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日益凸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秩序,成为农村不稳定的根源。为了适应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创新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机制;业务工作;理论探讨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规范运作是保证。乡镇财务的运行状况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快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已摆在各级乡镇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分析等财务管理机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现行乡镇财务核算机制模式
近几年虽然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管理形式改变、财务报表调整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有乡镇财务管理的手段还很落后。据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有些政府收支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而不少政府非税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乡镇预算管理还缺乏对预算有效控制,一般没有在年前编制好预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对实施后的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经费定额确认的问题缺乏有效鉴定手段和科学手段;往往给领导的财务审批与资源配置造成主观性抉择,严重地影响了当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对于预算科目问题也属于比较粗放型模式,产生了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不同科目的资金调剂变动数额较大。预算模式没有创新的内容和变化,因此所取的绩效与经费列支也产生不配比,最后造成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存在透明度模糊。
二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营利性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从2008年开始,一些县(市)对乡镇财政核算实行了政府采购和国库(主要是工资、社保、医保)集中支付制度后,乡镇财务管理既要接受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也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性,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造成会计事项的不配比,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门通过结算中心对预算资金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控制,使预算资金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于财政部门,谁来监督财政成了新问题。对于收入类的核算也不统一,有的对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实行收支统管,显然收入包括其中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不相符。
三是财务报告。乡镇财务现有结算的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基本框架,表内的对应关系是“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即“资产+支出=资产部类总计”和“负债+净资产+收入=负债部类总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按照国际惯例,其编制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而且此表与“收入支出总表”中以“收入-支出=结余”为编制基础的收入支出项存在重复设置。
二、农村会计代理制度及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会计代理制度的内容与形式
农村会计代理是指由乡镇设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负责各村的会计代理业务。农村会计代理制的主要内容是: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
1、一项委托。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村级财务书面委托给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书面委托协议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不再设专业会计,只设一名报账员。农村会计代理中心设立若干名代理会计,负责记账,每个代理会计负责5个村左右的会计业务。
2、二级审核。村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两个层次分别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村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一方面每月对村级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合格后方可入账;另一方面每季度向群众公开财务时,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村级财务如实向群众公布。
3、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集体资金使用权不变,集体财务审批权不变,从而确保村级集体资金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
4、四层监督。一是村级年度收支预算由乡镇政府审批;二是村级收支凭证每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三是入账凭证由专业会计审核;四是专业会计账务及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定期审计。
5、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制度。主要包括收支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和账据管理制度。二是统一审核。各村的收支凭证在村财经主任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盖章的基础上,由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依据收支预算计划和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三是统一记账。村级财务在二级审核的基础上,每月底定期在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由代理会计负责记账,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四是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在银行(信用社)开设一个代理中心结算专户(分村设明细),各村设置一个支出账户进行核算,实行会计代理中心与村级双方印鉴共同管理。五是统一建档。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做到一村一柜,统一对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管理。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把一批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任命书或合同书的形式,稳定到农村会计队伍中,明显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了会计核算能力,稳定了会计队伍,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和作用,使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会计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有效防止资产流失,降低非生产性开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进一步完善了“村账乡管”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各种财务公开表全部由电脑自动生成,由电脑输出打印后即可公布,格式统一,内容齐全,数据准确,避免了人工抄录所产生的各种弊端,提高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
4、精简了人员,节约了村组开支。实行会计委派制和电算化管理,改变了村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减少了村组会计人员数量。
5、增强了政府监督力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乡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组建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网络,电脑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各村组的电脑连接、读取数据,实现对村组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督。
三、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对策与建议
为了创新乡镇财务管理,促进乡镇财政收支平衡,尽量克服其不利因素,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要强化预算管理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制订完善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乡镇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有效防止重大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要坚持基本原则基础上自主创新。在遵循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利益分配向乡镇倾斜,保护和调动乡镇积极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民主管理和县级监督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自主创新工作。
3、要简化运作模式提高工作办事效率。本着便捷、合理、高效的原则,加强乡镇财务信息网络建设,配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查询”的目标,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预算管理和民主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单、记账、报账,实行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模式。
4、要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 贷款和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适宜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而利息支出的核算也要根据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后区别进行,在“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购置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损耗通过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得到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5、要完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制度。要做到科学设计会计报表,把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基础。按照国际惯例,期末对经费报表与基建报表进行合并。同时还要修正、补充、完善财务分析内容与指标,引入绩效考评制度。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机制;业务工作;理论探讨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规范运作是保证。乡镇财务的运行状况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快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已摆在各级乡镇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分析等财务管理机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现行乡镇财务核算机制模式
