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书香文化育人的思考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如何去建设学校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学习的殿堂,一直是教育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一所学校有书香之气,就显得宁静、雅致而祥和;师生有了读书之好,就具备了基本素养,就少了一些浮躁,这正是育人为本所追求的境界。提高大学书香育人的环境质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渠道。我国高校普遍认识到大学校园书香育人的重要性,也加强了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力度。并形成了从国学阅读、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等全方位书香育人环境发展的整体格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书香育人环境营造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当代大学书香育人环境存在的问题
  大学的特殊性使得其应该具备长远的社会和民族发展的智囊角色,大学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零零后”是在信息爆炸中长大的一代,这一代人由于信息获取的碎片化和容易度,造成了对文化经典的阅读缺乏兴趣,使得部分师生沉迷在昼夜颠倒的游戏状态。当代大学书香文化育人环境存在着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第一,大学精神的虚无化。大学精神是大学在经过时代洗礼中形成的集体信仰,是全校师生的行动纲领、精神家园和发展的源泉,更是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精神内涵。现在少数大学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虚无化了大学精神的实质,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大学集体偏向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实用成果的转化,疏忽了大学精神建设。从学生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了解知之甚少,对古典诗词歌赋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客观上造成大学校园书香文化育人的缺失。从教师队伍来看,整体情况是好的,新闻时常爆出的个别大学教师表现出了“大学精神”的失落。例如:个别教授的专业水平很优秀的,他却有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他的道德取向与我们的主流文明取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精致的利己主义”是对个别精英老师的写照。当下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提高到战略高度,然而建立全社会对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完备体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然后大学培养的现代公民,不仅要贡献物质财富,还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德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主张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英国著名教育大师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也说过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引领者的大学老师,不论是普及知识,还是谈论学问,都是解决社会科技与经济问题和发展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野蛮其体魄是我国现代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生培养的外延追求。而部分大学教师表现出了“大学精神”的失落。
  第二,部分书香文化育人环境领导者的缺位。大学领导理当是大学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策划者,事实上少数大学领导者,把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完成,认为最大责任是学工部,最好的方式就是办晚会。而大学里面建立国学堂、书友会却很少。大学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建设,对专业教师科研至上的考核制度,正使教师变得功利至上。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理所当然地把读大学的过程当成谋取私利的技能进修,学习提升成了人格异化的过程,使得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可能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的悲剧。
  第三,孤立的学风环境。学风是校园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久抓无效的校园学风原因诸多。学校在书香文化育人环境中的学风营造上缺乏系统思维,表现在把专业教师的道德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办事作风、学生的学风相互独立起来,没有学校宏观政策的完备配套。三者间的单打独斗是普遍现象。而现实是学校在学风营造上没有精诚合作的合力,各部门间的单打独斗是普遍现象。学生工作部门通过辅导员狠抓学风,学校其他部门则认为事不关己。教务处事务化对学生、组织部官僚化对师生、宣传部口舌化对全校全体人员、图书馆机械化对校园服务长期存在。而我们需要培养的真、善、美、专的优秀人才被灌输成“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谋取前程”的机器人。
  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基础
  大学精神的物化是解决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问题的首要条件,一所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就是没有进行文化育人环境建设的基础,大学精神的内涵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第一,大学精神的精练表达,凝聚着大学多年来的人文瑰宝和奋斗故事。校训从师生中来,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是文化育人环境构建的第一步。大学校训应包含明确的办学方向,还必须是通过大学全体师生多年的交融自发提炼形成的口号。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愿自由之风劲吹”集中反映了斯坦福大学追求真理和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一句形象的话生动地体现了大学精神实质内涵。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则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大学精神,这种具有明确时代精神追求的校训,引起广大师生的认同的时候,就会形成社会书香文化甚至国家文化。所以大学校训一定是特定时期国家或者地区的长时空表达。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则体现出清华人自强不息、严谨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更是清华成立的初衷和使命。充分宣傳大学的校训是落实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构建的灵魂。运用学生社团的组织大家对校训故事的阅读,使之成为深入大学师生人心的精神家园。
  第二,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校园读书环境是学校书香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校园读书环境建设绝不是无序生长的。高校必须对读书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学校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时代对于教育的需求反映,它再现了国家、民族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读书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书香文化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要学生爱校就得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爱校恋校之情的文化环境;要学生刻苦学习,就得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环境“氛围”,即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要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要能与学生的内心活动产生积极的“对话”,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点燃探索知识、积极进取的思想火花。即校园环境的创设要能使学生触景即能生情。一所学校校园读书环境的构建反映着教育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构想。每一位教育专家对校园环境的创设往往是煞费苦心的,寓育人之道于环境建设之中,力求使校园环境尽可能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体现育人思想。应该说校园内大到建筑,小至台阶花草,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应对受教育者具有某种启迪或是感召作用。使我们大学城进到校园想到以阅读为伴,以学习为友。
