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近年来,国家、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各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尤其是在“产业促发展”的大前提下,探讨高速增长的民营经济如何推动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民营经济 县域经济 途径 方式
县域经济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手段,以县级行政区域为依托,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行政区域经济。云南省是一个地区差距较大的省份,全省16个州市中,仅有11个州市拥有经济总量超100亿元的强县,在普洱、临沧等地仍有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存在。这种地区差距长期扩大,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实施有效政策来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力求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5年,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69个生产总值增幅超过10%,占比为53.5%,同时,有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的达24.3%。“一减一增”情况突出,人均指标间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37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492.7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69.41亿元,上涨了9.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015元,比上年增加1751元,增长8.1%,增长速度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4年的15.5:41.2:43.3调整为2015年的15.0:40.0:45.0,从数据上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下降了,第三产业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
云南省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推进改革,坚定民营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放眼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多为外向型经济产业和民营经济,而这两者均为云南经济发展的软肋。前者,云南的外资利用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标准且主要集中在昆明等相对发达城市,其他县市利用外资额与全国水平相当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后者,近年来,虽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多数县域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
第一,绝大多数私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几乎找不到具有竞争力、成长迅速的企业。自有资金少且融资渠道狭窄,导致不能扩大生产,进行规模化生产。
第二,产业分布不均匀,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中,主要以家族式企业和合伙式企业为主,在管理方面,大多民营企业家都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落后,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自身发展潜力有限。
第三,真正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形成,政府没有把握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时机,之后又没有找到可使经济达到跳跃式发展的办法,热衷于搞规划、抓项目、招商引资,忽视对民营经济主体的培育和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舞台,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就是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县域经济民营化,是一种机制灵活、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激活生产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县域经济水平的发展战略。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效益、低污染、低能耗,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一是着手解决产业结构性问题。推动产业从过度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向注重轻工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端化创新、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信息等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第二,加快城镇化步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立如旅游经济、产业化经济、工业经济等区域特色产业,注重以城带乡、城乡互惠,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础上,以县域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大中企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做精做专做特为特征,紧密对接国家、省的相关政策,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明显、星罗棋布的增长点。
第三,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此外,还可以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上,在吸纳当地和外来劳动力,增加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上,在创造税收,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上,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总之,要降低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改善民生,减少区域差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民营经济这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1] 陈清.关于县域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学术论坛,2004(1).
[2] 云南省2015年经济发展报告.云南省统计局,2016.
[3] 云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15.
民营经济 县域经济 途径 方式
县域经济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手段,以县级行政区域为依托,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行政区域经济。云南省是一个地区差距较大的省份,全省16个州市中,仅有11个州市拥有经济总量超100亿元的强县,在普洱、临沧等地仍有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存在。这种地区差距长期扩大,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实施有效政策来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力求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5年,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69个生产总值增幅超过10%,占比为53.5%,同时,有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的达24.3%。“一减一增”情况突出,人均指标间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37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492.7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69.41亿元,上涨了9.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015元,比上年增加1751元,增长8.1%,增长速度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4年的15.5:41.2:43.3调整为2015年的15.0:40.0:45.0,从数据上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下降了,第三产业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
云南省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推进改革,坚定民营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放眼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多为外向型经济产业和民营经济,而这两者均为云南经济发展的软肋。前者,云南的外资利用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标准且主要集中在昆明等相对发达城市,其他县市利用外资额与全国水平相当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后者,近年来,虽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多数县域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
第一,绝大多数私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几乎找不到具有竞争力、成长迅速的企业。自有资金少且融资渠道狭窄,导致不能扩大生产,进行规模化生产。
第二,产业分布不均匀,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中,主要以家族式企业和合伙式企业为主,在管理方面,大多民营企业家都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落后,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自身发展潜力有限。
第三,真正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形成,政府没有把握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时机,之后又没有找到可使经济达到跳跃式发展的办法,热衷于搞规划、抓项目、招商引资,忽视对民营经济主体的培育和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舞台,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就是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县域经济民营化,是一种机制灵活、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激活生产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县域经济水平的发展战略。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效益、低污染、低能耗,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一是着手解决产业结构性问题。推动产业从过度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向注重轻工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端化创新、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信息等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第二,加快城镇化步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立如旅游经济、产业化经济、工业经济等区域特色产业,注重以城带乡、城乡互惠,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础上,以县域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大中企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做精做专做特为特征,紧密对接国家、省的相关政策,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明显、星罗棋布的增长点。
第三,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此外,还可以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上,在吸纳当地和外来劳动力,增加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上,在创造税收,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上,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总之,要降低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改善民生,减少区域差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民营经济这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1] 陈清.关于县域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学术论坛,2004(1).
[2] 云南省2015年经济发展报告.云南省统计局,2016.
[3] 云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