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生命的鼓点

来源 :第二课堂(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向沉稳的语文老师,今天一踏进教室,便神秘兮兮地向我们宣布:“这节课我要带领同学们走进你们生命的三分之二。”啥?一听这话,全体同学立马变成了张飞穿针眼儿——大眼瞪小眼。新鲜,没听过!“老师,啥叫生命的三分之二?快给我们说说吧!”同学们高声嚷嚷起来。别着急,且听老师慢慢道来:“同学们,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我想每位同学一天里,除去在学校认真学习的八个小时,剩下的你生命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大约有十四个小时是在校外度过的。今天老师就想带领大家走进你们的八小时之外,看看同学们八小时之外都干了些什么?是否虚度了这段宝贵的时光?另外我们还得研究研究怎样度过这生命的三分之二才算科学。”
  “还研究呢,那是科学家才做的工作!”有的同学小声嘟囔着。老师仿佛早已看透了同学们的心思。她说:“有同学肯定私底下认为老师信口开河,心里觉得咱能研究它?那不是科学家做的事吗?其实呀,事情并非同学们想的那样,研究工作人人做得,谁说咱们就做不了呢?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去做,肯定能结出科学的硕果!”
  老师的一番话,终于让我们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面对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课,而这堂课中唱主角的竟然不是老师,而是她的弟子——我们,岂不怪哉?从来都是做“观众”的我们,竟然登堂入室,唱起了“主角”。更有趣的还在后头呢!下面就让我以主角的身份,向您唱唱这台戏,讲讲我和我的“属下”们所演绎的生动故事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我荣幸地被推选为本组组长)紧锣密鼓而又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们这些平日里老师眼中的怪才,真正是出了不少的“妙招”。
  “网虫”袁华一夜之间从网上下载了众多同龄人对其课余生活安排的有关数据、资料、图片等,而我的同桌李青则从工作了一年的姐姐所订的《八小时之外》杂志上摘录了许多笔记(语文课上所学的摘要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此时还真是帮了大忙了),看他那厚厚的一本笔记,便知其“研究”的深度了。我呢,也没闲着,报纸、杂志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不管是资料还是图片,都加以剪辑,不漏点滴。
  然而,还有你更加猜不到的呢!周六我们小组开碰头会的时候,当大家都把各自锦囊中的“宝贝”抖搂出来的时候,哈哈,李文的锦囊中竟有一封寄自北京大学的信件,而信封上的字体一瞧便知是出自某位男生的手笔。我们一头雾水,情不自禁地齐声吆喝:“说,咋回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李文大笑起来:“需要保密的东西我岂能放在这儿丢人现眼!(瞧这鬼丫头口气大哩)这些呀,是我那去年以690的高分考上北京大学的表哥写的。他是应我之邀,专门来信给咱们谈谈他在中学时代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八小时之外的,咱们取取经,岂不更好?”原来如此,这鬼丫头还真“鬼”,这样的妙招亏她想得出来,真正是得了个“满堂彩”。
  “快,咱们把这些锦囊中的宝贝整理一番吧!”一向急性子的媛媛嚷嚷道。“对,说干咱们就干,大家分头整理。”你还真别说,我手下这些平时毛手毛脚的“毛头小子”和“黄毛丫头”,一会儿工夫便把这件事做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瞧,转眼间,我们的研究硕果便“诞生”了。
  “好了,完工了,咱们也该喘口气了。”“不行,不行,还缺两样东西。”“啥?快说。”大伙把目光一齐投向了葛玲,她可是我们班的大牌明星——宣传委员。“依我说,咱们既然取得了‘真经’,也该想想怎样将它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献给像咱们一样埋头苦读的学子呀!”“是呀,咋把这给忘了?”我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好,咱们分头行动,葛玲、李文、媛媛一组先设计一份手抄报的初稿,我、袁华、李青先拟定一份倡议书,然后咱们共同撰写一篇论文如何?”“好!今天咱们也尝尝当科学家的滋味!”众人齐声附和。
  这场“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想必你特想知道结局吧!告诉你,我们小组在最后评比中获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最佳小组的荣誉奖,我们撰写的论文《奏响生命的鼓点》获得一致好评,我们关于中学生课外生活科学安排的倡议,学校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准备积极推广呢!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当然乐开了花,因为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这些主角唱红了天,赚足了面子。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