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家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孪生兄弟,先出世的叫老大,后出世的叫老二。
   虽说一母所生,由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两个细胞,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一样,但他俩从小的秉性爱好却截然不同;长大成人后,“三观”更是大相径庭。
   就说吃吧。老大从小就懂得省吃俭用,只求吃饱,从不愿为满足味蕾的感受而多耗一分一厘。那年月家境拮据,家里十天半月不见荤腥,是常事。一天三顿佐餐的,是手心里的一撮盐花。偶尔餐桌上出现萝卜干,老大也要一块分为两到三顿佐餐,这顿吃一半,纸一包,留作下顿继续啃。偶有荤腥,更是高度重视:那次过年,父亲交兄弟俩五毛钱,去街市买猪头肉回家充当年夜饭上的大菜。他俩去了,用手在人家肉摊上东翻西找,专挑肉肥膘厚的。几番搜索下来,这才满意而归。老二准备去河边洗手,被老大挡住。
   老大端来一盆水,细细把手上的油腻,尽悉洗在盆中,然后对老二谆谆教诲,说晚餐上还缺一碗汤呢!老二恍然,便依样画葫芦,把沾在手上的油腻也洗在了一个盆中。
   然而,老二趁老大去灶口添火时,为示勤快,却擅自端起这盆水面上漂着油花的水,倒在了锅中。老大见了,连叫可惜,说他本来要把这盆水倒在缸中,这样,全家至少可喝上十天半月的肉汤呢!
   渐至成人懂事,老二就埋怨老大作贱自己,说人生下来,吃是本能,吃饱吃好,是人的天性。老大听了,就瞪着老二,然后端平手掌往颈脖上一卡,再指点迷津:“不就一个吃吗?山珍海味也罢,山芋糠菜也好,过了这里,都变了屎,何必浪费?”
   任凭老大如何以身作则或谆谆教诲,老二就是油盐不进。
   老二从小就馋吃,那年月吃不起荤腥,他就用竹子做了弓箭,去山上射鸟;用麻线做了网兜,下河去张鱼。然后回家煎炒爆溜了,吃个眉开眼笑、满嘴流油。有时干脆在野外支块瓦片,架起柴火,就地杀馋。至于野外的桑葚、桃子、毛板栗等,更是他唾手可得的天然水果,常常吃得肚圆、打着饱嗝才心满意足地晃回家。
   渐至成人,老二会挣钱了,更是变本加厉:一块八毛钱一斤拇指大的水晶虾,也敢一买就是两三斤;一盆堆尖的赤红酱方肉,一顿就成了他的胃中物。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刚到手没几天,就都统统变成了他嘴里的美食。
   为此,老大得到人们的敬重,表层上的表扬是“懂节俭”,深层次的则夸他会“做人家”。而对老二,人们大都一笑了之,轻则说他“好吃货”,重则嗔他“馋痨胚转世”“倒头光”。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人们的判断没有错:老大在25岁那年,用从牙缝里抠下来的钱,造了两间盖瓦平屋;26岁那年,娶了东村一个漂亮的媳妇,不久添丁增口,一家人过得滋润和美。
   而老二仍然住在爹娘留下的那间泥墙草屋里,谁家的姑娘也不愿上他的门。眼看都到而立之年了,还筷子夹骨头——光棍一条。对凡是前来劝慰他、怜悯他或提醒他、警告他“做人家”的人,老二一概付之“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吃得惬意、活得自在”的回答,依然我行我素。
   不过,破簸箕配豁苕帚,老二在将近四十岁那年,门前走来了一个讨饭女,虽说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但模样还是可以看看的。所以经人撮合,在老大的无私资助下,把一间泥草屋翻建成两间砖瓦房。于是,总被众人贬为“不会做人家”的老二,就与那讨饭女做了夫妻,做成了人家。
   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老二有了人家,仍像以前那样好吃,每月初领到工资后,依然是“三天是小开,廿七日瘪三”,一家就俩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电视连续剧《济公》正热播,一曲“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疯,笑我癫,酒肉穿肠过;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全看破”,成了老二的口头禅。
