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帮扶队员互称彼此为“战友”,他们把自己当成脱贫攻坚的“战士”,面对紧张繁重的脱贫重责,毅然坚持下来,决战大凉山。
7月,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美姑县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云雾笼罩,仿佛身处云端,若隐若现。
村里一个小小的酒坊内,一股清澈的细流从竹筒缓缓流出,伴随着一股醉人的清香,沁人心脾……7月24日,沙马乃拖村“扶贫酒坊”出酒了,广元市朝天区农业农村局援彝干部、沙马乃拖村第一书记胡明东小心翼翼地接下了第一杯高度原浆酒,向身旁的帮扶队员说:“‘战友们’,好样的!”
地处大凉山深处的美姑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之一。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传统、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影响,这里也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在凉山,当地有句俗话“四川脱贫看凉山,凉山脱贫看美姑,美姑脱贫看井叶特西乡,井叶特西乡脱贫看沙马乃拖村”。
这里曾经历的贫困,外人难以想象。下派一年来,47名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员日夜奋战,让井叶特西乡,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以沙马乃拖村为代表,酒坊订单纷沓而至,新建的生态鸡养殖场、马场、西门塔尔牛繁育厂内,牛马奔驰鸡成群,叶井特西乡正逐步换新颜。
见到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罗锋时,他和队员们已经在网吧里连续加班13个小时。作为西南财大的教师,已经来乡上20个月的罗锋已经褪下一身书生气,俨然一名美姑当地人。
2018年7月,22名省派综合帮扶干部以及24名美姑县选派干部来到了乡上。这支队伍如何管理?“省上对彝区脱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很大,我和美姑县委副书记、省派驻美姑县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广元市利州区委副书记刘文武探讨认为,必须以党建来引领综合帮扶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此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罗锋说。继县上成立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后,去年9月中旬,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成立,罗锋等5位同志被选举为乡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委员。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发挥了哪些作用?“党旗飘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鲜活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以党建深化帮扶干部‘传帮带’的机制。”罗锋介绍,“我们通过‘联组包户’制度,乡党委任命6位帮扶工作队党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队全体队员与本地干部结对帮扶。一来结对当地干部可以学彝语,下村有个帮手;二来队员刚来找不到抓手,‘联组包户’就等于划分了责任田,明确了队员的工作责任。很快,队员们就和当地干群打成了一片,老百姓都觉得‘包户’干部是自己人了”。
由于美姑特殊的地理环境,夏季雨季很长,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农房建设工期。去年雨季一过,井叶特西乡立即成立“决战脱贫·冲锋50天”农房建设冲锋队。整合乡驻点干部、各村工作队队员、村“三职”干部,成立了峨支村、西甘萨村两支冲锋队,实行“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重心下沉、挂图作战”。
那段时间,罗锋和队员们自发购买睡袋、帐篷,白天守在施工现场,晚上也睡在工地。“怕老板偷工减料、拖延工期,也怕老板拖欠工人费用。”罗锋无奈地说,尽管问题很多,但是住房问题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必须每分每秒盯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要发动更广大的力量参与其中。为充分发挥村上每位无职党员的特长和作用,队员们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办法,积极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
