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涉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本文针对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技能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手段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它融机、电、液、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是就业领域最宽专业之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正是这样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如何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核心能力,我们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2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了PLC技术、电机与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机械拆装技术、触摸屏与组态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从事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的基本职业技能。
3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3.1 课程设计理念
对照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通过合作论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生产线设备维修维护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从事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的基本职业技能,同时将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训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贯彻工学结合课程理念,针对企业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检测维护的需求,按照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设备调试员的行业标准,融入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以岗位需求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职业素养、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以简易组装件生产自动线的零配件安装、元器件检测、运行调试到正常运转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THJDAL-3型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装置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以职业标准为参考,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
4 教学组织与实施
4.1 教学内容选择方案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学生必须了解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产品被加工的方式,认识生产线的结构、运动、驱动、传感、控制方式,能够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安装、编程、调试、故障诊断和排除,是机械、电器、电子、气动、机械手和PLC控制等技术的综合。
4.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根据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模块,对照课程目标要求,归纳总结了6个学习项目,分别为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整机调试。每个阶段完成一定的模块,由于有些模块包含很多工序,所以得一步一步来。隨着每道工序的进行,学生会学到很多技术和技能。
4.3 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我们职院学生心理、身体、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现状和需求本课程主要采取了如下教学法。
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补充。
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电工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以就业为导向,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项目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每三或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4.4 考核评价
该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是前五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权重进行累计,每个项目的考核都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共同组成,每个项目都从专业知识、方法能力、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考核。
终结考核是安排在学期末的一个综合性考核,因为本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多门学科技术,尤其是最后的项目涉及到工业网络通信和组态技术,所以终结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
5 课程教学实施中应重视的问题
5.1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课程在实施时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模式,学生对每个项目要亲自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5.2 创新教材体系
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机电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反映当前的工艺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5.3 将职业资格考试和企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
围绕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企业考核标准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为学生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应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导向,并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深化地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课程只有贴近企业需求,体现高职特色,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更快、更好、更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波,张君薇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l(2):22—25
[2]吕景泉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它融机、电、液、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是就业领域最宽专业之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正是这样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如何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核心能力,我们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2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了PLC技术、电机与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机械拆装技术、触摸屏与组态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从事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的基本职业技能。
3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3.1 课程设计理念
对照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通过合作论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生产线设备维修维护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从事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的基本职业技能,同时将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训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贯彻工学结合课程理念,针对企业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检测维护的需求,按照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设备调试员的行业标准,融入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以岗位需求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职业素养、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以简易组装件生产自动线的零配件安装、元器件检测、运行调试到正常运转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THJDAL-3型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装置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以职业标准为参考,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
4 教学组织与实施
4.1 教学内容选择方案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学生必须了解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产品被加工的方式,认识生产线的结构、运动、驱动、传感、控制方式,能够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安装、编程、调试、故障诊断和排除,是机械、电器、电子、气动、机械手和PLC控制等技术的综合。
4.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根据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模块,对照课程目标要求,归纳总结了6个学习项目,分别为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整机调试。每个阶段完成一定的模块,由于有些模块包含很多工序,所以得一步一步来。隨着每道工序的进行,学生会学到很多技术和技能。
4.3 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我们职院学生心理、身体、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现状和需求本课程主要采取了如下教学法。
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补充。
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电工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以就业为导向,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项目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每三或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4.4 考核评价
该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是前五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权重进行累计,每个项目的考核都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共同组成,每个项目都从专业知识、方法能力、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考核。
终结考核是安排在学期末的一个综合性考核,因为本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多门学科技术,尤其是最后的项目涉及到工业网络通信和组态技术,所以终结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
5 课程教学实施中应重视的问题
5.1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课程在实施时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模式,学生对每个项目要亲自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5.2 创新教材体系
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机电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反映当前的工艺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5.3 将职业资格考试和企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
围绕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企业考核标准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为学生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应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导向,并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深化地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课程只有贴近企业需求,体现高职特色,才能使高职教育得到更快、更好、更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波,张君薇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l(2):22—25
[2]吕景泉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