   老大自是依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他六七十岁的时候,拿出了所有积蓄,还不惜举债,把老屋翻建成了一幢别墅,令四乡八路的人无不钦慕。面对成就,老大说出了心里话:“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被老大不幸言中,就这年,老二倒了大霉:先是妻子不幸病逝,接着他也查出了一个字的绝症。面对劫难,老二不但不积极求医,反而破罐子破摔,把仅有的房子都卖了。老大问他想干什么,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反正没几天活了,再不吃就来不及了。”
   从此,老二开始了他最后的享受。吃遍了城里的名菜还不满足,竟然跑到了城外去寻觅当年乾隆皇帝吃过的美食,还美其名曰:皇帝吃过我也吃过,一世人生不白活。
   乾隆六下江南,是吃过一些江南民间稀罕的美食,但那毕竟是牵强附会的传说,能当真吗?老二不但信以为真,还拖着病体、削尖脑袋,四处寻访品尝。鲃肺汤(专用鲃鱼的肝肺制成)、龙须面(尽用昂刺鱼的两根牙须制成)、豆瓣肉(专用塘鳢鱼的两片腮帮肉制成)……这些名菜在郊外的农家乐里是能吃到,但价格之昂贵,非平民吃得起。老二才不管呢,哪怕一盘名菜成百成千元,他眉头也不皱一下,坐下就吃。
   最典型的是那道黄豆芽塞肉,就是挑棒针粗的豆芽,往豆芽管里塞上精细的火腿肉做成的。这制作功夫,不亚于绣花那么精细。但听说味道之鲜美奇特,无法形容。还因为听说当年乾隆也吃过,所以老二在打听问询找到那个农家乐后,也指名道姓要吃。结果,害得人家老老少少一齐上阵,在整整忙碌了一天一夜后,才总算满足了他的愿望。
   说来也奇,也许老二整天痴迷于吃喝,把身上的恶病也忘了,半年后,等他吃光所有钞票,再去医院复诊时发现,肿瘤竟不知什么时候消失殆尽了!
   老大却是不幸,就在老二吃得肥头大耳、红光满面、一身轻松地回来时,本就一把枯柴似的他不慎摔了一跤,爬不起来了。送医院检查,医生什么结论也没有,答复非常婉转:“回去吧,开心一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吧。”
   老二听出了医生的话外音,一把将医生拖到里间,来了个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医生才咬着他的耳朵说出了实话:“你哥因长期营养不良,造成骨质疏松,好比油干灯草尽,这一跤造成了股骨全面粉碎性骨折,已无法采用钢板钢钉的对位固定法了。只有靠营养也许才能慢慢滋补,自然恢复。”
   这时老二才仔细端详胞兄,但见老大浑身皮肤干燥、消瘦,腿部出现了浮肿,一按一个凹坑;尤其是精神,萎靡不振,反应差,记忆力更差。
   老大真是可怜,回到别墅没多久,因抵抗力下降,感冒引发了病毒性心肌炎,结果导致心脏猝然绞死,连话也没留下一句,就走了。
   老二一无所有,但还有退休工资,于是继续奉行“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的处世原则,始终不减好吃本性,听说活了八九十岁。
其他文献
你的孤独  是放弃了那枚圆月  就像当年你放弃了家乡  选择另一个驻地  没有眼泪  五彩世界  缤纷出生活中的通畅  也悬挂独木桥  没有归路  流离  在失迷的路口  没有谁举起的刀更快  那散落的过去  你执着于生活  借萤火的微光攀登  路程中  愿意为他留一丝窄缝  与《成都》相遇  谁唱着《成都》  撩起走在街头的伤感  夜色里的孤独  像音域里的低回  身影剪开地面的斑斓  在水果店
期刊
1   昨晚一夜大雨,早上起来天还是阴得像是块污渍不堪的抹布。石敢当喝了碗稀饭就出来了,这时候,天上还下着淅沥不停的小雨。   有班上,把石敢当心中储蓄已久的能量给激活了。他早就和妻子姚桂花商量好了,举家从石桥村搬到城里,在城里打工,让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于是,他们就这样把荒凉的老屋丢在家里,一头扎进县城。这也就是石敢当所说的他们家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全心全力支持儿子考上大學,两个基本点
