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零起点”教学改革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零起点”教学带来了教师之变、学生之变、家长之变,辐射到区域内外,影响广泛。本研究获得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关键词:“零起点”教学;教育规律;认知规律
(一)基于政策文件的要求
2013年9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第三条提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而先于教育部的征求意见稿三个月,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将“零起点”教学改革作为区域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部署。时间上的契合至少说明和平区抓了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方向是对的。教育部这份文件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信心。
(二)基于社会现实的需求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小学阶段的课程,认为这样上了学就可以有一定优势。这是家长“抢跑”“攀比”心态所致。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甚至在招生上也打出“小学化”的噱头,承诺在幼儿园能让孩子认识多少拼音和汉字,学会多少加减法题目,用违规的抢跑迎来领先,至于能否“胜在终点”就不管了。这是个别幼儿园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所致,需要通过“零起点”教学改革来解决。
(三)基于认知规律的迷失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三四岁的孩子手指骨骼还没发育完全就让他学写字,从生理角度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心理角度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美国心理学家费萨经过14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提早训练幼儿过于学术化的东西,根本无益,而且可能有害。因为3~6岁的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萌芽。让他们提前学习难以理解的学科内容,容易使他们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有科学评估结果显示,认知规律决定了孩子在学习知识之前,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最重要。
“零起点”教学改革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四)“零起点”教学的内涵
“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零起点”不是清空大脑的“零准备”,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定义为一张白纸,不是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是避免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教材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沈阳市和平区是辽宁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实验区域,从2013年6月开始进行改革,已经有整整5年的实践,历经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试点先行,重点扶植(2013年6月—2014年2月)
1. 加强行政推进
教育局先后出台文件《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平区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平区“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等文件,以行政之力加强管理,并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2. 召开解读大会
面向全区各个层面对“零起点”教学改革的意义、内涵界定、实施方法与步骤进行解读,统一思想:“零起点”是为了倡导公平,给幼儿“减负”;是为了对照课程标准,给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同时起步的机会。
3. 确定试点学校
经过自主申报、全区统一安排,确定了南京一校、和平一校、铁路五校、振兴二校为首批试点学校。区教研室通过深度调研的方式,多次与学校领导、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
(二)第二阶段:典型带动,全區跟进(2014年3月—2014年7月)
1. 典型学校引路
教研室组织召开和平区“走进学校”系列活动,把四所试点学校初期研究成果向全区展示,教研员分科点评,教育局整体把关。
2. 全区跟进研究
每一所学校均制定“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教研室逐校进行调研指导。同时不定期开展全区性的指导、培训活动。各学科教研员面向一年级任课教师解读课程标准、教材的专题培训;通过一年级课堂教学研磨活动,研究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不拔高”“不抢跑”的“零起点”教学;运用网络联动,进行各校“零起点”改革经验分享。
全区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使“零起点”教学落地,通过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来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如今,和平区每一所学校均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第三阶段:专项攻坚,重点突破(2014年8月—2018年4月)
1.“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为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使新生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生活做好基础准备。在幼儿园大班、一年级新生入学期间分别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每年5~6月份,在幼儿园大班重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如5月起每天下午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节课时间稳定在30分钟。6月,每天下午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期,统一进行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而对于教材上的知识则从第二周开始学习。“入学第一周不讲教材”已经成为和平区教学改革一个亮点。
2. 学业评价改革
实施“零起点”教学以来,和平区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笔试,改为实践能力综合测评,分散在每年学期中和学期末。测评内容整合所有学科,分为口语表达、实践操作、体育艺术三类。测评形式灵活,评委组成多元,评价结果按等级制。提倡延时评价和二次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会,就科学育人加强对社会和家长的宣传。报社、电视台、网站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尊重孩子、保障孩子快乐生活、轻松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入学第一周不讲教材,统一进行“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每年9月新生入学第一周,和平区所有小学都会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围绕和平区统一编写的教材《学习准备期》进行,内容设置围绕熟悉校园、习惯养成、师生交往、兴趣培养等要素,包含20项具体训练内容(参观学校、介绍自己、交朋友、有礼貌、认课表等)。训练内容在9月第一周,分5天完成。每所学校还会融入本校特色的训练内容,教材上的知识则从第二周开始学习。
(二)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试,开展指向实践能力的综合测评
“零起点”教学改革中的期末考试改革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年,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卷面分数由100分改为50分,另外50%的权重通过对学生进行说话、朗读、动手操作、看图讲题说算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并以“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级进行评价。对于体音美等学科,则把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道德认知、健身技能、歌曲表演、作品创作能力等方面。
