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国家级STS示范学校,地处著名的冬小麦产区的胶东半岛,经过我校生物兴趣小组多年观察调查和实践发现,传统冬小麦栽培氮素肥料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率低。为此,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师生经过5年实验,探索出了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1 实验目的
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探索小麦增产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 实验方法
选择肥力好的地块一分为二,一块作试验田,另一块作对比田,采用完全相同的小麦品种及田间管理模式。对比田按传统施肥方法种植,试验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也就是在冬小麦播种时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比如:如果在一个地片中每亩冬小麦施加氮肥30 kg,那么在播种时用15 kg作底肥,另外15 kg用作追肥;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如果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冬小麦品种,那么追肥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及时观察各阶段苗情,适时除虫、锄草、浇水、收获。
3 实验数据
表1中的实验数据均为济麦-20品种5年平均值。
4 实验结果
传统冬小麦栽培氮素肥料集中施在小麦生育前期,越冬前苗势旺长,浪费肥力,春季返青后氮肥不足,产量降低。
利用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多,向子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小麦群体结构;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较传统施肥增产10%左右;同时可以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提高品质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轻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以在高产田中推广。
5 注意问题
实验证明,该技术仅适宜冬小麦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不适宜中产田、低产田,不适宜晚茬小麦及由于某种原因苗数不足的地块。
1 实验目的
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探索小麦增产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 实验方法
选择肥力好的地块一分为二,一块作试验田,另一块作对比田,采用完全相同的小麦品种及田间管理模式。对比田按传统施肥方法种植,试验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也就是在冬小麦播种时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比如:如果在一个地片中每亩冬小麦施加氮肥30 kg,那么在播种时用15 kg作底肥,另外15 kg用作追肥;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如果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冬小麦品种,那么追肥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及时观察各阶段苗情,适时除虫、锄草、浇水、收获。
3 实验数据
表1中的实验数据均为济麦-20品种5年平均值。
4 实验结果
传统冬小麦栽培氮素肥料集中施在小麦生育前期,越冬前苗势旺长,浪费肥力,春季返青后氮肥不足,产量降低。
利用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多,向子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小麦群体结构;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较传统施肥增产10%左右;同时可以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提高品质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轻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以在高产田中推广。
5 注意问题
实验证明,该技术仅适宜冬小麦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不适宜中产田、低产田,不适宜晚茬小麦及由于某种原因苗数不足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