期刊
一   冬假已过大半,天也一点点的有了些暖意。   又要回到单位工作去了,心里还是很兴奋的,一年复一年的延续着一种事业,依旧充满热情和温暖,这本身就是幸福的过程。经历过种种往事,丰满的生活已经和季节一样花开花谢,只是多了些喜悦,多了些泪水而已。   我在布满阳光的路上走着,我渴望有一片林地,有一条小溪;有干干净净的天空,有从心灵深处溢出的歌声;有微笑和祝福,有美丽的裙裾,有迷人的羞涩,有木讷
期刊
A   从我掉头发那天开始,我就留起了满脸的络腮胡子。这个样子多少让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我并不是一个凶神恶煞之人。我一个人安静地生活,从不制造打搅别人的噪音和气味。虽不与邻居来往,但偶尔碰见我也会点头致意。事实上,如果你能看见我每天提着一个精致的搪瓷水壶,在阳台上给那些植物仔细浇水的样子,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柔软的人。   我养花的爱好继承于母亲。两年前她去世之后,我把她的植物全部搬
期刊
大芦花的三岔路  漫山遍野开满梨花的时候  我和朋友们一起  去一个叫大芦花的景区  看看开在去年的芦花  还要看一座山峰  怎样用了上亿年的时间  浮出水面  长到六百多米的高度  去往景区的山路中间  有一个三岔路口  我们知道  三条路都通向峰顶的云岩寺  但我们不能确定  其中哪一条路旁  有十八罗汉  化身为十八棵古松  从八百多年前开始  就站在那里迎候我们  终将融化的雪  落在屋顶
期刊
露丝静静地坐在飘窗前,望着小区里偶尔走过的人影发呆。此时,夜幕低沉,小区笼罩在朦胧的灯光里,一片静谧。露丝是只猫,一只刚刚做过绝育手术的波斯猫。今天,已是术后第八天。八天里,露丝经历了足可铭记一生的非猫生活,疼痛、失落、绝望乃至麻木,过得浑浑噩噩。尽管有女主人的悉心照料,它仍是茶饭不思,整个变了只猫一样,每天只是懒在飘窗前发呆、思考猫生,心里唯一惦念它的獒虎。   獒虎也是只猫,一只健壮的流浪狸
期刊
一   来拉萨这两天,安旭已经洗了七次澡,这里每天都在下小雨,天气湿润得能拧出水,安旭仍感觉身上干,好像身上有什么东西洗不掉。平涛说,往年八月份拉萨会出现持续晴热少雨天气,白天最高气温达到30摄氏度以上,然而今年从五月底起,天气压根就不想热起来,连续几个月不断下雨把气温上升的势头打压下去,人们不得不缩在毛衣里寻找夏天的感觉。   安旭披上浴袍,走出洗浴间,打开冰箱,抓出一瓶牦牛酸奶喝起来,想到
期刊
我居住的小区规模不算大,但是很清洁,很绿色,草坪、冬青、竹园,一年四季绿油油,生机勃勃。春暖花开了,到夏、到秋,小区大院里的主角是孩子,他们热闹在一侧的游乐场,“娃”声一片,欢声笑语弥漫了整个小区。每一天,同一种镜像都在重复着,随着阳光渐暖,各个楼道里就依次出现一个个小童推车,推车的大都是奶奶姥姥辈,坐车的都是幼儿,坐在小推车里的孩子们,大都是一副心安理得的表情。他们在奶奶姥姥们的推动下,从不同的
期刊
清晨之上  露珠唤醒熟睡的叶子  静悄悄地  安抚着襁褓中的浮尘  孟秋呼唤着  仲秋来了  绵雨接踵而至  隐约听到冬的脚步  听说大火星西沉  鸿雁踏上南迁的征途  雀鸟却没了踪影  或許,该听听蛤蜊的传说  蝉噤荷残的日子  秋却不寂寞  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滴泪化作冷露为几何
期刊
液体缓慢注入体内  爱的光辉  闪烁在摇晃的塑料管上  这根细细的管子  变成了脐带  缠绕着母亲的脖子  勒出血色的印记  嵌在明亮的眸子里  苦行者  品尝苦涩的味道交给你吧  还有飘散在天际的浮云也交给你  随便做光彩的华衣或是置于倒映的池子里  怎样都好  就是别让我做一个苦行者  我在甜蜜的罐子里找不到方向  罐口滴下的琼浆包裹我的躯体  在光滑的壁墙上印着我满意的微笑  什么也不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