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转眼,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阴霾渐渐散去,被灾难撕裂的伤口正在艰难愈合;灾区的重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失去亲人的人们重新鼓起勇气,组建新的家庭……而两年前,那些令全国人民都无比揪心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园,他们现在哪里?他们过得好吗?他们成长得怎么样了?
带着这一串串疑问,2010年春,我们来到专门安置地震孤儿的双流安康家园。一走进安康家园,首先跃入视野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教室、宿舍,早春的家园四处充满着葱茏的绿意。三五成群孩子的嬉闹声,更让这里生机勃勃。如果不是事先知情,我们很难相信这些面带笑容的孩子,竟然是失去双亲的孤儿。他们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才18岁,看上去都很健康活泼。见了人,他们很热情自然地打招呼问好,与一般家庭出来的孩子并无两样。
那么,是谁让这些孩子劫后重生?从大难里走过,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他们怎么想?他们怎么说……
让我们来展开一面面温暖的画卷,寻找那些创造了奇迹的大爱传奇!
大难催生的安康家园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惊天动地”。18日,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的倡议下,由山东省日照钢铁集团投资的,专门安置地震灾区孤儿的安康家园开始筹建,仅仅20天之后,可以容纳五百多孩子生活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日照安康家园就建成投人使用了。这种速度和效率在世界上都堪称奇迹。
2008年6月,四川震区先后有共计712名孩子(其中338名是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374名为失去父或母一方的单亲孩子)来到日照安康家园。随后。有130多名高中生被送到北京树仁学校借读,64名高中生转移到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借读。其余的522名孩子,在日照安康家园里生活了整整一年。
安康家园是参照普通家庭住宅设计的,为的是给孩子们营造家庭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些特殊家庭里,最贴心的关怀是。孩子们都有一位“妈妈”,这是安康家园为孩子们专门配备的专职的“安康妈妈”,每一名“妈妈”专门负责几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她们把这些孩子叫做“我家的孩子”。
在日照安康家园,这些境遇特殊的孩子度过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一段时光。考虑到他们的亲人都在四川,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又有诸多不适应,日照钢铁集团再次投资一亿元,在四川成都双流新建了安康家园。让孩子们回到了故乡。
双流安康家园建设在双流县棠湖小学内,于2009年8月落成。这里和日照安康家园一样环境优美宁静,生活便利。同时,双流安康家园也为孩子们配备了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专职“安康妈妈”84名。为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双流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安康家园管理办公室”。
2009年6月20日,在日照和北京的孩子都回到了家乡。一个暑假之后,9月1日,他们全部来到双流安康家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上学分别被安排在新棠湖小学、九江中学(初中),棠湖中学(高中)。新年刚过,新的一学期也开始了。我们从双流棠湖中学高三年级随机找了几名来自安康家园的孩子,跟他们聊天。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安康家园全部孩子的缩影。
陈一萍:爱带我回家
陈一萍是一位非常安静乖巧的高三女孩,瘦瘦的、小小的个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让见到他的叔叔阿姨总想怜爱地抱抱她。两年前,陈一萍还是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三锅中学高一的学生,只有16岁。
孤儿姐弟
在地震四天后,陈一萍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死里逃生后,她就和同学往家里赶,因为山河易位,平时几个小时的路程,她竞走了三天。一路上,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陈一萍的心就一点点往下沉。在离村子几里远的地方,陈一萍被截住了,幸存下来的邻居告诉了她家里的情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被地震带走了,也许在几十米深的地下,也许在那浩渺的堰塞湖里……曾经的家早已没了踪影。
陈一萍懵了,恍然在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之中。温暖的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仿佛还能感受他们的温暖,但是,转瞬间,他们全都不见了,一点踪迹都没有。就像从没存在过。突然,她想到了弟弟,14岁的弟弟怎样了?最后,她在弟弟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他,姐弟俩抱头痛哭。
弟弟叫陈一文,这一年14岁。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抱着一棵梨树,得以逃生。自从陈一萍找到弟弟,他就眼睛也不眨地看着她,就像怕姐姐一瞬间蒸发了一般。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就是对方唯一的亲人了!
陈一萍带着弟弟,不知道该逃向何方,青山下埋葬着他们的亲人,她和弟弟都舍不得离开。也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活了下来,但是,他们都自顾不暇,又哪里有能力来帮助这突然就成了孤儿的姐弟俩呢?
