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刑诉规定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证明标准方面,存有诸多的不足。需要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对民事没收程序证明标准的设置,再结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考虑。因此,将我国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设置为二元化的证明标准更为现实。
  关键词:证明标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民事没收程序
  证明标准是指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等待证事项的证明所须达到的要求或程度,即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提出证据进行证明应达到何种程度方能确认待证事实的真伪,从而解除其证明责任。①在审判实践中,法官衡量是否达到确信状态,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证明标准。因此,证明标准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刑诉法新增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为表述方便,本文将该程序称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本文拟对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二元证明标准的思路。
  一、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本为诉讼程序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诉讼制度或程序在设计之初即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新增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问题,新刑诉态度暧昧不明,第282条仅规定:“人民法院经审理,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根据该条,似乎只要达到“经查证”即可裁定予以没收。但是,究竟如何才能称得上是“经查证”?是要达到刑事诉讼“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还是只要达到民事诉讼“明显优势”的证明标准即可?检察机关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与权利主张者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是否一致?立法上的不明确,将导致司法实务部门在操作上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作探讨。
  二、英美法系民事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
  在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或死亡时,对其违法所得的没收主要是通过民事没收或民事追缴的途径来实现的,我国刑诉法中的违法所得没收实际上只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没收中的特殊情形。②英美法系国家民事没收采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检察机关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与权利主张者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两方面。
  美国民事没收制度被看作是违法所得没收制度的起源。优势证据成为美国民事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有三个大致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美国法典》制定之前。该阶段可视为民事没收制度的早期阶段或纯粹的对物没收阶段。第二个阶段为《2000年民事违法所得没收改革法》的制定。在这一阶段具有二元化的特征:检察机关提出没收申请时的证明标准为可能性理由,权利主张者的证明标准为优势证据。第三个阶段为《2000民事违法所得没收改革法》制定后,检察机关的证明标准提高到了优势证据标准。至此,美国民事没收的证明标准实现了两个统一:一个是民事没收程序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统一;另一个是检察机关和权利主张者证明标准的统一。
  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在证明标准方面则采取了与美国完全一致的做法,即采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引进了两种新的追缴机制,即以犯罪收益为对象的刑事没收制度和以违法所得为对象的民事追缴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包括已定罪或未定罪)潜逃,对其犯罪收益的追缴可适用刑事没收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或死亡导致无法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对其犯罪所得的追缴可适用民事没收的规定。③
  三、英美法系国家民事没收证明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不知别国法律者,对本国法律便也一无所知”④,比较法研究是深化本国法律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对证明标准的研究,对我国有启示作用。
  (一)民事证明标准更适合对物性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刑诉法新增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没收程序有共同之处,即两者的对象为物而非人,由此决定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应是民事性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确立了“明显优势”的证明标准,即在当事人对同一事实举出相反证据且都无法否定对方证据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衡量。如果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大于另一方,则可以认为证明力较大的证据支持的事实具有较高盖然性;如果双方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不明显或无法判断,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作出裁判,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二)证明标准与程序性质是可分离的。
  一般认为,不同性质的诉讼程序有不同的证明标准。有关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至今国内尚无具体的论述。樊崇义教授认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不是民事程序,也不是附带民事诉讼,也不等于缺席审判。有人认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出自《刑事诉讼法》,当然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也有人认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的对象为物而非人,由此决定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应是民事性的。我认为,无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如何定性,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确立民事性证明标准都不存在障碍。如果认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民事诉讼,确立民事性证明标准自不待言;如果认为其是刑事性的,确立民事性证明标准同样可行。这也是英美等国民事没收证明标准对我国的启示之一。
  四、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二元化证明标准的构想
  (一)排除合理怀疑:检察机关证明标准的选择
  我国违法所得没收证明标准中,检察机关的证明标准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不同于英美法系民事没收程序,我国的财产没收程序是刑事特别程序的组成部分,要接受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规范和约束。因此在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中,仍应由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公诉人既应当提出证据证明被没收的财物是涉案财物,又要证明所没收的财物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实质联系,证据应确实、充分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这样才能符合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防止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的滥用,更好的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财产权利。
  (二)明显优势证据:利害关系人证明标准的选择
  鉴于利害关系人相对于检察机关的弱势地位,不易对其举证设置过高的证明标准。我认为,以优势证据作为其证明标准比较恰当。首先,利害关系人只在有异议的时候才可以参与到庭审中来,那么对此前的庭审阶段乃至整个案件都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不如申请方那样了解案情及其案件的审理过程。所以,对利害关系人举证的要求要低于对申请方的要求,即应该低于检察机关的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其次,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标的是涉案财物的权利归属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对物的诉讼,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财产性质的纠纷,类似于民事诉讼中的确认之诉。所以,以明显优势证据作为其证明标准比较恰当。最后,利害关系人参与特别没收程序的目的在于对检察机关的违法所得没收申请提出异议,且认为部分拟没收的财产应为其所有。
  注 释:
  ①陈卫东、谢佑平:《证据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94页.
