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宋人花鸟画不仅是以精致工丽,富贵祥和,雍容典雅的色彩为制图 模式,而且还具有疏淡野逸,清疏典雅的色彩意境。文章主要从宋人花鸟画色彩的两种特征:一种是以黄荃、赵佶为代表的,带有装饰风味、 富贵典雅的色彩特征;另外一种以徐熙、赵昌为代表的体制清澹,疏淡野逸的色彩特征对宋人花鸟画的色彩美进行探索和解读。
【关键词】宋人 花鸟画 色彩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宋人花鸟画的色彩主要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黄荃、赵佶为代表的,以勾勒填彩、工丽精妙、带有装饰风味、富贵典雅的色彩特征;另外一种以徐熙、赵昌为代表的体制清澹,作用疏通、有文人气质的、疏淡野逸的色彩特征。
黄荃是五代西蜀至北宋初期的宫廷画家,他终其一生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且深受封建皇室的信用,他生活的环境无非宫廷园囿,“耳目所习”自然是皇家所有的家禽,瑞鸟,奇花,怪石,其画中表达的审美好尚其实是帝王与贵族的趣味与以富骄人的气格。他的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虽然是“付子居宝习”的粉本,也足以说明“皇家富贵”的特点。图中描写细致生动,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施以浓艳的色彩,着重于色彩的表现,即所谓“双勾传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所画禽鸟草虫,肉丰骨松,神态逼真。他的这种精细的勾勒填彩法,丰富了花鸟的表现方法,影响到其后数百年的画坛,而且通过宋代院体花鸟画家的发展,直到现代中国画中工笔勾勒覆色的画法都还有其痕迹。当郭若虚最初把花鸟画分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时候,唐末宋初早已经潜伏着“绘事后素”、“知白守黑”等玄素文化理论,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淡雅兴趣以及怀才不遇借题发挥,萌发着以墨代色,墨分五彩观念的活跃。但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最兴旺的时期,虽然尚意的单墨简笔花鸟有发展之势,但徽宗皇帝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君主式的思想导向,向当时的绘画界倡导了以宫廷富贵,素娴精妙的“格物致知”的理论。同时,赵佶本人是造诣颇深的花鸟画家,其作品以富贵浓彩为特色,讲究功力,注重意趣。《芙蓉锦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图用笔工细入微,锦鸡注目的神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感人,从色彩使用来看,此画在着色上主要以石色为质,如:赭石、石青、石绿等;水色为文,如:花青,藤黄,胭脂等,并在石色的基础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如果说雍容华贵的色彩装饰画风是皇家贵族所追求的“镂金错采”、“雕饰富丽”的色彩美的反映,那么,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们追求欣赏和偏爱的则是“清水出芙蓉”般的淡逸雅致,这种色彩的装饰画风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在文人画家中很是风行。当时,因为理学的盛行,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天真的理趣和韵味,这种审美意识在工笔花鸟画色彩方面要求色调单纯和谐,而又不失其内涵的装饰意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恬静高逸的审美趣味。在题材上,他们将眼光从黄荃画派所关注的禁宫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等内容,转向大自然中的野鹊,败荷,芦花,野草以及翠竹,寒梅,幽兰等具有象征性的植物。在意境上追求萧疏荒寒,清新淡远。在技法上,摆脱黄派传统的设色,吸收徐熙的“落墨”技法。实质上,他们对黄派拘谨的勾填法作了突破,其设色略显自由放逸,在色味上,更趋向于“徐熙野逸”。徐熙真迹虽已无存,但他去北宋末远,其画法既名噪一时,自然不会一下子在受影响者中间绝迹。根据文献记载,徐熙禽鸟的形象与环境处理同黄荃大异其趣。《图画见闻志》指出,徐画“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亦即鸟类形象不显丰满,画法可能也略显清淡,至于环境描写又比较强调视野的开阔。徐铉说他:“落墨为格(可理解为骨),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沈括说他:“以墨毛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徐熙自称:“落笔之际,未尝以付色晕淡细碎为工”。综观这些记载,我们大体可以想见徐熙的花鸟画法较黄荃简括,不太拘束,较为生动,以笔墨为主,以赋色为副,色不掩墨,交映生辉。崔白是北宋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秋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瞻,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荃两体的基础上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荃父子浓艳细密的画风,王安石称赞他“莫道今人不如古。”作品《双喜图》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这幅画对双鹊和野兔的描写,用笔是极其精细的,而对古木,衰草和山坡则采取半工半写或者完全写意的用笔,表现了他在用笔上的疏放与灵活性,设色比较淡,基本上以赭色和墨色为主,偶尔在竹叶上间用青色,整幅画体现出文雅静逸的意蕴,体现了前人所说的“体制清澹,作用疏通”的艺术特点。所以,宋人花鸟画不仅是以精致工丽,富贵祥和,雍容典雅的色彩为制图模式,而且还具有疏淡野逸,清疏典雅的色彩意境。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贾广健.立意为象 物真境玄——中国工笔画诌议[J].载《国画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6期 总第24期
[3] 蒋彩萍, 唐秀玲.工笔人物技法新篇[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4] 张书衍, 李涛.宋代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
