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打造和提升“蜀巴·文史翰墨”文化品牌,把艺术展办成一个展示蜀巴大地文史艺术创作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展览,“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品牌建设研讨会于2015年3月10日在川投国际酒店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主持研讨会并讲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作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工作总结。出席研讨会的有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晓杰、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等嘉宾,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特约馆员、特约研究员,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省诗书画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同志100余人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品牌建设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
一、总结经验、突出特点,
坚定办好艺术展的信心
(一)深刻认识举办“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著述中,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论述和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重大部署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也是我们努力发挥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独特作用,塑造文化品牌理念的一次积极尝试,充分体现了当前推动文史研究馆创新发展的理念:即在改革中寻找定位,在定位中突出优势,借助优势创建品牌,以品牌建设彰显独特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馆员邵仲节、江苹、王文承、王明月、李永晖、田旭中,参事张成明,特约研究员陈智伦等在发言中回顾了“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盛况,他们认为这次展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展开门办馆、文化惠民的新路径,必须继续沿着这个总体思路进一步扩展深化,力争在五到八年的时间内,确立品牌。打造这一品牌一是有利于提升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的社会知名度;二是形成聚合效应,有力助推文化建设的发展;三是示范效应,有力彰显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此届艺术展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届艺术展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高度评价,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省领导对艺术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具体指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还应邀题写了展名。艺术展开幕式简朴、隆重,300余人参加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艺术氛围浓厚,蜀巴文化元素突出。集聚了一批有较高艺术成就和社会声望的文艺和文化名人参加展出。同时,吸引了不少文史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二是内容丰富、精品纷呈。所选参展作品多数都是我省艺术家近年来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描绘蜀巴风土人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新貌的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的《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集》,全面展示和记录了本届艺术展的丰硕成果。三是影响广泛、反响良好。此届艺术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四川地域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向社会提供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三)进一步坚定信心,巩固成果。本届艺术展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仅增强室馆的凝聚力,而且在蜀巴文艺百花园中增添了一道文史翰墨的独特风景。作为省政府唯一兼具统战性和咨询性的工作部门和传承蜀巴文化的重要机构,通过举办艺术展的形式,充分发挥了统战联谊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馆员、参事以及全省文史研究、文化艺术界人士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文化强省建设的热情,充分彰显了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艺术特质,馆员、参事队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的提升。二是不仅搭建了成果交流展示平台,而且为开门办馆拓展了新的路径。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展览的形式搭建起了展示馆员、参事以及崇尚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学者、艺术家们风采和创作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馆员、参事可以充分和社会各界文化艺术名家以及艺术爱好者开展学术和创作交流,室馆机关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拓展与兄弟省市的工作交流和文化交流。三是不仅充分展示了馆员、参事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让机关干部队伍经历了一次作风锤炼。馆员、参事和特约馆员、特约研究员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学者和艺术家身份与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府参事身份高度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研究创作出一大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国人审美追求,体现传统文化之光与时代精神之光交相辉映的佳作精品,充分展现了这支推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的精神风貌。同时,在室馆党组的领导和带领下,全体机关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活动筹备和办展相关工作中,干部队伍作风和素质得到锤炼,逐渐形成了一种比服务、比学习、比贡献的新风气、新导向,真正凝聚起了室馆机关上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正能量。取得的这些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将继续办好“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找准定位、丰富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强大的软实力,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丰富的沃土。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同时,省政府分管领导也提出要把艺术展“办成一个展示蜀巴大地文史艺术创作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品牌展览”的指示精神。如何把“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建设成为一个喊得响、叫得亮的具有蜀巴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治蜀兴川和“文化强省”建设再添新能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参事室(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文化品牌。