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利弊,并针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關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1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于2012年5月在贵州省全面铺开,对于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挣扎了这么多年的信息技术终于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更是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考试科目,对于教学来说,难上加难,要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两者兼顾,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展开教学才合理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新课改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怎么体现三维目标呢?
(一)注重回归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之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可以帮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意义与生活的乐趣。如在讲解动画制作时,我用“蜻蜓点水”的例子讲解,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时,我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本班学生的年龄”这一信息,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等等。所有这些例子都源于生活,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在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生活中信息技术之美,不断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
(二)课堂内容要围绕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其内容编排都是非零起点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只关注考试的知识点,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习惯、经验,将教材内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丧失兴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先备学生,做课前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即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量身定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的技能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一目标往往被信息技术教师所忽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脱离技术本位的困扰,忽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技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容忽视。
二、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把自己当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并不是说,自主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组织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的自主学习,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的自主学习,都是需要教师有效的组织的;第二,教师还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调控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进程、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控;第三,教师还要把自己当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第四,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走向一个帮助者,而不是旁观者。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它能发挥学生所长,促进彼此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宽容、学会倾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三)探究学习
在传统教学当中,比较重视接受学习,原因是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状况下,接受学习的效率更高,接受学习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唯一因素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让他学会发现知识,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当中,探究学习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针对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忽视探究学习这样一个状况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转向,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实际是各有利弊,比如,我们讲到接受学习,它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让学生探究的成份比较少;反过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成份增加了,但是它可能带来的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评什么,如何评,更多是指令化的,无法调动被评价者对评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评价的主体是单方面的,形成了传统评价的“一言堂”局面,无法全面、深刻和多层次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学生无法了解他人评价的过程,缺少了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无法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单主体评价难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不便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性评价,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即使是对学习成就的评价,也应涵盖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如我们在课堂上课时,可以以学生设置各方面的分数,如课堂表现分,作业学成情况分,努力情况分、课堂测试分等。
总之,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的普及,我们都不希望教师们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而展开教学 ,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展开教学。
關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1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于2012年5月在贵州省全面铺开,对于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挣扎了这么多年的信息技术终于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更是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考试科目,对于教学来说,难上加难,要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两者兼顾,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展开教学才合理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新课改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怎么体现三维目标呢?
(一)注重回归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之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可以帮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意义与生活的乐趣。如在讲解动画制作时,我用“蜻蜓点水”的例子讲解,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时,我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本班学生的年龄”这一信息,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等等。所有这些例子都源于生活,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在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生活中信息技术之美,不断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
(二)课堂内容要围绕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其内容编排都是非零起点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只关注考试的知识点,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习惯、经验,将教材内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丧失兴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先备学生,做课前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即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量身定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的技能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一目标往往被信息技术教师所忽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脱离技术本位的困扰,忽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技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容忽视。
二、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把自己当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并不是说,自主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组织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的自主学习,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的自主学习,都是需要教师有效的组织的;第二,教师还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调控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进程、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控;第三,教师还要把自己当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第四,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走向一个帮助者,而不是旁观者。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它能发挥学生所长,促进彼此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宽容、学会倾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三)探究学习
在传统教学当中,比较重视接受学习,原因是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状况下,接受学习的效率更高,接受学习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唯一因素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让他学会发现知识,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当中,探究学习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针对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忽视探究学习这样一个状况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转向,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实际是各有利弊,比如,我们讲到接受学习,它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让学生探究的成份比较少;反过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成份增加了,但是它可能带来的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评什么,如何评,更多是指令化的,无法调动被评价者对评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评价的主体是单方面的,形成了传统评价的“一言堂”局面,无法全面、深刻和多层次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学生无法了解他人评价的过程,缺少了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无法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单主体评价难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不便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性评价,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即使是对学习成就的评价,也应涵盖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如我们在课堂上课时,可以以学生设置各方面的分数,如课堂表现分,作业学成情况分,努力情况分、课堂测试分等。
总之,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的普及,我们都不希望教师们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而展开教学 ,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