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得到快速普及,这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甚至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网络的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我国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2.1%。而一些新兴媒体,比如手机和微博及电子商务应用等也发展较快。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的各种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观念。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的积极作用。
网络是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他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校园内、书本上和课堂中都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丰富了思政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库,给大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帮助自己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暴力、色情信息等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退学,其思想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来自网络上的千万种片面信息或者不良信息未经过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就已经转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易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缺乏责任感,是非不分,甚至有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
二、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必须提高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明辨是非、鉴别真善美丑的能力,使高校的校园网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二)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建立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和情感及在线交流等专栏。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成长等方面的需要,高校也可在校园网内多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信息和教育的信息的共享。高校教育者可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和整合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符合当代网络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保证,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高校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把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参与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机制。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思想政治和人生经验的指导,且网络虚拟空间里大量信息迅速传播,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内容的侵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其道德修养,接受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五)加强网络监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教育者应多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空洞的教学变成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形成教学的互动。现代大学生经常通过新兴媒体,比如QQ、论坛、贴吧和微博等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者观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师生在网络上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依靠网络技术,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监管,对不符合事实或违反法律的观点进行及时查处,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提出正面的观点。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完善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网络预案,加强网络监管。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利用网络因势利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会为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春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3.
[2]郭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青海日报,2011.10.13.
[3]叶明,张珊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4]贠小波.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肖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我国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2.1%。而一些新兴媒体,比如手机和微博及电子商务应用等也发展较快。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的各种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观念。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的积极作用。
网络是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他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校园内、书本上和课堂中都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丰富了思政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库,给大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帮助自己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暴力、色情信息等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退学,其思想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来自网络上的千万种片面信息或者不良信息未经过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就已经转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易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缺乏责任感,是非不分,甚至有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
二、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必须提高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明辨是非、鉴别真善美丑的能力,使高校的校园网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二)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建立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和情感及在线交流等专栏。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成长等方面的需要,高校也可在校园网内多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信息和教育的信息的共享。高校教育者可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和整合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符合当代网络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保证,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高校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把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参与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机制。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思想政治和人生经验的指导,且网络虚拟空间里大量信息迅速传播,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内容的侵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其道德修养,接受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五)加强网络监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教育者应多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空洞的教学变成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形成教学的互动。现代大学生经常通过新兴媒体,比如QQ、论坛、贴吧和微博等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者观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师生在网络上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依靠网络技术,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监管,对不符合事实或违反法律的观点进行及时查处,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提出正面的观点。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完善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网络预案,加强网络监管。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利用网络因势利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会为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春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3.
[2]郭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青海日报,2011.10.13.
[3]叶明,张珊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4]贠小波.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肖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