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部美国人投拍的纪录片《南京》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看到了七十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给我们现今生活在欢乐祥和、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面向未来……
·影片主创人员表示拍摄《南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历史”
·影片制片人莱昂西丝表示:“这是被遗忘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这是大屠杀后,累累尸骨填满沟壑。 这是新华社刊发的一条消息。?
据悉:一部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记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南京》近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放映数日场场爆满,并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关注。
纪录片《南京》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该片以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暴行。
在纪录片的摄制过程中,摄制组工作人员辗转中日两国,采访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他们还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挖掘了许多记录当年日军南京暴行的珍贵胶片。
影片制片人特德·莱昂西斯前不久在其个人网页上说,这部纪录片在电影节上引起的巨大关注令他感到振奋,他希望影片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并希望这部影片的发行能引发更多电影人对那段历史的关注。
莱昂西斯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目前担任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
纪录片《南京》向全球控诉
据报道:中国与日本在地缘上是近邻,在文化传承和政经往来上,都有密切的关系。很不幸的是,日本自明治维新、锐意欧化之后,对于老大贫弱的中华古国,由鄙薄藐视,渐起侵夺凌辱之心。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召开所谓“东方会议”,实则密议大举侵华政策。是年7月25日,田中密折上奏,其中力言“开拓”满蒙,“以培养帝国恒久之荣华”,更强调“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狺狺狂言,令人发指。“奏折”因系密件,日人遂否认其存在。但覆按从1927年以来,八十年间重大事件,日方步步进逼,蚕食鲸吞,巧取豪夺,都摆脱不了田中奏折的阴影。说它并不存在,其谁能欺?
田中是以政友会总裁身分组阁,但也是退役的陆军大将,其心态和策略都反映日本军阀积极侵华的主张。就在田中奏折提出五年后,有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再过五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爆发。日本正要从满蒙、而华北、而并吞中国。八年血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可胜计,其中“南京大屠杀”,尤其是惨绝人其是惨绝人寰的浩劫。1937年12月13日日军冲入城内,经激烈巷战,全城沦陷,此后两个月内,日军展开疯狂屠杀暴行。
未及撤退的国军官兵,解除武装后,在长江江边被集体屠杀,更有平民妇孺老弱,也难逃毒手,被害人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日军为打击中国人抗日的决心,以种种比禽兽更凶残的手段,“杀以立威”;但这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国军民“和小日本鬼子拼到底”的斗志豪情,也为中日民族感情,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与鸿沟。
日军的暴行,有所谓“犬噬之刑”、“钓鱼之刑”、“烤猪之刑”,无不是极其残狠之能事,简直禽兽不如。
更有日本军官,以砍杀100人、150人为竞赛的消息,日本报界大事报导。国际救济团体曾向日军举出放火、掠夺、强暴、杀人等具体事例113件,严重抗议12次,日军不屑一顾,反将血淋淋的惨状摄成电影和照片,“表彰皇军的战果”。铁证如山,怎能狡赖!
