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腰痛病人的1/5,也是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自1934年mixter和barr系统地报告此病以来,人类对它的认识已经四十多年了,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丰富经验,约95%以上的病例可以保守治疗(推拿、牵引、理疗等)得到治愈,5%的病例因突出物较大则需要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中推拿最为理想,但在推拿治疗中能正确地掌握每种手法应用的时机比较困难,笔者就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一、基本手法
俯卧位:
1、用揉法施术于腰背部,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使软组织放松.
2、用拇、中指拿下腰部及第三腰椎横突部位,然后揉按背部,使肌肉放松。
3、点穴以脾俞及肾俞和腰部痛点,环跳、殷门、委中、昆仑、悬钟等穴为主,以止痛,然后按压腰部矫正腰弯。
4、一手按在腰部(病变部位),另一手扳肩部,两手相向同时用力,一扳一按(使腰后伸);然后手按腰部(病变部位),另一手扳起下腰,两手同时相向用力,一按一扳,强迫髓核还纳。
5、医生双手握住患者两小腿髁关节上方,提两小腿连续交替作划圆动作,使患者骨盆交替起伏活动,带动腰部运动,然后屈小腿按压使足跟挨近臀部,强迫腰弯前凸压后牵伸下肢。以上动作连续反复三次。
侧卧位:
6、术者站在病人前面,用一肘放在肩前,另一肘放在髂后,两肘互相配合同时用一巧力旋转腰部,可以听到响声,腰椎关节可以作被动旋转活动,然后再作另一侧。
7、医生一手握其髁关节,另一手按住腰部病变处,先作被动屈膝屈髋,此时腰可后突,然后在伸直后拉患者小腿,同时抵腰一手用力,使腰部后伸,每侧作三次。
8、屈膝屈髋作左右环转使腰部活动,然后伸直下肢结束。
9、坐式旋转复位法:
术者坐在病人背后,助手扶住病人的膝部以防病人的躲避。术者一手从腋部穿过搭在颈部,另一手拇指按住腰椎的棘突,这时两手相互配合,一手牵拉颈部使上身向侧方旋转,另一手向反方向推挤棘突,此法也能使之发生响声,并在拇指处感到棘突有轻微的移动感,两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
以上为基本手法,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加减应用。
二、不同类型及其手法的选择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阶段和突出的程度不同,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也有区别。一般可将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隐藏型、突出型和破裂型。
1、隐藏型病变初期常为隐藏型,即纤维环由里向外形成裂隙,髓核移位或碎裂,但髓核突出不明显,仅在承受压力时可使纤维环向四周膨出,所以应以较温和的治疗手法,如:手法1.2.3.5.7为主,解除肌肉痉挛,使局部组织充血,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重点在于止痛。应避免用重手法,以免加重纤维环的损伤,并应减少对髓核的压力,特别强调卧床休息,如腰痛重则采取半卧位,坐骨神经痛重则采取屈膝屈髋位。
2、突出型(幼稚型) 若纤维环的裂隙进一步增大,髓核则开始由此向外突出,但纤维环的破裂往往不完全,突出物外面尚有包膜,经休息和一般的治疗仍可还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腰及坐骨神经痛,此期治疗应以手法9、3、4、6为主。首次治疗应作手法9一次,如成功,突出的髓核被还纳,神经根受压基本解除,但还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需配合应用脱水药、激素等,使水肿消失,防止神经根粘连,一周后加强背肌训练,提高肌力,加强外平衡的作用,使内平衡得到稳定,以减少复发。
3、破裂型(或称成熟型) 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可完全破裂,使髓核被挤出囊外而进入椎管并发生嵌顿,不能还纳,以致硬膜外组织和脊髓膜逐渐出现粘连,瘢痕等反应性改变,这时的神经症状较为严重,除剧烈的根性疼痛外,尚可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
此期,髓核已完全突出,可产生严重的坐骨神经受压症状,有部分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所以应以牵引为主,减轻对髓核的压力,但有部份腋下型突出的则牵引后症状加重,推拿应按基本手法顺序全部操作,重点放在旋转,斜板动作,但手法应柔和,循序渐进,逐渐使神经根粘连得到松解,功能恢复,同时应加强背肌锻炼。如在3个月内不能治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基本手法
俯卧位:
1、用揉法施术于腰背部,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使软组织放松.
