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年富力强却“游手好闲”,他们事业有成却无心打理,他们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他们抛开工作开始寻找自我,他们从急驰的轨道从容走开,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两个大字:退休。
最怕颠来倒去,一年更比一年劳碌。总结过去一年,走得匆忙,神思恍惚,精疲力竭,SARS病毒伊拉克战争载人飞船上天连环杀手……这些算大事吧,还有那工作量考勤业绩组织生活吃快餐赶公共汽车等电梯写字楼纠纷资本入侵……这些不知道是不是小事。总之人只要有了一个岗位,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就层出不穷。
就在我们忙碌奔波的时候,有人偏偏在同一个城市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是中国大城市里迅速崛起的新贵——悠客。
与世无争,随心所欲,他们年纪很轻,以缓慢优越的方式诱惑着无数尚在忙碌生活中的人们。他们跟通常所说的“闲人”有所不同,他们从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撤退下来,开始自己主宰自己,过简单快乐的生活。
他们把众人渴望的休闲生活的目标真正地当成了生活方式,迈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小步。可就是这么一小步,却有很多人都始终迈不出来。
重要的不是拥有而是放弃
传统上,退休是老年人的专利,是从忙碌的工作走向悠闲的生活。而新退休主义宣称:退休与年龄无关,想退就退;退休与事业无关,想做就做。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35 岁的成都某广告公司老总冯刚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这需要一种勇气。尤其在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或是自己开创的公司面前。”新退休主义者冯刚的信条就是,当幸福触手可及时,一定要及时把握。说起想做个闲人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测题,惊见自己的情况如此严重,于是在一个月后,自动请缨做了闲人,现在公司全交给弟弟打理。
“那个决定就在一念之间。当时还有个想法,就是看自己在这个年龄有没有勇气去做这个事。”对于将来有什么打算?冯刚答,将来肯定还会继续忙,现在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他说想从事一些跟过去更不一样的工作。“人生就那么短,我希望更大程度体会不同的工作。”
他们的退休生活并不比工作时轻松。读书、学习、约人喝茶、频繁聚会,为的是补充自己、发现另一个好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还没有就此退休的资本,许多事业上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退休只是一个驿站,稍事休息之后还会重整旗鼓。
不过,这些欲遮还羞的人是很有潜质成为真正的退休者的。在经历了退休生活以后,其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即使不在35岁时退休,也要在45岁前进入退休行列中。”
换一种活法也需要物质基础
几年前的网络热潮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人们对于工作形态的思考:“原来班还可以这样上。”SOHO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常态,并对人的惰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提前退休的观念渐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施。一大批在网络、广告、证券、艺术、实业等行业事业有成却“无心进取”的年轻人潇洒转身,让无限美好的前程停留在想像中,投身到更加自由的自我生活中去,换了一种活法。
退休需要资本,提前退休更需要资本。有资格选择退休的人不仅仅需要心理上的准备,更需要物质的基础。多渠道的理财和保障方式的出现,给新退休主义者提供了这样的渠道。而商家的眼光同样敏锐,面对这样一批有钱有闲的黄金客户,马上开发出了各种休闲会所、健身中心、房产物业。某房产开发商就这样宣扬某楼盘:“这里是21世纪‘新退休主义’的圣地,是休闲度假的第二个家”,并在别墅群中配备600万元(人民币,下同)建造一个咖啡馆,据说卖得还相当红火。
33 岁的黄弋是悠客族里黄金人物之一,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成都某药厂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他一个星期里有一天工作,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聚,或者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或许丽江或许西藏或许厘岛。他的公司全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替他管理,他完完全全成了黄金悠客。当然像黄弋这样的人物在都市悠客族里并不多见,但也为辛勤劳作的老总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我不能让自己再累了
都市悠客们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人不是为工作而活。”那么,人该怎样生活?社会在每个人身上烙下了标志,其中之一就是工作。在中国,“单位”曾经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近乎神圣的光环。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公司”也同样成为人们特殊的归属地。
在工作上没有归属的人一度被划为“社会闲杂人等”。以至于许多自以为潇洒的新退休主义者往往要用自嘲的口吻调侃自己:“正失业呢!”
