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怎么可以讨厌这份工作
身边不少人持有这种观点: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好心态是克服暂时的困难、迎来曙光和希望的良方。然而调整好心态,能保证你做好手头的工作吗?
高中同学小K大學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负责网络后台的管理和维护。她不必面对柜面外客户的刁难,不必整天如同机器人按部就班地处理各种业务,更不必为了账目上的问题加班到深夜。不需要对她的工作过多描绘,这就是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美差。手里端着?金饭碗,小K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即便工作任务不多,上班8小时内,还是要一刻不离地待在岗位上。因为一旦有事,她必须在,即刻处理。由于涉及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料,她的电脑不能连接外网,手机上网也受到限制。一天到晚,她只能对着这间沉闷的办公室发呆。等到这股新鲜劲过去,上班就成为一种煎熬。每天一大早,她就期盼下班铃声响起。每天深夜,她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可以讨厌这份工作?
她不敢辞职,因为这份工作性价比高。同学聚会中,其他人大叹苦经。他们为某个订单、合同睡不着觉,不得不面对老板和客户们的臭脸,还要一个个饭局中喝酒喝到吐。小K不必这么低声下气,到年底没有硬性的业绩指标,更谈不上末位淘汰。失去这份工作,她真不敢说还能找到性价比差不多的职位。既然不能辞职,只好想办法调整心态。她找来一堆情绪管理的书籍,照着书中的方法控制日益滋生的负面情绪。她逼迫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始终无法根除抵触情绪,只能继续给自己打鸡血,然而没有目标和方向的鸡血,不过是自欺,仿佛一只受了惊吓的鸵鸟,将头深深埋到沙子里。
2.假装调整心态,只是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性格内向,毕业时我决定挑战自己的性格,坚定地拒绝那些适合我的OFFER,我选择一份成天需要在外面跑业务、见客户的销售工作。我是这么想的:不可以这么一直闷下去。尽管我的文字功底不错,也曾在某杂志社实习过,找到一份报刊编辑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我只想改变性格,憧憬自己能口若悬河。因为身边有这样好口才的人,他们在不同的正式场合的风采,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
入职第一天,就是我噩梦般的开始。我找来一堆谈话技巧类书籍,希望从中汲取真经。这些书确实实用,可以帮助我克服面对陌生人的紧张感,可以帮助我找到与他人交流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逐渐变成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我的内心陷入迷茫。夜晚时我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成天和陌生人打交道,说着各种违心的套话、空话、假话,我觉得自己正在变成一个让自己都讨厌的人。
我开始对这份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随后,我尝试各种方法去释放情绪,尽力去挖掘这份工作的前途和价值。但是,即便能一时说服自己,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该继续在这个领域待下去。我想到回归,回到我习惯的范围内,重新拿起笔,面对文字,我的心渐渐平稳下来。
在错误的领域内,即便你再说服自己爱上它、接受它,也不过是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如同一只弹簧,按压得越深,反弹的幅度也越大。越是压抑真实感受,对自己带来的伤害越大。
3.你在工作中到底追求什么?
我和小K之所以会陷入调整心态、工作依旧无法做好的怪圈,很大程度上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你到底在工作中追求什么?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如果不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获取什么价值,很可能在忙忙碌碌中迷失方向。而缺少一个明确目标,工作中的某些枯燥和重复就会消磨你的激情。这个时候,厌烦情绪自然会产生。即便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情绪,但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情绪控制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潜意识会时不时从“后台”蹦出来,支配你的行为,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对手头这份工作的抗争,比如拖延、犯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
情绪和心态很重要,不过这是建立在你选对大方向的基础上。如果一开始就错了,调整好心态无助于你陷入恶性怪圈。所以,你要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收获什么。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比如结合你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专长。
首先,这份工作必须是你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你的成就感、价值感,还能不断帮助你去追逐新的目标。如果手头的工作和你的兴趣点、爱好大相径庭,无法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便能让你衣食无忧,也无法让你长久地走下去。在心中产生负面情绪时,先别急着调整心态,而是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究竟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做出这个研判,远比单纯调整心态要来得更有效。
4.别用调整心态麻痹自己,找到不让你心累的工作
工作中产生厌烦心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它提示你在工作中遇到阻碍,也许这个阻碍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也许不行。如果是后者,单纯调整情绪只会让内心更疲惫。工作中,生理上疲劳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累。
一位学长,当他晋升为管理者时,他内心忐忑不安:做普通员工已经非常疲劳,做领导岂不是没日没夜?他亲眼所见,公司里的那些管理者常常加班到深夜。可是事实颠覆了他的想法。组建一家分公司千头万绪,最忙碌的时候几乎有一个多星期没怎么睡觉。不过,学长发现自己很开心,因为他的努力换来显著的成果。这家分公司初具规模,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被他一手打造起来。这个无比辛苦的过程中,他学到很多东西,战胜了内心的畏惧,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正适合自己的、能产生价值感的工作,内心一定是非常愉悦的。即便工作非常辛苦,也能让人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调整心态。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是我们力图能达到的目标。
切忌,别用调整心态麻痹自己、欺骗自己。如果工作带给你的只有沮丧、无奈、埋怨、愤怒,还请反思工作本身对自己是否适合。心态只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还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决定你在职场中是否顺畅。
(编辑/张金余)
身边不少人持有这种观点: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好心态是克服暂时的困难、迎来曙光和希望的良方。然而调整好心态,能保证你做好手头的工作吗?