簇拥在成片的莲花白之中的特西村,以种植莲花白致富闻名。“在这个先富起来的村子搞试点,一定能行。”队员们找到了村支书切吉日洛说出了想法,“我们先让党员们带头去捡垃圾,其他百姓看到他们这么做,肯定会受感染的”。切吉日洛召集了村里十多位党员,他们随即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带上旗帜沿路捡垃圾捡到了黄毛埂景区。果然,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陆陆续续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如今在井叶特西乡各个村,党员先锋队各司其职,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方面冲在前線,迎难而上,帮群众打好头阵,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的意识。
目前,井叶特西乡在帮扶队员的统筹推动下,引导全乡11个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建设西门塔尔牛繁育场1个、肉牛养殖场1个、乌金猪养殖场1个,苦荞酒厂1个、腊肉加工厂1个。如何将这些产业持久发展?给钱给物,给不了当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扶队员们很清楚这一点,在一边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他们一边琢磨如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西南财大定点帮扶的采竹村,由学校投入20多万元开展了“家庭奋进计划”,其中设置了文明新风奖、青少年促进计划、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等。主要鼓励贫困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鼓励家长让小孩上学、鼓励教师积极工作、鼓励建档贫困户多劳多得。
在沙马乃拖村,队员们探索建立了可行有效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该机制与村民诚信档案挂钩、与每户拥有增收项目挂钩、与参加集体培训活动挂钩等等。
沙马乃拖村村民吉后曲吉生育了5个孩子,生活压力大。帮扶队员给她规划了产业发展目标——养100只鸡,发鸡苗时,帮扶队员叮嘱千万不能把鸡冻死了。结果第二天去到她家,她把家里为数不多的棉被拿来给鸡保温。后来她又主动购买了100只鸡,对未来信心十足。
“不求惊天动地,只求细水长流。我们希望通过外力帮扶、内力激发,最终形成合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奔赴小康大道。”队员们满怀希望。
沙马乃拖村扶贫酒坊里酿出的酒,味道是先苦后甜的。酿出这一杯酒有多难?因为是小酒坊,几乎所有的设备、工具甚至粮食,都需要胡明东和他的“战友们”到处去寻找定制。说到筹备酒坊的艰辛,胡明东面带苦笑,“我们找晾晒粮食的篾席,四处寻找当地却没有,最后在冕宁县的一个村上才找到的。”
记者从西昌到美姑时路遇积水,车熄火了。尽管拖车迟迟不来,尽管右侧山上洪水一直在往路面倾泻,身边的综合帮扶队员们却很淡定,开着玩笑等待着救援到来。我知道,他们已经习惯了,尽管扶贫路上处处是困难甚至还会有危机,但他们依然秉持着初心,坚定地担负着伟大的使命。
(责编/冯雅可)
7月,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美姑县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云雾笼罩,仿佛身处云端,若隐若现。
村里一个小小的酒坊内,一股清澈的细流从竹筒缓缓流出,伴随着一股醉人的清香,沁人心脾……7月24日,沙马乃拖村“扶贫酒坊”出酒了,广元市朝天区农业农村局援彝干部、沙马乃拖村第一书记胡明东小心翼翼地接下了第一杯高度原浆酒,向身旁的帮扶队员说:“‘战友们’,好样的!”
地处大凉山深处的美姑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之一。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传统、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影响,这里也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在凉山,当地有句俗话“四川脱贫看凉山,凉山脱贫看美姑,美姑脱贫看井叶特西乡,井叶特西乡脱贫看沙马乃拖村”。
这里曾经历的贫困,外人难以想象。下派一年来,47名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员日夜奋战,让井叶特西乡,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以沙马乃拖村为代表,酒坊订单纷沓而至,新建的生态鸡养殖场、马场、西门塔尔牛繁育厂内,牛马奔驰鸡成群,叶井特西乡正逐步换新颜。
党旗飘扬 秉持初心砥砺前行
见到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罗锋时,他和队员们已经在网吧里连续加班13个小时。作为西南财大的教师,已经来乡上20个月的罗锋已经褪下一身书生气,俨然一名美姑当地人。
2018年7月,22名省派综合帮扶干部以及24名美姑县选派干部来到了乡上。这支队伍如何管理?“省上对彝区脱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很大,我和美姑县委副书记、省派驻美姑县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广元市利州区委副书记刘文武探讨认为,必须以党建来引领综合帮扶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此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罗锋说。继县上成立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后,去年9月中旬,井叶特西乡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成立,罗锋等5位同志被选举为乡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委员。