第二年至今,小学一、二年级期末考试笔试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学科综合能力测评。全区制定《和平区小学“零起点”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表现性测评方案》。每学期期末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动手操作、体艺特长等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同时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引导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测评采取学校自主测评与区域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形式灵活开放,如拼图、讲故事、绘画、表演、做游戏、闯关,等等。测评结果以等级进行评价,学科教研员分别制定与题签对应的试题评价标准。得到“优秀”的学生即为本次测评的“口才小达人”“实践小能手”“体艺小明星”。倡导“二次评价”和“延时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另外,测评评委的组成包括教师、家长、学生。评价时,鼓励家长、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此带动他们真正深入其中,细致了解“零起点”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同时从多个角度提高了“学生评委”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多元学业评价体系
为保证“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更为科学、严谨,和平区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教师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改革至今,已经编写出1~4年级上下册共计8套。
评价目标的确定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5个方面——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中的20个具体指标设定。每个学科每月一张评价卡,评价内容与各学科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做到“不抢跑”;评价难易度与教学标准保持一致,做到“不拔高”。评价主体强调多元,即由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转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评价方式强调多样,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取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观察记录评价、情景测验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和个性特长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采取动态评价方法,《评价手册》的填写强调及时、有效,做到随堂填写与每月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一)全区统一实践,各校特色鲜明
在5年的实践探索中,全区形成了所有学校统一行动、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各校把校本特色工作融入教学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之中,可谓百花齐放。南京一校把“小精灵”课程内容融入测评当中,振兴二校把“名嘴训练”内容融入测评当中,铁路五校把“有字书”“无字书”实践内容融入测评当中。
(二)诸多变化见证改革成果
1. 教师之变
在推行“零起点”教学的起步初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一定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教师会在课前备课时做到“备学生”,在课堂上会以“团团坐”的方式安排伙伴互助式学习,教师随时关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有了一些学习基础的学生则更加关注其知识偏差的弥补、纠正,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引导。“零起点”改革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顺学而导成为“常态”,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
2. 学生之变
开展“零起点”教学让教育回归本源,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规律,促进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和技能,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表达、欣赏,也学会了守礼、感恩。 3. 家长之变
“零起点”教学改革为科学评价确立了导向。小学“零起点”教学,不单是为了给幼教阶段的幼儿们“减负”,给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提供同时起步的机会,更是为了改变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以前家长只关心孩子期末考试各科考了多少分,如今家长议论更多的是某个学科孩子的等级及孩子的变化。
(三)成果辐射区域内外
1. 成果辐射全区
全区所有小學均参与到“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的试点学校成果更为突出,铁路五校、南京一校,作为和平区“零起点”教学改革首批实验学校,承担了“试点先行”的任务,多次在全区开放展示。
2. 成果辐射至新民、康平
新民市、康平县分别来到和平区考察“零起点”教学改革工作,并在本地区选择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沈阳市各区县教学校长在沈阳大学教育学院的统一组织下来到和平区考察。以新民市为例,取得了如下效果。
效果一:研究制定方案,召开启动大会。新民市开展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工作,制定了《新民市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召开了新民市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启动仪式。
效果二:开展通识培训,确定实验学校。新民教师学校组织教研员依据“实施方案”开展通识培训,同时进行各层次培训。在此基础上确定首批实验学校为新民市实验小学、新民市大喇嘛九年一贯制学校。
效果三:考察和平区“零起点”教学的做法,细化本市“等第制评价”实施策略。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到和平区实地考察,和平区把“零起点”教学改革经验介绍给新民同仁。新民市将和平经验融入本市“等第制评价”改革中,制定了细致的实施策略。
效果四:逐项过关,稳步推进。一是过好学习关,切实落实“星级”评价。关注“家长开放日”评价,设计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关注一二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设计评价量表及学生一周课堂评价曲线图;二是把好作业关,学校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的要求,加强口头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制;三是关注个性发展,落实“尚学作业”研究评价,开展“作业分层”研究,修改编制《新民市小学作业规范化要求》,提升作业质量。
4. 成果在媒体展示
《辽宁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辽宁日报》《辽宁教育工作》等报刊陆续以《做有深度的“零”》《“零起点”教学花开有声》 《观念转方法变,从“零”学起才能真着地》《沈阳和平区学习公平“零起点”》为题报道并展示了和平区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也进行了报道和专访。2018年,“‘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不断完善
深入推进“零起点”学业评价改革,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动态评价系统,包括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的现代化评价方式的研究。逐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
(二)在特色发展上还需进一步突破
“零起点”教学改革需要全区的整体推进,也离不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校本化实施。各校如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及实施策略,让“零起点”教学扎实落地,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三)“零起点”教学改革需合力推进
“零起点”教学改革需要协同多方力量,合力推向纵深发展。研究的下一步方向包括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如何对家长和社会进行科学育人的宣传、如何有效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OL].教育部网站,2013-08-22.
[2]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教基二〔2013〕2号.
