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地方经济为服务主体的教育力量,其发展必须适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二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双方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南充市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与高职教育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互动;南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今后重点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进程中,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因此,高职教育应围绕现代产业建设和升级优化的人才需求,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结构,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针对本地区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课题组负责人利用基层工作经验,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得出一些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市场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其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都受市场需求影响及支配。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缺少市场理念,如何使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已逐渐放缓,更需要教育体系发挥促进作用,以加快我国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步伐,保证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发展。因此,当前的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教育中应引入市场机制,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使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互协调配合,避免因单方面作用过强影响整体的协调发展,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确保高职教育目的的实现,从而实现二者协调、全面发展。
二、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高职教育是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的教育体系,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关联度较高,可以说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没有地方经济的支持和需要,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基础,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都应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高职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对改善学生入学、就业,一定程度地解决“三农”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1、高职教育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能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使其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方式为企事业和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也可以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3、高职教育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平台
高职教育可以发挥技术和信息平台作用,为技术的创新、交流、转化和贸易提供人才和设备支持;还可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作用,研发先进的工艺、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另外,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可以提供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等献计献策,从而有效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 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首先,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质量。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就业市场变大,高职教育就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地方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高职教育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教育投入也会随之加大,教学条件也会随之改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最后,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和质量,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不仅要完成本职岗位任务,还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教育积极转变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现状
(一)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南充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2012年南充市GDP为1029.4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五,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300亿元。近年来,南充市围绕川东北区域中心、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目前已经有八百余家企业落户“9+3”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外来投资形成上规模的基础平台。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28.6亿元、增幅11%、全省排名第五、川东北位次第一;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则达到了1455亿元、增幅7.5%、全省位次第五、川东北第二;2015年预计涨幅为7.5-8%。由此可见,南充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保持了持续上涨的态势。
(二)高职教育发展状况
近年来,南充高职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已有五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一所地方独立设置院校(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和四所普通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举办的高职院校。因此,南充市辖区内的高职教育无论从数量再到质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高职教育的支持。南充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资金、就业等支持,而高职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资源难题和专业技术难度,可以说二者处于良好的互动发展态势。
一方面,南充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支持。从“十一五”规划以来,南充市的高职院校为三环电子、华塑建材等企业提供千余人次的技术支持,2012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三环电子提供了二百名专业人才,不仅节省了企业的招聘、培训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规范、系统的教育还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南充市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就包括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石化、汽车、物流、能源、农产品加工、机电、服务业等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如资金、就业等支持。南充市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得到扩充和提升,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物流管理、食品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等专业发展很快,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财力支持。
(四)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说,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处于良好的态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南充市高职教育的发展还表现出滞后,尤其在南充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探究应如发展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南充市的高职院校要么由中专学校组建合并而成,要么是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基础较为薄弱,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定位也不准确,办学功利性较大,而且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基础设施建设暂时还不够全面,实习实训条件基础薄弱。课程安排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有的课程专业设置盯着热门、急需专业而忽略了办学条件和考察调研,不愿意设置第一产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专业结构趋同性较为严重,办学质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重复培养也导致学生毕业后对口的工作不太好找。例如当前仅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畜牧兽医等农林牧渔类专业,许多急需的专业没有设置,一些热门的专业又大量重复设置,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其次,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尚未能够建立起真正完善、长久的合作机制。目前南充市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力度虽然不断增强,也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但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较少,导致学校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适合的人才,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企业人才短缺,无法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再次,企业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高职教育中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强调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课程专业的设置需要企业的参与,然而企业在这些方面普遍表现的都不够积极热情。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近期效益,不少企业由于校企合作需要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又得不到明显的近期效益,对校企合作采取消极态度,这迫使高职院校走出去与外地企业联姻,例如西华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东莞、深圳等地与企业合作办学。
