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筝演奏手型对于古筝演奏技巧、音乐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古筝教学对于手型的重视和要求还不够重视,通过对规范手型意义、方法的论述,倡导古筝教学更加规范、科学。
关键词 古筝 规范 手型
器乐学习强调基本功,而基本功的入门就包括规范的手型。换而言之,规范手型才能打好基本功,而打好了基本功才能学习好乐器。古筝演奏同样强调基本功,强调规范手型。
一、古筝演奏规范手型的认识
古筝艺术虽流传久远,但进入学院派,规模化培养古筝演奏人才却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因此,从教材选编,到教学步骤与方法,都是摸索前行,每个古筝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自己习筝的经验来指导学生演奏,在网络教学资源公开之前,对手型的要求可以说是千人千面。
笔者曾见过很多手背浑圆,手掌肌肉结实,先天条件优秀的学生弹出来的声音犹如溪声潺潺,古筝音色完全没弹出来,究其原因,手腕坍塌造成力量无法送往指尖;还有一些学生练习摇指时不仅没有颗粒性,还会抱怨拇指第一关节蹭掉了皮很疼,大胳膊肌肉酸胀不能长时间坚持,这些统统属于手型不正确带来的恶果。手型主要靠后天的启蒙与指导,因此与启蒙教师的素质与要求密切相关。
由于古筝演奏入门不难,有些古筝教师见此乐器教学周期短,收益快,于是半路出家,自己学习古筝时间也不长,照葫芦画瓢组织教学,缺少对器乐演奏科学性与规律性探究,对音色音质的优劣缺乏判断力,对学生的突发状况不能给予科学指导,导致学生以错误手型练琴,这样下去两三年,终究会由于准度、速度、力度达不到更高级别乐曲的要求而放弃古筝学习,浇灭了对古筝音乐的热爱,斩断了继续求学生造的梦想之路,可谓误人子弟!
二、规范手型的意义
如同好木匠需要好工具,演奏古筝也需要好的工具,美妙的乐音需要通过手指、手掌、手臂的协作表现出来,规范的演奏姿势,良好的手型决定古筝音乐的音质和内涵。
刚开始有正确的手型才能把今后要学习的具体技巧掌握好,比如关于手指半握拳状这个入门手型,很多学生在静止时能够保持,但一旦开始在琴上实战操练就逐渐变形,很多人会将要弹的那个手指伸出去,不弹的那四个手指缩回来,形成“一指禅”、“螳螂拳”,规范的手型应该是:无论静止还是运作,都应该保持半握拳状;无论哪个手指弹奏,其他手指都放松协作,同出同进,这样才能保持住古筝演奏的均衡力度与统一音色。如果不尊重规范手型,类似“一指禅”的错误手型造就的音色就会是僵硬死板的,音乐没有弹性,日后在力度和速度上都无法达到高级别要求。
三、规范手型的具体要求
1、从严要求
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古筝作为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于古筝的专业化学习。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还是专业化学习,都应该规范古筝演奏手型。二者学琴的目的虽不尽相同,但音乐的表达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要弹出美妙的乐音,要能表达音乐作品内涵。《苏武牧羊》虽然只是一个入门曲目,但了解这个历史故事的人都能理解要能主人公内心的愤懑,很难想象一个手腕下压,手掌塌陷的习筝者能以驾驭如此沉稳内敛的音色。因此无论对于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教学者对手型的要求都是一个字:严!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只会让学生离高质量越来越远,越弹越没有信心。
2、尊重个体差异
要求严格不代表推翻因材施教,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骨骼结构差异都会造成个体手型的不同。例如大指的演奏方式是扩开虎口,手腕放平,用第一关节拨动琴弦,但有些学生天生虎口开度小,甚至有的学生大拇指第一关节弯曲后仰,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就要调整手型,可以微抬手腕,向内下压指根关节,用第二关节的力量辅助第一关节发力弹奏,满足乐音的表达。对于年龄小,控制力弱的学生要有耐心陪伴,这部分学生规范手型的历程会更艰难,时间更长,要尊重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尊重个体差异,规范手型,等待成长。
3、从乐曲风格出发
古筝艺术历史悠久,地域文化造就了各地各流派异彩纷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洲筝等。从外观观察,各流派弹奏手型大部分相同,例如都强调手腕放松,手掌半握拳状,指尖发力抓弦,但由于各地文化差异,以及弹奏习惯的传承,在一些细节上依然有对手型的不同要求。
例如粗犷豪放的河南筝使用“龟式弹法”,强调大指的靠弹重托,为了突出大指雄壮结实的音色,因此在中低音区手腕会与掌关节齐平,甚至有时候略高于掌关节。而温和秀丽的潮洲筝则强调音乐的淡雅,要求小臂、手腕、手指协同发力,提腕敲打琴弦,演奏手型更加飘逸,手腕有时略低于掌关节,以获取更加悦耳清亮的音色。因此,要根据乐曲的背景、风格来确定弹奏的手型,一切为了展示乐曲内涵服务,不可置乐曲风格于不顾,以个人好恶来一统所有乐曲的手型。
综上所述,高品质的古筝演奏需要科学规范的演奏手型,规范的手型能帮助演奏者达到准度、速度、力度的高标准,能带领演奏者更贴切体会乐曲的风格流派,更能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因此,我们要关注古筝教学和演奏市场,丰富科学的网络和现场培训资源,让更多的习筝者关注手型,关注古筝艺术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铮.谈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探索,2009(11):56.