宋人花鸟画不仅是以精致工丽,富贵祥和,雍容典雅的色彩为制图 模式,而且还具有疏淡野逸,清疏典雅的色彩意境。文章主要从宋人花鸟画色彩的两种特征:一种是以黄荃、赵佶为代表的,带有装饰风味、 富贵典雅的色彩特征;另外一种以徐熙、赵昌为代表的体制清澹,疏淡野逸的色彩特征对宋人花鸟画的色彩美进行探索和解读。
【关键词】宋人 花鸟画 色彩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宋人花鸟画的色彩主要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黄荃、赵佶为代表的,以勾勒填彩、工丽精妙、带有装饰风味、富贵典雅的色彩特征;另外一种以徐熙、赵昌为代表的体制清澹,作用疏通、有文人气质的、疏淡野逸的色彩特征。
黄荃是五代西蜀至北宋初期的宫廷画家,他终其一生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且深受封建皇室的信用,他生活的环境无非宫廷园囿,“耳目所习”自然是皇家所有的家禽,瑞鸟,奇花,怪石,其画中表达的审美好尚其实是帝王与贵族的趣味与以富骄人的气格。他的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虽然是“付子居宝习”的粉本,也足以说明“皇家富贵”的特点。图中描写细致生动,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施以浓艳的色彩,着重于色彩的表现,即所谓“双勾传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所画禽鸟草虫,肉丰骨松,神态逼真。他的这种精细的勾勒填彩法,丰富了花鸟的表现方法,影响到其后数百年的画坛,而且通过宋代院体花鸟画家的发展,直到现代中国画中工笔勾勒覆色的画法都还有其痕迹。当郭若虚最初把花鸟画分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时候,唐末宋初早已经潜伏着“绘事后素”、“知白守黑”等玄素文化理论,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淡雅兴趣以及怀才不遇借题发挥,萌发着以墨代色,墨分五彩观念的活跃。但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最兴旺的时期,虽然尚意的单墨简笔花鸟有发展之势,但徽宗皇帝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君主式的思想导向,向当时的绘画界倡导了以宫廷富贵,素娴精妙的“格物致知”的理论。同时,赵佶本人是造诣颇深的花鸟画家,其作品以富贵浓彩为特色,讲究功力,注重意趣。《芙蓉锦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图用笔工细入微,锦鸡注目的神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感人,从色彩使用来看,此画在着色上主要以石色为质,如:赭石、石青、石绿等;水色为文,如:花青,藤黄,胭脂等,并在石色的基础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如果说雍容华贵的色彩装饰画风是皇家贵族所追求的“镂金错采”、“雕饰富丽”的色彩美的反映,那么,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们追求欣赏和偏爱的则是“清水出芙蓉”般的淡逸雅致,这种色彩的装饰画风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在文人画家中很是风行。当时,因为理学的盛行,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天真的理趣和韵味,这种审美意识在工笔花鸟画色彩方面要求色调单纯和谐,而又不失其内涵的装饰意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恬静高逸的审美趣味。在题材上,他们将眼光从黄荃画派所关注的禁宫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等内容,转向大自然中的野鹊,败荷,芦花,野草以及翠竹,寒梅,幽兰等具有象征性的植物。在意境上追求萧疏荒寒,清新淡远。在技法上,摆脱黄派传统的设色,吸收徐熙的“落墨”技法。实质上,他们对黄派拘谨的勾填法作了突破,其设色略显自由放逸,在色味上,更趋向于“徐熙野逸”。徐熙真迹虽已无存,但他去北宋末远,其画法既名噪一时,自然不会一下子在受影响者中间绝迹。根据文献记载,徐熙禽鸟的形象与环境处理同黄荃大异其趣。《图画见闻志》指出,徐画“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亦即鸟类形象不显丰满,画法可能也略显清淡,至于环境描写又比较强调视野的开阔。徐铉说他:“落墨为格(可理解为骨),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沈括说他:“以墨毛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徐熙自称:“落笔之际,未尝以付色晕淡细碎为工”。综观这些记载,我们大体可以想见徐熙的花鸟画法较黄荃简括,不太拘束,较为生动,以笔墨为主,以赋色为副,色不掩墨,交映生辉。崔白是北宋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秋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瞻,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荃两体的基础上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荃父子浓艳细密的画风,王安石称赞他“莫道今人不如古。”作品《双喜图》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这幅画对双鹊和野兔的描写,用笔是极其精细的,而对古木,衰草和山坡则采取半工半写或者完全写意的用笔,表现了他在用笔上的疏放与灵活性,设色比较淡,基本上以赭色和墨色为主,偶尔在竹叶上间用青色,整幅画体现出文雅静逸的意蕴,体现了前人所说的“体制清澹,作用疏通”的艺术特点。所以,宋人花鸟画不仅是以精致工丽,富贵祥和,雍容典雅的色彩为制图模式,而且还具有疏淡野逸,清疏典雅的色彩意境。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贾广健.立意为象 物真境玄——中国工笔画诌议[J].载《国画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6期 总第24期
[3] 蒋彩萍, 唐秀玲.工笔人物技法新篇[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4] 张书衍, 李涛.宋代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