希望新村
经人指点,陈一萍带着弟弟来到了解放军某部在关庄镇专门为地震孤儿建的希望新村,那些说着普通话,大嗓门的叔叔接纳了他们。在这里的还有另外12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晚上,解放军叔叔腾出床给他们,自己则打地铺,睡在潮湿、阴冷的地上。陈一萍说,后来他们才知道,堰塞湖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上方,随时有决堤的危险,叔叔他们紧绷着神经,时刻准备着应对紧急情况,他们心里是多么紧张啊。但是,叔叔他们努力掩饰着这种紧张,为的是不给孩子们增加恐怖阴影。
熊叔叔就是这些解放军中的一位。他本来已经退伍两年。地震发生后,他随着原来的部队来到青川救援,结识了陈一萍他们这一群孤儿。在陈一萍来希望新村后的第三天,熊叔叔自己掏钱给每个孩子精心挑选了一套衣服。熊叔叔把衣服,一件件交给孩子们,说:“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就从我们穿上新衣服开始吧,看看我们崭新漂亮的样子,再给自己一个笑脸!”14个孩子全部穿上了新衣,他们扑进熊叔叔的怀里,哭了,笑了。
刘小旖是希望新村的一位志愿者,志愿照顾陈一萍他们14个孤儿。当得知,包括陈一萍姐弟俩有三个孩子要被送到日照去的时候,她哭了怕孩子们到了日照不适应,怕他们得不到好的照顾。虽然才短短二十多天,但她已经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舍不得离开他们。
最后,经过协商,刘小旖亲自陪着三个孩子来到日照,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星期。看到“安康妈妈”把孩子们视如己出,生活上、学习上都安排得周到备至,刘小旖才放心地离开日照。临分别时,刘小旖特意把青川的三个孩子聚拢来,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到了日照,得到很好的照顾,阿姨放心了。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得,那就是,你们是青川人,是青川的孩子,那里有你们的亲人,是你们的根,将来无论你们到了哪里,都一定要记得回青川看看,那里是你们永远的故乡。”刘小旖一直流着泪跟孩子们说话,为他们拍照。最后,她才像 托付亲生孩子一样,把陈一萍他们托付给日照安康家园,依依不舍地洒泪离开。
在安康家园的日子
刚到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陈一萍姐弟俩确实有诸多不适应,震后的惊悸,失去亲人的剧痛,让他们很难开心起来。
陈一萍一宿一宿地睡不着,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想自己和弟弟的未来。常常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也不想说话。陈一萍喜欢看小说,也喜欢自己写东西,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字字含泪写下来,到了深夜,就一个人轻轻地拉开窗帘,把本子放在窗台上,对着夜空,默默祈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你们,如果你们在天上能看到我写的文字,就当这是我写给你们的信,我一定照顾好弟弟,让你们在天上放心……”
曹丽是陈一萍韵“安康妈妈”,她给自“家”三个孩子买了睡衣、拖鞋等生活用品,同时,还买来棉花和布亲自动手一针一线给他们做床单、被褥。看“妈妈”一个人忙得团团转,陈一萍想到了“慈母手中线”,仿佛看一到了亲生妈妈就坐在面前,忍不住热泪滚滚落下。
陈一萍在日照住了近三个月,9月1日,她被送回成都双流棠湖中学上学,但全部费用和生活用度还是由安康家园负责。弟弟,则继续留在日照,直到一年后,才回到双流九江中学。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日照却给陈一萍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里,她认识了齐园长、曹丽妈妈和姚广雷哥哥。
姚广雷是日照安康家园特意为孩子们招聘的辅导员。他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和他们聊天,交朋友,疏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说到姚广雷,陈一萍说:“寒假前,我总在琢磨,春节我究竟去哪里呀?亲人全都没有了,远房亲戚以前就很少往来,要是去,真怕给人家添麻烦。很想念青川,但这种想念却无处安放。所以,我很苦恼,就给‘姚老大’打电话。”陈一萍他们都把姚广雷亲昵地叫做“老大”,在他们眼里,姚广雷就像一个大家庭的长子一样。呵护着他们这些小妹妹、小弟弟。
陈一萍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姚广雷。姚广雷对她说:“你应该回到青川去,尽管已经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但那里是你的故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还有你认识的乡亲。你应该回去看看,祭奠亲人,跟远房亲戚打打招呼,告诉他们你回来了。然后,再做别的打算。”陈一萍说,当时听了姚广雷的话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脑子一下就清醒了,也愉快了。
与陈一萍一同来到棠湖中学的还有其他64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从日照回来的这些孩子,学校为了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爱,感受亲情,被分别安排在老师的家里住。陈一萍就在英语老师冷玉芳家里住了一学期。
冷老师家里有5个人,爷爷、奶奶、冷老师的爱人和一个10岁的小弟弟。这是学校经过精心安排的,因为冷老师家里的人员结构几乎和陈一萍原来的家一样。刚开始,陈一萍还是感到很拘谨,但慢慢地,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里所有人给她传递过来的爱。冷老师很忙,但一到周末,就抽出全部时间来陪她,给她做好吃的。为了让她找到家的感觉,爷爷奶奶还特意让她亲自动手炒花生,因为知道她爱吃花生。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里就爱炒花生,一家人坐在桌前,闻着花生的香,吃着、聊着,好温暖啊。
现在,陈一萍已经上高三,离高考只有很短的时间了,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对未来似乎有些迷茫。“要是考不上大学。我该怎么办?我要靠什么来立足?所以,我现在只能拼命地学习,这次地震,我和弟弟是不幸的,但是,相比其他同样受到灾难打击的乡亲,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走出了大山,得到了无数人的关爱,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度完全不用自己操心。《狮子王》里有一句话: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今夜,你感觉到爱了吗?),毫无疑问,我感觉到了。正是这种爱,带我走出了阴霾,找到了真正的家。”
刘桥:永不放弃
刘桥也是一名高三学生,不过她只有16岁,地震发生的时候,才14岁。刘桥的家在广元市里,爸爸在地震前一周患病去世,妈妈也是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爷爷八十多岁。尽管刘桥还有妈妈和爷爷在世,但是,显然,妈妈已无法抚养她长大。所以,在妇联征集地震孤儿和单亲孩子时,妈妈为刘桥报了名。
刘桥被送到日照后,在那里只待了一周。安康家园考虑到日照的接纳能力有限,决定把单亲的孩子送到北京树人学校借读。
