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力问鼎年度艺术家林科获年度青年艺术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1314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巅峰之夜颁奖盛典于2015年5月28日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隆重揭幕。进入第九个年头,AAC艺术中国以“进化、变革和本土实践”为关键词,在组织结构、评选机制、奖项设置等多方面再次进行深度调整。AAC艺术中国聚焦当代艺术,做中国当代艺术的记录者与跟踪者。
  当AAC艺术中国迈入第九个年头,将更加紧跟当代艺术的发展步伐,更强调独立的艺术主张和价值观,向国内国际输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在组织结构、评选机制、奖项设置等多方面再次进行深度调整。在原有学术评选和颁奖盛典基础上设立“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3项大奖。


  本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由朱青生任轮值主席,鲍栋、费大为、侯瀚如、黄专、高士明、李振华、凯伦·史密斯、鲁明军、秦思源、舒可文、田霏宇、王春辰、张子康等当今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评论家、专家学者组成,从3项奖项提名名单中,最终评选出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的3项大奖。
  在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巅峰之夜颁奖盛典现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一副会长万捷先生邀请阿拉善创始人刘晓光先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童书盟女士、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先生、保利拍卖的执行董事赵旭先生共同登台,并联合著名艺术家徐冰、隋建国、苏新平、展望共同传播阿拉善的环保理念。
   5本“年度出版物”获得评委组共同推荐
  首先揭晓的是“年度出版物”,但朱青生却拿着一个空信封上了台。林依轮为此还诧异地请求开奖嘉宾再说一遍。朱青生表示,在评委会一致决定下,以推荐的形式使《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Critical History》、《Contemporary Chinese Art》、《激进艺术小史:八十年代上海记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一辑:感观媒介与认知方式的转变)5本出版物成为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出版物”。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因为AAC年度艺术出版物的评选不是简单推介著作,而是鼓励写作者选择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将当代艺术这种非大众化课题进行执著和深切的研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不停前行。故今年“AAC年度出版物”大奖定位于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写作,经评委会讨论之后决定将以上5本书作为提名奖,不设最终大奖。
  林科斩获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在一组由Hybride剧团带来精彩舞蹈表演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作为开奖嘉宾宣布,林科获得2014年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奖”,英国公主Ingeborg及DSL代表沙立文为其颁奖。


  活动现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宣布了林科获奖理由:林科的创作是用经典写实的方式在模拟现实,他将创作的素材由线条、色彩转换成了电脑中的各种图像。其复杂的观感和内在具有逻辑性的线索结构,让人沉迷。从林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个年轻人在网络时代的寂寞,在电脑屏幕前的现代人的心性和情怀呈现出一种温暖,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林科在颁奖现场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奖后说道:“谢谢AAC给我这个奖项,其实我过去的工作大部分我在创作的时候不是作品,而是一种互动;不是跟物理空间发生关系,而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实现的。通过这种虚拟的工作,以像是开淘宝店的方式来做这样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而能够获得这样的奖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也会激励我继续创作。”
  作为80后的林科,同时也是双飞艺术中心的成员,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荣获2014年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年7月26日,林科在杨画廊举行的个展“Link”,展览主题“Link”既是林科名字的谐音,也是互联网语汇当中“链接”的意思,展览展出了林科从2010年至今在互联网和电脑操作界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摄影与影像行为记录作品。
  从艺30年张培力获年度艺术家奖
  最后,由本届终评评委黄专揭晓2014年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奖”,张培力从5位提名名单中脱颖而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为其颁奖。获得奖项的肯定,张培力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显得稍微有些紧张也很动容,对于获奖他表示非常幸福,他说:“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场合,所以现在非常受宠若惊。我1984年从学校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这个折腾是我自己生活的选择,但是没想到这样的折腾有一天能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和鼓励,所以我现在感到由衷的幸福,谢谢大家。”
