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略称,全称“菩提萨”,意译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大士”、“高士”、“大圣”等。其主要特点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
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即以菩萨为号。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即文殊、普贤和观音。后来为了符合中国人崇尚“四”的习惯,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菩萨”。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中国的信徒们还在中国大地上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即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这四大道场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神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影响的一位。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据信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为德性,苦难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又被称为“大悲菩萨”。观音又名“观自在”,意指佛、菩萨已破除尘世的种种烦恼,进入到永恒、恬静、自在和清净的境界,名为“得大自在”。又指观音能够完全自在地观察俗世,无有障碍,寻声救苦,随心所欲。
观世音在印度本为相貌英俊、身材伟岸的威猛丈夫。初传中国之时,观音塑像还是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大丈夫。到南北朝后期,特别是唐代以后,观音逐渐变成了温柔慈祥的美妇人形象。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首或妙吉祥。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像多为“非男非女相”,实际上更像女性。文殊座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普贤又译“遍吉”,专司“理”德、“定”德和“行”德。《大日经疏》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唐以前的普贤多为男身女相,宋以后多为女身女相。普贤坐骑为六牙白象,原为菩萨所化,以示威灵。传说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地藏十轮经》称该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地藏菩萨曾被佛陀封为“幽明教主”,主要任务是救助地狱中的所有恶鬼。据《地藏本愿经》称,释迦牟尼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在佛前立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关于地藏的身世,众说纷纭。有说本为婆罗门女,为救母而发愿后成为菩萨的,也有说地藏前身为目犍连,或说是金蝉子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地藏菩萨本是新罗国的王子,姓金名乔觉,出家后号地藏比丘,唐玄宗时来华求法,在九华山结庐修炼,圆寂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传说他生前笃信地藏菩萨,其容貌又酷似地藏瑞像,人们便把他说成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因此成了地藏菩萨在中国显化说法的道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
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即以菩萨为号。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即文殊、普贤和观音。后来为了符合中国人崇尚“四”的习惯,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菩萨”。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中国的信徒们还在中国大地上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即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这四大道场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神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影响的一位。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据信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为德性,苦难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又被称为“大悲菩萨”。观音又名“观自在”,意指佛、菩萨已破除尘世的种种烦恼,进入到永恒、恬静、自在和清净的境界,名为“得大自在”。又指观音能够完全自在地观察俗世,无有障碍,寻声救苦,随心所欲。
观世音在印度本为相貌英俊、身材伟岸的威猛丈夫。初传中国之时,观音塑像还是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大丈夫。到南北朝后期,特别是唐代以后,观音逐渐变成了温柔慈祥的美妇人形象。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首或妙吉祥。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像多为“非男非女相”,实际上更像女性。文殊座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普贤又译“遍吉”,专司“理”德、“定”德和“行”德。《大日经疏》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唐以前的普贤多为男身女相,宋以后多为女身女相。普贤坐骑为六牙白象,原为菩萨所化,以示威灵。传说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地藏十轮经》称该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地藏菩萨曾被佛陀封为“幽明教主”,主要任务是救助地狱中的所有恶鬼。据《地藏本愿经》称,释迦牟尼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在佛前立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关于地藏的身世,众说纷纭。有说本为婆罗门女,为救母而发愿后成为菩萨的,也有说地藏前身为目犍连,或说是金蝉子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地藏菩萨本是新罗国的王子,姓金名乔觉,出家后号地藏比丘,唐玄宗时来华求法,在九华山结庐修炼,圆寂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传说他生前笃信地藏菩萨,其容貌又酷似地藏瑞像,人们便把他说成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因此成了地藏菩萨在中国显化说法的道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