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孔子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诺贝尔奖获得者会集巴黎共同发表了这个令人深省的宣言。孔子乃“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其人、其思、其智、其性,绝不是一遍两遍就能读懂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孔子智慧,我们也将会更多的受益于他;在崇尚人文回归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孔子,因为圣人的灵魂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让我们难以忘却!
  【美文欣赏一】
  獨步阙里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子贡
   清晨的阙里,人迹寥寥。一道四个石龟托起的牌坊门兀立了两千多年,相隔不远有一个古老的钟鼓楼,一样的沉默。
   我独步于这个孔子母子生活过的简陋小巷,想象着母子二人贫寒而快乐的日子,感慨颇多。阙里一侧连着孔庙,一侧接着孔府,我蓦然想到了两个词语:高贵和富贵。
   是的,你只要来到了阙里旁的孔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文化的尊贵。
   走上一条古老的林道路,两侧的松柏无言相伴,纹路凸显的树干写尽了历史的沧桑,几棵枯木老而不死,依旧支撑着圣人的天空。穿过两道厚厚的明城墙,来到了孔庙门前。这里没有皇家大院的富丽和威仪,石桥,流水,老槐,垂柳,大红色的木栅栏门,也许这种寻常家居的味道,才应该是原生态的孔子。平和而亲切,温良也睿智,于举手投足间,于日常琐屑中,随意挥洒着人性和智慧的吉光,体现着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高贵不是高高在上,孔子的高贵光亮而不耀眼。
   孔子给人的感觉确是这样的,不管布衣蓝衫还是峨冠博带,你都可以走到孔子的身边。就如同孔庙内参天挺拔的古松,你可以站在它的身边,但你必须仰视它,然后发出如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样的慨叹。
   孔府墙外有两个小牌楼,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我想,当地位显赫的官员从高头大马下来,敛声屏气谦恭走过孔庙门口,这就是文化高贵的魅力。
   历史上曾有十二位皇帝在泰山祭天后前来祭孔,并亲笔题写很多碑文。余秋雨说他们“同时祭奠了两座泰山”,孔子这座泰山更高大,因为他是属于世界的。
   我在一块巨大的御碑前站住,这是一块成化碑,是明宪宗皇帝朱建深于成化四年亲笔书写的碑文。我细细看去:“朕惟孔子之道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读到此,我笑了。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历代帝王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无非是一己之私,为他们家的江山,为他们的统治服务,不管是“儒法互用”还是“儒道互补”,实际上都不同程度扭曲了原典儒学的内涵。孔子是人性的,人文的,他超越了时空历时两千五百年不衰,恰是因为他超越了小我,面向人类,面向世界。朝代有更替,世事有更新,唯有孔子及其文化万古不衰,历久弥新。
   客观地说,帝王位尊碑大,热闹了孔庙,也抬高了孔子的文化地位。但当帝王膜拜于圣人足下,高大的反而矮小了,矮小的却与日月争辉。这就是高贵,心灵的高贵,文化的高贵啊!
   孔庙内的大成殿是全国三大殿之一,正中间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上方有两块横匾,一块是康熙题写的“万世师表”,另一块是光绪题写的“斯文在兹”,两侧的廊柱是乾隆题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下联是:教秉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有意思的是上联的“鬼”和下联繁体的“师”都少了一撇,旁边的导游小姐说,“鬼”少撇,暗合 “子不语乱、力、怪、神”,也体现他“敬鬼神而远之”的智慧。“师”少一撇暗合“圣人无常师”,也有圣人面前无人敢称师之意。
   烧香膜拜的人很多,我忽然想起很生动的一幕:朋友家那个噶咕的小子来到孔子像前,调皮地说:“让咱来给二哥翻个跟头。”随即猴子一样翻腾。一脸虔敬的游客,一身活泼的孩子,不知孔子在世,会更欣赏哪一个?
   徘徊阙里,行走在高贵和富贵之间,我在触摸真实的孔子的脉搏。孔子驾车从两千五百年前匆匆走过。车过处,遗一木铎。
  【赏析】
   与作者一起徘徊阙里,我们也仿佛触摸到一个真实孔子的脉搏:平和亲切、温良睿智,于举手投足间,于日常琐屑中,随意挥洒着人性和智慧的吉光,体现着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与文化的高贵;即使是帝王将相都将拜倒在他的脚下,聆听圣人智慧的“真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思考题】
   1.作者独步阙里,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形象”?