刚刚来一周,对这里的人和环境稍微有点熟悉,就又要被转走,刘桥有种颠沛流离的感觉。一起走的,还有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幼儿园的孩子,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单亲,远离亲人,刘桥心里辛酸无比。那段时间,刘桥几乎每天夜里都会哭醒,因为想念妈妈和爷爷。
树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好,是小班制,一个班只有七八个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地给他们讲课。同时,树人学校为了照顾他们还专门从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招聘志愿者。刘桥说,当时,大哥哥大姐姐来应聘的时候,火爆的场面超过那些大型招聘会。在树人学校,刘桥他们还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殊遇:站在天安门的领导席上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树人学校,刘桥感受最深的就是志愿者给他们的关爱。陈雨昕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北京人,来做志愿者的时候,只有18岁,和刘桥他们一起转到树人学校的一些高三同学都比他大。但在他们面前,他俨然就是一个大哥哥。有一段时间,有孩子出水痘,陈雨听专门跑去向中医讨药方,把药熬了,再一碗碗分给大家;为了预防感冒,又去买醋来熏。有个孩子说,我就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我妈就爱在家里熏醋。
邓博涛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四川人,对照顾这一群小老乡更是格外细心周到。2008年寒假的时候,他先把刘桥他们的生活状况拍成DV,回到四川后,就逐一到孩子们的家里探望,让他们的亲人从DV里看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然后,邓博涛又每个家庭拍上一段DV带回北京,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家人,缓解思乡之情。很多孩子,看着看着都激动地哭了。2009年,6月,21日,当刘桥他们踏上回川列车的时候,邓博涛正在实习,不能亲自来送他们。邓哥哥让老师打开免提,通过手机跟孩子们说话、唱歌,作为送别。这个时候,拥挤的车厢非常安静,只听见邓哥哥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刘桥他们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哭作一团。
在北京的生活,刘桥终身难忘。她现在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棒,还带着一点京腔。为了勉励他们,学校还邀请了世界传奇青年尼克·胡哲来为他们演讲。27岁的尼克·胡哲生于澳大利亚,先天没有四肢。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克服生理缺陷,成功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并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当刘桥看到尼克·胡哲的时候,受到强大的震撼,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立在桌上的尼克看起来像半尊残缺的雕塑,但是,他却活得那么棒。尼克用英文演讲,他说:“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的希望和目标!人们 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下来,但如果我们只想着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已经拥有的,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刘桥觉得听了尼克的演讲简直热血沸腾,人可以悲惨成这样,人又可以精彩成这样!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呢?尼克的最后一句话是:“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刘桥后来把它当成了座右铭。
相对刚刚离开妈妈到北京那段时间的情绪低落,现在刘桥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从北京回到双流后,她到了棠湖中学高三学习,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唐东:灾难让我长大
唐东是原平武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家里只有年过七旬的爷爷和奶奶。他的脸上是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沉稳,帅帅的脸上总挂着微笑,说话落落大方,又不失纯真。
地震后一周,唐东才知道父母已经不在了。16岁的他觉得一下子长大了,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再也享受不到他们的娇宠疼爱。爷爷奶奶都已年迈,一切都得靠自己,他必须坚强。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不让爷爷奶奶过度伤心,唐东强压自己的悲痛,安慰照顾两位老人。6月20日左右,平武妇联的几位阿姨来慰问他。给他说起安康家园的情况,问他愿不愿意去。
唐东觉得自己应该去,毕竟只有16岁,刚刚上高一,还有一大截学业需要完成,他需要这样的帮助,但是,唐东放心不下爷爷奶奶,自己走了后,怕他们没有人照顾。爷爷奶奶极力支持唐东去安康家园,告诉唐东说:“我们身体都还硬朗,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到你大学毕业都没问题。你必须有个好前程,我们是无力抚养你的,但也不能拖你的后腿,不然对不起你死去的爹娘。”
唐东强忍着泪水,去了安康家园。
刚到日照的那天晚上,天下着雨,就好像唐东的心情。车停下后,到宿舍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刚一下车。一个温暖的怀抱就把唐东拥了进去。原来是“安康妈妈”来接他们了。“安康妈妈”把伞倾向他,一路护着他到宿舍,全然不知道雨水已经打湿了自己的衣服。眼见这一切,一直强装小大人的唐东,终于让眼泪决堤而出。“安康妈妈”的拥抱和呵护,让他仿佛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那晚,唐东一夜没合眼,想爷爷奶奶,想未来,对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唐东说:“相比其他同学,我已经算幸运的了,当失去双亲的时候,有安康家园这样的摇篮让我软着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在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举行了一次以“爱和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次演讲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不仅有全家园的学生,还有各界领导和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场面的活动,唐东显得有些胆怯,没有报名。他的“妈妈”廉阿姨一见这样,急得团团转,反反复复做唐东的工作,最后干脆自己替他报了名。为了帮唐东查资料,廉阿姨连着几天在电脑上忙到凌晨一点多。看到她对自己的事比亲生儿子的事还急,唐东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演讲比赛。他说,当他站在台上。在数百双眼睛前心里极度忐忑的时候,是台下廉阿姨那双充满母爱的眼睛,让他安静了下来,他以自己都没预料到的表现成功地完成了演讲,并杀进决赛。接下来,廉阿姨又是热火朝天地帮他准备决赛。最后,唐东尽管没有在决赛上夺得冠军,但是,他已感到非常满足,因为这次演讲让他完成了一个挑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战胜了羞怯和恐惧,做了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