28岁的余洁摩登时尚,两年前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北京一家外企就职,领着高薪,工作出色,还为父母在北京买了套房子。可是突然间她提出辞职,并回到成都。“没有很细致的考虑,只是厌烦了那样没完没了工作着的生活。”她说。
余洁认为应该过一种完全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赋闲了半年的她十分喜欢成都这个有着“休闲城市”美誉的城市。“若你在北京像这样闲着,别人觉得你特奇怪,而你自己都会有负罪感。在成都就不会,满大街都是休闲着找地方喝茶的年轻人,自己觉得特别心安理得。”每天睡至中午,然后打电话约人打麻将直到深夜,这就是拥有美国MBA学位的余洁的悠闲生活。
“如果生活像一盒巧克力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每种味道都尝一遍呢?”她不介意别人看法,“我不能再让自己累了!”坦言对将来没有任何想法的她说,或许找家公司继续工作,或许去西藏教书,或许维持退休现状多两年。
这里采访的“悠客”有的只是停歇一段时间,有的则是一直都在悠闲地生活着,他们也许是在养精蓄锐,也可能是永远地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他们的悠闲状态反而提供了一个思考空间。所以如果最后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悠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再胆大的预言在现实面前都是缺乏想像力的。谁又能想像得到几年后人们怎样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悠客”这个词又会被社会所淘汰。
最怕颠来倒去,一年更比一年劳碌。总结过去一年,走得匆忙,神思恍惚,精疲力竭,SARS病毒伊拉克战争载人飞船上天连环杀手……这些算大事吧,还有那工作量考勤业绩组织生活吃快餐赶公共汽车等电梯写字楼纠纷资本入侵……这些不知道是不是小事。总之人只要有了一个岗位,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就层出不穷。
就在我们忙碌奔波的时候,有人偏偏在同一个城市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是中国大城市里迅速崛起的新贵——悠客。
与世无争,随心所欲,他们年纪很轻,以缓慢优越的方式诱惑着无数尚在忙碌生活中的人们。他们跟通常所说的“闲人”有所不同,他们从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撤退下来,开始自己主宰自己,过简单快乐的生活。
他们把众人渴望的休闲生活的目标真正地当成了生活方式,迈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小步。可就是这么一小步,却有很多人都始终迈不出来。
重要的不是拥有而是放弃
传统上,退休是老年人的专利,是从忙碌的工作走向悠闲的生活。而新退休主义宣称:退休与年龄无关,想退就退;退休与事业无关,想做就做。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35 岁的成都某广告公司老总冯刚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这需要一种勇气。尤其在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或是自己开创的公司面前。”新退休主义者冯刚的信条就是,当幸福触手可及时,一定要及时把握。说起想做个闲人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测题,惊见自己的情况如此严重,于是在一个月后,自动请缨做了闲人,现在公司全交给弟弟打理。
“那个决定就在一念之间。当时还有个想法,就是看自己在这个年龄有没有勇气去做这个事。”对于将来有什么打算?冯刚答,将来肯定还会继续忙,现在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他说想从事一些跟过去更不一样的工作。“人生就那么短,我希望更大程度体会不同的工作。”
他们的退休生活并不比工作时轻松。读书、学习、约人喝茶、频繁聚会,为的是补充自己、发现另一个好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还没有就此退休的资本,许多事业上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退休只是一个驿站,稍事休息之后还会重整旗鼓。
不过,这些欲遮还羞的人是很有潜质成为真正的退休者的。在经历了退休生活以后,其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即使不在35岁时退休,也要在45岁前进入退休行列中。”
换一种活法也需要物质基础
几年前的网络热潮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人们对于工作形态的思考:“原来班还可以这样上。”SOHO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常态,并对人的惰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提前退休的观念渐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施。一大批在网络、广告、证券、艺术、实业等行业事业有成却“无心进取”的年轻人潇洒转身,让无限美好的前程停留在想像中,投身到更加自由的自我生活中去,换了一种活法。
退休需要资本,提前退休更需要资本。有资格选择退休的人不仅仅需要心理上的准备,更需要物质的基础。多渠道的理财和保障方式的出现,给新退休主义者提供了这样的渠道。而商家的眼光同样敏锐,面对这样一批有钱有闲的黄金客户,马上开发出了各种休闲会所、健身中心、房产物业。某房产开发商就这样宣扬某楼盘:“这里是21世纪‘新退休主义’的圣地,是休闲度假的第二个家”,并在别墅群中配备600万元(人民币,下同)建造一个咖啡馆,据说卖得还相当红火。
33 岁的黄弋是悠客族里黄金人物之一,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成都某药厂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他一个星期里有一天工作,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聚,或者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或许丽江或许西藏或许厘岛。他的公司全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替他管理,他完完全全成了黄金悠客。当然像黄弋这样的人物在都市悠客族里并不多见,但也为辛勤劳作的老总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我不能让自己再累了
都市悠客们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人不是为工作而活。”那么,人该怎样生活?社会在每个人身上烙下了标志,其中之一就是工作。在中国,“单位”曾经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近乎神圣的光环。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公司”也同样成为人们特殊的归属地。
在工作上没有归属的人一度被划为“社会闲杂人等”。以至于许多自以为潇洒的新退休主义者往往要用自嘲的口吻调侃自己:“正失业呢!”
28岁的余洁摩登时尚,两年前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北京一家外企就职,领着高薪,工作出色,还为父母在北京买了套房子。可是突然间她提出辞职,并回到成都。“没有很细致的考虑,只是厌烦了那样没完没了工作着的生活。”她说。
余洁认为应该过一种完全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赋闲了半年的她十分喜欢成都这个有着“休闲城市”美誉的城市。“若你在北京像这样闲着,别人觉得你特奇怪,而你自己都会有负罪感。在成都就不会,满大街都是休闲着找地方喝茶的年轻人,自己觉得特别心安理得。”每天睡至中午,然后打电话约人打麻将直到深夜,这就是拥有美国MBA学位的余洁的悠闲生活。
“如果生活像一盒巧克力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每种味道都尝一遍呢?”她不介意别人看法,“我不能再让自己累了!”坦言对将来没有任何想法的她说,或许找家公司继续工作,或许去西藏教书,或许维持退休现状多两年。
这里采访的“悠客”有的只是停歇一段时间,有的则是一直都在悠闲地生活着,他们也许是在养精蓄锐,也可能是永远地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他们的悠闲状态反而提供了一个思考空间。所以如果最后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悠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再胆大的预言在现实面前都是缺乏想像力的。谁又能想像得到几年后人们怎样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悠客”这个词又会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