近几年虽然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管理形式改变、财务报表调整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有乡镇财务管理的手段还很落后。据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有些政府收支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而不少政府非税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乡镇预算管理还缺乏对预算有效控制,一般没有在年前编制好预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对实施后的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经费定额确认的问题缺乏有效鉴定手段和科学手段;往往给领导的财务审批与资源配置造成主观性抉择,严重地影响了当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对于预算科目问题也属于比较粗放型模式,产生了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不同科目的资金调剂变动数额较大。预算模式没有创新的内容和变化,因此所取的绩效与经费列支也产生不配比,最后造成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存在透明度模糊。
二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营利性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从2008年开始,一些县(市)对乡镇财政核算实行了政府采购和国库(主要是工资、社保、医保)集中支付制度后,乡镇财务管理既要接受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也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性,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造成会计事项的不配比,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门通过结算中心对预算资金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控制,使预算资金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于财政部门,谁来监督财政成了新问题。对于收入类的核算也不统一,有的对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实行收支统管,显然收入包括其中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不相符。
三是财务报告。乡镇财务现有结算的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基本框架,表内的对应关系是“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即“资产+支出=资产部类总计”和“负债+净资产+收入=负债部类总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按照国际惯例,其编制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而且此表与“收入支出总表”中以“收入-支出=结余”为编制基础的收入支出项存在重复设置。
二、农村会计代理制度及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会计代理制度的内容与形式
农村会计代理是指由乡镇设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负责各村的会计代理业务。农村会计代理制的主要内容是: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
1、一项委托。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村级财务书面委托给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书面委托协议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不再设专业会计,只设一名报账员。农村会计代理中心设立若干名代理会计,负责记账,每个代理会计负责5个村左右的会计业务。
2、二级审核。村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两个层次分别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村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一方面每月对村级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合格后方可入账;另一方面每季度向群众公开财务时,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村级财务如实向群众公布。
3、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集体资金使用权不变,集体财务审批权不变,从而确保村级集体资金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
4、四层监督。一是村级年度收支预算由乡镇政府审批;二是村级收支凭证每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三是入账凭证由专业会计审核;四是专业会计账务及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定期审计。
5、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制度。主要包括收支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和账据管理制度。二是统一审核。各村的收支凭证在村财经主任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盖章的基础上,由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依据收支预算计划和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三是统一记账。村级财务在二级审核的基础上,每月底定期在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由代理会计负责记账,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四是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在银行(信用社)开设一个代理中心结算专户(分村设明细),各村设置一个支出账户进行核算,实行会计代理中心与村级双方印鉴共同管理。五是统一建档。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做到一村一柜,统一对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管理。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把一批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任命书或合同书的形式,稳定到农村会计队伍中,明显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了会计核算能力,稳定了会计队伍,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和作用,使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会计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有效防止资产流失,降低非生产性开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进一步完善了“村账乡管”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各种财务公开表全部由电脑自动生成,由电脑输出打印后即可公布,格式统一,内容齐全,数据准确,避免了人工抄录所产生的各种弊端,提高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
4、精简了人员,节约了村组开支。实行会计委派制和电算化管理,改变了村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减少了村组会计人员数量。
5、增强了政府监督力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乡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组建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网络,电脑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各村组的电脑连接、读取数据,实现对村组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督。
三、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对策与建议
为了创新乡镇财务管理,促进乡镇财政收支平衡,尽量克服其不利因素,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要强化预算管理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制订完善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乡镇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有效防止重大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要坚持基本原则基础上自主创新。在遵循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利益分配向乡镇倾斜,保护和调动乡镇积极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民主管理和县级监督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自主创新工作。
3、要简化运作模式提高工作办事效率。本着便捷、合理、高效的原则,加强乡镇财务信息网络建设,配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查询”的目标,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预算管理和民主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单、记账、报账,实行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模式。
4、要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 贷款和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适宜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而利息支出的核算也要根据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后区别进行,在“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购置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损耗通过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得到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5、要完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制度。要做到科学设计会计报表,把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基础。按照国际惯例,期末对经费报表与基建报表进行合并。同时还要修正、补充、完善财务分析内容与指标,引入绩效考评制度。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