“蒋介石秘录”在台湾与海外大量发行,日文版也风行一时。日本民间虽有“对不起中国人”的悔意,但当政者始终没有真正觉悟,没有像德国那样坦承二次大战期间的罪行,以致留下了难以修复的裂痕。
张纯如女士著“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为这场血淋淋的悲剧写下了完整真切的纪录。正是这本书再度引起国际人士的注意。美国线上(AOL)公司副总裁里昂西斯(Ted Leonsis)深为感动,出资200万美元,聘请名导演古腾塔(Bill Guttentag)执导,拍成以“南京”为名的纪录片,这部追怀惨史、悼念亡灵的影片,最近在犹他州“日舞影展”放映,大受欢迎。
我们怀念张纯如的健笔丹心,我们更感谢这几位国际友人出力出钱,办成了这件本来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办的事。我们有说不尽的感佩和惭愧。
有某些日本右翼分子,闻风而起,也要拍摄什么“南京真相”,存心掩饰罪行,混淆视听,历史不容扭曲,真相终必大白于天下。就像右翼到死都不承认有“田中奏折”,但日本几十年作的事,闯的祸,无一不与田中奏折若合符节。南京大屠杀死了几十万人,日本下一代能把它一笔勾销吗?(摘自美国《世界日报》社论)
美国导演拍南京大屠杀 准备今年公映
核心提示:美国一个阵容强大的电影制作班底正在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影片,准备今年(南京大屠经新闻》头版头条发表《美国拍摄反日电影》的文章,对影片将对日本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一个阵容强大的电影制作班底正在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影片,准备于今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正式公映。这个消息让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深感不安。日本《产经新闻》11月26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美国拍摄反日电影》的文章,对这部影片将对日本国际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制作南京大屠杀的影片,近来有一部名为《南京梦魇》的纪录片在美国各地热映50多场,反响强烈,该片也正在制作日语版本,准备明年推向世界。
南京大屠杀一直是日本右翼刻意回避甚至否认的历史事件,但现在的情况表明,国际上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讨论将使这些日本右翼越来越难堪。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决定拍摄南京大屠杀影片的过程:“两年前,莱恩塞斯坐着他的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游弋,突然在一份旧报纸上,他注意到一个名叫张纯如的华裔女子的讣告。此人是畅销书《南京大屠杀》的作者。这个故事让莱恩塞斯大为震惊,由于书中的情景在他脑中不断浮现,他掏出了支票簿。”
这位现年50岁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副总掏出2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摄制组,目前该片已经基本完成。影片的摄制组成员包括2003年以纪录片《双子座》一片赢得奥斯卡奖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曾获格莱美大奖的“摇滚皇帝”卢·里德,还有好莱坞的不少大腕人物都为该片出了力。
影片的主要情节是十几个西方人,包括几名美国传教士和一个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运用他们在南京的影响力,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莱恩塞斯坦承他想把该片做成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那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人如何从犹太人大屠杀中解救了很多人。
据莱恩塞斯本人说,中国制片人起初讨论过入股拍摄该片,但是,他认为如果这个故事由第三方来讲述,可信度会更高。他说:“中国人后来对我们的摄制组感觉不错,也喜欢我们的动机。他们也希望由西方人来讲述这个故事。”
影片预定在今年公映。莱恩塞斯说,中国中央电视台已经预先支付了“很大”一笔钱购买该片的播放权。他本人还希望把片子送到明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和5月的戛纳电影节去。
尽管有着很强的商业运作背景,但莱恩塞斯坚持把这一项目称做“爱的劳动”。他说,全世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这部影片的获利将用来建立一个基金,帮助那些受害者和他们的后代。
《产经新闻》忧心忡忡
这部名为《南京》的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引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高度紧张。《产经新闻》26日的文章忧心忡忡地表示,“虽说是纪实作品的体裁,但在史实认定上根据的是以‘反日历史观’著称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的那部《南京大屠杀》”,“一旦电影被公映,那围绕即将迎来70周年的南京事件以及历史问题,可能会对日本的国际立场造成极其深刻的影响”。
《产经新闻》另外引述“来自华侨消息人士的话”称,“莱恩塞斯于10月末作为嘉宾出席了美国东部马里兰州举行的纪念张纯如论文竞赛,透露了关于电影《南京》的制作情况”。《产经新闻》注释说,“这个论文竞赛是以美国为舞台进行反日宣传的中国人组织‘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主办的,共征集了430件参赛作品”。
针对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产经新闻》再三地诬蔑称,“书中很多事实和照片被指出存在错误”。