在日照待了三个月后,唐东被送到了棠湖中学借读。第一学期,他和另一个孩子住在一个老师家里,得到了老师全家无微不至的关爱。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唐东心里暖意融融。
唐东喜欢编导,他和班上另外几个喜欢影视工作的同学一起找到了成都一家专业影视公司,希望能进这家公司学习,以便在2010年3月的艺术特招中为自己赢得加分的筹码。但是,这家影视公司的学费很昂贵,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得要花一万多,都是身无分文的孩子他们去哪里找那么多钱!怎么办?有些事,看起来似乎没有半点可能,但最后却成功了,唐东他们就是这样。他和另一个同学联手,一起公关,跑了很多次,向这家公司表现自己的决心,告诉他们自己的处境。最后,对方被他们的执着打动竟然破天荒答应了,让他们四个孩子免费学习,直到参加考试为止。
唐东又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挑战,他的自信越来越足。从刚刚得知爸爸妈妈去世的时候,仿佛天塌下来一般的绝望到现在的踌躇满志,唐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他看到了灾难的无情,更感受到了人的有情,走过灾难,18岁的他,庄严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大爱无边
看过了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看到这些从大灾难里走过来的孩子。他们正顽强、健康地生活着,我们放心了!每一个牵挂着这些孩子的人也都可以放心了!
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感受到了四面八方澎湃涌来的爱:全国妇联在第一时间启动对地震孤儿的专项救助;日照集团在短短二十天加班加点出资出力建设安康家园;各级妇联的阿姨奔走调查寻访需要救助的孩子;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孩子们都受到精心呵护;还有视孩子们如亲生的安康妈妈;以及无数的志愿者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汇成了爱的海洋,把这些茫然无助的孩子拥入怀中。
齐建新就是这无边大海里的一滴水,在我们随机找来聊天的孩子们口中全部都提到了可亲可敬的齐园长。
为天使护航。永远的齐园长
2009年的冬天,在四川地震灾区,彭州的暖冬行动,北川的重建回访,人们都看到了齐建新的身影。这位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从5.12汶川大地震后,就把自己和四川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日照安康家园建成后,全国妇联和日照集团委托作为国内心理学学科带头院校的天津师范大学负责日常教育和管理。2008年6月14日,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担任过大学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的齐建新接受学校委托走马上任,当起了这个庞大家庭的家长。如果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那么齐建新的任务就是为这一群遭遇浩劫的天使护航。
尽管家园里没有地震前线的艰难困苦,但是安抚这些从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孩子并非易事。家园组建初期,孩子们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年龄小的整天哭着找妈妈,年龄大点儿的又个别有自杀倾向;许多孩子有地震后遗症,怕黑、怕响声。有一次突然停电,孩子们被吓得尖叫着从楼里跑了出来……当时,齐建新和安康妈妈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肩上的责任很重。
面对这些困难,干了几十年学生工作的齐建新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家园的每幢楼中设有楼长,每层楼中设有组长,每家设有家长;以家庭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五好家庭,奖励获奖家庭外出旅游。按照学生的年级分建管理部,建立学生会,设立班干部,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鼓励争当先进,争当模范。
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齐建新每天都第一个起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操场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走进每一个家庭,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忘却痛苦的回忆;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使整个安康家园充满欢声笑语。在齐建新的个人博客里,他珍藏了很多照片,全部是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写真,他像一个真正的父亲那样,骄傲地“秀出”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为了让安康妈妈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更科学地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齐建新还从天津师范大学请来心理学专家,对她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班开设了6门课程,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家政学、礼宾礼仪、企业管理等,她们需要获得各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才能成为合格的安康妈妈。
2009年6月,安康家园的孩子们回到四川后,齐建新也随着入川,并不时到双流安康家园看望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齐园长。陈一萍、唐东、刘桥都说看到齐园长,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非常开心。
感恩的心
安康家园的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位叫徐肖的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对安康家园这个大家庭的爱。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恩情似一抹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恩情似一滴甘露,滋润我的理想;
恩情似一缕清风,轻抚我受伤的脸庞;
恩情是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情感之一,
感谢所有爱我的人,我将把我所有的爱回报给你们!
