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女兵(2)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狱长阴阴地:“对不起长官,本监狱没有向犯人提供报纸的义务。”
  马靖平质问:“那么国共早已合作的情况你们也没有告诉她?”
  监狱长坏笑着:“你们是她的同志,她连你们当面说的话都不信,能信我的?”
  马靖平向参谋:“文件呢?”
  参谋一怔:“什么文件?”
  马靖平:“当然是中央关于南方八省游击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的文件,否则怎么让杜铁英同志相信我们?”
  参谋抱歉地:“马团长,文件我没带在身上。”
  马靖平:“嗐,这趟算是白跑了,回去带上文件再来!”
  他用马鞭指着监狱长:“我警告你,要是杜铁英同志有什么意外,我拿你是问!”
  从牛行监狱到南昌的路上。
  马靖平和参谋策马疾驰。
  芜湖郊外。长江边。一只装满难民的木帆船等在这里。
  盛子钰和刘文举走来。刘文举向站在岸边的船老板付了几个银元,拉着盛子钰从跳板登上船。
  船老板最后登船。他吩咐手下收起跳板,把刚收下的银元扔了几块给在岸上拉纤的纤夫,大声喊道:“行船,走了!”
  纤夫们拉起纤绳,木帆船半由风鼓,半由纤拉,向长江上游行去。
  三眼井高升巷。新四军军部门前。
  马靖平和参谋跳下马来。
  申汉闻声迎出来,诧异地:“杜铁英同志呢?”
  马靖平摇摇头:“接不出来。国民党监狱对她封锁消息,她什么也不知道,不相信我是党派去接她出狱的,甚至……”他看看那参谋。
  参谋不无委屈地:“首长,杜铁英同志认为我是叛徒。”
  申汉笑道:“好啊好啊,这个杜铁英,真是个铁打的女英雄!有你老马当团长,由她这个秘书长来协助你,战地服务团的工作一定会有声有色的!”
  马靖平急切地:“我们回来拿中央的有关文件,没有能让她相信的东西,还接不出来她呢!”
  申汉:“老马啊,这两天会有一些同志到达汉口,军长让你到汉口去接他们,他也想和你见见面,有船在九江等你,你马上就去吧。”
  马靖平:“那杜铁英同志呢?”
  申汉:“你放心好了,明天我亲自去跑一趟!”
  马靖平:“那我这就去汉口?”
  申汉:“对,去招兵买马,你去的时候是一个光杆团长,回来就能带上半个团的人马了!等你回来的时候,你的秘书长也就到位了。”
  马靖平高兴地:“好,等我回来再和杜铁英同志见面,那时她就不会把我当国民党了!”
  平汉线的铁轨上。
  夕阳渐落的光线照着两个女兵前行的身影。
  向瑞云一会儿走在铁轨上,一会儿走在枕木上,一边还唱着歌: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司徒芬芳:“向瑞云,我心里都懊恼死了,你怎么还这么乐观呢?”
  向瑞云:“有什么好懊恼的?你的肚子要闹,不由你说了算;小鬼子的炸弹要掉,也不由我们说了算。可是我们的腿,由我们说了算,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跟上队伍!”
  司徒芬芳看看西坠的夕阳:“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
  向瑞云也看看夕阳,充满信心地:“天黑前,我们能赶到下面一个小站。”
  镜头从夕阳上拉回。
  夕阳中长江边的行船。纤夫们唱出了悲凉的号子。
  盛子钰和刘文举互相依偎着在船舷边,看着滔滔流动的江水。
  盛子钰语含伤感地:“大学兄,没想到我们这趟回来这么难!”
  刘文举:“没关系,等到了安庆,找到了安徽省政府,一切就都好了!”
  盛子钰站了起来:“前面就是安庆了吧?”
  他们看着前面滚滚的江水。
  安庆。安徽省政府。
  盛子钰和刘文举千辛万苦地找到这里时,大门前,两个穿中山装的办事人员正把安徽省政府的牌子从大门前摘下来。
  刘文举上前问道:“请问,这里是安徽省政府吗?”。
  办事员:“昨天还是,今天不是了,省政府已经迁往六安了。”
  刘文举:“那我们要找省政府怎么办?”