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作为,找准方位。作为省政府系统的一个特殊工作部门和机构,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始终坚持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身之本,肩负着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传承文明、激发当代的光荣使命,更应该自觉彰显政府参事室的历史方位和文史研究馆的艺术特质,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在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上发挥骨干作用。 (二)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开展文史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遵循,必须深入生活、多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参事、馆员队伍和艺术爱好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做到坚定“转文风”思路不动摇,树立“接地气”理念不偏向,从具有蜀巴地域特色和人民群众这座最大的资源库入手,多融入人民的生活之中,多深入巴山蜀水之中,去寻找更多新颖的反映时代特色的素材,去触发内心深处的最自然的灵感,去吸收地域特色、民族风俗、文化历史传统提供的“养分”和力量,再通过运用艺术、美感、文字等手段的加工,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美好篇章。
(三)坚持开放包容、改革创新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工作理念,必须多出精品、推陈出新。文史研究创作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当前,我们的各项事业都需要创新,而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史研究创作发展的动力。在艺术展中,我们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充分尊重参事、馆员和艺术爱好者的创造性劳动,推动观念、内容、风格积极创新,兼容差异,包容多样,使大家形成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良好创作氛围。同时,我们通过艺术展这个平台,坚持开门办馆,围绕宣传艺术创作和文史研究成果,把参事、馆员们的精品充分向社会展示,使文史研究创作服从和服务于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好文史研究创作的社会教化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审美熏陶作用。主动扩大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协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合作中实现了双赢或多赢,提升了参事、馆员队伍和室馆机关的社会影响力。
(四)坚持用工作转变作风、用工作锤炼干部是我们凝聚人心的有效举措,必须鲜明导向、一以贯之。党员干部作风体现党的宗旨,代表党的形象,映射出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精神状态、能力素质。良好的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促进发展。室馆机关按照“工作出成绩、业务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总体要求,让室馆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学进去、忙起来、出成绩。通过这次艺术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室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较好地发挥了领导组织作用;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参事、馆员队伍积极创作的精神状态,扩大了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发挥了自身独特作用。同时我们的机关干部队伍经历一次考验和锻炼,从艺术展筹办到成功展出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可谓头绪繁多时间少、事务繁多人手少,同志们都是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崇尚实干、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和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
三、振奋精神、提升品牌,
办好《正义之歌》第二届艺术展
(一)明确传承抗战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艺术展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80年前,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在雪山、在草地、在四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传奇。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红军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第二届艺术展所要展示和反映的主题,我们以这种形式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同胞和为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通过倾诉家国情怀,彰显民族正气,颂扬爱国英雄,进一步激励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努力挖掘地域文化,将抗战精神打造成为四川的文化名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弘扬抗战文化,传承抗战精神的最好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决定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中央和省委已对开展好相关活动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我们按照相关规定,遵守纪律,报经请示分管省领导同意,举办“正义之歌”——“蜀巴·文史翰墨”第二届诗书画印艺术展。我们将准确领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对涉及党史、军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要加强引导,提高内容质量,防止概念化、简单化,确保主题创作活动的正确导向。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要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着力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增强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主题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馆员江苹、王文承、王明月、徐志福、谢桃坊、邱笑秋、何崝、李永晖、田旭中,特约馆员贺丹晨,特约研究员陈智伦对即将举办的“正义之歌”蜀巴·文史翰墨第二届诗书画印艺术展,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对这届展览,应加强组织工作,分组到各地采风,为创作提供素材;要解决好如何用山水花鸟题材表现抗战这个主题。在作品征集阶段,对书法作品更要从严。对艺术作品题材要有重点规划,必要时可采取先看稿件的方式提高创作水平。同时,馆员们还建议在这届展览中应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增加文史研究的分量,通过学术研究、史料整理、诗词歌赋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展览主题。
四、研讨发言、各抒己见,气氛轻松热烈
