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韵府群玉》是成书于元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既是一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此书体例较为严谨,特色鲜明,是清代官修大型工具书《佩文韵府》的蓝本。然而,《佩文韵府》刊行后,《韵府群玉》逐渐湮没,以致后人很少提到它。文章从性质、内容、编纂体例、价值等方面简述了该书在辞书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地位。
关键词 《韵府群玉》 性质 编纂体例 价值
一、《韵府群玉》的成书及版本
《韵府群玉》二十卷,是宋末阴幼遇(字时夫)在他父亲阴应梦(字谦甫,号竹埜)指导下编纂而成的,由幼遇之兄幼达作注。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阴幼遇一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而据谢先模考证,幼遇的生年应为1267年或1268年,其登九经童科时间为1275年或1276年,即宋恭宗德祐年间,而非黄虞稷所说宋宝祐年间,疑“宝祐”为“德祐”之误。其父阴应梦在为该书所作“序”中提到《韵府群玉》“垂三十载告成”,“序”末写明是“大德丁未春前进士竹埜倦翁八十四岁书于聚德楼”。元大德丁未,即公元1307年,这当是该书的成书时间。既然《韵府群玉》在这年告成时已“垂三十载”的修撰时间,那么这部书的动手编写时间应是1277年,其时阴幼遇的年龄是九或十岁,即他登九经童科后的一两年。
该书传世的最早版本是元元统二年(1334年)梅溪书院刻本。明清两代屡经翻刻,版本众多。国家图书馆即保存有明代和清代的多个刻本,如明万历年间的刻本,清康熙55年(1716年)文盛堂、天德堂刊行的刻本,乾隆24年(1759年)的刻本等。
二、《韵府群玉》的性质
从《四库全书》的归类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态度:《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韵书被归入“经部”小学类,而《韵府群玉》则被归入“子部”类书。《辞源》(修订本)“韵府群玉”条下说:“宋末阴时夫撰……为分韵集录典故词藻的类书。”元初翰林学士滕玉霄在该书序中曰:“吾友阴君昆仲为《韵府群玉》,以事系韵,以韵摘事……”姚江村序中也说该书“掇韵系事”。
我们认为,《韵府群玉》既是一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之所以说它是韵书,是因为它继承了《切韵》《广韵》等前代韵书的编排体例,将全书所收单字按照四声下面再分韵部的方式编排。《广韵》刊行后,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尤其是过于繁冗,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于是相继有几部删繁就简的韵书问世。编纂者将一些韵加以合并,书中只收一般常用字,注释也从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人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该韵书分为107韵,通常也称之为“平水韵”。刘渊平水韵中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韵府群玉》则将其合并为“迥”韵,减为106韵。自此,明清两代韵书都按该书分韵,而且多从此书中录出。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亦称“阴韵”。 金元押韵之书,现存者以此为最古。
之所以说它是类书,是因为它捃摭群书,包罗万象,以类相从,供人检阅。例如一东韵下的“东”字门中,分类收载了有关天文、地理、宫室、草木、人名、经籍等诸多内容。例如“斗柄东”(天文)、“江东”(地理)、“闑东”(宫室)、“乃东”(草木)、“陆东”(人名)、“大东”(经籍)等。类书可按类或按韵编排,《韵府群玉》属以韵隶事者,是一部综合性的类书,有助于后人查检古代词汇、典故及其出处。
三、《韵府群玉》的内容及编纂体例
(一)内容
《韵府群玉》搜集资料广博,内容包罗万象。该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附州郡名、地名)、时令、岁名、人物、人事、氏族、人名(附字与号、帝王名号、国君名号、夷名、妓名)、身体、官职、性行、寿典、百谷、饮食、服饰、宫室、器用、舟车、文学、经籍、技术、禽兽、鳞介、昆虫、草木(附花名、木名、草名、药名、果名)、珍宝、灯火、颜色、数目、卦名、年号、曲名、乐名(附律名)等。