  ②毛兴勤:构建证明标准的背景与思路: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为中心,载自《法学论坛》,2013年3月第2期(第28卷,总第146期).
  ③毛兴勤:构建证明标准的背景与思路: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为中心,载自《法学论坛》,2013年3月第2期(第28卷,总第146期).
  ④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相应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政策也随之改变。对应我国教育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模式的财政拨款政策存在缺乏针对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政策对于多元化筹资的引导与鼓励也略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政策分析  高校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现收支平衡。以非营利组织理论角度而言,高校有三个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的抚养费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许多离异夫妻在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标准问题上产生矛盾纠纷。而法院对于此类要求增加抚养费数额的问题,是如何认定的呢?本文从子女实际需要、父母实际收入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增加抚养费数额的认定标准问题。  关键词:增加抚养费;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子女实际需要;父母实际收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
期刊
摘 要:现代生态农业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体系,是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作、工程治理、技术集成、模式带动和法规保障,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为依托,创建适应21世
期刊
摘 要:儿童时期是人生当中的基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阶段中玩具担任着重要角色,玩具是儿童把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转向行为的支柱。它能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知觉、想象力和好奇心等,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都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理和心理在不同时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儿童玩具的设计,应有阶段性。  关键词:儿童玩具;设计;阶段性  引言  大部
期刊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对于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这些素质教育。  一、爱国
期刊
摘 要:现行结婚登记制度存在诸如管辖规定与当事人需求存在差异;当事人签字声明书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审查和认证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且缺少审查期、公示性不强;婚姻登记员上岗资格门坎过低、培训大多流于形式等缺陷。我国应扩大婚姻登记的管辖范围,内地居民也可以到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应尽快实行全国婚姻登记网络化管理;建立结婚公告制度、增设审查期、提高审查技术科技含量;实行婚姻登记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以其独有的和谐的特征,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直接制约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群众文化的提高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是无法分割的整体,两者的进步和发展是相互的。社会和谐是一切事业发展之基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谐是前提,群众是基础。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群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生活的安居乐业。社会由群众组成,群众来自社会的大家庭。加强群众文化的教育,社会和谐也必然就随之进步和发展
期刊
摘 要: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在经济、权利、能力上都相较于其他群体显得贫困,自然在环境知情权的实现上也有诸多困境。本文对这些困境及困境的克服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弱势群体;环境知情权;环境信息  一、环境知情权  环境知情权是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获取、知悉与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有关的环境信息的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参与环境
期刊
摘 要:农业产业是中国三大产业的基础,而其中县域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业经济要取得高效益,需要带动农业各个环节的整合发展,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合理增长。本文以山东省东明县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价值链;价值链的构建;县域农业  产业价值链是价值链在产业层面上的运用,是多个企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党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明确强调为“三农”服务,确保农民增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多途径、多渠道、多部门协手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最大程度地增加,为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农村统计工作,同样也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从《统计法》的宣传贯彻,统计机构的单列,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