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在实践中给予落实。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国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小学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为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既做师长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事实证明,当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好感时,学生就会特别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学生的这门功课也往往学得较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此诱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同样,好的结尾可以使教材内在联系加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渴望和追求。
上课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规范,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要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语调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兴趣大增。例如,用亲切、崇敬的语言讲述对爱国者的爱,用鄙视、憎恨的语言讲述对卖国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等。
三、注重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和发展,而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的一种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在活动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差异,正视差异,主动改变自我,扬长避短,各显其能。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多方位、全视角、跨时空地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引导他们逐步做到尊重他人,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学会发问,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如: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其中的时间、事件、条约、我国的变化等整理成表格进行记忆,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四、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历史是一门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陸学科,在教学中应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陸,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历史,政史是紧密联系的。如:西周战国时期,七雄兼并战争极为惨烈,各国为争城争地相互残杀。秦国崛起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谓当时的政治大变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页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如:北京人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火的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与语文的关系也紧密相连,二者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隆中对》,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而再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
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条件也息息相关,学习历史离不开地理。在历史课上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地对历史现象、历史地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机械化兵团在北方严寒冰雪的突击下瘫痪。这使希特勒三个月消灭苏联的闪电战受阻,大大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史地结合给历史课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要结合新课标,更新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在共同学习中求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尽可能地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整合各学科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国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小学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为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既做师长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事实证明,当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好感时,学生就会特别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学生的这门功课也往往学得较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此诱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同样,好的结尾可以使教材内在联系加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渴望和追求。
上课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规范,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要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语调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兴趣大增。例如,用亲切、崇敬的语言讲述对爱国者的爱,用鄙视、憎恨的语言讲述对卖国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等。
三、注重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和发展,而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的一种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在活动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差异,正视差异,主动改变自我,扬长避短,各显其能。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多方位、全视角、跨时空地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引导他们逐步做到尊重他人,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学会发问,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如: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其中的时间、事件、条约、我国的变化等整理成表格进行记忆,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四、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历史是一门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陸学科,在教学中应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陸,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历史,政史是紧密联系的。如:西周战国时期,七雄兼并战争极为惨烈,各国为争城争地相互残杀。秦国崛起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谓当时的政治大变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页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如:北京人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火的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与语文的关系也紧密相连,二者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隆中对》,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而再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
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条件也息息相关,学习历史离不开地理。在历史课上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地对历史现象、历史地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机械化兵团在北方严寒冰雪的突击下瘫痪。这使希特勒三个月消灭苏联的闪电战受阻,大大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史地结合给历史课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要结合新课标,更新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在共同学习中求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尽可能地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整合各学科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