高中同学小K大學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负责网络后台的管理和维护。她不必面对柜面外客户的刁难,不必整天如同机器人按部就班地处理各种业务,更不必为了账目上的问题加班到深夜。不需要对她的工作过多描绘,这就是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美差。手里端着?金饭碗,小K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即便工作任务不多,上班8小时内,还是要一刻不离地待在岗位上。因为一旦有事,她必须在,即刻处理。由于涉及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料,她的电脑不能连接外网,手机上网也受到限制。一天到晚,她只能对着这间沉闷的办公室发呆。等到这股新鲜劲过去,上班就成为一种煎熬。每天一大早,她就期盼下班铃声响起。每天深夜,她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可以讨厌这份工作?
她不敢辞职,因为这份工作性价比高。同学聚会中,其他人大叹苦经。他们为某个订单、合同睡不着觉,不得不面对老板和客户们的臭脸,还要一个个饭局中喝酒喝到吐。小K不必这么低声下气,到年底没有硬性的业绩指标,更谈不上末位淘汰。失去这份工作,她真不敢说还能找到性价比差不多的职位。既然不能辞职,只好想办法调整心态。她找来一堆情绪管理的书籍,照着书中的方法控制日益滋生的负面情绪。她逼迫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始终无法根除抵触情绪,只能继续给自己打鸡血,然而没有目标和方向的鸡血,不过是自欺,仿佛一只受了惊吓的鸵鸟,将头深深埋到沙子里。
2.假装调整心态,只是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性格内向,毕业时我决定挑战自己的性格,坚定地拒绝那些适合我的OFFER,我选择一份成天需要在外面跑业务、见客户的销售工作。我是这么想的:不可以这么一直闷下去。尽管我的文字功底不错,也曾在某杂志社实习过,找到一份报刊编辑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我只想改变性格,憧憬自己能口若悬河。因为身边有这样好口才的人,他们在不同的正式场合的风采,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
入职第一天,就是我噩梦般的开始。我找来一堆谈话技巧类书籍,希望从中汲取真经。这些书确实实用,可以帮助我克服面对陌生人的紧张感,可以帮助我找到与他人交流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逐渐变成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我的内心陷入迷茫。夜晚时我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成天和陌生人打交道,说着各种违心的套话、空话、假话,我觉得自己正在变成一个让自己都讨厌的人。
我开始对这份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随后,我尝试各种方法去释放情绪,尽力去挖掘这份工作的前途和价值。但是,即便能一时说服自己,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该继续在这个领域待下去。我想到回归,回到我习惯的范围内,重新拿起笔,面对文字,我的心渐渐平稳下来。
在错误的领域内,即便你再说服自己爱上它、接受它,也不过是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如同一只弹簧,按压得越深,反弹的幅度也越大。越是压抑真实感受,对自己带来的伤害越大。
3.你在工作中到底追求什么?
我和小K之所以会陷入调整心态、工作依旧无法做好的怪圈,很大程度上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你到底在工作中追求什么?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如果不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获取什么价值,很可能在忙忙碌碌中迷失方向。而缺少一个明确目标,工作中的某些枯燥和重复就会消磨你的激情。这个时候,厌烦情绪自然会产生。即便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情绪,但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情绪控制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潜意识会时不时从“后台”蹦出来,支配你的行为,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对手头这份工作的抗争,比如拖延、犯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
情绪和心态很重要,不过这是建立在你选对大方向的基础上。如果一开始就错了,调整好心态无助于你陷入恶性怪圈。所以,你要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收获什么。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比如结合你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专长。
首先,这份工作必须是你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你的成就感、价值感,还能不断帮助你去追逐新的目标。如果手头的工作和你的兴趣点、爱好大相径庭,无法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便能让你衣食无忧,也无法让你长久地走下去。在心中产生负面情绪时,先别急着调整心态,而是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究竟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做出这个研判,远比单纯调整心态要来得更有效。
4.别用调整心态麻痹自己,找到不让你心累的工作
工作中产生厌烦心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它提示你在工作中遇到阻碍,也许这个阻碍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也许不行。如果是后者,单纯调整情绪只会让内心更疲惫。工作中,生理上疲劳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累。
一位学长,当他晋升为管理者时,他内心忐忑不安:做普通员工已经非常疲劳,做领导岂不是没日没夜?他亲眼所见,公司里的那些管理者常常加班到深夜。可是事实颠覆了他的想法。组建一家分公司千头万绪,最忙碌的时候几乎有一个多星期没怎么睡觉。不过,学长发现自己很开心,因为他的努力换来显著的成果。这家分公司初具规模,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被他一手打造起来。这个无比辛苦的过程中,他学到很多东西,战胜了内心的畏惧,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正适合自己的、能产生价值感的工作,内心一定是非常愉悦的。即便工作非常辛苦,也能让人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调整心态。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是我们力图能达到的目标。
切忌,别用调整心态麻痹自己、欺骗自己。如果工作带给你的只有沮丧、无奈、埋怨、愤怒,还请反思工作本身对自己是否适合。心态只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还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决定你在职场中是否顺畅。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