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合称为“呼吸四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50岁以上患病者高达1 5%。病人每发生一次慢阻肺,就损害肺功能10%,是当今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
慢性支气管炎一肺气肿一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性发展的结果。部分慢性持续性哮喘可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因此,阻断、逆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发病进程十分重要。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每以寒冷刺激或劳累抵抗力下降而诱发,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常见表现
普通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局部鼻咽部症状较重,如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等,全身症状轻或无;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一般5~7天可自愈。
流行性感冒 该病起病急,有传染性,症状易变,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有畏寒、高热(39~40℃),全身不适,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头痛、头昏、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少痰。查体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潮红,鼻咽部充血水肿,肺下部有少量湿罗音或哮鸣音。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脓痰、铁锈痰、血痰、胸痛,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炎 发病季节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疱疹性咽峡炎 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表溃疡,周围环绕红晕。
咽结膜炎 发病季节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有咽痛,畏光,流泪,眼部发痒、发热等症状,病程约4~6天;咽腔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等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积极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要避免晚上工作过度。
治疗误区
乱吃抗生素 不少人只要一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多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环类为主。这些抗菌药物对细菌l生感冒有作用,但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作用。而绝大多数感冒是南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因此,感冒后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
拖着不看病 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忍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也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中耳炎等。特别是当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如对症用药后依然高烧不退,要及时去医院。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减弱,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
随便乱输液 和有的人拖着不治相反,也有些人觉得“感冒输液好得快”。其实,并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逐渐形成的疾病,不少人始发于青壮年,或始发于儿童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因此预防支气管炎必须从儿童开始。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将它消灭在萌芽时期,阻断该病的发展及转化,意义非常重要。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是本病的突出表现。感冒受凉症状加重,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管腔狭窄,可产生气喘症状,为黄色黏稠痰。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可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但如能早期治疗,消除或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袭,则可减缓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好。
如果不在早期积极治疗,一旦发生严重的肺气肿和肺心病,则预后欠佳。因此积极规范、合理的治疗,有针对性的预防,饮食的调养十分重要。
诱发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致病因子(如吸烟、微生物感染、空气污染物等)的接触时间也越长;年龄越大,肺功能日益减退,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逐渐减退。
气象条件 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多与受凉与冷空气有关。
营养条件 营养条件差,蛋白质摄入不足,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低,造成抵抗微生物的抗体形成少,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发病因素
外因 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其他(如冷空气)等。
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老年人体质差、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减弱,呼吸道更易反复感染,并且每感染一次,肺功能损伤加重一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病理改变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亢进(痰多),以及支气管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变薄,管腔狭窄等(劳力时喘气)。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冷空气等更易刺激有病理改变的呼吸道,致使慢性支气管炎呈进行性发展。
诊断
每年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三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以上。
每年发病不足三个月,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者也可诊断。
能够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
分型
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咳嗽、 咳痰。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除咳嗽、咳痰外还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
分期
急性发作期 一周内咳、痰、喘中任一项加重,或伴有发热、脓痰等炎症表现。
慢性迁延期 伴有或不伴有喘息等症状迁延一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 经治疗或自行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咳嗽、少量咳痰,保持在两个月以上者。
肺气肿
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末端的细支气管和远端的气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简单地说,肺气肿就是肺内残存的气体过多,肺像被吹胀了一样。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和容积增大,出现气道通气功能障碍。按发病原因,肺气肿可分为: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
病因
绝大部分阻塞性肺气肿是在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形成的,小部分是由哮喘发作而来。发病过程可表示为: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产生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阻塞性肺病。
吸烟 长期吸烟是引起肺气肿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地区肺气肿发病率比污染较轻地区高。
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肺气肿的发生有关。反复感染会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管壁增厚狭窄,导致气道阻塞。
表现症状
慢性咳嗽为首发症状,起初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后加重早晚或整日咳嗽,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
部分病人特别是重度病人有喘息、胸部紧闷感,常于劳力后发生。
晚期病人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差,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特别提醒
有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当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时要警惕是否患有肺气肿。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包括体征、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肺气肿最常见的原发病,预防和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发病,是控制肺气肿病程演变最关键的环节。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尤为重要。
增强营养,改善营养状态肺气肿病人负荷重、能耗大,常因缺氧、心衰等进食少,多数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损害呼吸功能,削弱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差,所以增强营养摄入、改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加强呼吸肌的锻 炼练呼吸操,深缓腹式呼吸有利膈肌锻炼,防治膈肌疲劳和萎缩,增强肺泡通气量。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理,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减轻,减少疾病复发,甚至不复发,达到完全缓解、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肺心病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肺部胸廓和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就是本病演变的三个阶段。
表现症状
根据其病情的轻重,分为功能代偿期与功能失代偿期两个阶段。
功能代偿期 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是病人共有症状,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可有心前区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绀现象。
功能失代偿期 在功能代偿期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表现。
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明显的发绀、气急、胸闷、烦躁等,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加重时,则出现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语音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双手扑翼样震颤等,甚至昏迷。
心力衰竭:心悸、发绀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出现腹水及双下肢水肿,重则全身水肿,少尿或无尿。
西医治疗
肺心病的治疗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
缓解期治疗 进行耐寒及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中医药治疗。
急性期治疗 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消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治疗等。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控制心率失常:消除病因,控制感染、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及处理并发症等。
中医治疗
按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
肺肾气虚型 偏寒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偏热者宜清热化痰佐以平喘。
心肺肾阳虚水泛型 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
痰浊闭窍型 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
元阳欲绝型(休克) 需加回阳救急汤、独参汤等。