   2.结合全文谈谈,面对“一脸虔敬的游客,一身活泼的孩子”,孔子会更欣赏哪一个?
  【美文欣赏二】
  孔子的“激进”
  今人看孔子,多见其“复古”,见其“守旧”,其实,回到2500年前,孔子却属激进一派。他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有“不同政见”,还能看到未来。
   春秋之际,诸侯们一心想的是争霸天下,谋士们建言献策,谈的都是如何富国强兵。诸子百家中,兵家讲攻伐之道,法家说刑罚治国,墨子“非攻”,研究的却是攻城之术,要“以战止战”,就连老子的《道德经》,虽为道家经典,“无为”中也暗含着“帝王术”。这其中,只有孔子的政见卓然不同。他说,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绝非“大道”,“仁政”才是“大道”。
   可惜,没有君王愿走他的“大道”。君王自有君王的道理,但孔子不肯放弃自己的理念。“仁政”之路在鲁国行不通,他便毅然辞别父母之邦,周游列国,游说每一位可能给他机会的诸侯,甚至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与海”的毒誓。这完全是一个流亡者的作为,没有一点忠臣的样子。显然,他忠于的是自己的理念,而不是各国的国君。
   孔子不仅执著于自己的理念,还将“仁政”上升为“大道”行于天下的“天意”,并以“天意”来抗衡君王的“寡人之志”。正是这高悬于所有君王头上的“天意”,将君王们置于被衡量和被评判的地位,千百年来,让皇权威压下的儒生士子,多少有一点抗衡君王的精神武器。
   孔子的激进更体现在对“大同”之世的向往。他追寻的政治理想不是“天下一统”,而是“天下大同”。在这一点上,他比同时代人看得更远。
   “仁政”之路通往的就是天下“大同”。对此,《礼记·礼运篇》里有着详尽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大同”之世是一个托名于“复古”的未来社会,以“天下为公”为特征,人人都有生活保障,关爱他人,也被他人所关爱,有点社会主义性质,也有些“和谐社会”的色彩。
   对天下“大同”更深的体悟,是在《论语》“各言其志”一章。一天,孔子与子路、曾点、冉求、公西华等闲谈,让他们“各言其志”。子路抢先说,他能让弱国在三年里变为强国;冉求说,他能让穷国在三年里变为富国;公西华说,他更愿意主持宗庙祭祀,会盟典礼。待问到年纪稍长的曾点,曾点正在鼓瑟,一曲弹完,才缓缓答道,自己的志向,与上面三位有些不同。孔子鼓励道,不妨说出来,大家“各言其志”嘛。于是,曾点说出了自己著名的向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描述,让孔子喟然而叹:“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呵!
   孔子赞同曾点所言,深有意味。宋儒说,从曾点描绘的景象中,可以看出“尧舜气象”;近人也说,其中蕴涵“太平社会之缩影”。其实,更深一层说,在孔子看来,强兵也好,富国也好,文化建设也好,都是手段,人类文明社会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让人类回归最自然的嬉戏状态——就像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形容的那样:“人诗意地栖居”——那才是天下“大同”的最高境界。
   孔子为中国人提出的一个终极梦想。像所有理想主义者一样,他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窘境,但他一个人的“大同”之梦,历尽千载,超越时代,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并最终会成为全人类的梦想。
  【赏析】
   孔子效法先王之政,崇尚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之德,给人一派“复古”气象。本文作者反顾孔子时代,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一位“激进”的孔子形象,构思新颖,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让读者对孔子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正所谓,“孔子绝不是一遍两遍就能读懂的”,常读可常新。
  【思考题】
   3.孔子的“激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孔子赞同曾点所言,体现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思想?请简析。
  【参考答案】
  1.平和亲切、温良睿智的孔子;贫寒而快乐的孔子;万古不衰、历久弥新的孔子;心灵高贵与文化高贵的孔子。
  2.我认为孔子会更欣赏“一身活泼的孩子”。因为本文展现的是一位平和亲切、温良睿智、活泼快乐的孔子,体现着孔子的原生态,更符合孔子的心意,故由此推断。
  3.(1)孔子不仅执著于自己的理念,还将“仁政”上升为“大道”行于天下的“天意”,并以“天意”来抗衡君王的“寡人之志”。(2)孔子的激进更体现在对“大同”之世的向往,他追寻的政治理想不是“天下一统”,而是“天下大同”,比同时代人看得更远。
