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逐渐严格,尤其对于很多从中职学校走出来的“技师型”人才更是如此。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授知识,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而加强语言文字知识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初级阶段的教育不完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基础;也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农村初级教育师资力量欠缺,条件简陋,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另外,坚持语文的基础性同样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也许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搞文化工作的人不辨鲁鱼豕亥,屡出“硬伤”;搞历史剧的人热衷于“戏说”,出现了“唐人戴宋冠”的情况;至于电视、电影、广告中的错别字更是司空见惯,出版物无错不成书……这些都同人们轻视语文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有关。中职学生将来是“技师型”人才,代表母校的形象,假若出现上述之类的错误,那岂不是一大笑话?到那时,“技师型”人才也只能算是一种讽刺了。所以,强化语文基础训练,对学生也好,对老师也好,都是必需的。
  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教师在上每堂课之前,要把这堂课学生可能会涉及的生字词标记出来,把学生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容易相混淆的字都做上标记。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主语、宾语和名词、动词等语法概念,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等等,这些基本功在帮助学生完成课文活动中布置的任务时会用得上,对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突出“动脑动手”。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主要是“老师照书讲、学生拿本记”,这也就往往使语文课变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其实语言文字知识绝不是一些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着把过去“告诉式”的讲课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想象的“实例”,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当然,学生也不应是消极被动的。首先,要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兴趣。很多中职学生一听到“字词句”这些东西就头疼,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没用处。这跟过去语言文字教学内容枯燥、方法死板有关,也跟学生还没有真正走进语言文字的神奇世界有关。其实,语言文字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其中有无穷的奥妙。比如古人和今人为什么说不同的话,方言是怎么来的,声音为什么可以拼,汉字为什么不改用字母,一个词为什么会有好多意思,语法是谁规定的,怎么看待网络词语,怎么从语言中透视历史和文化,等等。如果学生想知道答案,或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他就一定會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其次,探究语言文字现象的要下大工夫。有的中职生对学语文有一种误解,认为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其实这正是在学习中“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的表现。如果学生能真正钻进去,真正动脑子,真正下工夫,就不难发现,语言文字中还有许多未知现象。比如汉语和外语是不是完全不同,句子是否合格由什么决定,人靠什么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怎么才能让计算机听懂人说的话,等等。这些东西就不仅仅需要去“听”、去“记”,甚至要像理科课程一样,需要去“调查”、去“探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这里“小试身手”,甚至要鼓励学生“大展拳脚”。最后,要加强学生日常语言文字水平的养成。语言文字的知识并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像一个西装革履的人随地吐痰,不管那个人的真实身份如何,至少给人的印象就是缺乏起码的修养。同样,如果一个中职学生说起话来满嘴脏字,写一篇文章错字连篇,文理不通,不管你考试得多高的分,也不会让人感到你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加强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当然不可能很好地起到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告诉学生,字为什么要这样写,音为什么要这样读,词为什么要这样用,句子为什么要这样说,跟别人交谈要注意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文章怎么才能更加通顺流畅,学习语言文字要注意哪些沟沟坎坎,语言文字为什么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等等。
  在有良好的素质下,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得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共性,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有好奇心,就可能去探索,去追问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好奇心是“发现”的前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是鼓励学生去“发现”,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思考,去获得认识。这种好奇心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事实上,浓厚的好奇心是开展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蒸汽顶起水壶盖十分好奇,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而好奇,于是发现了单摆。
  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采用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或采用“倒叙”给学生留下悬念,促使他们追根溯源地去钻研,主动进行学习;或是采用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典故或一首诗词为开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和想象。我在语文上课时,精彩的导语数不胜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他们开展创新思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当代中职学生如果能够自觉地把学到的语言文字的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就能或多或少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为建设现代社会的语言文明多做贡献。
其他文献
根据运河煤矿6303倾斜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情况,要求工作面液压支架满足工作阻力6400 k N,最低最高支架高度分别为1.8 m和2.8 m的条件,由此选定支架型号为ZF6400/1800/2800综放
晋华宫矿南山井12#层402盘区8208采煤工作面顶板条件复杂,采煤费时费力且极有可能弃采。就煤岩互层复合型顶板区域、坚硬顶板煤层变薄区域、坚硬顶板应力集中区的开采,提出了
随着矿井大功率采煤设备的应用,采场接替频繁,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安装、回撤成了制约矿井生产的薄弱环节。结合阜阳矿业有限公司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综采工作面回撤过程中液压
滑坡预测在线状工程的防灾减灾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斜坡稳定性的可视化区划与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力学耦合模型,以位于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