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发挥了哪些作用?“党旗飘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鲜活的机制,其中之一就是以党建深化帮扶干部‘传帮带’的机制。”罗锋介绍,“我们通过‘联组包户’制度,乡党委任命6位帮扶工作队党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队全体队员与本地干部结对帮扶。一来结对当地干部可以学彝语,下村有个帮手;二来队员刚来找不到抓手,‘联组包户’就等于划分了责任田,明确了队员的工作责任。很快,队员们就和当地干群打成了一片,老百姓都觉得‘包户’干部是自己人了”。
扶贫一线 忠诚践行使命担当
由于美姑特殊的地理环境,夏季雨季很长,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农房建设工期。去年雨季一过,井叶特西乡立即成立“决战脱贫·冲锋50天”农房建设冲锋队。整合乡驻点干部、各村工作队队员、村“三职”干部,成立了峨支村、西甘萨村两支冲锋队,实行“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重心下沉、挂图作战”。
那段时间,罗锋和队员们自发购买睡袋、帐篷,白天守在施工现场,晚上也睡在工地。“怕老板偷工减料、拖延工期,也怕老板拖欠工人费用。”罗锋无奈地说,尽管问题很多,但是住房问题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必须每分每秒盯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要发动更广大的力量参与其中。为充分发挥村上每位无职党员的特长和作用,队员们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办法,积极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
簇拥在成片的莲花白之中的特西村,以种植莲花白致富闻名。“在这个先富起来的村子搞试点,一定能行。”队员们找到了村支书切吉日洛说出了想法,“我们先让党员们带头去捡垃圾,其他百姓看到他们这么做,肯定会受感染的”。切吉日洛召集了村里十多位党员,他们随即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带上旗帜沿路捡垃圾捡到了黄毛埂景区。果然,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陆陆续续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如今在井叶特西乡各个村,党员先锋队各司其职,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方面冲在前線,迎难而上,帮群众打好头阵,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的意识。
不求惊天动地 只求细水长流
目前,井叶特西乡在帮扶队员的统筹推动下,引导全乡11个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建设西门塔尔牛繁育场1个、肉牛养殖场1个、乌金猪养殖场1个,苦荞酒厂1个、腊肉加工厂1个。如何将这些产业持久发展?给钱给物,给不了当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扶队员们很清楚这一点,在一边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他们一边琢磨如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西南财大定点帮扶的采竹村,由学校投入20多万元开展了“家庭奋进计划”,其中设置了文明新风奖、青少年促进计划、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等。主要鼓励贫困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鼓励家长让小孩上学、鼓励教师积极工作、鼓励建档贫困户多劳多得。
在沙马乃拖村,队员们探索建立了可行有效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该机制与村民诚信档案挂钩、与每户拥有增收项目挂钩、与参加集体培训活动挂钩等等。
沙马乃拖村村民吉后曲吉生育了5个孩子,生活压力大。帮扶队员给她规划了产业发展目标——养100只鸡,发鸡苗时,帮扶队员叮嘱千万不能把鸡冻死了。结果第二天去到她家,她把家里为数不多的棉被拿来给鸡保温。后来她又主动购买了100只鸡,对未来信心十足。
“不求惊天动地,只求细水长流。我们希望通过外力帮扶、内力激发,最终形成合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奔赴小康大道。”队员们满怀希望。
记者手记
沙马乃拖村扶贫酒坊里酿出的酒,味道是先苦后甜的。酿出这一杯酒有多难?因为是小酒坊,几乎所有的设备、工具甚至粮食,都需要胡明东和他的“战友们”到处去寻找定制。说到筹备酒坊的艰辛,胡明东面带苦笑,“我们找晾晒粮食的篾席,四处寻找当地却没有,最后在冕宁县的一个村上才找到的。”
记者从西昌到美姑时路遇积水,车熄火了。尽管拖车迟迟不来,尽管右侧山上洪水一直在往路面倾泻,身边的综合帮扶队员们却很淡定,开着玩笑等待着救援到来。我知道,他们已经习惯了,尽管扶贫路上处处是困难甚至还会有危机,但他们依然秉持着初心,坚定地担负着伟大的使命。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