  办事员有些诧异地看看他们:“你们逃难的,找省政府干什么?政府哪能管得了那么多逃难的?”
  盛子钰急切地:“我们不是逃难的,我们是从国外回国来参加抗日工作的!”
  另一办事员如闻天方夜谭:“从国外回来抗日?这里的人有门路的想逃出去还来不及呢!”
  盛子钰:“我们真的是从国外回来抗日的,可是一回来就赶上逃难,好不容易才找到政府的人!既然省政府已经撤到了六安,就请你们带我们到六安去找你们的长官!”
  一办事员将信将疑:“你们真的要找省政府的长官?”
  另一办事员推推他:“你就不要多管闲事了,这年头想找政府长官的人多了,长官们顾得过来吗?”说着,抱着省政府的牌子就往车上走。
  盛子钰:“我们真的要找政府长官,我们带来了一笔捐款……”
  刘文举拉拉她。
  一办事员:“捐款?”
  另一办事员冷漠地:“你听她的?等找到了长官,她要长官给她捐款,你怎么办?上峰不骂死你才怪!”
  两个人不再理睬盛子钰和刘文举,抱着牌子上了车,车开走了。
  盛子钰极其失望疲惫地坐在大门前的台阶上。
  刘文举叹口气道:“祖國啊,这就是我们要回来救的祖国!”
  盛子钰看着他:“大学兄,你失望了吗?”
  刘文举:“兵荒马乱的,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全。实在不行,我们还是先回泰国去。”
  盛子钰:“不,我们这样无功而返,怎么去面对那些慷慨捐款的华侨?既然找政府不行,我们去找军队!”   正说着,从那边街上来了一群溃散的国民党兵。他们队形不整,毫无纪律,沿路抢着路边商店和小摊上的东西。
  刘文举向那边一指:“找军队?那样的军队你也敢找?”
  盛子钰:“我们去找叶挺将军,叶将军的队伍一定不是这样子的!”
  这时候,溃兵中有人注意到了他们俩。
  一个溃兵远远地指着道:“哎你们看,那边那个小妞好像长得不错嘛!”
  另一溃兵:“营长不是正想找个姨太太吗?把她带去,肯定有赏!”
  第三个溃兵:“对呀!”他对盛子钰喊了起来:“哎,那边那个小妞,你过来!”
  刘文举见状不妙:“子钰,我们得赶快跑!”他拉起盛子钰,狂奔起来。
  在他们后面,溃兵们穷追不舍。
  一条小巷。
  刘文举拉着盛子钰跑来。小巷那一端传来追兵们的声音。
  盛子钰喘息着:“大学兄,我实在跑不动了!”
  刘文举着急地:“无论如何你也不能落到他们手里!”
  盛子钰:“那怎么办?”
  刘文举毅然地:“你躲起来,我去把他们引开!”
  盛子钰:“那他们把你抓去怎么办?”
  刘文举:“我再想办法脱身,记着,保护好汇票!”
  追兵们的声音更近了。
  刘文举把盛子钰推进一个藏身地方,叮嘱了一句:“想办法去武汉!”然后奋不顾身地跑出去,故意发出吸引追兵的声音。
  追兵们追着他的背影而去。
  盛子钰躲在藏身的地方,惊恐的脸上流着感动的泪水。
  牛行监狱。探视室里。
  杜铁英被看守带进来,看着坐在那里的人,怔住了。
  和昨天来过的那个参谋在一起的,是申汉,也穿着同样的国民党军队的制服。她惊讶地喊了一声:“申汉——”便停住了,在审视地看着他。
  申汉向她笑道:“铁英同志,怎么,你不称呼我同志,也不和我握手?”他的手仍悬在空中。
  杜铁英的情绪在剧烈的震动中:“申汉——同志?你不会也叛变革命,和国民党站到一起了吧?”
  申汉严肃地:“我当然不会叛变革命,但现在的形势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确实又站到了一起,为了抗日救国!”
  杜铁英困惑地:“我不明白!”