(二)编纂体例
全书共计二十卷,收单字8820个,词语约3万余条,按平水韵分为106部。先分四声,声调下再分韵,其中平声分上、下。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各四卷。其中上下平声各收韵15个,上声29个,去声30个,入声17个。这种四声和分韵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显然是受《切韵》《广韵》等系列韵书的影响。
该书在词条的编排上独具特色,即按词语最后一字归韵。例如“阿房宫”一词,便按最后一字“宫”字归入“一东”韵。首列单字,每个单字下注明读音,并有较为详细的释义和书证。如“东”字,先注音“德弘切”,其次释义:“《说文》:‘东(東),动也。从日在木中。’……”最后引用书证:“‘我来自东〔东山〕。’……”单字后再将具有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例如“东”,首列单字“东”,下列“道东”“易东”“乃东”“活东”等双音词,其后是“斗柄东”“马首东”“水必东”等三字词语,最后是“瀼西瀼东”“有文者东”“住西住东”等四字词语。一般最多到四字词,但有个别条目下收五字、六字甚至是七字的词语,如“覆巢无完卵”(上声第十卷“旱”韵)、“吴彩鸾写唐韵”(去声第十五卷“问”韵)、“逐麋之犬不顾兔”(去声第十三卷“遇”韵)。词语都载明出处,如“江东”,下载出处:“项羽败还,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袁淑谓谢庄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江东日暮云〔杜〕。”出处排列,以经史子集为序。可惜书中很多地方引书不列篇名,引诗不标题目,不便后人查对原文。
一韵之内,同音者各以类收,首字增以音切。如果出现○符号,说明是同韵中的另一个音。如上平声第一卷“冬”韵:“冬(都宗切)○琮(徂宗切)、悰、淙、潨、慒、賨○农(奴冬切)、侬、脓○宗(作冬切)……”
体例上另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开辟“活套”一栏。这一栏中所列都是一些常用词语,作者在“凡例”中说明了它的作用:“以便初学,或可化腐为奇。”这些词汇是供初学者做诗押韵时启发思考之用。如“东”韵“忠”字下活套有:显忠、抗忠、谋忠、孤忠、贯日忠、告以忠。 《韵府群玉》成书后,阴幼遇之兄阴幼达认为书中搜集的典故,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一看就懂的,于是便又给书随字注释,以备观鉴。这样,这部书就更加齐全和完整了。
四、《韵府群玉》的价值
至明代,凌稚隆仿《韵府群玉》之体例编成《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清康熙年间,张廷玉等人奉旨修撰《佩文韵府》,然其书大抵是在《韵府群玉》及《五车韵瑞》的基础上加以删补而成,由此可知《韵府群玉》实即《佩文韵府》之蓝本。到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韵府群玉》被收入,《提要》曰此书“皆以为大辂之椎轮”。既然该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何后人却很少提到它?这与《佩文韵府》的刊行有很大关系。《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它卷帙浩繁,规模远超《韵府群玉》,问世后逐渐成为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重要工具书,因此《韵府群玉》(包括《五车韵瑞》)便被逐渐取代。但无论作为一部韵书还是类书,《韵府群玉》在辞书史上的重要价值是不能被抹杀的。
从韵书史的角度看,《提要》说它:“然元代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所通行之韵,亦即从此书录出……”这段话总结了此书在音韵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该书分为106韵,是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沿用至今。《韵府群玉》以106韵统摄所收的8820个单字,其中每个韵目字及同音字组中的首字都标有反切。例如上平声“冬”韵下首列“冬,都宗切”,该韵内各同音字组的首字亦加注反切,如“琮,徂宗切”“农,奴冬切”“宗,作冬切”等。这些同音字组和反切成为我们研究今音的重要材料。所以,无论从音韵源流的研究角度来看,抑或从赋诗检韵来说,《韵府群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我国音韵学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从类书史的角度看,该书搜集资料广博而珍贵,所收词语达3万余条。