[2]杨红.探索古筝演奏中的方法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2):18.
[3]莫军梅.高师体验式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D].硕士论文,2011:1.
关键词 古筝 规范 手型
器乐学习强调基本功,而基本功的入门就包括规范的手型。换而言之,规范手型才能打好基本功,而打好了基本功才能学习好乐器。古筝演奏同样强调基本功,强调规范手型。
一、古筝演奏规范手型的认识
古筝艺术虽流传久远,但进入学院派,规模化培养古筝演奏人才却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因此,从教材选编,到教学步骤与方法,都是摸索前行,每个古筝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自己习筝的经验来指导学生演奏,在网络教学资源公开之前,对手型的要求可以说是千人千面。
笔者曾见过很多手背浑圆,手掌肌肉结实,先天条件优秀的学生弹出来的声音犹如溪声潺潺,古筝音色完全没弹出来,究其原因,手腕坍塌造成力量无法送往指尖;还有一些学生练习摇指时不仅没有颗粒性,还会抱怨拇指第一关节蹭掉了皮很疼,大胳膊肌肉酸胀不能长时间坚持,这些统统属于手型不正确带来的恶果。手型主要靠后天的启蒙与指导,因此与启蒙教师的素质与要求密切相关。
由于古筝演奏入门不难,有些古筝教师见此乐器教学周期短,收益快,于是半路出家,自己学习古筝时间也不长,照葫芦画瓢组织教学,缺少对器乐演奏科学性与规律性探究,对音色音质的优劣缺乏判断力,对学生的突发状况不能给予科学指导,导致学生以错误手型练琴,这样下去两三年,终究会由于准度、速度、力度达不到更高级别乐曲的要求而放弃古筝学习,浇灭了对古筝音乐的热爱,斩断了继续求学生造的梦想之路,可谓误人子弟!
二、规范手型的意义
如同好木匠需要好工具,演奏古筝也需要好的工具,美妙的乐音需要通过手指、手掌、手臂的协作表现出来,规范的演奏姿势,良好的手型决定古筝音乐的音质和内涵。
刚开始有正确的手型才能把今后要学习的具体技巧掌握好,比如关于手指半握拳状这个入门手型,很多学生在静止时能够保持,但一旦开始在琴上实战操练就逐渐变形,很多人会将要弹的那个手指伸出去,不弹的那四个手指缩回来,形成“一指禅”、“螳螂拳”,规范的手型应该是:无论静止还是运作,都应该保持半握拳状;无论哪个手指弹奏,其他手指都放松协作,同出同进,这样才能保持住古筝演奏的均衡力度与统一音色。如果不尊重规范手型,类似“一指禅”的错误手型造就的音色就会是僵硬死板的,音乐没有弹性,日后在力度和速度上都无法达到高级别要求。
三、规范手型的具体要求
1、从严要求
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古筝作为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于古筝的专业化学习。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还是专业化学习,都应该规范古筝演奏手型。二者学琴的目的虽不尽相同,但音乐的表达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要弹出美妙的乐音,要能表达音乐作品内涵。《苏武牧羊》虽然只是一个入门曲目,但了解这个历史故事的人都能理解要能主人公内心的愤懑,很难想象一个手腕下压,手掌塌陷的习筝者能以驾驭如此沉稳内敛的音色。因此无论对于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教学者对手型的要求都是一个字:严!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只会让学生离高质量越来越远,越弹越没有信心。
2、尊重个体差异
要求严格不代表推翻因材施教,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骨骼结构差异都会造成个体手型的不同。例如大指的演奏方式是扩开虎口,手腕放平,用第一关节拨动琴弦,但有些学生天生虎口开度小,甚至有的学生大拇指第一关节弯曲后仰,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就要调整手型,可以微抬手腕,向内下压指根关节,用第二关节的力量辅助第一关节发力弹奏,满足乐音的表达。对于年龄小,控制力弱的学生要有耐心陪伴,这部分学生规范手型的历程会更艰难,时间更长,要尊重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尊重个体差异,规范手型,等待成长。
3、从乐曲风格出发
古筝艺术历史悠久,地域文化造就了各地各流派异彩纷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洲筝等。从外观观察,各流派弹奏手型大部分相同,例如都强调手腕放松,手掌半握拳状,指尖发力抓弦,但由于各地文化差异,以及弹奏习惯的传承,在一些细节上依然有对手型的不同要求。
例如粗犷豪放的河南筝使用“龟式弹法”,强调大指的靠弹重托,为了突出大指雄壮结实的音色,因此在中低音区手腕会与掌关节齐平,甚至有时候略高于掌关节。而温和秀丽的潮洲筝则强调音乐的淡雅,要求小臂、手腕、手指协同发力,提腕敲打琴弦,演奏手型更加飘逸,手腕有时略低于掌关节,以获取更加悦耳清亮的音色。因此,要根据乐曲的背景、风格来确定弹奏的手型,一切为了展示乐曲内涵服务,不可置乐曲风格于不顾,以个人好恶来一统所有乐曲的手型。
综上所述,高品质的古筝演奏需要科学规范的演奏手型,规范的手型能帮助演奏者达到准度、速度、力度的高标准,能带领演奏者更贴切体会乐曲的风格流派,更能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因此,我们要关注古筝教学和演奏市场,丰富科学的网络和现场培训资源,让更多的习筝者关注手型,关注古筝艺术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铮.谈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探索,2009(11):56.
[2]杨红.探索古筝演奏中的方法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2):18.
[3]莫军梅.高师体验式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D].硕士论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