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温暖的感动,掩卷沉思,所有善良的人无不为知动容。
临别时,我们送上深深的祝福:祝愿安康家园四季长春!祝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天天向上!
带着这一串串疑问,2010年春,我们来到专门安置地震孤儿的双流安康家园。一走进安康家园,首先跃入视野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教室、宿舍,早春的家园四处充满着葱茏的绿意。三五成群孩子的嬉闹声,更让这里生机勃勃。如果不是事先知情,我们很难相信这些面带笑容的孩子,竟然是失去双亲的孤儿。他们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才18岁,看上去都很健康活泼。见了人,他们很热情自然地打招呼问好,与一般家庭出来的孩子并无两样。
那么,是谁让这些孩子劫后重生?从大难里走过,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他们怎么想?他们怎么说……
让我们来展开一面面温暖的画卷,寻找那些创造了奇迹的大爱传奇!
大难催生的安康家园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惊天动地”。18日,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的倡议下,由山东省日照钢铁集团投资的,专门安置地震灾区孤儿的安康家园开始筹建,仅仅20天之后,可以容纳五百多孩子生活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日照安康家园就建成投人使用了。这种速度和效率在世界上都堪称奇迹。
2008年6月,四川震区先后有共计712名孩子(其中338名是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374名为失去父或母一方的单亲孩子)来到日照安康家园。随后。有130多名高中生被送到北京树仁学校借读,64名高中生转移到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借读。其余的522名孩子,在日照安康家园里生活了整整一年。
安康家园是参照普通家庭住宅设计的,为的是给孩子们营造家庭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些特殊家庭里,最贴心的关怀是。孩子们都有一位“妈妈”,这是安康家园为孩子们专门配备的专职的“安康妈妈”,每一名“妈妈”专门负责几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她们把这些孩子叫做“我家的孩子”。
在日照安康家园,这些境遇特殊的孩子度过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一段时光。考虑到他们的亲人都在四川,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又有诸多不适应,日照钢铁集团再次投资一亿元,在四川成都双流新建了安康家园。让孩子们回到了故乡。
双流安康家园建设在双流县棠湖小学内,于2009年8月落成。这里和日照安康家园一样环境优美宁静,生活便利。同时,双流安康家园也为孩子们配备了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专职“安康妈妈”84名。为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双流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安康家园管理办公室”。
2009年6月20日,在日照和北京的孩子都回到了家乡。一个暑假之后,9月1日,他们全部来到双流安康家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上学分别被安排在新棠湖小学、九江中学(初中),棠湖中学(高中)。新年刚过,新的一学期也开始了。我们从双流棠湖中学高三年级随机找了几名来自安康家园的孩子,跟他们聊天。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安康家园全部孩子的缩影。
陈一萍:爱带我回家
陈一萍是一位非常安静乖巧的高三女孩,瘦瘦的、小小的个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让见到他的叔叔阿姨总想怜爱地抱抱她。两年前,陈一萍还是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三锅中学高一的学生,只有16岁。
孤儿姐弟
在地震四天后,陈一萍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死里逃生后,她就和同学往家里赶,因为山河易位,平时几个小时的路程,她竞走了三天。一路上,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陈一萍的心就一点点往下沉。在离村子几里远的地方,陈一萍被截住了,幸存下来的邻居告诉了她家里的情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被地震带走了,也许在几十米深的地下,也许在那浩渺的堰塞湖里……曾经的家早已没了踪影。
陈一萍懵了,恍然在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之中。温暖的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仿佛还能感受他们的温暖,但是,转瞬间,他们全都不见了,一点踪迹都没有。就像从没存在过。突然,她想到了弟弟,14岁的弟弟怎样了?最后,她在弟弟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他,姐弟俩抱头痛哭。
弟弟叫陈一文,这一年14岁。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抱着一棵梨树,得以逃生。自从陈一萍找到弟弟,他就眼睛也不眨地看着她,就像怕姐姐一瞬间蒸发了一般。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就是对方唯一的亲人了!
陈一萍带着弟弟,不知道该逃向何方,青山下埋葬着他们的亲人,她和弟弟都舍不得离开。也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活了下来,但是,他们都自顾不暇,又哪里有能力来帮助这突然就成了孤儿的姐弟俩呢?