滕玉霄说此书:“经史子传蒐猎靡遗,是又能以有穷之韵而寄无穷之事,亦大奇矣!”同为元初翰林的赵子昂评价它“上涉群经,下苞诸子”。明代陈文烛认为它“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林之珍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具有考辨之功。刘叶秋(1982)认为类书“只有搜集、选择和剪裁、排比之功,而无解说与考辨之责”,但《韵府群玉》并非如此。它不单是资料的汇编,还为我们考释了很多疑义奇字。笔者认为,这也是该书作为一部类书最重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阴幼遇所搜集的词汇和典故,很多是古时读书人在读音和意义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很多僻字也不易理解。正如其兄阴幼达在“序言”中所说:“故凡事必类则易见,义必释则易知也。予季以事系韵,多所摘奇,岂皆能判然无疑者?疑而不释,是犹擿埴冥行而已。”因此阴幼达在原书的基础上随字注释,亦或“考辩疑义,训释奇字”。例如去声第十五卷“翰”韵下“龙断”一条注曰:“冈龙断而高处,读为剖断之断非。”这一条指明了古人在读音上出现的错误。又如入声第十七卷“屋”韵下“夏屋”一条注曰:“古注‘大俎’,食具也。作‘巨室’用非。”这一条指明了古人在意义的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再如阴幼达在他的序中举出了“扑满”“须捷”“褛裂”“孟青”“篓数”“萃蔡”“谽谺”“茏茸”“沆瀣”“赑屃”“金仆姑”等词,并说:“此前辈常所用而不知者,诵以为怪。”这些僻典、僻字在现代的文章中很少见了,但当我们对这些相关的古代文化进行研究时还会经常碰到,查阅《韵府群玉》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韵府群玉》在韵书史和类书史上的学术价值是不容抹杀的,我们对它的重要影响和地位应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纪昀(清)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叶秋.类书常谈.辞书研究,1982(6).
3.谢先模.《韵府群玉》作者阴幼遇登科之年及其生年考.江西师院学报,1982(2).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2)
(责任编辑 郎晶晶)
关键词 《韵府群玉》 性质 编纂体例 价值
一、《韵府群玉》的成书及版本
《韵府群玉》二十卷,是宋末阴幼遇(字时夫)在他父亲阴应梦(字谦甫,号竹埜)指导下编纂而成的,由幼遇之兄幼达作注。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阴幼遇一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而据谢先模考证,幼遇的生年应为1267年或1268年,其登九经童科时间为1275年或1276年,即宋恭宗德祐年间,而非黄虞稷所说宋宝祐年间,疑“宝祐”为“德祐”之误。其父阴应梦在为该书所作“序”中提到《韵府群玉》“垂三十载告成”,“序”末写明是“大德丁未春前进士竹埜倦翁八十四岁书于聚德楼”。元大德丁未,即公元1307年,这当是该书的成书时间。既然《韵府群玉》在这年告成时已“垂三十载”的修撰时间,那么这部书的动手编写时间应是1277年,其时阴幼遇的年龄是九或十岁,即他登九经童科后的一两年。
该书传世的最早版本是元元统二年(1334年)梅溪书院刻本。明清两代屡经翻刻,版本众多。国家图书馆即保存有明代和清代的多个刻本,如明万历年间的刻本,清康熙55年(1716年)文盛堂、天德堂刊行的刻本,乾隆24年(1759年)的刻本等。
二、《韵府群玉》的性质
从《四库全书》的归类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态度:《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韵书被归入“经部”小学类,而《韵府群玉》则被归入“子部”类书。《辞源》(修订本)“韵府群玉”条下说:“宋末阴时夫撰……为分韵集录典故词藻的类书。”元初翰林学士滕玉霄在该书序中曰:“吾友阴君昆仲为《韵府群玉》,以事系韵,以韵摘事……”姚江村序中也说该书“掇韵系事”。
