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各项规章制度里对老师与学生的课堂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做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变成课堂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已成为各科课堂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要体现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因为物理思维的科学性较严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成为基本教育的方向之一,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此高中物理老师要依据学科优势,利用好课堂,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思维;培养;探究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具有探究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创造新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探索,不断地摸索与探究慢慢积累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进行长期的脑力活动来进行训练。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表现,从而看透事物的本质,下面我就本人的课堂实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来培养与探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
1 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设计训练
一些地区的老师,教学观念老旧,跟不上新课改的节奏,一些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设施陈旧,从而导致物理上的一些实验不能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着课本讲解实验,学生从实验目的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死记硬背的,因此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验,更别提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了。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课改的要求,因此作为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设计训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此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这一实验中,老师应该带领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在做实验前,把学生划分小组,然后进行课前引入并进行提问,比如说:同学们,你们猜想什么和电阻有关呢?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同学们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要进行指导,有问题进行解答,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设计“陷阱”,培养创造性能力
对一些高一的学生而言,在回答物理问题的时候,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与能力,不能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思考方式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的交替阶段巧妙的布置问题,设置“陷阱”。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思路与思考的方法,从而起到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比如说在讲“功率”这一节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辆汽车坏在了半路上,需要一辆卡车来牵引他前进,经过时间T,汽车的速度由零变到了V,已知汽车的总质量为M,卡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汽车受到的阻力为f,求汽车的总路程。这道题目较难,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有的小组来利用功率公式P=Fv求出牵引力,再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这段时间内汽车路程。而有的小组根据公式P=Fv,结合题意可知,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不是恒力,应根据公式W=Pt求得卡车在t时间内所做的功,然后再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卡车在t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两个小组出现不同,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学生们,让学生进行讨论来判断哪个解法正确,说出对的或错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第一种解法出错的根本原因是把卡车的牵引力当作恒力来使用,即没有把题意和公式P=Fv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进而第二种正确。这样让学生在错与对的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融合,巧妙设计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去自己分辨,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帮助大家梳理知识点,这样下来,既能帮助同学们知识记得更牢固,又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3 积极开展研究性活动
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等构成了创新教学的要素。因此在高中课堂上就要求实施教学方法创新,也要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去创造环境和条件。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应该根据这个需求去设置和研究新的课程计划,要求这个计划必须要具有非常特别的创新教育的功能。自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与指导下,从自己身边的生活或者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然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比如说,在学习阻力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动手操作,可以通过现场观察等活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去接触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永胜.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思维;培养;探究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具有探究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创造新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探索,不断地摸索与探究慢慢积累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进行长期的脑力活动来进行训练。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表现,从而看透事物的本质,下面我就本人的课堂实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来培养与探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
1 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设计训练
一些地区的老师,教学观念老旧,跟不上新课改的节奏,一些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设施陈旧,从而导致物理上的一些实验不能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照着课本讲解实验,学生从实验目的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死记硬背的,因此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验,更别提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了。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课改的要求,因此作为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设计训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此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这一实验中,老师应该带领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在做实验前,把学生划分小组,然后进行课前引入并进行提问,比如说:同学们,你们猜想什么和电阻有关呢?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同学们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要进行指导,有问题进行解答,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设计“陷阱”,培养创造性能力
对一些高一的学生而言,在回答物理问题的时候,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与能力,不能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思考方式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的交替阶段巧妙的布置问题,设置“陷阱”。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思路与思考的方法,从而起到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比如说在讲“功率”这一节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辆汽车坏在了半路上,需要一辆卡车来牵引他前进,经过时间T,汽车的速度由零变到了V,已知汽车的总质量为M,卡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汽车受到的阻力为f,求汽车的总路程。这道题目较难,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有的小组来利用功率公式P=Fv求出牵引力,再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这段时间内汽车路程。而有的小组根据公式P=Fv,结合题意可知,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不是恒力,应根据公式W=Pt求得卡车在t时间内所做的功,然后再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卡车在t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两个小组出现不同,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学生们,让学生进行讨论来判断哪个解法正确,说出对的或错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第一种解法出错的根本原因是把卡车的牵引力当作恒力来使用,即没有把题意和公式P=Fv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进而第二种正确。这样让学生在错与对的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融合,巧妙设计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去自己分辨,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帮助大家梳理知识点,这样下来,既能帮助同学们知识记得更牢固,又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3 积极开展研究性活动
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等构成了创新教学的要素。因此在高中课堂上就要求实施教学方法创新,也要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去创造环境和条件。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应该根据这个需求去设置和研究新的课程计划,要求这个计划必须要具有非常特别的创新教育的功能。自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与指导下,从自己身边的生活或者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然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比如说,在学习阻力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动手操作,可以通过现场观察等活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去接触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永胜.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