希望新村
经人指点,陈一萍带着弟弟来到了解放军某部在关庄镇专门为地震孤儿建的希望新村,那些说着普通话,大嗓门的叔叔接纳了他们。在这里的还有另外12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晚上,解放军叔叔腾出床给他们,自己则打地铺,睡在潮湿、阴冷的地上。陈一萍说,后来他们才知道,堰塞湖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上方,随时有决堤的危险,叔叔他们紧绷着神经,时刻准备着应对紧急情况,他们心里是多么紧张啊。但是,叔叔他们努力掩饰着这种紧张,为的是不给孩子们增加恐怖阴影。
熊叔叔就是这些解放军中的一位。他本来已经退伍两年。地震发生后,他随着原来的部队来到青川救援,结识了陈一萍他们这一群孤儿。在陈一萍来希望新村后的第三天,熊叔叔自己掏钱给每个孩子精心挑选了一套衣服。熊叔叔把衣服,一件件交给孩子们,说:“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就从我们穿上新衣服开始吧,看看我们崭新漂亮的样子,再给自己一个笑脸!”14个孩子全部穿上了新衣,他们扑进熊叔叔的怀里,哭了,笑了。
刘小旖是希望新村的一位志愿者,志愿照顾陈一萍他们14个孤儿。当得知,包括陈一萍姐弟俩有三个孩子要被送到日照去的时候,她哭了怕孩子们到了日照不适应,怕他们得不到好的照顾。虽然才短短二十多天,但她已经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舍不得离开他们。
最后,经过协商,刘小旖亲自陪着三个孩子来到日照,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星期。看到“安康妈妈”把孩子们视如己出,生活上、学习上都安排得周到备至,刘小旖才放心地离开日照。临分别时,刘小旖特意把青川的三个孩子聚拢来,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到了日照,得到很好的照顾,阿姨放心了。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得,那就是,你们是青川人,是青川的孩子,那里有你们的亲人,是你们的根,将来无论你们到了哪里,都一定要记得回青川看看,那里是你们永远的故乡。”刘小旖一直流着泪跟孩子们说话,为他们拍照。最后,她才像 托付亲生孩子一样,把陈一萍他们托付给日照安康家园,依依不舍地洒泪离开。
在安康家园的日子
刚到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陈一萍姐弟俩确实有诸多不适应,震后的惊悸,失去亲人的剧痛,让他们很难开心起来。
陈一萍一宿一宿地睡不着,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想自己和弟弟的未来。常常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也不想说话。陈一萍喜欢看小说,也喜欢自己写东西,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字字含泪写下来,到了深夜,就一个人轻轻地拉开窗帘,把本子放在窗台上,对着夜空,默默祈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你们,如果你们在天上能看到我写的文字,就当这是我写给你们的信,我一定照顾好弟弟,让你们在天上放心……”
曹丽是陈一萍韵“安康妈妈”,她给自“家”三个孩子买了睡衣、拖鞋等生活用品,同时,还买来棉花和布亲自动手一针一线给他们做床单、被褥。看“妈妈”一个人忙得团团转,陈一萍想到了“慈母手中线”,仿佛看一到了亲生妈妈就坐在面前,忍不住热泪滚滚落下。
陈一萍在日照住了近三个月,9月1日,她被送回成都双流棠湖中学上学,但全部费用和生活用度还是由安康家园负责。弟弟,则继续留在日照,直到一年后,才回到双流九江中学。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日照却给陈一萍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里,她认识了齐园长、曹丽妈妈和姚广雷哥哥。
姚广雷是日照安康家园特意为孩子们招聘的辅导员。他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和他们聊天,交朋友,疏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说到姚广雷,陈一萍说:“寒假前,我总在琢磨,春节我究竟去哪里呀?亲人全都没有了,远房亲戚以前就很少往来,要是去,真怕给人家添麻烦。很想念青川,但这种想念却无处安放。所以,我很苦恼,就给‘姚老大’打电话。”陈一萍他们都把姚广雷亲昵地叫做“老大”,在他们眼里,姚广雷就像一个大家庭的长子一样。呵护着他们这些小妹妹、小弟弟。
陈一萍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姚广雷。姚广雷对她说:“你应该回到青川去,尽管已经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但那里是你的故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还有你认识的乡亲。你应该回去看看,祭奠亲人,跟远房亲戚打打招呼,告诉他们你回来了。然后,再做别的打算。”陈一萍说,当时听了姚广雷的话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脑子一下就清醒了,也愉快了。
与陈一萍一同来到棠湖中学的还有其他64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从日照回来的这些孩子,学校为了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爱,感受亲情,被分别安排在老师的家里住。陈一萍就在英语老师冷玉芳家里住了一学期。
冷老师家里有5个人,爷爷、奶奶、冷老师的爱人和一个10岁的小弟弟。这是学校经过精心安排的,因为冷老师家里的人员结构几乎和陈一萍原来的家一样。刚开始,陈一萍还是感到很拘谨,但慢慢地,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里所有人给她传递过来的爱。冷老师很忙,但一到周末,就抽出全部时间来陪她,给她做好吃的。为了让她找到家的感觉,爷爷奶奶还特意让她亲自动手炒花生,因为知道她爱吃花生。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里就爱炒花生,一家人坐在桌前,闻着花生的香,吃着、聊着,好温暖啊。
现在,陈一萍已经上高三,离高考只有很短的时间了,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对未来似乎有些迷茫。“要是考不上大学。我该怎么办?我要靠什么来立足?所以,我现在只能拼命地学习,这次地震,我和弟弟是不幸的,但是,相比其他同样受到灾难打击的乡亲,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走出了大山,得到了无数人的关爱,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度完全不用自己操心。《狮子王》里有一句话: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今夜,你感觉到爱了吗?),毫无疑问,我感觉到了。正是这种爱,带我走出了阴霾,找到了真正的家。”
刘桥:永不放弃
刘桥也是一名高三学生,不过她只有16岁,地震发生的时候,才14岁。刘桥的家在广元市里,爸爸在地震前一周患病去世,妈妈也是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爷爷八十多岁。尽管刘桥还有妈妈和爷爷在世,但是,显然,妈妈已无法抚养她长大。所以,在妇联征集地震孤儿和单亲孩子时,妈妈为刘桥报了名。
刘桥被送到日照后,在那里只待了一周。安康家园考虑到日照的接纳能力有限,决定把单亲的孩子送到北京树人学校借读。
刚刚来一周,对这里的人和环境稍微有点熟悉,就又要被转走,刘桥有种颠沛流离的感觉。一起走的,还有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幼儿园的孩子,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单亲,远离亲人,刘桥心里辛酸无比。那段时间,刘桥几乎每天夜里都会哭醒,因为想念妈妈和爷爷。