我们认为,《韵府群玉》既是一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之所以说它是韵书,是因为它继承了《切韵》《广韵》等前代韵书的编排体例,将全书所收单字按照四声下面再分韵部的方式编排。《广韵》刊行后,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尤其是过于繁冗,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于是相继有几部删繁就简的韵书问世。编纂者将一些韵加以合并,书中只收一般常用字,注释也从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人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该韵书分为107韵,通常也称之为“平水韵”。刘渊平水韵中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韵府群玉》则将其合并为“迥”韵,减为106韵。自此,明清两代韵书都按该书分韵,而且多从此书中录出。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亦称“阴韵”。 金元押韵之书,现存者以此为最古。
之所以说它是类书,是因为它捃摭群书,包罗万象,以类相从,供人检阅。例如一东韵下的“东”字门中,分类收载了有关天文、地理、宫室、草木、人名、经籍等诸多内容。例如“斗柄东”(天文)、“江东”(地理)、“闑东”(宫室)、“乃东”(草木)、“陆东”(人名)、“大东”(经籍)等。类书可按类或按韵编排,《韵府群玉》属以韵隶事者,是一部综合性的类书,有助于后人查检古代词汇、典故及其出处。
三、《韵府群玉》的内容及编纂体例
(一)内容
《韵府群玉》搜集资料广博,内容包罗万象。该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附州郡名、地名)、时令、岁名、人物、人事、氏族、人名(附字与号、帝王名号、国君名号、夷名、妓名)、身体、官职、性行、寿典、百谷、饮食、服饰、宫室、器用、舟车、文学、经籍、技术、禽兽、鳞介、昆虫、草木(附花名、木名、草名、药名、果名)、珍宝、灯火、颜色、数目、卦名、年号、曲名、乐名(附律名)等。
(二)编纂体例
全书共计二十卷,收单字8820个,词语约3万余条,按平水韵分为106部。先分四声,声调下再分韵,其中平声分上、下。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各四卷。其中上下平声各收韵15个,上声29个,去声30个,入声17个。这种四声和分韵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显然是受《切韵》《广韵》等系列韵书的影响。
该书在词条的编排上独具特色,即按词语最后一字归韵。例如“阿房宫”一词,便按最后一字“宫”字归入“一东”韵。首列单字,每个单字下注明读音,并有较为详细的释义和书证。如“东”字,先注音“德弘切”,其次释义:“《说文》:‘东(東),动也。从日在木中。’……”最后引用书证:“‘我来自东〔东山〕。’……”单字后再将具有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例如“东”,首列单字“东”,下列“道东”“易东”“乃东”“活东”等双音词,其后是“斗柄东”“马首东”“水必东”等三字词语,最后是“瀼西瀼东”“有文者东”“住西住东”等四字词语。一般最多到四字词,但有个别条目下收五字、六字甚至是七字的词语,如“覆巢无完卵”(上声第十卷“旱”韵)、“吴彩鸾写唐韵”(去声第十五卷“问”韵)、“逐麋之犬不顾兔”(去声第十三卷“遇”韵)。词语都载明出处,如“江东”,下载出处:“项羽败还,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袁淑谓谢庄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江东日暮云〔杜〕。”出处排列,以经史子集为序。可惜书中很多地方引书不列篇名,引诗不标题目,不便后人查对原文。
一韵之内,同音者各以类收,首字增以音切。如果出现○符号,说明是同韵中的另一个音。如上平声第一卷“冬”韵:“冬(都宗切)○琮(徂宗切)、悰、淙、潨、慒、賨○农(奴冬切)、侬、脓○宗(作冬切)……”
体例上另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开辟“活套”一栏。这一栏中所列都是一些常用词语,作者在“凡例”中说明了它的作用:“以便初学,或可化腐为奇。”这些词汇是供初学者做诗押韵时启发思考之用。如“东”韵“忠”字下活套有:显忠、抗忠、谋忠、孤忠、贯日忠、告以忠。 《韵府群玉》成书后,阴幼遇之兄阴幼达认为书中搜集的典故,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一看就懂的,于是便又给书随字注释,以备观鉴。这样,这部书就更加齐全和完整了。
四、《韵府群玉》的价值