(责任编辑:李阳)
关键词:“零起点”教学;教育规律;认知规律
一、问题的提出及内涵
(一)基于政策文件的要求
2013年9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第三条提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而先于教育部的征求意见稿三个月,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将“零起点”教学改革作为区域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部署。时间上的契合至少说明和平区抓了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方向是对的。教育部这份文件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信心。
(二)基于社会现实的需求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小学阶段的课程,认为这样上了学就可以有一定优势。这是家长“抢跑”“攀比”心态所致。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甚至在招生上也打出“小学化”的噱头,承诺在幼儿园能让孩子认识多少拼音和汉字,学会多少加减法题目,用违规的抢跑迎来领先,至于能否“胜在终点”就不管了。这是个别幼儿园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所致,需要通过“零起点”教学改革来解决。
(三)基于认知规律的迷失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三四岁的孩子手指骨骼还没发育完全就让他学写字,从生理角度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心理角度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美国心理学家费萨经过14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提早训练幼儿过于学术化的东西,根本无益,而且可能有害。因为3~6岁的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萌芽。让他们提前学习难以理解的学科内容,容易使他们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有科学评估结果显示,认知规律决定了孩子在学习知识之前,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最重要。
“零起点”教学改革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四)“零起点”教学的内涵
“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零起点”不是清空大脑的“零准备”,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定义为一张白纸,不是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是避免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教材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二、“零起点”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沈阳市和平区是辽宁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实验区域,从2013年6月开始进行改革,已经有整整5年的实践,历经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试点先行,重点扶植(2013年6月—2014年2月)
1. 加强行政推进
教育局先后出台文件《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平区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平区“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等文件,以行政之力加强管理,并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2. 召开解读大会
面向全区各个层面对“零起点”教学改革的意义、内涵界定、实施方法与步骤进行解读,统一思想:“零起点”是为了倡导公平,给幼儿“减负”;是为了对照课程标准,给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同时起步的机会。
3. 确定试点学校
经过自主申报、全区统一安排,确定了南京一校、和平一校、铁路五校、振兴二校为首批试点学校。区教研室通过深度调研的方式,多次与学校领导、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
(二)第二阶段:典型带动,全區跟进(2014年3月—2014年7月)
1. 典型学校引路
教研室组织召开和平区“走进学校”系列活动,把四所试点学校初期研究成果向全区展示,教研员分科点评,教育局整体把关。
2. 全区跟进研究
每一所学校均制定“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教研室逐校进行调研指导。同时不定期开展全区性的指导、培训活动。各学科教研员面向一年级任课教师解读课程标准、教材的专题培训;通过一年级课堂教学研磨活动,研究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不拔高”“不抢跑”的“零起点”教学;运用网络联动,进行各校“零起点”改革经验分享。
全区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使“零起点”教学落地,通过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来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如今,和平区每一所学校均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第三阶段:专项攻坚,重点突破(2014年8月—2018年4月)
1.“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为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使新生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生活做好基础准备。在幼儿园大班、一年级新生入学期间分别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每年5~6月份,在幼儿园大班重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如5月起每天下午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节课时间稳定在30分钟。6月,每天下午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期,统一进行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而对于教材上的知识则从第二周开始学习。“入学第一周不讲教材”已经成为和平区教学改革一个亮点。
2. 学业评价改革
实施“零起点”教学以来,和平区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笔试,改为实践能力综合测评,分散在每年学期中和学期末。测评内容整合所有学科,分为口语表达、实践操作、体育艺术三类。测评形式灵活,评委组成多元,评价结果按等级制。提倡延时评价和二次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会,就科学育人加强对社会和家长的宣传。报社、电视台、网站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尊重孩子、保障孩子快乐生活、轻松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零起点”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入学第一周不讲教材,统一进行“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
每年9月新生入学第一周,和平区所有小学都会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围绕和平区统一编写的教材《学习准备期》进行,内容设置围绕熟悉校园、习惯养成、师生交往、兴趣培养等要素,包含20项具体训练内容(参观学校、介绍自己、交朋友、有礼貌、认课表等)。训练内容在9月第一周,分5天完成。每所学校还会融入本校特色的训练内容,教材上的知识则从第二周开始学习。
(二)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试,开展指向实践能力的综合测评
“零起点”教学改革中的期末考试改革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年,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卷面分数由100分改为50分,另外50%的权重通过对学生进行说话、朗读、动手操作、看图讲题说算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并以“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级进行评价。对于体音美等学科,则把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道德认知、健身技能、歌曲表演、作品创作能力等方面。
