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辽西北开发战略,为锦州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发机遇,对于促进锦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大环境下,锦州的人文环境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 锦州概况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锦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
2 对锦州市人文环境的具体分析
2.1 物质层面。锦州是中国最北端的港口城市,是连接东北内陆经济区域与环渤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但由于通往海边有南山相隔,城区人口密度过大,锦州一直是封闭的内陆型城市。而且,与其他辽西地区城市一样,锦州也存在着竞争实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问题。
目前城市南移的步伐,拉开了城市骨架,扩大了城市容量,打通南山通往港口的渤海大道,形成以滨海新城区为龙头、老城区为依托,以凌海和太和为两翼的组团式滨海城市新格局。渤海大道建设、锦州大港的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建设等都在打造着锦州的时代新形象。女儿河休闲公园、锦州市市府广场、锦州市图书馆、锦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锦州市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也在改变着锦州的面貌。历经建设,锦州市公路总里程目前已经达到6785公里,黑色路面铺装率、二级以上公路比重、高速公路里程都居辽西之首。
2.2 制度层面。一座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从社会的上层建筑上看,一个城市里拥有一大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这一系列组织机构中的各种规章、管理、人际位次等,均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制度文化。各种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各种管理机能的有效性,具体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以及整个城市运转的效率及协调性,是衡量城市人文环境中制度层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在制度层面上,锦州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不协调,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等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行政性区际关系削弱甚至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地方行政主体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导致资源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难以实现;协作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政,地方封锁,缺乏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配合机制。
2.3 精神层面。“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特色,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是一种生活信念和人生境界,是深藏在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背后的一种观念元素。锦州是座英雄的城市,当年辽沈战役的英雄主义已深深扎根于这里的广大群众心中。锦州人民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勇敢战斗,英雄主义已经成为锦州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成为整个城市的灵魂。
3 构建锦州人文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3.1 物质层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干,空运、水运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锦州建设成辽西物流配送中心,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目标。
3.1.2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锦州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区域中心城市。
3.1.3 加快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建立高效精干的园区管理机构,加强统一协调和管理。
继续加大一港(锦州港)、一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凌海百里工业带)等建设力度,努力在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全力构筑沿海发展新格局。整体规划上构建滨海新锦州,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统筹规划,增建公益性基础设施,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质量。
3.2 制度层面——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锦州的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应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打破地区封锁,根据区域内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实现生产要素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应有效整合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强化互动,搞好产业配套,形成集群效应;应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双赢”和“多赢”。各城市在产业整合、市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应顾全大局,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运作的一致性,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3.3 精神层面——提升市民素质。市民素质的提高包括:①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②改变城市居民的知识结构;③加强市民的文化修养,从而扩展大众的文化视野,提高市民群体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吸纳能力,提高广大群众艺术欣赏的水平和情趣,并使市民追求高尚的行为准则、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锦州市市民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3.1 加大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使市民获得良好的文化薰陶和高雅的精神享受。
3.3.2 培育城市精神,使之成为市民素质的支柱和高度凝炼。锦州这座革命老城的革命精神要外化为市民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体现出他们的生活格调、文化品位。
3.3.3 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支点,推进现代城市文明。市民的精神生活、道德修养最能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思想品格和艺术情调。
3.3.4 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思想品格、观赏水平和艺术情调。知识性强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广大老百姓的素质,改善他们的生活面貌,促使他们自觉地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抛弃陈规陋习,积极追求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莉.关于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大连干部学刊,2006.1
[2] 李向民.优化锦州市投资环境的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4
[3] 张华丽,江远. 城市人文环境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连 民族学院学报,2005.3
[4] 刘锡涛,牛江红.论福州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福建地理,2002.12
[5] 邵军,邵杰,龙丹.优化锦州软环境打造城市品牌.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2
[6] 王文元.略论城市人文环境.城市文化,2003.6
收稿日期:2007-10-30
1 锦州概况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锦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
2 对锦州市人文环境的具体分析
2.1 物质层面。锦州是中国最北端的港口城市,是连接东北内陆经济区域与环渤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但由于通往海边有南山相隔,城区人口密度过大,锦州一直是封闭的内陆型城市。而且,与其他辽西地区城市一样,锦州也存在着竞争实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问题。
目前城市南移的步伐,拉开了城市骨架,扩大了城市容量,打通南山通往港口的渤海大道,形成以滨海新城区为龙头、老城区为依托,以凌海和太和为两翼的组团式滨海城市新格局。渤海大道建设、锦州大港的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建设等都在打造着锦州的时代新形象。女儿河休闲公园、锦州市市府广场、锦州市图书馆、锦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锦州市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也在改变着锦州的面貌。历经建设,锦州市公路总里程目前已经达到6785公里,黑色路面铺装率、二级以上公路比重、高速公路里程都居辽西之首。
2.2 制度层面。一座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从社会的上层建筑上看,一个城市里拥有一大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这一系列组织机构中的各种规章、管理、人际位次等,均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制度文化。各种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各种管理机能的有效性,具体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以及整个城市运转的效率及协调性,是衡量城市人文环境中制度层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在制度层面上,锦州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不协调,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等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行政性区际关系削弱甚至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地方行政主体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导致资源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难以实现;协作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政,地方封锁,缺乏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配合机制。
2.3 精神层面。“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特色,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是一种生活信念和人生境界,是深藏在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背后的一种观念元素。锦州是座英雄的城市,当年辽沈战役的英雄主义已深深扎根于这里的广大群众心中。锦州人民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勇敢战斗,英雄主义已经成为锦州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成为整个城市的灵魂。
3 构建锦州人文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3.1 物质层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干,空运、水运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锦州建设成辽西物流配送中心,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目标。
3.1.2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锦州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区域中心城市。
3.1.3 加快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建立高效精干的园区管理机构,加强统一协调和管理。
继续加大一港(锦州港)、一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凌海百里工业带)等建设力度,努力在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全力构筑沿海发展新格局。整体规划上构建滨海新锦州,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统筹规划,增建公益性基础设施,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质量。
3.2 制度层面——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锦州的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应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打破地区封锁,根据区域内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实现生产要素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应有效整合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强化互动,搞好产业配套,形成集群效应;应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双赢”和“多赢”。各城市在产业整合、市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应顾全大局,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运作的一致性,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3.3 精神层面——提升市民素质。市民素质的提高包括:①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②改变城市居民的知识结构;③加强市民的文化修养,从而扩展大众的文化视野,提高市民群体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吸纳能力,提高广大群众艺术欣赏的水平和情趣,并使市民追求高尚的行为准则、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锦州市市民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3.1 加大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使市民获得良好的文化薰陶和高雅的精神享受。
3.3.2 培育城市精神,使之成为市民素质的支柱和高度凝炼。锦州这座革命老城的革命精神要外化为市民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体现出他们的生活格调、文化品位。
3.3.3 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支点,推进现代城市文明。市民的精神生活、道德修养最能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思想品格和艺术情调。
3.3.4 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思想品格、观赏水平和艺术情调。知识性强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广大老百姓的素质,改善他们的生活面貌,促使他们自觉地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抛弃陈规陋习,积极追求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莉.关于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大连干部学刊,2006.1
[2] 李向民.优化锦州市投资环境的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4
[3] 张华丽,江远. 城市人文环境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连 民族学院学报,2005.3
[4] 刘锡涛,牛江红.论福州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福建地理,2002.12
[5] 邵军,邵杰,龙丹.优化锦州软环境打造城市品牌.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2
[6] 王文元.略论城市人文环境.城市文化,2003.6
收稿日期: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