  4.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治理,治国平天下;而且从曾点描绘的景象中,可以看出“尧舜气象”,这才是天下“大同”的最高境界,从而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梦想,孔子赞同曾点所言,深有意味,体现的应是积极思想。
其他文献
契科夫,你是医生,  你习惯了病人的痛苦与呻吟,  你为何把听诊器又贴近了社会的内心?    托尔斯泰说,  契诃夫这个人很怪,  他将文字随便丢来丢去地就写成了一篇小说。  你说,形象必须一下子,  在一秒钟里,印进人的脑筋。  你高高举起的手术刀,  已经深深插入病者的肝胆骨筋。    你望闻问切,  关注底层生活的细真。  你捡起了撒落一地的醋栗,  商店也没精打采饥饿无神。  那一个小丑演
期刊
一男一女相恋,爱情明澈美丽如空山春雨、夏日木叶。正待成其好事,忽然飞来横祸,不可抗力像南风卷集沙土,遮天蔽日。尘埃落定后,男蓦然发现,该女已嫁做人妻。   这剧情,韩剧日漫寻常见,苦情歌里几度闻。虽然烂大街,但爱这玩意的非只下里巴人。大师们品位高,格外反感搬弄俗套。但最后,还是会颤抖着那些渴望不朽的笔尖,写下这狗血的剧情: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柯希莫在树上,目送薇莪拉嫁作了公爵夫人。 
期刊
读书,做人  我一向认为,在书海遨游过的人,至少不会泯灭所有的良知。书籍是那样一种精灵,它总会留给我们一些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触动的东西,它在不知不觉中输给我们正义和友善,它让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始终揣着一份真诚和信任。不是吗?冰心老人为什么到晚年还保留着那份童真童稚呢?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依然为什么(“为什么”,多余)还能交出真心呢?书籍对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你历尽沧桑
期刊
童年是一本书,书里有令人难忘的人和事;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描绘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无限的幸福与欢乐。回首过去,童年就像一个真实的梦,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身处童年,总有一些往事让我们无法释怀,那或激动或幸福或痛心的瞬间被封存在记忆的深处,成为永恒。悲伤时,我们想起它,泪水会露出微笑;苦痛时,我们想起它,伤心会快速跑远;孤独时,我们想起它,情感会找到坐标。关于童年,我们怀念着、思索着、
期刊
【核心提示】    影视中的爱情总是浪漫光明的。无论是奔走在“脱光”路上的剩男剩女,还是挣扎在房子车子问题上的裸婚青年,抑或过着双城生活的小两口,到最后,总能获得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故事里的无奈,故事里的温情,故事里那些生龙活虎的日子,令人期待。我们对着电视机傻笑,坐在电影院里默默流泪,是因为在2011年这些热播的家庭情感类影视作品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现实远比虚构的故事更精彩
期刊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
期刊
《黄金格作文》的广告词上说:这是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中师大一附中教师胡国根据中小学生写作特点,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融合35年教学经验,独创的一套“按格写作”方法。此书近日在各大媒体大做广告。说可以“让学生八天写出高分作文,两天让你立意高、远、雅,两天让你思维快、畅、好,两天让你语言美、鲜、活,最后两天一总结,就能快速写出高分作文”。“黃金格”之“格”好比“菜谱”,厨师也得看着菜谱
期刊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领导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认真阅读材料
期刊
村南坡地上斜歪歪地长着一棵老芒果树,好像当初栽种时没精心扶正似的。关于这棵芒果树,听老辈人说,而老辈人听老辈人说,总而言之几代相传啦,这是棵邪树,果子是万万不能吃的,你要是管不住嘴,把它吃进肚子里去,这下好了,第二天睡醒,你摸摸脑壳看,它说长在你额头中间——一只跟芒果大小的肉果子!   老辈人的话总不会错的。   你要是吃错了药说不信,村里辈分最高的大缠公就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很早以前,也是有
期刊
【易错字形】额手称庆(额首称庆)  【高考回顾】2011山东:额手称庆;2006山东:额手称庆;2006全国1:额手称庆;2009重庆:额手称庆(额首称庆)。  【特色助记】额,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手”,是指以手加额,即把手放在脑门子上,这是人们在表示庆幸时的一种常见动作。首,本义为头,引申指最上面的、最前面的。“额首”, “首”如果指头,额、首形成了包容关系,在逻辑上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