第二年至今,小学一、二年级期末考试笔试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学科综合能力测评。全区制定《和平区小学“零起点”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表现性测评方案》。每学期期末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动手操作、体艺特长等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同时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引导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测评采取学校自主测评与区域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形式灵活开放,如拼图、讲故事、绘画、表演、做游戏、闯关,等等。测评结果以等级进行评价,学科教研员分别制定与题签对应的试题评价标准。得到“优秀”的学生即为本次测评的“口才小达人”“实践小能手”“体艺小明星”。倡导“二次评价”和“延时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另外,测评评委的组成包括教师、家长、学生。评价时,鼓励家长、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此带动他们真正深入其中,细致了解“零起点”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同时从多个角度提高了“学生评委”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多元学业评价体系
为保证“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更为科学、严谨,和平区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教师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改革至今,已经编写出1~4年级上下册共计8套。
评价目标的确定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5个方面——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中的20个具体指标设定。每个学科每月一张评价卡,评价内容与各学科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做到“不抢跑”;评价难易度与教学标准保持一致,做到“不拔高”。评价主体强调多元,即由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转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评价方式强调多样,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取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观察记录评价、情景测验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和个性特长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采取动态评价方法,《评价手册》的填写强调及时、有效,做到随堂填写与每月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四、“零起點”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全区统一实践,各校特色鲜明
在5年的实践探索中,全区形成了所有学校统一行动、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各校把校本特色工作融入教学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之中,可谓百花齐放。南京一校把“小精灵”课程内容融入测评当中,振兴二校把“名嘴训练”内容融入测评当中,铁路五校把“有字书”“无字书”实践内容融入测评当中。
(二)诸多变化见证改革成果
1. 教师之变
在推行“零起点”教学的起步初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一定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教师会在课前备课时做到“备学生”,在课堂上会以“团团坐”的方式安排伙伴互助式学习,教师随时关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有了一些学习基础的学生则更加关注其知识偏差的弥补、纠正,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引导。“零起点”改革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顺学而导成为“常态”,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
2. 学生之变
开展“零起点”教学让教育回归本源,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规律,促进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和技能,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表达、欣赏,也学会了守礼、感恩。 3. 家长之变
“零起点”教学改革为科学评价确立了导向。小学“零起点”教学,不单是为了给幼教阶段的幼儿们“减负”,给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提供同时起步的机会,更是为了改变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以前家长只关心孩子期末考试各科考了多少分,如今家长议论更多的是某个学科孩子的等级及孩子的变化。
(三)成果辐射区域内外
1. 成果辐射全区
全区所有小學均参与到“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的试点学校成果更为突出,铁路五校、南京一校,作为和平区“零起点”教学改革首批实验学校,承担了“试点先行”的任务,多次在全区开放展示。
2. 成果辐射至新民、康平
新民市、康平县分别来到和平区考察“零起点”教学改革工作,并在本地区选择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沈阳市各区县教学校长在沈阳大学教育学院的统一组织下来到和平区考察。以新民市为例,取得了如下效果。
效果一:研究制定方案,召开启动大会。新民市开展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工作,制定了《新民市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召开了新民市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启动仪式。
效果二:开展通识培训,确定实验学校。新民教师学校组织教研员依据“实施方案”开展通识培训,同时进行各层次培训。在此基础上确定首批实验学校为新民市实验小学、新民市大喇嘛九年一贯制学校。
效果三:考察和平区“零起点”教学的做法,细化本市“等第制评价”实施策略。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到和平区实地考察,和平区把“零起点”教学改革经验介绍给新民同仁。新民市将和平经验融入本市“等第制评价”改革中,制定了细致的实施策略。
效果四:逐项过关,稳步推进。一是过好学习关,切实落实“星级”评价。关注“家长开放日”评价,设计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关注一二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设计评价量表及学生一周课堂评价曲线图;二是把好作业关,学校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的要求,加强口头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制;三是关注个性发展,落实“尚学作业”研究评价,开展“作业分层”研究,修改编制《新民市小学作业规范化要求》,提升作业质量。
4. 成果在媒体展示
《辽宁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辽宁日报》《辽宁教育工作》等报刊陆续以《做有深度的“零”》《“零起点”教学花开有声》 《观念转方法变,从“零”学起才能真着地》《沈阳和平区学习公平“零起点”》为题报道并展示了和平区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也进行了报道和专访。2018年,“‘零起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零起点”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不断完善
深入推进“零起点”学业评价改革,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动态评价系统,包括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的现代化评价方式的研究。逐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
(二)在特色发展上还需进一步突破
“零起点”教学改革需要全区的整体推进,也离不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校本化实施。各校如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及实施策略,让“零起点”教学扎实落地,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三)“零起点”教学改革需合力推进
“零起点”教学改革需要协同多方力量,合力推向纵深发展。研究的下一步方向包括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如何对家长和社会进行科学育人的宣传、如何有效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OL].教育部网站,2013-08-22.
[2]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教基二〔2013〕2号.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