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化工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二者相辅相成。职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化工教学中,通过创设体现创新的情境,在欢乐中去感受和实践创新,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职教;化工;创新;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54-1
一、降低教学起点,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的信心不足,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自卑、排斥的心理,化工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职中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智力之母,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任务。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创新氛围,是高效课堂的首要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情感。职中学校化工教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已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化工教学的衔接,温故而知新。降低教学起点,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功感。这样不但降低学生对化工这一门学科的难度估计,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大大减少,而且信心大增,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职业中学化工的教学特点是实用性以及应用性强,这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讲解思路清晰、概念明确,还要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上。例如:在讲解伯努利方程公式的时候,如果学生对其推导感到难以理解,那么便明确指出只要牢记结论,掌握每个符号的意义,懂得运用即可。如果对公式进行逐步推敲,步骤繁琐,学生不但难以理解,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容易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创新思维
化工是一门以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它将基础学科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工业郭广昌中,是一门为化学工业生产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的课程。化工这一学科比较枯燥乏味,逻辑性也较弱,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强,大多数学生对其兴趣都不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建立在好奇心理基础上的兴趣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和衰退。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挖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充分展示化工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创新思维
对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了教学。化工专业课程比较枯燥乏味,通过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演示法、模拟法等等,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声音、光线、颜色等效果以图片、模拟、现象等多种形式展示,将内容具体化、简单化,课堂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多媒体用模拟的方式将许多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演示某些大型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例如:雷诺实验),显示某些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例如:蒸发器、精馏塔等等)。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参观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想熟练了解各种操作以及设备的原理,就离不开实践的观察。通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学到书本没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化工厂,学生可以清楚看到换热器、管道、阀门、反应罐以及反应塔等设备,针对实际设备与教科书进行对比,并且联想。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
五、实践教学
实践是化工的起源,也是学习化工的最终目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实践,从生活中入手,化工产品无处不在:酒精、农药、洗衣粉、牙膏等等,化工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中应注意多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工原理最新科技成果去刺激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从身边的化工产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动手做实验、观看影像、讨论等。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深入岗位进行亲身实践,请教师傅和教师现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和补充。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笑话所学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实践教学具有灵活机动、见效快的特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快速熟悉和掌握化工的应用,让学生在理论的认识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固。
[参考文献]
[1]王振中.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关键词:职教;化工;创新;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54-1
一、降低教学起点,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的信心不足,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自卑、排斥的心理,化工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职中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智力之母,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任务。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创新氛围,是高效课堂的首要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情感。职中学校化工教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已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化工教学的衔接,温故而知新。降低教学起点,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功感。这样不但降低学生对化工这一门学科的难度估计,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大大减少,而且信心大增,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职业中学化工的教学特点是实用性以及应用性强,这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讲解思路清晰、概念明确,还要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上。例如:在讲解伯努利方程公式的时候,如果学生对其推导感到难以理解,那么便明确指出只要牢记结论,掌握每个符号的意义,懂得运用即可。如果对公式进行逐步推敲,步骤繁琐,学生不但难以理解,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容易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创新思维
化工是一门以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它将基础学科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工业郭广昌中,是一门为化学工业生产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的课程。化工这一学科比较枯燥乏味,逻辑性也较弱,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强,大多数学生对其兴趣都不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建立在好奇心理基础上的兴趣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和衰退。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挖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充分展示化工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创新思维
对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了教学。化工专业课程比较枯燥乏味,通过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演示法、模拟法等等,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声音、光线、颜色等效果以图片、模拟、现象等多种形式展示,将内容具体化、简单化,课堂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多媒体用模拟的方式将许多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演示某些大型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例如:雷诺实验),显示某些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例如:蒸发器、精馏塔等等)。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参观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想熟练了解各种操作以及设备的原理,就离不开实践的观察。通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学到书本没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化工厂,学生可以清楚看到换热器、管道、阀门、反应罐以及反应塔等设备,针对实际设备与教科书进行对比,并且联想。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
五、实践教学
实践是化工的起源,也是学习化工的最终目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实践,从生活中入手,化工产品无处不在:酒精、农药、洗衣粉、牙膏等等,化工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中应注意多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工原理最新科技成果去刺激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从身边的化工产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动手做实验、观看影像、讨论等。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深入岗位进行亲身实践,请教师傅和教师现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和补充。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笑话所学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实践教学具有灵活机动、见效快的特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快速熟悉和掌握化工的应用,让学生在理论的认识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固。
[参考文献]
[1]王振中.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