  申汉:“铁英同志啊,你和外界隔绝得太久了。你还是先看看这些文件吧。”
  参谋把一大堆文件放到她面前。
  安庆港。汽笛声中,一艘客轮正在靠岸。
  船员在大声喊着:“旅客们注意了,船在安庆短暂停靠,上了客就走,不是到安庆的不要下船,误了船自己负责啊!”
  船舷边,向墨衷被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们围着七嘴八舌地问:
  “校长,从安庆到武汉还有多远啊?”
  向墨衷:“快了,再有一天,我们就能到武汉了。”
  “校长,日本鬼子会追上来吗?”
  向墨衷:“没有那么快,现在日本鬼子刚刚打到芜湖,离安庆还有一段路呢。”
  一个孩子担心地问:“日本鬼子会不会派军舰来打我们呢?”
  向墨衷安慰他:“江上有我们的海军,日本军舰一时还开不过来。”
  另一个孩子:“校长,到了武汉,我们就能见到爸爸了吗?”
  向墨衷:“你们的爸爸是为国家和日本军队作战,我负责把你们送到武汉,政府会妥善安置你们这些军属孩子的!”
  一个大些的孩子关切地:“校长,你留在武汉和我们在一起吗?”
  向墨衷摇摇头:“把你们送到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还得回苏州啊。”
  “可是,苏州已经沦陷了呀!”一个孩子说。
  向墨衷点点头:“沦陷区的老百姓不可能都逃出来,我们学校里的孩子也不可能像你们一样都转移到武汉,所以我还得回去!”
  他正和孩子们说话时,登船口的情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盛子钰),正在急切地和检票员说着什么。恍惚之间,他仿佛觉得那就是他的女儿向瑞云。
  牛行监狱。
  杜铁英从摊开的报纸和中共中央文件上抬起头来,看着申汉,思想还在努力的转变当中:“这么说,共产党和国民党真的合作了?”
  申汉点头道:“七七事变到现在已快半年了,形势和从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英同志啊,中央要求我们的思想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啊!”
  杜铁英看着申汉真诚的表情,她相信了:“好,我听党的!申汉同志,我错怪你了!”她向他伸出手去。
  申汉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没什么,这是因为你完全被隔绝了。”
  参谋也伸出手去:“杜铁英同志,这下你不会把我当叛徒了吧。”
  杜铁英握着他的手:“就是嘛,我也想我们党不可能出那么多叛徒!”
  申汉笑道:“思想转弯子需要一个过程。当初陈毅同志上山传达中央精神时,一开始也被认为是叛徒,还差点被砍了脑壳呢!”
  杜铁英笑了:“谁那么大胆子,敢砍陈毅同志的脑壳?”
  申汉笑道:“我刚才不是也被你当成叛徒吗?”
  杜铁英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今天我一见你就傻了,心想申汉同志怎么可能当叛徒呢!”
  申汉:“铁英同志,走吧,前面有一大堆工作在等着我们呢!”
  安庆港。轮船登船口。
  盛子钰正向检票的船员哀求着:“先生,求求你了,我必须到武汉去!”
  检票员:“必须到武汉去的人多了,可你得有票啊,要是想去武汉的人都要上船,那船还不给挤沉啦!”
  盛子钰着急地:“我跟你说,我是有钱的!可是……”
  检票员:“有钱你就赶快去买张票啊,可是有什么用?”
  盛子钰情急地:“那我把这把小提琴抵押给你行不行,等到了武汉,我一定会给你票钱!”
  检票员不为所动:“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我要你这么个东西有什么用?要有个金戒指还差不多!”
  盛子钰急得快哭了:“我这把琴真的比金戒指还要值钱呢!你就让我上船吧!”
  檢票员不为所动:“我要是让你上了船,那边的那些难民们岂不是都要上船了吗?”
  这时候,忽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人是向墨衷。
  向墨衷把手里的两枚银元放到检票员手里:“这就算是这姑娘的票钱了,你就让她上船吧!”
  检票员看看银元,对盛子钰挥手:“你算是遇到贵人了,上船吧!”
