧咧地走了。刘森问老马是怎么回
期刊
旧社会,因父母嫌贫爱富或门不当户不对棒打鸳鸯的事屡见不鲜,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事可就有点稀奇了。不过,最近还真出了这档子事。  川东市往东二十里有个江口乡,北边有个村叫金山村。可惜名为金山,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村民金富贵凭着他一手高超的木工手艺,这几年走东串西,给人家即将出嫁的女儿打造精美的木质嫁妆,率先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金富贵不仅手艺好,脑子也灵光,精于盘算,村里人称他
期刊
从前,德州城里有一家百年老饭庄,掌柜的姓冯,名金诚。他的冯记饭庄装潢称不上豪华,可店里每天顾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这天,冯掌柜正招待店里的客人,跑堂的急匆匆跑来说有个乞丐在店门口晕倒了!冯掌柜忙来到店门口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一动不动地歪倒在地上。冯掌柜上前喊道:“小兄弟快醒醒,你这是怎么了?”  此时,知府许大人正在店里用餐,听闻有人晕倒了也出来看个究竟。  小伙缓缓睁开了眼睛,双手
期刊
一  许大槐是个樵夫,三十开外的年纪,娶妻冯氏。他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娘在门口那棵大槐树下生的他,所以他爹就随口起了这个名字,起个贱名,好养活。  这天,许大槐打柴回来,正在大槐树下休息,忽听得一阵脚步响,抬头一看,只见跌跌撞撞地奔过来一位老人,脸色灰白,眼神迷离,神情十分痛苦,口中虚弱地叫道:“救我!救我!”老人说着一口外地口音。  许大槐吓了一跳,正要迎上去,老人眼一翻,“扑通”一声摔倒
期刊
刘伟的父亲关节不好,一到阴雨天就腿疼得厉害。最近,刘伟听说国外有种治疗关节病的药特别管用,于是托自己在美国留学的大学同学帮忙买一下。同学爽快地答应了,不几天就通过国际快递把药寄到了刘伟的工作单位。  进口药来之不易,刘伟打算亲手给父亲送去。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刘伟一大早就来到了长途汽车站。车站里人山人海,好多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刘伟把背包解下来背在胸前,像宝贝似的一刻也不敢离手,到了安检口,才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