热瘀伤络型(伴出血倾向) 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此外,气虚津伤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肺心病患者不宜应用抗生素长期预防。要注重功能代偿期的治疗,以中医固本为主,用内病外治、外埋内疏、内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阻止、逆转病情进行性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一肺气肿一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性发展的结果。部分慢性持续性哮喘可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因此,阻断、逆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发病进程十分重要。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每以寒冷刺激或劳累抵抗力下降而诱发,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常见表现
普通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局部鼻咽部症状较重,如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等,全身症状轻或无;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一般5~7天可自愈。
流行性感冒 该病起病急,有传染性,症状易变,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有畏寒、高热(39~40℃),全身不适,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头痛、头昏、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少痰。查体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潮红,鼻咽部充血水肿,肺下部有少量湿罗音或哮鸣音。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脓痰、铁锈痰、血痰、胸痛,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炎 发病季节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疱疹性咽峡炎 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表溃疡,周围环绕红晕。
咽结膜炎 发病季节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有咽痛,畏光,流泪,眼部发痒、发热等症状,病程约4~6天;咽腔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等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积极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要避免晚上工作过度。
治疗误区
乱吃抗生素 不少人只要一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多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环类为主。这些抗菌药物对细菌l生感冒有作用,但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作用。而绝大多数感冒是南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因此,感冒后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
拖着不看病 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忍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也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中耳炎等。特别是当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如对症用药后依然高烧不退,要及时去医院。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减弱,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
随便乱输液 和有的人拖着不治相反,也有些人觉得“感冒输液好得快”。其实,并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逐渐形成的疾病,不少人始发于青壮年,或始发于儿童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因此预防支气管炎必须从儿童开始。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将它消灭在萌芽时期,阻断该病的发展及转化,意义非常重要。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是本病的突出表现。感冒受凉症状加重,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管腔狭窄,可产生气喘症状,为黄色黏稠痰。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可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但如能早期治疗,消除或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袭,则可减缓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好。
如果不在早期积极治疗,一旦发生严重的肺气肿和肺心病,则预后欠佳。因此积极规范、合理的治疗,有针对性的预防,饮食的调养十分重要。
诱发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致病因子(如吸烟、微生物感染、空气污染物等)的接触时间也越长;年龄越大,肺功能日益减退,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逐渐减退。
气象条件 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多与受凉与冷空气有关。
营养条件 营养条件差,蛋白质摄入不足,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低,造成抵抗微生物的抗体形成少,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发病因素
外因 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其他(如冷空气)等。
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老年人体质差、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减弱,呼吸道更易反复感染,并且每感染一次,肺功能损伤加重一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病理改变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亢进(痰多),以及支气管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变薄,管腔狭窄等(劳力时喘气)。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冷空气等更易刺激有病理改变的呼吸道,致使慢性支气管炎呈进行性发展。
诊断
每年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三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以上。
每年发病不足三个月,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者也可诊断。
能够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
分型
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咳嗽、 咳痰。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除咳嗽、咳痰外还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
分期
急性发作期 一周内咳、痰、喘中任一项加重,或伴有发热、脓痰等炎症表现。
慢性迁延期 伴有或不伴有喘息等症状迁延一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 经治疗或自行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咳嗽、少量咳痰,保持在两个月以上者。
肺气肿
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末端的细支气管和远端的气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简单地说,肺气肿就是肺内残存的气体过多,肺像被吹胀了一样。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和容积增大,出现气道通气功能障碍。按发病原因,肺气肿可分为: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
病因
绝大部分阻塞性肺气肿是在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形成的,小部分是由哮喘发作而来。发病过程可表示为: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产生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阻塞性肺病。
吸烟 长期吸烟是引起肺气肿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地区肺气肿发病率比污染较轻地区高。
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肺气肿的发生有关。反复感染会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管壁增厚狭窄,导致气道阻塞。
表现症状
慢性咳嗽为首发症状,起初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后加重早晚或整日咳嗽,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
部分病人特别是重度病人有喘息、胸部紧闷感,常于劳力后发生。
晚期病人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差,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特别提醒
有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当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时要警惕是否患有肺气肿。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包括体征、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肺气肿最常见的原发病,预防和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发病,是控制肺气肿病程演变最关键的环节。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尤为重要。
增强营养,改善营养状态肺气肿病人负荷重、能耗大,常因缺氧、心衰等进食少,多数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损害呼吸功能,削弱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差,所以增强营养摄入、改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加强呼吸肌的锻 炼练呼吸操,深缓腹式呼吸有利膈肌锻炼,防治膈肌疲劳和萎缩,增强肺泡通气量。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理,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减轻,减少疾病复发,甚至不复发,达到完全缓解、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肺心病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肺部胸廓和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就是本病演变的三个阶段。
表现症状
根据其病情的轻重,分为功能代偿期与功能失代偿期两个阶段。
功能代偿期 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是病人共有症状,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劳动耐力下降,可有心前区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绀现象。
功能失代偿期 在功能代偿期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表现。
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明显的发绀、气急、胸闷、烦躁等,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加重时,则出现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语音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双手扑翼样震颤等,甚至昏迷。
心力衰竭:心悸、发绀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出现腹水及双下肢水肿,重则全身水肿,少尿或无尿。
西医治疗
肺心病的治疗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
缓解期治疗 进行耐寒及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中医药治疗。
急性期治疗 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消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治疗等。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控制心率失常:消除病因,控制感染、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及处理并发症等。
中医治疗
按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
肺肾气虚型 偏寒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偏热者宜清热化痰佐以平喘。
心肺肾阳虚水泛型 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
痰浊闭窍型 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
元阳欲绝型(休克) 需加回阳救急汤、独参汤等。
热瘀伤络型(伴出血倾向) 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此外,气虚津伤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肺心病患者不宜应用抗生素长期预防。要注重功能代偿期的治疗,以中医固本为主,用内病外治、外埋内疏、内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阻止、逆转病情进行性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