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开发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构建创新型内蒙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我区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区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以小学和初中程度为主,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根据2005年我区1%人口抽样调查,全区人口中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高达65.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21%。远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为96.85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1.3人。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导致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大,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6年的13.6:48.6:37.8,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52.2:17.1:30.7变化为2006年的53.8:16.0:30.2,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牧业,成为制约工业化和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三)农牧民素质不高与产业发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区农村牧区劳动力远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要求。一方面,农牧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牧民占整个农村牧区人口的比重偏低;另一方面,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比重偏低。2005年全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仅占乡村从业人员的1.38%。从其内部结构看,技术型人才相对较多,经营、管理型人才相对较少,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分别占总数的59.61%和25,56%;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才相对较多。面向加工、流通、服务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
  
  (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一是总量不足。工人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比重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呼包鄂地区一些新建项目招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现象尤为突出。二是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匹配。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比例明显偏低,2005年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才的7,13%。四是职业工种构成不合理。现有高技能人才大多集中在汽车驾驶、汽车修理等通用职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种紧缺。五是分布不合理。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重偏大;分行业看,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与经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与国内外大公司相比,我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矛盾突出,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一是总体数量偏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缺乏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高战略眼光和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学历结构偏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历有待提高。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熟悉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等方面知识的人才紧缺。四是分布不均衡,生产性企业缺乏市场经营人才,贸易型企业缺乏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人才,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尽管集聚了相当数量的经营管理人才,但在企业主营业务中这样的人才却很缺乏。
  
  二、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发展滞后
  一是投入不足。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够,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2006年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95亿元,仅占生产总值的1.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6%。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由于认识不清晰、基础薄弱、职业教育资源分散等原因。我区的职业教育恰恰是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三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严重不足,而按传统方式培养的专业人才有些过剩,造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亟待加强
  一是技能性培训比例较低,我区每年一般引导性培训人数偏多,而专业技能培训偏少,不利于劳动力输出由劳力型输出项技能型输出转变。二是技能性培训时间短,致使农牧民工对技能掌握不准。三是有组织输出比重偏低,而农牧民工多数为自发靠友输出。四是宣传不够,尚未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舆论氛围。
  
  (三)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一是户籍、档案、身份仍然是阻碍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在地区、城乡、不同所有制流动的主要障碍。二是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市场提供的用工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时效性差,甚至存在不公开、不对等、稳定性差的现象。三是政府有效利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市场,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能力有待提高。
  
  三、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每年都要从本单位正常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专项经费,有计划地用于人才培养与引进、杰出人才奖励等专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资金和智力资源。四是加强对人力资源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人力资源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开放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一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优化调整旗县、乡镇中小学校布局。通过落实扶困助学措施、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辍学情况监控。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城市教 育网和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建设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完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逐步改变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调整优化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发展基础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学科专业。三是突出发展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使全社会人才价值观念逐步从学历人才观转向能力人才观转变。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就业与再就业、劳动者素质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编制指导性和针对性比较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地区为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统一调整。将各种资源向办得较好、有鲜明特色的学校集中,促使专业学校办专、办精、办出特色。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为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联合为纽带、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由就业教育体系、短期培训体系和适当的升学教育体系组成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三)紧紧围绕自治区的发展战略和部署,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围绕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企业自主培养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吸纳,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驭能力强的高素质企业家,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战略决策能力、防范风险能力、跨国经营能力和识人用人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强具有市场意识、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基本能够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定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四是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依托农牧业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网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大力培养一大批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农牧水产养殖、动植物防疫、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农畜渔产品贮运与加工、经营管理、农业工程等方面的实用人才。
  
  (四)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利用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做好农牧民工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努力实现村村建册、户户建卡、人人登记在册。三是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劳动社会保障机构为依托,职业中介组织为补充,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体系。四是加大有组织输出力度。建立基地,搞好协作,扩大劳务输出面。五是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五)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是建设统一、种类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行业人才市场、专业化人才市场、地区人才市场、农村牧区人才市场等各种类型的人才市场。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封锁和垄断,实现信息互通,功能互补,形成全区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二是拓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人才交流,积极探索呼包鄂工业人才和东部地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合作机制。三是完善人力资源流动的各项政策。发挥中介组织在人力资源流动中的作用,拓宽人力资源流动的服务范围,改革户籍制度。四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从静态信息管理、动态信息管理、辅助决策支持三个层面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覆盖全区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完成与国家和各省市人才网的贯通,形成面向全社会、辐射全区的人才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其他文献
综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制法,硅丙乳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新型硅丙乳液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硅丙乳液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近.柞水县县长林录印在常务副县长许水兆的陪同下,深入县审计局对该局创先争优活动成效进行了指导。林录印听取了县局关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对审计局党组开展创先争
天津市工商联资源再生业商会日前召开成立大会,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商联会长张元龙出席会议并讲话。该商会现有会员单位38家,将承担起服务企业、规范管理的职能,促进资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的贷款项目和无偿援助项目财务收支及项目执行情况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按照我国政府同国外贷援款机构签订的项目贷援款协议,向国外贷援款机构出具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内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是我国审计机关实施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换言之,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报告不仅
期刊
江苏省金湖县目前正在打造20万t级再生PVC项目,计划投资额为10.5亿元。该项目已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循环经济项目。
根据我国对黄金市场的发展定位,其是继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之后的第四大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子市场之一,它与外汇市场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由黄金特有的货币属性所决定的。但是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究竟怎样产生联动机制?如何有效利用该种联动关系,从而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本质联系    货币性是两个市场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从货币发展史的角度看,黄金市场的发
记者2007年11月22日从中国再生资源协会了解到,针对目前再生资源进口管理跟不上,一些有用废物不能进口,而大量“洋垃圾”却非法入境造成国内污染的问题,我国正在酝酿规范再生资源
由信息产业部主持的废印制电路板物理回收技术与设备鉴定会近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有关专家介绍称,废印制电路板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极难回收处理。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无
对线形和交联型水性聚氨酯的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考察了线形分子及交联体系的内部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对肾结石行ESWL治疗后破裂出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50岁,教师。左肾结石多次ESWL治疗,再次ESWL2d后腰腹痛剧烈,于2007~0822入院。查体:BP90/60mmHg,P100次/min,左肾区饱满,叩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