  有“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称号的张培力,自1988年推出国内首个录像作品《30×30》后,就一直投身于影像与装置艺术,用一段视频记录某个重复又机械的动作,是张培力早期录像作品中的主要特点。伴随技术的发展,影像艺术呈现了更多元的面貌。“录制”多个系列之后,张培力逐步摆脱拍摄原创题材的束缚,从已有的影像和电影中取材。2005年起,越来越多的互动技术被他引入作品中。2008年,作品《阵风》中缓慢的镜头语言标志着他对电影美学的尝试。2014年新作《碰撞的和声》似乎宣告着他对声音装置的野心。
其他文献
和张恩利的合作,对于杜可风来说也许是一场意外,不过也并不奇怪,他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本身就会碰上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原本以为他们早就熟识,却没料到杜可风说,他们之前从未见过面,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展览,可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得风生水起的两者,也会像平行线一样,没有任何的交集。  大艺术家们的“第一次”  谈起第一次见到张恩利时的印象,一向爽朗的杜可风突然将声音压得很低,孩子气地轻声说了句: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开始对音乐、戏剧、舞蹈、美术与展场空间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这些跨界艺术间的互相渗透与空间拓展,为丰富艺术生态、拓展创作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兴趣。5月底,在外滩美术馆内开展的“环境舞蹈·工作坊 影子在折返”就是一例。  绽放在艺术馆内外的环境舞蹈  5月20号星期三,艺术爱好者Wanwan的朋友圈,被一则《周六,在外滩美术馆遇见影子》的帖子刷了屏
期刊
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 ——将艺术融入流动血液中  在《Vantage贵在上海》2014-2015年度酒店大赏中,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被荣耀评为“最佳艺术酒店”。能从众多艺术品汇集的酒店中脱颖而出,它一定拥有非比寻常的独特之处。于是,好奇心引领我来到了这座临江而居的五星级酒店,欲探寻它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走进酒店大堂,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动感。不同于传统的酒店,前台的背景墙采用流线型设计,与潺潺流淌
期刊
捏一个泥塑,吹一个糖人,乃至折一堆千纸鹤,这些伴随童年记忆的小玩意儿,早不知去向了。如今的孩子们哪还有机会天天见到?  那么做一个布娃娃呢?  那么寻一匹扎染的土布呢?  那么,或者就在瓦屋纸窗下喝一盏粗茶吧?可惜,手工炒制的粗茶,如今也许比桐木关手工制作的极品乌龙更难寻觅!即使高水平的老师傅,也绝不会用那便宜物儿作秀、作品、作风流了。  在工业化乃至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上生活都是奢侈,哪怕当年这都
期刊
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时常会有一些富豪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地天价购买世界名画,与此同时,各大新闻媒体也会争相报道或是炒作。今年2月上旬,法国19世纪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的画作《你何时结婚》以近3亿美元的天价被私洽购藏,创下艺术品最昂贵价格纪录。  那么,这市场是不是疯狂了,天价成交的西方名画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价格离谱?买家究竟是任性还是理性?中国名画价格能否追上西方名画?这些恐怕都是收藏者和投资者所关
期刊
艺术品市场有个流行的说法:投资要买别人喜欢的,收藏要买自己喜欢的。其原因在于,遵从审美个性是收藏的真谛,收藏者只有具备自己的明确审美标准,全面了解艺术家和作品,懂得欣赏作品并与之产生共鸣,才能在收藏中获得美的享受。正如黄君实所言:“收藏家应该具备的最重要条件是喜欢,不喜欢,占有了它,也无法体会它的韵致。”但实际上,很多人在收藏艺术品时并非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而是经常跟别人的风。  最明显的跟风,是
期刊
作为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平行展览——“琉之力 2015·哥特”,由意大利贝伦戈琉璃艺术工作室及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联合推出,于5月19日在威尼斯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卡瓦利·弗朗切蒂宫内隆重开幕。  “琉之力 2015·哥特”的展品由“历史”与“当代”两部分组成,包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中历史悠久的中世纪收藏。冬宫与巴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
期刊
公元前57年,古罗马第一雄辩家西塞罗从流放地回到家乡,发现他的宅第已经被对手格洛狄乌斯的煽动策划所拆毁,并在原址建造了庄严的神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西塞罗发表了一篇雄辩演说“Pro Domo Sua”(为家园辩护),最终说服了元老院,拆除神庙,恢复他原先的家园。  两千年后,同样有过流放命运的33岁匈牙利人,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丢掉了他在以色列技术大学的教师工作。此前他刚
期刊
在络石藤的花香中入睡,在花神咖啡馆的香气中醒来。寻着安提帕斯托螃蟹的鲜甜味,可以一路直抵巷弄深处某家老牌传承的手工制品店铺内皮革的特殊气味。  从味蕾到目之所及,从运河蒸腾的氤氲之气到性感的肌肤所触,威尼斯是一座由气味构建的古老迷宫,无数人在其中兜兜转转不忍离去,亦有很多人过瘾即止,权衡再三,仍清醒回到来时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气味,是一道魔咒,它将人们永不满足的欲望引领至无穷之境,在那里,人类甘愿
期刊
2015年春节前,《当代美术家》杂志社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新一期准备做一个与策展人相关的专题。  在我的印象中,这几年“策展人”似乎比较火。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每年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大大小小的展览就有上万个。按照当代艺术的惯例,既然有展览,就需要有策展人。所以,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一下子就涌现出大量的策展人。  当然,策展队伍的扩大自然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正迎来一个美术馆的时代,加之还有艺术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