张纯如与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并称为美国时下最引人注目的三位华人青年。她出生于美国,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1997年,她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在美国出版,这是首部全面记录当年日军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曾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然在自己的轿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有推测认为,她自杀的原因很可能与撰写太多南京大屠杀血腥场面患上了抑郁症有关。
《南京梦魇》抢得轰动效应
其实,已经有一位美国电影人抢在莱恩塞斯之前,制作出了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梦魇》。最近该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门口和窗外都站满了人。当看到屠刀下的中国平民的尸体堆积成山,被强奸后的中国妇女被开膛破肚,进行杀人比赛后的日本军官在疯狂地狞笑,许多人边看边流泪哭泣,电影结束后,礼堂里往往安静极了,很多人一时忘记离开。
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是朗恩·乔瑟夫博士。他曾拍摄过纪录片《希特勒》,在电影界有一定名望。近日,乔瑟夫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谈到他的拍摄动机时,他说,25年前,他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段描写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感到无比震惊。他原本决定写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为此他花了20年的时间收集零零星星的资料。正当他准备动手写书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问世了。他看后,自觉超不过张纯如,于是改变主意,决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正式开拍,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影片由乔瑟夫博士的电影工作室和一家美国公司共同制作完成,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吴海燕担任了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影片制作所耗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来自于乔瑟夫自己的积蓄。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在洛杉矶中英文版分场试映式上,有好几位美国观众多次出席放映式,不仅观看英文版,还观什么观看那么多遍时,他们回答说,这是一部令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的电影,他们希望能够多和制片人交流,多了解这段历史。
乔瑟夫说,影片试映取得了成功后,他将1万个拷贝销售或赠送给了有关人士,另将500个拷贝分发给了美国大报。制作组目前正计划制作该片的日文版,除了寻找日裔制片人,还打算请日本一名著名演员做配音。乔瑟夫说,日本有关人士已向他表示,将在明年夏天在日本放映该影片。最近,还有人向他预订了10万张该影片日语版的DVD,准备在日本免费赠送。
日本被迫正视历史
今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对日本来说将是一个不容易过的坎。《产经新闻》担忧地说,“今年初上海《文汇报》曾报道说美国著名导演伊斯特伍德将制作一部名为《南京·圣诞节·1937》的电影,后证实没有此事。但面对南京事件70周年,据说中国国内外都要推出一些新作品”。
现在日本国内依然有两种声音,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组织、政客以及保守媒体否认二战侵华史实,至今仍在大肆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和“谎言”。同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有良知的人士为反对歪曲历史而大声疾呼,其中有学者、律师、普通民众,也有曾参与过战争并深感忏悔的日本老兵。他们竭力阻止各地学校采用“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右翼历史教材,帮助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通过法律手段与歪曲历史的右翼势力进行抗争,呼吁日本正视历史,对过去的错误行径作出诚恳的道歉。
美国医生制作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在美引发震动
朗恩·约瑟夫博士忐忑不安地走到荧幕前。已经开始打片尾字幕了,但观众席上仍然鸦雀无声。约瑟夫仔细瞧了瞧前排观众,他们脸上的震惊,与20多年前自己脸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可为什么没有其他反应呢?”约瑟夫有些紧张,“是不是这电影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半分钟后,字幕结束,全场突然炸开热烈的掌声。这个来自美国加州的心理医生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目光转移到吴海燕身上,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女助手也微笑的看着他,用劲地鼓掌。