2、用拇、中指拿下腰部及第三腰椎横突部位,然后揉按背部,使肌肉放松。
3、点穴以脾俞及肾俞和腰部痛点,环跳、殷门、委中、昆仑、悬钟等穴为主,以止痛,然后按压腰部矫正腰弯。
4、一手按在腰部(病变部位),另一手扳肩部,两手相向同时用力,一扳一按(使腰后伸);然后手按腰部(病变部位),另一手扳起下腰,两手同时相向用力,一按一扳,强迫髓核还纳。
5、医生双手握住患者两小腿髁关节上方,提两小腿连续交替作划圆动作,使患者骨盆交替起伏活动,带动腰部运动,然后屈小腿按压使足跟挨近臀部,强迫腰弯前凸压后牵伸下肢。以上动作连续反复三次。
侧卧位:
6、术者站在病人前面,用一肘放在肩前,另一肘放在髂后,两肘互相配合同时用一巧力旋转腰部,可以听到响声,腰椎关节可以作被动旋转活动,然后再作另一侧。
7、医生一手握其髁关节,另一手按住腰部病变处,先作被动屈膝屈髋,此时腰可后突,然后在伸直后拉患者小腿,同时抵腰一手用力,使腰部后伸,每侧作三次。
8、屈膝屈髋作左右环转使腰部活动,然后伸直下肢结束。
9、坐式旋转复位法:
术者坐在病人背后,助手扶住病人的膝部以防病人的躲避。术者一手从腋部穿过搭在颈部,另一手拇指按住腰椎的棘突,这时两手相互配合,一手牵拉颈部使上身向侧方旋转,另一手向反方向推挤棘突,此法也能使之发生响声,并在拇指处感到棘突有轻微的移动感,两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
以上为基本手法,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加减应用。
二、不同类型及其手法的选择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阶段和突出的程度不同,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也有区别。一般可将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隐藏型、突出型和破裂型。
1、隐藏型病变初期常为隐藏型,即纤维环由里向外形成裂隙,髓核移位或碎裂,但髓核突出不明显,仅在承受压力时可使纤维环向四周膨出,所以应以较温和的治疗手法,如:手法1.2.3.5.7为主,解除肌肉痉挛,使局部组织充血,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重点在于止痛。应避免用重手法,以免加重纤维环的损伤,并应减少对髓核的压力,特别强调卧床休息,如腰痛重则采取半卧位,坐骨神经痛重则采取屈膝屈髋位。
2、突出型(幼稚型) 若纤维环的裂隙进一步增大,髓核则开始由此向外突出,但纤维环的破裂往往不完全,突出物外面尚有包膜,经休息和一般的治疗仍可还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腰及坐骨神经痛,此期治疗应以手法9、3、4、6为主。首次治疗应作手法9一次,如成功,突出的髓核被还纳,神经根受压基本解除,但还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需配合应用脱水药、激素等,使水肿消失,防止神经根粘连,一周后加强背肌训练,提高肌力,加强外平衡的作用,使内平衡得到稳定,以减少复发。
3、破裂型(或称成熟型) 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可完全破裂,使髓核被挤出囊外而进入椎管并发生嵌顿,不能还纳,以致硬膜外组织和脊髓膜逐渐出现粘连,瘢痕等反应性改变,这时的神经症状较为严重,除剧烈的根性疼痛外,尚可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
此期,髓核已完全突出,可产生严重的坐骨神经受压症状,有部分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所以应以牵引为主,减轻对髓核的压力,但有部份腋下型突出的则牵引后症状加重,推拿应按基本手法顺序全部操作,重点放在旋转,斜板动作,但手法应柔和,循序渐进,逐渐使神经根粘连得到松解,功能恢复,同时应加强背肌锻炼。如在3个月内不能治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