树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好,是小班制,一个班只有七八个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地给他们讲课。同时,树人学校为了照顾他们还专门从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招聘志愿者。刘桥说,当时,大哥哥大姐姐来应聘的时候,火爆的场面超过那些大型招聘会。在树人学校,刘桥他们还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殊遇:站在天安门的领导席上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树人学校,刘桥感受最深的就是志愿者给他们的关爱。陈雨昕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北京人,来做志愿者的时候,只有18岁,和刘桥他们一起转到树人学校的一些高三同学都比他大。但在他们面前,他俨然就是一个大哥哥。有一段时间,有孩子出水痘,陈雨听专门跑去向中医讨药方,把药熬了,再一碗碗分给大家;为了预防感冒,又去买醋来熏。有个孩子说,我就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我妈就爱在家里熏醋。
邓博涛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四川人,对照顾这一群小老乡更是格外细心周到。2008年寒假的时候,他先把刘桥他们的生活状况拍成DV,回到四川后,就逐一到孩子们的家里探望,让他们的亲人从DV里看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然后,邓博涛又每个家庭拍上一段DV带回北京,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家人,缓解思乡之情。很多孩子,看着看着都激动地哭了。2009年,6月,21日,当刘桥他们踏上回川列车的时候,邓博涛正在实习,不能亲自来送他们。邓哥哥让老师打开免提,通过手机跟孩子们说话、唱歌,作为送别。这个时候,拥挤的车厢非常安静,只听见邓哥哥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刘桥他们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哭作一团。
在北京的生活,刘桥终身难忘。她现在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棒,还带着一点京腔。为了勉励他们,学校还邀请了世界传奇青年尼克·胡哲来为他们演讲。27岁的尼克·胡哲生于澳大利亚,先天没有四肢。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克服生理缺陷,成功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并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当刘桥看到尼克·胡哲的时候,受到强大的震撼,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立在桌上的尼克看起来像半尊残缺的雕塑,但是,他却活得那么棒。尼克用英文演讲,他说:“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的希望和目标!人们 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下来,但如果我们只想着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已经拥有的,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刘桥觉得听了尼克的演讲简直热血沸腾,人可以悲惨成这样,人又可以精彩成这样!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呢?尼克的最后一句话是:“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刘桥后来把它当成了座右铭。
相对刚刚离开妈妈到北京那段时间的情绪低落,现在刘桥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从北京回到双流后,她到了棠湖中学高三学习,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唐东:灾难让我长大
唐东是原平武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家里只有年过七旬的爷爷和奶奶。他的脸上是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沉稳,帅帅的脸上总挂着微笑,说话落落大方,又不失纯真。
地震后一周,唐东才知道父母已经不在了。16岁的他觉得一下子长大了,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再也享受不到他们的娇宠疼爱。爷爷奶奶都已年迈,一切都得靠自己,他必须坚强。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不让爷爷奶奶过度伤心,唐东强压自己的悲痛,安慰照顾两位老人。6月20日左右,平武妇联的几位阿姨来慰问他。给他说起安康家园的情况,问他愿不愿意去。
唐东觉得自己应该去,毕竟只有16岁,刚刚上高一,还有一大截学业需要完成,他需要这样的帮助,但是,唐东放心不下爷爷奶奶,自己走了后,怕他们没有人照顾。爷爷奶奶极力支持唐东去安康家园,告诉唐东说:“我们身体都还硬朗,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到你大学毕业都没问题。你必须有个好前程,我们是无力抚养你的,但也不能拖你的后腿,不然对不起你死去的爹娘。”
唐东强忍着泪水,去了安康家园。
刚到日照的那天晚上,天下着雨,就好像唐东的心情。车停下后,到宿舍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刚一下车。一个温暖的怀抱就把唐东拥了进去。原来是“安康妈妈”来接他们了。“安康妈妈”把伞倾向他,一路护着他到宿舍,全然不知道雨水已经打湿了自己的衣服。眼见这一切,一直强装小大人的唐东,终于让眼泪决堤而出。“安康妈妈”的拥抱和呵护,让他仿佛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那晚,唐东一夜没合眼,想爷爷奶奶,想未来,对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唐东说:“相比其他同学,我已经算幸运的了,当失去双亲的时候,有安康家园这样的摇篮让我软着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在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举行了一次以“爱和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次演讲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不仅有全家园的学生,还有各界领导和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场面的活动,唐东显得有些胆怯,没有报名。他的“妈妈”廉阿姨一见这样,急得团团转,反反复复做唐东的工作,最后干脆自己替他报了名。为了帮唐东查资料,廉阿姨连着几天在电脑上忙到凌晨一点多。看到她对自己的事比亲生儿子的事还急,唐东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演讲比赛。他说,当他站在台上。在数百双眼睛前心里极度忐忑的时候,是台下廉阿姨那双充满母爱的眼睛,让他安静了下来,他以自己都没预料到的表现成功地完成了演讲,并杀进决赛。接下来,廉阿姨又是热火朝天地帮他准备决赛。最后,唐东尽管没有在决赛上夺得冠军,但是,他已感到非常满足,因为这次演讲让他完成了一个挑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战胜了羞怯和恐惧,做了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