这是2005年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首映时的情景。随后,制片人约瑟夫与助手吴海燕带着这部电影,先后在美国加州、纽约与华盛顿引发50余场震动。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ouT 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纳粹眼中的恶魔
“南京大屠杀不是噩梦的终结,而是一个开端,一个日本人企图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开端。”这个开端“有别于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暴行”。在短短八周内,全天24小时,日本人在南京轮奸妇女,活埋居民,进行杀人比赛,用刺刀刺死老人、婴儿与妇女,将活人推向火海烧死……南京陡然变成28万魂灵萦绕的地狱。
看着眼前的一切,日本人竟然在敞怀大笑,像是一群“精神错乱的魔鬼”!随后,他们的魔爪还伸向菲律宾、美国、荷兰、英国、韩国与苏联,夺走上万条生命。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而且是一场全人类劫难的开始,它是日本人虐杀其他民族的“热身练习”。日本民族注定是这场人类受难史的施害者,其命运根源于国内的天皇统治……
2005年3月,美国加州一个学术论坛上,约瑟夫博士发表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并说自己正在制作一部纪录片,来展现这场暴行与暴行发生的原因。这番演讲让台下的吴海燕为之一震,演讲者思考南京大屠杀的视角是她“前所未闻”的。
这个来美3年,刚获得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与亚太研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此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杀给她留下的印记几乎全是控诉。历史教科书与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纪录片里幸存者的指证等等,总结起来就是“悲惨”与“仇恨”两个词,是日本对中国欠下的血债。从来没有人像这位演讲者,超越中日两国间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从全球与人类的视野来向她展示这场劫难。
约瑟夫对这位中国女记者也充满兴趣。在演讲前一个月,他已开始按自己的思路,制作《南京梦魇》,同时打算做中文版本,争取片子能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不久,约瑟夫与吴海燕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配乐搜索、中文翻译、配音的工作交给她。
采访中,约瑟夫对此前媒体反复报道的“20年努力、10万美元投入”不愿赘述,相反,他强调自己“并非将所有心力投入于此(《南京梦魇》)”。这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的心理医生自称是个“贪婪的阅读者”与“二战史迷”,在他看来,二战是一嘲善与恶的较量”,而他一直着迷于对恶之本源的探寻。2004年,他拍了《希特勒日记》,在美国几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颇高。
他说,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这场屠杀的史料,里面的文字与图片让他震惊,“天哪!日本人杀了人还笑得那么开心1
这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对这个民族感到不可思议。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此后,约瑟夫开始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事实渐渐清晰起来。一次,他看到一份史料,发现就连纳粹也将日本人形容为“恶魔”。他开始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且“有别于其他所有暴行”的研究样本。
全人类的劫难
虽然约瑟夫事先声明,“做助手没有任何报酬”,但吴海燕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认为,除了对这位知识广博的美国人心存敬意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也是重要的原因。
除了翻译与配音,吴海燕还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她曾建议约瑟夫到中国寻找史料与幸存者,但约瑟夫不喜欢采用历史与现今穿插的方式,认为这样会影响叙事的流畅与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现存图片与影像资料主要存留于美、日两国。当时,中国战地记者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方拍“宣传照”。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可我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情。”吴海燕说。在给日军奸杀中国妇女一段配旁白时,她得盯着画面,讲述中国女子如何被剥光衣服,手脚摊开,用铁镣固定在椅子上,供日军几百上千次地轮奸……这时她总是忍不住干呕,失声痛哭。每当情绪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泪水,平静下心情,才回去继续录音。
如此反复了上百遍后,吴海燕一度患上抑郁症,频繁地做噩梦。约瑟夫知道后,给她做了心理治疗,对她做噩梦的原因“在科学层面上分析得很透彻”,但始终不提“民族感情问题”。只有在闲暇时,约瑟夫会指着电视上的车祸,对她开玩笑说,如果死的是日本人,你会很高兴吧。
“约瑟夫其实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他是有意在提醒我,要客观、中立。”吴海燕说。
中文版的配音进行到后期,吴海燕曾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将731细菌部队、日本在菲律宾等国杀害白人、包括美国人的暴行也放进影片,这不是离题了吗?
