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抽象化和理想化的模型,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常通过解决物理习题来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很多习题都隐含了部分条件,因此培养学生如何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对学生的发展相当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隐含;能力研究
在对培养高中生挖掘物理习题隐含条件能力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由于没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导致做题失误的经历,对自己的物理成绩不满意,通过教师对隐含条件的渗透,学生们解题时大都对挖掘隐含条件有较强的意识,多数情况下也能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对提高物理成绩的信心有较大的提高。
一、 常见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类型
第一,题目中出现理想化模型。常见的有:质点、刚体、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电压表、理想变压器;光滑的表面、匀强磁场、匀强电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绝热过程。第二,题目中隐含某个条件,但是告诉了等价的另外一个条件。第三,题目通过创设临界状态来隐含某个条件,比如“恰好过最高点”隐含了物体过最高点的速度,“绳子刚好被拉断”隐含了绳子拉力大小,“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中刚好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了重力和电场力大小关系。第四,把某个条件隐含在问题本身中,学生必须仔细分析研究问题本身才能挖掘出来。
二、 影响学生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因素
影响学生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性格、知识的迁移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数学物理逻辑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耐力、目标、师生关系等。
性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性格对学习具有调节功能、控制功能、维持功能和补偿功能。在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方面,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表达欲望强烈,爱在班级或小组内大胆发言,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提问能很快作出反应,同时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耐心和恒心,反应快但准确率较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方面能保持良好的专注状态,他们往往在课堂上较为沉闷,一般不愿主动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但他们会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反应较慢,但准确率较高。教师在培养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的能力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引导和督促。
三、 培养高中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策略
培养高中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物理学,认为物理知识与现代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有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高中的物理不像初中那样生动有趣,感到枯燥乏味,加上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逐渐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激情的课堂感染学生,激活学生。其次,教师要重视隐含条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隐含条件,有哪些常见的隐含条件。再次,要帮助学生形成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及其相互关系,重视理解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然后,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耐心,隐含条件类型繁多,只记住常见的类型是不能够挖掘所有的隐含条件的,只有学生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仔细研究题意才能提高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高中物理问题通常以具体的物理模型为载体,学生审题时要在弄清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经过相应的逻辑推理,得出一定结论。解决物理问题是一个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綜合等多方面思维活动来完成的过程,将此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1)阅读、理解题意。就是通过阅读试题的文字,观察图示、图表,并经过加工整理,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语,把出现的物理现象、过程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情景。在阅读中注意,每道试题的文字描述是状态、过程性语言,还是限制性语言,或是提问性语言。状态或过程性语言是对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或过程的描述,而限制性语言是对这些状态或过程提出的一些具体界定;提问性的语言是对待求问题的直接表述。阅读试题时,对题目中这三种语言的理解要非常清晰,对题目中给出什么,隐含什么,要求什么,有哪些状态、过程,有哪些限制条件,有哪些临界条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搞清题目中的关键词的含义,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2)图示物理模型、相关条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题目中的文字描述,转变为一个个静态或动态的画面,认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模型及相应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通常附有图形,图形又只能画在平面上,所以在看图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清图上物体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看清物体是在哪个平面内运动,或是在哪个三维空间运动。(3)知识迁移推理、确立解题思路。在弄清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该模型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题意中涉及的不同状态或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案。
四、 关于培养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教学建议
(1)适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夯实物理学主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加强课堂交流和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磋商与和解而建构起来的,知识的获得不是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认知者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的经验相互作用,来充实、改造和丰富认知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是新、旧知识之间双向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教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讲解环节,减少学生被动听讲和无目标阅读环节,大力提高课堂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存留率。(3)总结常见的隐含条件的习题类型,不断提高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本身的意识和能力,挖掘习题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要把侧重点放在习题题意的分析和研究上,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乔占国.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改进[J].内蒙古教育,2012,(20):70.
[2]安秀居.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李公正,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隐含;能力研究
在对培养高中生挖掘物理习题隐含条件能力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由于没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导致做题失误的经历,对自己的物理成绩不满意,通过教师对隐含条件的渗透,学生们解题时大都对挖掘隐含条件有较强的意识,多数情况下也能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对提高物理成绩的信心有较大的提高。
一、 常见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类型
第一,题目中出现理想化模型。常见的有:质点、刚体、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电压表、理想变压器;光滑的表面、匀强磁场、匀强电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绝热过程。第二,题目中隐含某个条件,但是告诉了等价的另外一个条件。第三,题目通过创设临界状态来隐含某个条件,比如“恰好过最高点”隐含了物体过最高点的速度,“绳子刚好被拉断”隐含了绳子拉力大小,“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中刚好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了重力和电场力大小关系。第四,把某个条件隐含在问题本身中,学生必须仔细分析研究问题本身才能挖掘出来。
二、 影响学生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因素
影响学生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性格、知识的迁移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数学物理逻辑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耐力、目标、师生关系等。
性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性格对学习具有调节功能、控制功能、维持功能和补偿功能。在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方面,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表达欲望强烈,爱在班级或小组内大胆发言,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提问能很快作出反应,同时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耐心和恒心,反应快但准确率较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方面能保持良好的专注状态,他们往往在课堂上较为沉闷,一般不愿主动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但他们会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反应较慢,但准确率较高。教师在培养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的能力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引导和督促。
三、 培养高中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的策略
培养高中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物理学,认为物理知识与现代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有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高中的物理不像初中那样生动有趣,感到枯燥乏味,加上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逐渐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激情的课堂感染学生,激活学生。其次,教师要重视隐含条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隐含条件,有哪些常见的隐含条件。再次,要帮助学生形成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及其相互关系,重视理解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然后,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耐心,隐含条件类型繁多,只记住常见的类型是不能够挖掘所有的隐含条件的,只有学生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仔细研究题意才能提高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高中物理问题通常以具体的物理模型为载体,学生审题时要在弄清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经过相应的逻辑推理,得出一定结论。解决物理问题是一个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綜合等多方面思维活动来完成的过程,将此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1)阅读、理解题意。就是通过阅读试题的文字,观察图示、图表,并经过加工整理,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语,把出现的物理现象、过程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情景。在阅读中注意,每道试题的文字描述是状态、过程性语言,还是限制性语言,或是提问性语言。状态或过程性语言是对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或过程的描述,而限制性语言是对这些状态或过程提出的一些具体界定;提问性的语言是对待求问题的直接表述。阅读试题时,对题目中这三种语言的理解要非常清晰,对题目中给出什么,隐含什么,要求什么,有哪些状态、过程,有哪些限制条件,有哪些临界条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搞清题目中的关键词的含义,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2)图示物理模型、相关条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题目中的文字描述,转变为一个个静态或动态的画面,认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模型及相应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通常附有图形,图形又只能画在平面上,所以在看图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清图上物体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看清物体是在哪个平面内运动,或是在哪个三维空间运动。(3)知识迁移推理、确立解题思路。在弄清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该模型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题意中涉及的不同状态或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案。
四、 关于培养学生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教学建议
(1)适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夯实物理学主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加强课堂交流和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磋商与和解而建构起来的,知识的获得不是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认知者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的经验相互作用,来充实、改造和丰富认知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是新、旧知识之间双向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教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讲解环节,减少学生被动听讲和无目标阅读环节,大力提高课堂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存留率。(3)总结常见的隐含条件的习题类型,不断提高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本身的意识和能力,挖掘习题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要把侧重点放在习题题意的分析和研究上,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乔占国.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改进[J].内蒙古教育,2012,(20):70.
[2]安秀居.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李公正,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