在日照待了三个月后,唐东被送到了棠湖中学借读。第一学期,他和另一个孩子住在一个老师家里,得到了老师全家无微不至的关爱。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唐东心里暖意融融。
唐东喜欢编导,他和班上另外几个喜欢影视工作的同学一起找到了成都一家专业影视公司,希望能进这家公司学习,以便在2010年3月的艺术特招中为自己赢得加分的筹码。但是,这家影视公司的学费很昂贵,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得要花一万多,都是身无分文的孩子他们去哪里找那么多钱!怎么办?有些事,看起来似乎没有半点可能,但最后却成功了,唐东他们就是这样。他和另一个同学联手,一起公关,跑了很多次,向这家公司表现自己的决心,告诉他们自己的处境。最后,对方被他们的执着打动竟然破天荒答应了,让他们四个孩子免费学习,直到参加考试为止。
唐东又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挑战,他的自信越来越足。从刚刚得知爸爸妈妈去世的时候,仿佛天塌下来一般的绝望到现在的踌躇满志,唐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他看到了灾难的无情,更感受到了人的有情,走过灾难,18岁的他,庄严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大爱无边
看过了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看到这些从大灾难里走过来的孩子。他们正顽强、健康地生活着,我们放心了!每一个牵挂着这些孩子的人也都可以放心了!
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感受到了四面八方澎湃涌来的爱:全国妇联在第一时间启动对地震孤儿的专项救助;日照集团在短短二十天加班加点出资出力建设安康家园;各级妇联的阿姨奔走调查寻访需要救助的孩子;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孩子们都受到精心呵护;还有视孩子们如亲生的安康妈妈;以及无数的志愿者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汇成了爱的海洋,把这些茫然无助的孩子拥入怀中。
齐建新就是这无边大海里的一滴水,在我们随机找来聊天的孩子们口中全部都提到了可亲可敬的齐园长。
为天使护航。永远的齐园长
2009年的冬天,在四川地震灾区,彭州的暖冬行动,北川的重建回访,人们都看到了齐建新的身影。这位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从5.12汶川大地震后,就把自己和四川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日照安康家园建成后,全国妇联和日照集团委托作为国内心理学学科带头院校的天津师范大学负责日常教育和管理。2008年6月14日,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担任过大学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的齐建新接受学校委托走马上任,当起了这个庞大家庭的家长。如果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那么齐建新的任务就是为这一群遭遇浩劫的天使护航。
尽管家园里没有地震前线的艰难困苦,但是安抚这些从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孩子并非易事。家园组建初期,孩子们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年龄小的整天哭着找妈妈,年龄大点儿的又个别有自杀倾向;许多孩子有地震后遗症,怕黑、怕响声。有一次突然停电,孩子们被吓得尖叫着从楼里跑了出来……当时,齐建新和安康妈妈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肩上的责任很重。
面对这些困难,干了几十年学生工作的齐建新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家园的每幢楼中设有楼长,每层楼中设有组长,每家设有家长;以家庭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五好家庭,奖励获奖家庭外出旅游。按照学生的年级分建管理部,建立学生会,设立班干部,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鼓励争当先进,争当模范。
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齐建新每天都第一个起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操场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走进每一个家庭,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忘却痛苦的回忆;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使整个安康家园充满欢声笑语。在齐建新的个人博客里,他珍藏了很多照片,全部是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写真,他像一个真正的父亲那样,骄傲地“秀出”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为了让安康妈妈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更科学地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齐建新还从天津师范大学请来心理学专家,对她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班开设了6门课程,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家政学、礼宾礼仪、企业管理等,她们需要获得各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才能成为合格的安康妈妈。
2009年6月,安康家园的孩子们回到四川后,齐建新也随着入川,并不时到双流安康家园看望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齐园长。陈一萍、唐东、刘桥都说看到齐园长,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非常开心。
感恩的心
安康家园的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位叫徐肖的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对安康家园这个大家庭的爱。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恩情似一抹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恩情似一滴甘露,滋润我的理想;
恩情似一缕清风,轻抚我受伤的脸庞;
恩情是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情感之一,
感谢所有爱我的人,我将把我所有的爱回报给你们!
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温暖的感动,掩卷沉思,所有善良的人无不为知动容。
临别时,我们送上深深的祝福:祝愿安康家园四季长春!祝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