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在数量、知识技能结构、规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规划机制、加强高职院校的政策导向性、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170-02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大多数效果不佳,学生从中能学到的技能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真正实现从学校到岗位零距离对接。究其原因,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欠缺有关。因此,建设一支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校外实训基地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软件建设方面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實践教学师资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缺乏。我国高职院校往往都是由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或由专科学校转型而成,原有的教学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师的需求很少,而转型为高职院校后实践课的开出率大大提高,导致实践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各高职院校为提高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能力的指数,在人才引进方面大多数把学历作为首要标准,所以新进教师基本是刚毕业的学生或是从其他院校引进的理论型教师,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原来所学的知识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的过程和经验,还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任务。三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条件而言,难以吸引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来执教。因此,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原有的师资来看,还是从新进教师来看,目前都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师资方面量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师资质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论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引进,还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开发,不少高职院校把目标首先定在数量上,缺乏明确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使用和培养存在比较明显的短视和近视行为,导致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师资方面的人才管理后劲不足,无法为高校长期发展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人才保证。其一,由于缺乏长远而有效的策略,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实践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相关工作任务过重等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在获取信息、更新知识、自我发展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大多流于形式。其二,不少高职院校在引进实践教学人才以后,重视使用,却轻视培养,甚至对有很好潜质的实践教学人才有意识地不培养、不敢培养,原因是怕他们流失,因此未能营造一个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大环境,实践教学人才的质量大打折扣。其三,缺乏实践教学人才成长和引进企业优秀的实践教学人才的激励机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配套相关的对实践教师提升实践技能和引进优秀企业实践教学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从校内教师来说,如果要真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到企业挂职锻炼,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与金钱。在现有条件已感到满意的情况下,缺乏鼓励政策,就意味着很少有人愿意去挂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上不去。另一方面,对于优秀企业人才,学校没有形成专门的较为完善的聘用制度或者引进条件不够优厚,因此无法促成人才引进。其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教学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还是以职称和学历的高低作为评定教师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教师的职称评定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终身制和一种评定方式,因而缺少激励的动因,没有风险,缺乏竞争,没有危机感,使得很多教师晋升到一定职称后便安于现状,无心进取。其五,在职称评定的成果方面也是以理论成果为重,很少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挂钩,特别是现在的实践教学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再加上在职称评定方面没有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很多实践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重视。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和制约着实践教学教师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失衡。具体体现在:一是年龄结构失衡。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基本上是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最大,36岁以下的教师达到56%以上,中年教师比例偏小,只占14%左右,而50岁以上的教师占30%左右,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断层结构。二是学历结构失衡。高学历层次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实践教师只占3%左右,而且在这些研究生学历里又有50%左右是在职研究生学历。三是职称结构失衡。实践教师的初级职称比例高达60%,中级职称占30%,高职称比例在10%以下。四是“双师型”实践教师比例失衡。在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只占29.9%,而在一部分取得各种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中,只是名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实际的操作能力不强。五是实践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衡。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出来任教的教师,这些教师有着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他们没有真正参加过社会实践,致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教学内容多数是照本宣科,脱离实践的应用。六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从理论上来说,高职教育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而部分教师对职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领会不多或不深,不能正確认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将一般的本科或专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到职业教学中,使实践和理论衔接失当,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走出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知识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而有些来自企业的实践教师恰恰缺少的又是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七是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知识失衡。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很多教师都是抱着吃老本的心态,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因此停留在大学时代的比较单一的知识体系,缺乏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二、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要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端正思想认识,遵循高职教育办学宗旨,自上而下,步调一致,认真领会高职教育宗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职业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避免随意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规划机制。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需要,确定学校在短期、中期和长期所需实践教学人才的数量及结构。其次,要做好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训与开发计划、培训和招聘方式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人才的协调、考评、激励等有效机制,实现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強高职院校的政策导向性。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促使多元的教师进入实践教师的队伍,促使实践教学教师产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动力,促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校执教。
1.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的相关激励机制。各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在企事业挂职锻炼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比先进、人才选拔的重要条件,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津贴和奖励政策,以激发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
2.建立引进企业人才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待遇。学校要建立企业人员聘用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企业有经验的行家里手到校任教。具体做到:一是待遇留人。一方面提高.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从奖励、成才方面进行政策性的倾斜,为企业优秀人才到高校来实现价值、贡献才华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二是事业留人。为优秀人才出彩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尽快在岗位上脱颖而出,做出成绩。建立多渠道的晋升途径,建立管理技能、专业技能、操作技能等多途径晋升或提高待遇的途径和机制,使从企业引进的人才都有充分的发展机会。比如对重要实践项目或任务设立基本建设项目组、重点课题攻关组等专门的项目工作负责人岗位,为从企业引进的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开阔其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引进人才的重视,在学校里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有较多的提拔机会和上升空间。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教师的待遇机制。只有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师的待遇机制,才能吸引资历深、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多的教师进入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来。要想从待遇方面体现实践教学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性,做好任职要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教师的任职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中级以上的相关技术职称。第二,熟练的相关技能的操作能力。第三,两年以上的相关技能的工作经验。只有从任职要求上体现和一般的教师不同,才能为实践教师的待遇差异提供依据。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主要有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科学研究促进。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确立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目标,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实践教育资源,由学校出面策划、组织和实施,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教师培训活动。
2.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教师实践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企业实践,因此要安排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参加企业的培训,每周要安排实践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
3.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和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是促进和提升高职院校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应以应用型的研究为重,并注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相吻合,与实践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发展相结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在提供科技服务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洪伟.俄罗斯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業技术教育,2003(5)