最后,政府职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监督指导,目前南充市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重视,然而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还未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指导和扶持,对校企合作的鼓励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导致了“校热企冷”的状况出现。 企业缺少合理的补偿和税收激励,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扩大和高就业率,对科技研发与技术培训关注度不高,课程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四、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式
鉴于目前南充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普遍还存在企业参与性不高、政府保障措施缺失、高职教育发展滞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市属院校经费不足等问题,就需要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尤其要注意完善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致力于建立现代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强化地方教育特色,打造高职教育龙头,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同互动发展。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与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拓展思路,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等、靠、要”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求信息,树立服务意识,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清晰地理解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比如,南充市的高职院校应抢抓蓬安工业园区等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积极主动出击,将自身发展与建设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
其次,高职院校应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传统专业,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拓新专业。专业的设置必须契合实际需要,适应现有的办学条件,经过认真调研论证。课程专业的设置应参考企业、行业的意见,同时要注意广泛、持续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才能避免人才培养滞后,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密切校企关系。例如南充市的高职院校可以与燕京啤酒、畅丰车桥、三环电子、中盐银港、华塑建材、汇源果汁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还可以借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功能作用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人力资源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丰富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 (二)政府的扶持与指导
首先,政府部门要将高职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高职教育发展,开拓投入渠道,对高职教育提供舆论、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
其次,政府部门要对高职教育进行业务指导,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例如政府可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探讨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问题,还可以引导院校集中资源强化教育特色。
再次,政府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予鼓励和政策支持,使校企双方利益达到均衡,通过政校企三联动深化校企合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合南充市实例分析了二者互动发展现状与新型互动关系建立的途径,对高职教育改革与优化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南充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6.
[2]白芙蓉.浅谈高职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服务[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6.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61-66.
[4]霍蓉光,任丽娟.河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4.
[5]王翠云.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2):31-32.
[7]万伟平,李森,王贵兰.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7-18.
本文系四川省南充设点社会科学联合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以南充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NC2013B047。
作者简介:王爱华(1972—),女,四川蓬安人,副教授,南充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互动;南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今后重点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进程中,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因此,高职教育应围绕现代产业建设和升级优化的人才需求,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结构,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针对本地区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课题组负责人利用基层工作经验,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得出一些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市场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其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都受市场需求影响及支配。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缺少市场理念,如何使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已逐渐放缓,更需要教育体系发挥促进作用,以加快我国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步伐,保证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发展。因此,当前的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教育中应引入市场机制,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使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互协调配合,避免因单方面作用过强影响整体的协调发展,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确保高职教育目的的实现,从而实现二者协调、全面发展。
二、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高职教育是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的教育体系,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关联度较高,可以说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没有地方经济的支持和需要,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基础,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都应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高职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对改善学生入学、就业,一定程度地解决“三农”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1、高职教育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能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使其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方式为企事业和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也可以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3、高职教育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平台
高职教育可以发挥技术和信息平台作用,为技术的创新、交流、转化和贸易提供人才和设备支持;还可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作用,研发先进的工艺、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另外,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可以提供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等献计献策,从而有效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 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首先,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质量。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就业市场变大,高职教育就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地方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高职教育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教育投入也会随之加大,教学条件也会随之改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最后,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和质量,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不仅要完成本职岗位任务,还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教育积极转变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现状
