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索在不同时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患者在骨折发生1周后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发生3周后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优良率(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9.77%)(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时机选择方面,骨折1周内进行处置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外科骨折之一,且由于骨折部位特殊,患者年龄往往较大,因此治疗方面十分棘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较大[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第1周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股骨骨折诊断标准[2],且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将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11.4)岁,致伤原因:摔伤27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伤6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60-82岁,平均(70±9.6)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3例,高处坠落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手术前给予常规对症处理,牵引患肢,检查全身状况,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观察组:在患者骨折1周后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外展内旋位牵引复位,采用江苏康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首先触摸股骨和粗隆,确认切口位置于股骨外侧,根据固定的需要决定切口所需长度以充分暴露粗隆和股骨上端,此时须纵向牵引和内外旋,使骨折部位复位,如有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缺失可考虑骨移植。复位后如不够稳定,可采用2.0mm克氏针将粗隆前后缘作临时固定,而后安置解剖型钢板,选择长度适宜的解剖钢板,将其对应股骨外侧,使用克氏针将钢板近端固定于临时固定孔,而后于股骨颈方向钻孔并攻丝,依次拧入3颗拉力螺钉,股骨方向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如遇粉碎性骨折,应以钢丝或螺钉固定骨块。待内收内旋髋关节固定牢靠后,C臂正侧位透视观察骨折部位固定良好后,清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缝合。对照组:在患者骨折3周后施行解剖版内固定手术,方法同上。
1.3疗效评价
参照莫氏[3]等级评定标准,优:患者髋关节无疼痛,活动正常,完全恢复自理能力;良:髋关节活动度达正常的≥80%,稍有疼痛,对正常工作生活无影响;可:髋关节活动受阻,中度疼痛,对工作及生活产生影响;差:髋关节严重受阻,重度疼痛,内固定失败。 优良率=(优+良)/总病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设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3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9.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例数(%)]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5例出现并发症情况,具体是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总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患者术后共13例出现并发症情况,具体为压疮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水肿2例,总发生率为(30.2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967,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远端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往考虑到患者年龄偏大,本身患有多种疾病,无法经受手术内固定带来的创伤打击,因此大多考虑牵引保守治疗,但由于牵引治疗周期长,患者卧床时间过久,导致患者发生褥疮、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高[4],现已较少采用,目前认为,高龄并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除非患者处于垂死状态,否则内固定术能较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宋爽[5]等研究提示,采取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是骨折后1周,而对照组是在3周后实施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优良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30.23%)(P<0.05);笔者分析认为,首先,发生此类骨折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身体往往较弱,大多数存在心血管的风险,本病受伤后必须制动卧床,若患者卧床时间太久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6];其次,患者入院后,待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后,即可准备手术,若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骨折部位在出血或损伤,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可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在1周以内安排手术。
总之,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机选择上,伤后1周比3周的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永新,李富琴,谭文甫,刘金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外侧壁薄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10:1199-1203.
[2]黄灏,林娟. 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当代医学,2014,25:86-87.
[3]沈宁江,宋世锋,王广积,林坚平,黎早敏,林明侠,林庆彪.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0:914-916.
[4]黄淮.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108例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123-124.
[5]宋爽. 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3:116.
[6]许连壮.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2:1045-1047.
关键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外科骨折之一,且由于骨折部位特殊,患者年龄往往较大,因此治疗方面十分棘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较大[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第1周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股骨骨折诊断标准[2],且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将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11.4)岁,致伤原因:摔伤27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伤6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60-82岁,平均(70±9.6)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3例,高处坠落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手术前给予常规对症处理,牵引患肢,检查全身状况,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观察组:在患者骨折1周后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外展内旋位牵引复位,采用江苏康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首先触摸股骨和粗隆,确认切口位置于股骨外侧,根据固定的需要决定切口所需长度以充分暴露粗隆和股骨上端,此时须纵向牵引和内外旋,使骨折部位复位,如有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缺失可考虑骨移植。复位后如不够稳定,可采用2.0mm克氏针将粗隆前后缘作临时固定,而后安置解剖型钢板,选择长度适宜的解剖钢板,将其对应股骨外侧,使用克氏针将钢板近端固定于临时固定孔,而后于股骨颈方向钻孔并攻丝,依次拧入3颗拉力螺钉,股骨方向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如遇粉碎性骨折,应以钢丝或螺钉固定骨块。待内收内旋髋关节固定牢靠后,C臂正侧位透视观察骨折部位固定良好后,清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缝合。对照组:在患者骨折3周后施行解剖版内固定手术,方法同上。
1.3疗效评价
参照莫氏[3]等级评定标准,优:患者髋关节无疼痛,活动正常,完全恢复自理能力;良:髋关节活动度达正常的≥80%,稍有疼痛,对正常工作生活无影响;可:髋关节活动受阻,中度疼痛,对工作及生活产生影响;差:髋关节严重受阻,重度疼痛,内固定失败。 优良率=(优+良)/总病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设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3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9.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例数(%)]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5例出现并发症情况,具体是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总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患者术后共13例出现并发症情况,具体为压疮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水肿2例,总发生率为(30.2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967,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远端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往考虑到患者年龄偏大,本身患有多种疾病,无法经受手术内固定带来的创伤打击,因此大多考虑牵引保守治疗,但由于牵引治疗周期长,患者卧床时间过久,导致患者发生褥疮、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高[4],现已较少采用,目前认为,高龄并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除非患者处于垂死状态,否则内固定术能较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宋爽[5]等研究提示,采取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是骨折后1周,而对照组是在3周后实施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优良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30.23%)(P<0.05);笔者分析认为,首先,发生此类骨折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身体往往较弱,大多数存在心血管的风险,本病受伤后必须制动卧床,若患者卧床时间太久极易产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6];其次,患者入院后,待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后,即可准备手术,若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骨折部位在出血或损伤,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可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在1周以内安排手术。
总之,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机选择上,伤后1周比3周的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永新,李富琴,谭文甫,刘金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外侧壁薄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10:1199-1203.
[2]黄灏,林娟. 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当代医学,2014,25:86-87.
[3]沈宁江,宋世锋,王广积,林坚平,黎早敏,林明侠,林庆彪.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0:914-916.
[4]黄淮.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108例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123-124.
[5]宋爽. 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3:116.
[6]许连壮.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2:104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