[2]马丽娟,王芳.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途径[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普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2014JGA390)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170-02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大多数效果不佳,学生从中能学到的技能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真正实现从学校到岗位零距离对接。究其原因,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欠缺有关。因此,建设一支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校外实训基地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软件建设方面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實践教学师资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专职实践教学教师缺乏。我国高职院校往往都是由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或由专科学校转型而成,原有的教学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师的需求很少,而转型为高职院校后实践课的开出率大大提高,导致实践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各高职院校为提高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能力的指数,在人才引进方面大多数把学历作为首要标准,所以新进教师基本是刚毕业的学生或是从其他院校引进的理论型教师,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原来所学的知识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的过程和经验,还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任务。三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条件而言,难以吸引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来执教。因此,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原有的师资来看,还是从新进教师来看,目前都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师资方面量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师资质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论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引进,还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开发,不少高职院校把目标首先定在数量上,缺乏明确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使用和培养存在比较明显的短视和近视行为,导致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师资方面的人才管理后劲不足,无法为高校长期发展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人才保证。其一,由于缺乏长远而有效的策略,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实践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相关工作任务过重等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在获取信息、更新知识、自我发展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大多流于形式。其二,不少高职院校在引进实践教学人才以后,重视使用,却轻视培养,甚至对有很好潜质的实践教学人才有意识地不培养、不敢培养,原因是怕他们流失,因此未能营造一个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大环境,实践教学人才的质量大打折扣。其三,缺乏实践教学人才成长和引进企业优秀的实践教学人才的激励机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配套相关的对实践教师提升实践技能和引进优秀企业实践教学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从校内教师来说,如果要真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到企业挂职锻炼,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与金钱。在现有条件已感到满意的情况下,缺乏鼓励政策,就意味着很少有人愿意去挂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上不去。另一方面,对于优秀企业人才,学校没有形成专门的较为完善的聘用制度或者引进条件不够优厚,因此无法促成人才引进。其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教学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还是以职称和学历的高低作为评定教师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教师的职称评定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终身制和一种评定方式,因而缺少激励的动因,没有风险,缺乏竞争,没有危机感,使得很多教师晋升到一定职称后便安于现状,无心进取。其五,在职称评定的成果方面也是以理论成果为重,很少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挂钩,特别是现在的实践教学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再加上在职称评定方面没有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很多实践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重视。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和制约着实践教学教师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失衡。具体体现在:一是年龄结构失衡。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基本上是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最大,36岁以下的教师达到56%以上,中年教师比例偏小,只占14%左右,而50岁以上的教师占30%左右,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断层结构。二是学历结构失衡。高学历层次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实践教师只占3%左右,而且在这些研究生学历里又有50%左右是在职研究生学历。三是职称结构失衡。实践教师的初级职称比例高达60%,中级职称占30%,高职称比例在10%以下。四是“双师型”实践教师比例失衡。在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只占29.9%,而在一部分取得各种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中,只是名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实际的操作能力不强。五是实践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衡。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出来任教的教师,这些教师有着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他们没有真正参加过社会实践,致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教学内容多数是照本宣科,脱离实践的应用。六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从理论上来说,高职教育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而部分教师对职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领会不多或不深,不能正確认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将一般的本科或专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到职业教学中,使实践和理论衔接失当,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走出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知识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而有些来自企业的实践教师恰恰缺少的又是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七是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知识失衡。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很多教师都是抱着吃老本的心态,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因此停留在大学时代的比较单一的知识体系,缺乏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二、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要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端正思想认识,遵循高职教育办学宗旨,自上而下,步调一致,认真领会高职教育宗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职业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避免随意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规划机制。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需要,确定学校在短期、中期和长期所需实践教学人才的数量及结构。其次,要做好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训与开发计划、培训和招聘方式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人才的协调、考评、激励等有效机制,实现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強高职院校的政策导向性。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促使多元的教师进入实践教师的队伍,促使实践教学教师产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动力,促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校执教。
1.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的相关激励机制。各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在企事业挂职锻炼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比先进、人才选拔的重要条件,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津贴和奖励政策,以激发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
2.建立引进企业人才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待遇。学校要建立企业人员聘用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企业有经验的行家里手到校任教。具体做到:一是待遇留人。一方面提高.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从奖励、成才方面进行政策性的倾斜,为企业优秀人才到高校来实现价值、贡献才华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二是事业留人。为优秀人才出彩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尽快在岗位上脱颖而出,做出成绩。建立多渠道的晋升途径,建立管理技能、专业技能、操作技能等多途径晋升或提高待遇的途径和机制,使从企业引进的人才都有充分的发展机会。比如对重要实践项目或任务设立基本建设项目组、重点课题攻关组等专门的项目工作负责人岗位,为从企业引进的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开阔其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引进人才的重视,在学校里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有较多的提拔机会和上升空间。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教师的待遇机制。只有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师的待遇机制,才能吸引资历深、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多的教师进入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来。要想从待遇方面体现实践教学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性,做好任职要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教师的任职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中级以上的相关技术职称。第二,熟练的相关技能的操作能力。第三,两年以上的相关技能的工作经验。只有从任职要求上体现和一般的教师不同,才能为实践教师的待遇差异提供依据。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主要有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科学研究促进。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确立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目标,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实践教育资源,由学校出面策划、组织和实施,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教师培训活动。
2.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教师实践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企业实践,因此要安排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参加企业的培训,每周要安排实践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
3.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和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是促进和提升高职院校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应以应用型的研究为重,并注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相吻合,与实践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发展相结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在提供科技服务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洪伟.俄罗斯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業技术教育,2003(5)
[2]马丽娟,王芳.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途径[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普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2014JGA390)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