  第三,国学经典著作的诵读,成立大学生国学艺术阅读中心,加大对学生艺术活动的指导;邀请本地艺术大师到校作高水平演出,提高校园文化艺术的阅读品味,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特别是国学经典诵读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特别是那些经典的篇目能够让孩子的智慧得以提升。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在朗诵当中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让孩子的性情得到开朗,培养他们的自信。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结论
  良好的书香文化育人环境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作为先进文化产生与传播的平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书香文化育人环境的现代多样是其必要的条件,也是现代大学提高文化环境育人效果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大学
  本文系重庆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高校国学文化艺术校园建设探索”(项目编号:17SKG200)、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渝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7PY31)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如果说公共阅读的繁荣是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那么城市书房则是凝聚温州这座城市文化气质的耀眼灯塔。这座灯塔点亮了遍布瓯江两岸的阅读灯火,满足了群众家门口的阅读需求,也为城市的精神图谱注入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文化和内涵。从第一家24小时自助服务城市书房在市区出现,到如今联结成网、灿若星河,遍及人流穿梭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以探路者的姿态走过了从先行先试到全面铺开,从政府主导到共建共享,从“摸着石头过
期刊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李克强总理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阅读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4年4月,全国首家以“城市书房”命名的24小時无人值守的自助式场馆型图书馆在温州诞生,零门槛、无障碍、全天候开放的服务举
期刊
贾樟柯从小生活在山西汾阳的一个小县城中,他的青年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变革最迅速、最激烈的20世纪80年代。县城的生活经历为贾樟柯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他之后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故乡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故乡。贾樟柯的电影与文学,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故乡。他在访谈中说道:“很多人在逃避自己来的一个路,来的一个方向,尽量地割断自己跟过去的联系,我自己就不喜欢这样,我喜欢用一个词,我真的是有
期刊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戚万学 著 上下两册定价:122.5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7月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使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看待我们曾经的梦想和追求,甚至重新看待人类自身。20 世纪初以来的西方道德教育鲜明地体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历程,折射出一百多年来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勾勒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图景,我们不仅能够
期刊
沈祖棻(1909—1977年)字子苾,是我国的重要词人之一。沈祖棻的个体生命充满着时局的烙印,她的生存状态与时代兴衰紧密相连,是历史时局在个体生命上的映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流民遍地,这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据统计,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百分之九十,一般知识分子中的半数以上,都从敌占区迁徙到了抗战大后方和解放区。民族的苦难,个人的流离,在沈祖棻的笔下都有记录,她将个人的流亡与国家的战争背景紧紧结合在一起,
期刊
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大宋风华,尽彰于楼台。宋人生活,衣食起居、行住坐卧,莫不关此。宋代建筑之美,正如宋代绘画艺术之超然,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令人扼腕。幸运的是,众多宋元之界画名家,在其画作中以宋代建筑为书写对象,共同绘就了一幅宋代建筑的形象历史长卷。《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的有趣好看,正在于以两宋界画名家名作为媒,“图说”宋代建筑外观流变的历史演进。  1
期刊
城市书房是温州这座城市的精神驿站、文明路标、城市窗口,涵育了温州人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温州人的文明素养,展示了温州人的文明形象。在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维中,温州各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多方共建、合作共赢,推动城市书房持久良性发展。  序曲:法人治理,搭建社会共治新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厚植土壤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在实践层面得到应用和推广
期刊
书籍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朋友,不同的好书带给我们不同的滋养。  畅销书不仅是主人公的传奇,更是作者的珍珠,出版人穿针引线隆重推出的华服、台前幕后忙碌后的盛宴。读者则成了贪吃的食客,读了内容还不解馋,甚至想那作者也是一个宝贝,如能一睹风采才能平复被激发的无限热情。  畅销书多数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其不朽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是其畅销的内在因素。畅销书于个人、于社会是有着非凡意义的:《老照片》
期刊
《身边的二十四节气》  刘从康 著 定价:48元  武汉出版社 2020年5月  当你翻开日历,看到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会联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前“公历”年代,这一天是什么节气吗?这样的节气里,你的爷爷、祖爷爷又会做些什么呢?节气与植物、与身边的物候景观有什么联系呢?《身边的二十四节气》就是通过博物学视角看到的二十四节气和每个节气里花草树木的故事。  节气是古已有之的,植物亦是古人吟咏过的,我们翻看
期刊
2019年年底朋友带着孩子到家里,聊天中从书架上抽出了两个不同时期版本的《傅雷家书》,引起了再读的兴趣。最近找到了2016年译林版的《傅雷家书》,编者傅敏用目前可寻尚存的并不完整的四位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弥拉(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十余年(1954—1966)的往来信件文字,尽力还原了艺术与教养传承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深情与庸常。  特殊年代书写的、已成为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的《傅雷家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