在研讨会上,19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交流发言,专家学者们认为,要充分把握文史研究馆面临的发展机遇。室馆集聚了很多社会贤达,让人仰慕,要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导向作用,协调和利用社会资源,让馆员发挥更大作用,面向社会展示文史研究馆、参事室及馆员、参事风采。馆员、参事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做社会公共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建立网站、微博、微信)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大家还围绕关于“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名称中,“蜀巴”的提法展开了讨论。馆员何崝认为:“蜀巴”的提法是新颖的,从诸多方面来看,并无欠妥之处,且更具品牌效应。现在根据具体情况,将“蜀”列于“巴”之前称“蜀巴”,这是一个创新,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利于创建“蜀巴·文史翰墨”的品牌。
一、总结经验、突出特点,
坚定办好艺术展的信心
(一)深刻认识举办“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著述中,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论述和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重大部署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也是我们努力发挥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独特作用,塑造文化品牌理念的一次积极尝试,充分体现了当前推动文史研究馆创新发展的理念:即在改革中寻找定位,在定位中突出优势,借助优势创建品牌,以品牌建设彰显独特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馆员邵仲节、江苹、王文承、王明月、李永晖、田旭中,参事张成明,特约研究员陈智伦等在发言中回顾了“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的盛况,他们认为这次展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展开门办馆、文化惠民的新路径,必须继续沿着这个总体思路进一步扩展深化,力争在五到八年的时间内,确立品牌。打造这一品牌一是有利于提升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的社会知名度;二是形成聚合效应,有力助推文化建设的发展;三是示范效应,有力彰显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此届艺术展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届艺术展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高度评价,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省领导对艺术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具体指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还应邀题写了展名。艺术展开幕式简朴、隆重,300余人参加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艺术氛围浓厚,蜀巴文化元素突出。集聚了一批有较高艺术成就和社会声望的文艺和文化名人参加展出。同时,吸引了不少文史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二是内容丰富、精品纷呈。所选参展作品多数都是我省艺术家近年来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描绘蜀巴风土人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新貌的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的《蜀巴文史翰墨首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集》,全面展示和记录了本届艺术展的丰硕成果。三是影响广泛、反响良好。此届艺术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四川地域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向社会提供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三)进一步坚定信心,巩固成果。本届艺术展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仅增强室馆的凝聚力,而且在蜀巴文艺百花园中增添了一道文史翰墨的独特风景。作为省政府唯一兼具统战性和咨询性的工作部门和传承蜀巴文化的重要机构,通过举办艺术展的形式,充分发挥了统战联谊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馆员、参事以及全省文史研究、文化艺术界人士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文化强省建设的热情,充分彰显了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艺术特质,馆员、参事队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的提升。二是不仅搭建了成果交流展示平台,而且为开门办馆拓展了新的路径。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展览的形式搭建起了展示馆员、参事以及崇尚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学者、艺术家们风采和创作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馆员、参事可以充分和社会各界文化艺术名家以及艺术爱好者开展学术和创作交流,室馆机关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拓展与兄弟省市的工作交流和文化交流。三是不仅充分展示了馆员、参事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让机关干部队伍经历了一次作风锤炼。馆员、参事和特约馆员、特约研究员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学者和艺术家身份与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府参事身份高度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研究创作出一大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国人审美追求,体现传统文化之光与时代精神之光交相辉映的佳作精品,充分展现了这支推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的精神风貌。同时,在室馆党组的领导和带领下,全体机关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活动筹备和办展相关工作中,干部队伍作风和素质得到锤炼,逐渐形成了一种比服务、比学习、比贡献的新风气、新导向,真正凝聚起了室馆机关上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正能量。取得的这些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将继续办好“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找准定位、丰富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强大的软实力,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丰富的沃土。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同时,省政府分管领导也提出要把艺术展“办成一个展示蜀巴大地文史艺术创作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品牌展览”的指示精神。如何把“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建设成为一个喊得响、叫得亮的具有蜀巴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治蜀兴川和“文化强省”建设再添新能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参事室(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文化品牌。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作为,找准方位。作为省政府系统的一个特殊工作部门和机构,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始终坚持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身之本,肩负着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传承文明、激发当代的光荣使命,更应该自觉彰显政府参事室的历史方位和文史研究馆的艺术特质,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在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上发挥骨干作用。 (二)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开展文史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遵循,必须深入生活、多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参事、馆员队伍和艺术爱好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做到坚定“转文风”思路不动摇,树立“接地气”理念不偏向,从具有蜀巴地域特色和人民群众这座最大的资源库入手,多融入人民的生活之中,多深入巴山蜀水之中,去寻找更多新颖的反映时代特色的素材,去触发内心深处的最自然的灵感,去吸收地域特色、民族风俗、文化历史传统提供的“养分”和力量,再通过运用艺术、美感、文字等手段的加工,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美好篇章。