(一)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南充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2012年南充市GDP为1029.4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五,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300亿元。近年来,南充市围绕川东北区域中心、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目前已经有八百余家企业落户“9+3”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外来投资形成上规模的基础平台。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28.6亿元、增幅11%、全省排名第五、川东北位次第一;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则达到了1455亿元、增幅7.5%、全省位次第五、川东北第二;2015年预计涨幅为7.5-8%。由此可见,南充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保持了持续上涨的态势。
(二)高职教育发展状况
近年来,南充高职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已有五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一所地方独立设置院校(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和四所普通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举办的高职院校。因此,南充市辖区内的高职教育无论从数量再到质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高职教育的支持。南充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资金、就业等支持,而高职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资源难题和专业技术难度,可以说二者处于良好的互动发展态势。
一方面,南充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支持。从“十一五”规划以来,南充市的高职院校为三环电子、华塑建材等企业提供千余人次的技术支持,2012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三环电子提供了二百名专业人才,不仅节省了企业的招聘、培训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规范、系统的教育还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南充市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就包括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石化、汽车、物流、能源、农产品加工、机电、服务业等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如资金、就业等支持。南充市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得到扩充和提升,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物流管理、食品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等专业发展很快,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财力支持。
(四)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说,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处于良好的态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南充市高职教育的发展还表现出滞后,尤其在南充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探究应如发展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南充市的高职院校要么由中专学校组建合并而成,要么是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基础较为薄弱,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定位也不准确,办学功利性较大,而且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基础设施建设暂时还不够全面,实习实训条件基础薄弱。课程安排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有的课程专业设置盯着热门、急需专业而忽略了办学条件和考察调研,不愿意设置第一产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专业结构趋同性较为严重,办学质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重复培养也导致学生毕业后对口的工作不太好找。例如当前仅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畜牧兽医等农林牧渔类专业,许多急需的专业没有设置,一些热门的专业又大量重复设置,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其次,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尚未能够建立起真正完善、长久的合作机制。目前南充市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力度虽然不断增强,也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但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较少,导致学校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适合的人才,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企业人才短缺,无法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再次,企业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高职教育中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强调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课程专业的设置需要企业的参与,然而企业在这些方面普遍表现的都不够积极热情。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近期效益,不少企业由于校企合作需要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又得不到明显的近期效益,对校企合作采取消极态度,这迫使高职院校走出去与外地企业联姻,例如西华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东莞、深圳等地与企业合作办学。
最后,政府职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监督指导,目前南充市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重视,然而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还未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指导和扶持,对校企合作的鼓励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导致了“校热企冷”的状况出现。 企业缺少合理的补偿和税收激励,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扩大和高就业率,对科技研发与技术培训关注度不高,课程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四、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南充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式
鉴于目前南充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普遍还存在企业参与性不高、政府保障措施缺失、高职教育发展滞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市属院校经费不足等问题,就需要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尤其要注意完善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致力于建立现代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强化地方教育特色,打造高职教育龙头,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同互动发展。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与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拓展思路,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等、靠、要”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求信息,树立服务意识,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清晰地理解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比如,南充市的高职院校应抢抓蓬安工业园区等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积极主动出击,将自身发展与建设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
其次,高职院校应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传统专业,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拓新专业。专业的设置必须契合实际需要,适应现有的办学条件,经过认真调研论证。课程专业的设置应参考企业、行业的意见,同时要注意广泛、持续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才能避免人才培养滞后,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密切校企关系。例如南充市的高职院校可以与燕京啤酒、畅丰车桥、三环电子、中盐银港、华塑建材、汇源果汁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还可以借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功能作用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人力资源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丰富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 (二)政府的扶持与指导
首先,政府部门要将高职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高职教育发展,开拓投入渠道,对高职教育提供舆论、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
其次,政府部门要对高职教育进行业务指导,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例如政府可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探讨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问题,还可以引导院校集中资源强化教育特色。
再次,政府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予鼓励和政策支持,使校企双方利益达到均衡,通过政校企三联动深化校企合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合南充市实例分析了二者互动发展现状与新型互动关系建立的途径,对高职教育改革与优化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南充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6.
[2]白芙蓉.浅谈高职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服务[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6.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61-66.
[4]霍蓉光,任丽娟.河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4.
[5]王翠云.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2):31-32.
[7]万伟平,李森,王贵兰.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7-18.
本文系四川省南充设点社会科学联合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以南充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NC2013B047。
作者简介:王爱华(1972—),女,四川蓬安人,副教授,南充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