至明代,凌稚隆仿《韵府群玉》之体例编成《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清康熙年间,张廷玉等人奉旨修撰《佩文韵府》,然其书大抵是在《韵府群玉》及《五车韵瑞》的基础上加以删补而成,由此可知《韵府群玉》实即《佩文韵府》之蓝本。到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韵府群玉》被收入,《提要》曰此书“皆以为大辂之椎轮”。既然该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何后人却很少提到它?这与《佩文韵府》的刊行有很大关系。《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它卷帙浩繁,规模远超《韵府群玉》,问世后逐渐成为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重要工具书,因此《韵府群玉》(包括《五车韵瑞》)便被逐渐取代。但无论作为一部韵书还是类书,《韵府群玉》在辞书史上的重要价值是不能被抹杀的。
从韵书史的角度看,《提要》说它:“然元代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所通行之韵,亦即从此书录出……”这段话总结了此书在音韵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该书分为106韵,是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沿用至今。《韵府群玉》以106韵统摄所收的8820个单字,其中每个韵目字及同音字组中的首字都标有反切。例如上平声“冬”韵下首列“冬,都宗切”,该韵内各同音字组的首字亦加注反切,如“琮,徂宗切”“农,奴冬切”“宗,作冬切”等。这些同音字组和反切成为我们研究今音的重要材料。所以,无论从音韵源流的研究角度来看,抑或从赋诗检韵来说,《韵府群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我国音韵学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从类书史的角度看,该书搜集资料广博而珍贵,所收词语达3万余条。滕玉霄说此书:“经史子传蒐猎靡遗,是又能以有穷之韵而寄无穷之事,亦大奇矣!”同为元初翰林的赵子昂评价它“上涉群经,下苞诸子”。明代陈文烛认为它“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林之珍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具有考辨之功。刘叶秋(1982)认为类书“只有搜集、选择和剪裁、排比之功,而无解说与考辨之责”,但《韵府群玉》并非如此。它不单是资料的汇编,还为我们考释了很多疑义奇字。笔者认为,这也是该书作为一部类书最重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阴幼遇所搜集的词汇和典故,很多是古时读书人在读音和意义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很多僻字也不易理解。正如其兄阴幼达在“序言”中所说:“故凡事必类则易见,义必释则易知也。予季以事系韵,多所摘奇,岂皆能判然无疑者?疑而不释,是犹擿埴冥行而已。”因此阴幼达在原书的基础上随字注释,亦或“考辩疑义,训释奇字”。例如去声第十五卷“翰”韵下“龙断”一条注曰:“冈龙断而高处,读为剖断之断非。”这一条指明了古人在读音上出现的错误。又如入声第十七卷“屋”韵下“夏屋”一条注曰:“古注‘大俎’,食具也。作‘巨室’用非。”这一条指明了古人在意义的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再如阴幼达在他的序中举出了“扑满”“须捷”“褛裂”“孟青”“篓数”“萃蔡”“谽谺”“茏茸”“沆瀣”“赑屃”“金仆姑”等词,并说:“此前辈常所用而不知者,诵以为怪。”这些僻典、僻字在现代的文章中很少见了,但当我们对这些相关的古代文化进行研究时还会经常碰到,查阅《韵府群玉》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韵府群玉》在韵书史和类书史上的学术价值是不容抹杀的,我们对它的重要影响和地位应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纪昀(清)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叶秋.类书常谈.辞书研究,1982(6).
3.谢先模.《韵府群玉》作者阴幼遇登科之年及其生年考.江西师院学报,1982(2).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2)
(责任编辑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