(三)坚持开放包容、改革创新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工作理念,必须多出精品、推陈出新。文史研究创作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当前,我们的各项事业都需要创新,而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史研究创作发展的动力。在艺术展中,我们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充分尊重参事、馆员和艺术爱好者的创造性劳动,推动观念、内容、风格积极创新,兼容差异,包容多样,使大家形成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良好创作氛围。同时,我们通过艺术展这个平台,坚持开门办馆,围绕宣传艺术创作和文史研究成果,把参事、馆员们的精品充分向社会展示,使文史研究创作服从和服务于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好文史研究创作的社会教化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审美熏陶作用。主动扩大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协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合作中实现了双赢或多赢,提升了参事、馆员队伍和室馆机关的社会影响力。
(四)坚持用工作转变作风、用工作锤炼干部是我们凝聚人心的有效举措,必须鲜明导向、一以贯之。党员干部作风体现党的宗旨,代表党的形象,映射出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精神状态、能力素质。良好的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促进发展。室馆机关按照“工作出成绩、业务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总体要求,让室馆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学进去、忙起来、出成绩。通过这次艺术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室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较好地发挥了领导组织作用;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参事、馆员队伍积极创作的精神状态,扩大了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发挥了自身独特作用。同时我们的机关干部队伍经历一次考验和锻炼,从艺术展筹办到成功展出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可谓头绪繁多时间少、事务繁多人手少,同志们都是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崇尚实干、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和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
三、振奋精神、提升品牌,
办好《正义之歌》第二届艺术展
(一)明确传承抗战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艺术展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80年前,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在雪山、在草地、在四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传奇。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红军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第二届艺术展所要展示和反映的主题,我们以这种形式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同胞和为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通过倾诉家国情怀,彰显民族正气,颂扬爱国英雄,进一步激励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努力挖掘地域文化,将抗战精神打造成为四川的文化名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弘扬抗战文化,传承抗战精神的最好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决定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中央和省委已对开展好相关活动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我们按照相关规定,遵守纪律,报经请示分管省领导同意,举办“正义之歌”——“蜀巴·文史翰墨”第二届诗书画印艺术展。我们将准确领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对涉及党史、军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要加强引导,提高内容质量,防止概念化、简单化,确保主题创作活动的正确导向。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要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着力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增强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主题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馆员江苹、王文承、王明月、徐志福、谢桃坊、邱笑秋、何崝、李永晖、田旭中,特约馆员贺丹晨,特约研究员陈智伦对即将举办的“正义之歌”蜀巴·文史翰墨第二届诗书画印艺术展,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对这届展览,应加强组织工作,分组到各地采风,为创作提供素材;要解决好如何用山水花鸟题材表现抗战这个主题。在作品征集阶段,对书法作品更要从严。对艺术作品题材要有重点规划,必要时可采取先看稿件的方式提高创作水平。同时,馆员们还建议在这届展览中应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增加文史研究的分量,通过学术研究、史料整理、诗词歌赋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展览主题。
四、研讨发言、各抒己见,气氛轻松热烈
在研讨会上,19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交流发言,专家学者们认为,要充分把握文史研究馆面临的发展机遇。室馆集聚了很多社会贤达,让人仰慕,要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导向作用,协调和利用社会资源,让馆员发挥更大作用,面向社会展示文史研究馆、参事室及馆员、参事风采。馆员、参事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做社会公共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建立网站、微博、微信)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大家还围绕关于“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名称中,“蜀巴”的提法展开了讨论。馆员何崝认为:“蜀巴”的提法是新颖的,从诸多方面来看,并无欠妥之处,且更具品牌效应。现在根据具体情况,将“蜀”列于“巴”之前称“蜀巴”,这是一个创新,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利于创建“蜀巴·文史翰墨”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