其他文献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后白镇泗庄村,地处茅山老区,农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學生村官吴国涛,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海虾淡养”,养殖南美白对虾,带领村民致富。去年,合作社生产的南美白对虾上市后供不应求,批发价每斤18~20元,最贵的时候能飙升到每斤25~26元。吴国涛粗算了一下,去年白对虾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利润近50%,合作社养殖户年人均收入同比可增长40
期刊
浙江省长兴县刘君同志2016年擔任铁军工作站站长后,当年《铁军》征订就突破千份大关,今年更是达到1500份。春节前夕,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右)将军向刘君(左)站长赠送书法作品。
期刊
盐城,一方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这里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是华中敌后抗战的总指挥部。刻骨铭心的红色历史是这座城市的深刻记忆,血肉和信仰铸就的丰碑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渊源。盐城有248处革命遗址,亭园塔碑,亦馆亦址,无不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和军民鱼水、同仇敌忾的感人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之一的新四军纪念馆。  盐城有个“新马泰”  194
期刊
日前,江苏省文明办发布第59期“江苏好人榜”,来自茅山革命老区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的村民倪荣狗和倪遗锁光荣上榜。  两位老人都已年逾花甲,倪荣狗是宝堰镇王巷村人,倪遗锁是宝堰镇倪甲村人。平日里,他们结伴一起负责村里秸秆禁烧的宣传工作。  2015年12月7日上午10点刚过,地处镇江市辖区丹阳市和丹徒区交界处,一辆大型车辆不慎将路边的三根电线杆撞断,司机驾车逃逸。电线杆撞断后,电缆散落,距离地面不足2
期刊
春节前,溧阳市汇众社、溧阳市爱心助老志愿者协会联合老年大学霜叶红戏曲服务队来到革命老区别桥镇敬老院,给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们送来了新年的祝福。  活动中,霜葉红戏曲服务队给老人们表演了《沙家浜》《亲家母》等戏曲节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志愿者们调馅、包馄饨,忙得热火朝天。还有20多名志愿者烧了一大锅热水,帮助行动困难的老人洗澡。  溧阳市爱心助老志愿者协会会长朱梅琴告诉我们:“别桥是茅
期刊
本刊讯 真实反映烽火年代常熟横泾为中心的阳澄湖地区军民团结抗日的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最近由南京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纪录片《沙家浜》的解说词文本,《铁军》杂志社已以特刊出版。  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由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和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已陆续在南京电视台、福建宁德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常熟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播出。这部纪录片的出版,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称赞这是一部爱国主义
期刊
1月7日,安徽省泾县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共泾县党史办公室与茂林镇党委政府在皖南事变发生地茂林联合举行新四军将士殉难76周年纪念活动。  1941年1月7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部9000将士在泾县茂林一带被8万多国民党顽固派重重包围,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军长被关押,项英副军长被叛徒杀害,仅有2000余名将士突出重围。会长李志高要求大家在泾县这一
期刊
沙家浜曾是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当年36位新四军伤病员,就是在这里的芦苇荡养伤痊愈后重返战场。而农民作家徐耀良就生活在这块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红色基因哺育他成长,他对家乡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当硝烟散尽,和平建设年代的民众在行进中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時候,是历史使命呼唤徐耀良自觉地加入了探寻当年英雄足迹的行列,挖掘整理这方面的史料。几十年来,他执着于寻访和笔耕,在全国诸多媒体上发表各类作品3
期刊
我是湖北省随州市老促会办公室主任,在老促会工作了9年多,每年撰写、拍摄老区宣传报道文稿、照片上百篇,连续7年被中国老区画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评刊员,被湖北省老促会评为模范通讯员。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四届四次、省扶贫基金会四届八次理事会(简称省“两会”)通讯员培训班。作为一名宣传老区的基层工作者,这些年的成绩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也记录着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在省“两会”领
期刊
城市:南京市  时间:2016年2月16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周化岭  2015年秋天,在徐州寻访新四军老兵金正新,临别时说,“你们从南京来的,可以采访一下周化岭,我们一个旅的”。于是,他找出了周化岭的电话。今天,我们来到南京中山门外的卫岗。周化岭的家,就在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院子里的干休所。  周化岭坐在轮椅上,由一位护工推着来到了客厅,老伴吕青宝告诉说,“去年老周摔了一跤,走路就困难了。”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