“一点都不离题。”约瑟夫很高兴她提出这个问题,“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孤立的暴行,也不仅是中国人的劫难,而是全人类的。”
为了揭示这场全人类受难史的原因,约瑟夫在片中放了两幅日本军人杀人后,仰头狂笑的画面。“杀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天皇注定统治世界’的思想,他们在天皇面前,没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无条件效忠。征服其他民族,是他们的使命。他们从幼儿起就被调教成魔鬼,何来负罪感1
心理医生的答案
这部77分钟的纪录片在制作上共花了6个月时间。约瑟夫对每个细节都很挑剔。他花了100个小时来选择配乐,这位在大学期间选修过中国古典音乐的医生,反复强调音乐要贴切地配合图像,客观、适当地表达情感。在吴海燕配中文旁白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想1
“这其实是中国拍的南京大屠杀进入不了西方视野的原因之一。”吴海燕说。在美国,每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史维会等社团都会举办展览,展出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可去看的都是华人。西方人对中国纪录片中太多的宣传、说教元素很抵触,也不太相信。
吴海燕的切身体会是,从1982年至今,国内拍了十几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但“配乐与旁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中国人看了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拿到国际上,就不行了”。
然而《南京梦魇》的客观性也遭到质疑。不少下载此片的网友提出:片子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结束,这让人感觉“是美国人拯救了中国”,“怎么能对中国军队的贡献视而不见呢?”此外,单纯的民族性格与心理分析是否足以支撑屠杀发生的原因,也是该片饱受争议的一点。
对此,约瑟夫的反应显得颇为激动,他在回复提问时甚至连用数个惊叹号:“我当然没有忽视中国人自己的抗战!!-…不要把我当成历史学家!!我是一名心理医生、艺术家和电影人!我主要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观众的需要去思考,寻找答案。”
“至于原子弹,”约瑟夫说,“最深层的寓意是,让观众看到恶魔遭到惩罚,由此得到心灵的安慰。”《南京梦魇》在美国3个州放映了50多场,观众每次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对此他解释为,“大家都为日本人的下场感到欢欣鼓舞”。
据海外媒体报道,观看该片的观众70%是华人,30%是白人。吴海燕说,白人观众的比例算是非常高的了,此前,类似题材几乎无白人问津,毕竟,“这段历史对于他们太过陌生”。她并不否认片中出现原子弹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国与南京大屠杀的距离,但她强调“这并不违背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责编:灿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部美国人投拍的纪录片《南京》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看到了七十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给我们现今生活在欢乐祥和、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面向未来……
·影片主创人员表示拍摄《南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历史”
·影片制片人莱昂西丝表示:“这是被遗忘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这是大屠杀后,累累尸骨填满沟壑。 这是新华社刊发的一条消息。?
据悉:一部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记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南京》近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放映数日场场爆满,并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关注。
纪录片《南京》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该片以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暴行。
在纪录片的摄制过程中,摄制组工作人员辗转中日两国,采访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他们还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挖掘了许多记录当年日军南京暴行的珍贵胶片。
影片制片人特德·莱昂西斯前不久在其个人网页上说,这部纪录片在电影节上引起的巨大关注令他感到振奋,他希望影片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并希望这部影片的发行能引发更多电影人对那段历史的关注。
莱昂西斯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目前担任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
纪录片《南京》向全球控诉
据报道:中国与日本在地缘上是近邻,在文化传承和政经往来上,都有密切的关系。很不幸的是,日本自明治维新、锐意欧化之后,对于老大贫弱的中华古国,由鄙薄藐视,渐起侵夺凌辱之心。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召开所谓“东方会议”,实则密议大举侵华政策。是年7月25日,田中密折上奏,其中力言“开拓”满蒙,“以培养帝国恒久之荣华”,更强调“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狺狺狂言,令人发指。“奏折”因系密件,日人遂否认其存在。但覆按从1927年以来,八十年间重大事件,日方步步进逼,蚕食鲸吞,巧取豪夺,都摆脱不了田中奏折的阴影。说它并不存在,其谁能欺?
田中是以政友会总裁身分组阁,但也是退役的陆军大将,其心态和策略都反映日本军阀积极侵华的主张。就在田中奏折提出五年后,有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再过五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爆发。日本正要从满蒙、而华北、而并吞中国。八年血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可胜计,其中“南京大屠杀”,尤其是惨绝人其是惨绝人寰的浩劫。1937年12月13日日军冲入城内,经激烈巷战,全城沦陷,此后两个月内,日军展开疯狂屠杀暴行。
未及撤退的国军官兵,解除武装后,在长江江边被集体屠杀,更有平民妇孺老弱,也难逃毒手,被害人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日军为打击中国人抗日的决心,以种种比禽兽更凶残的手段,“杀以立威”;但这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国军民“和小日本鬼子拼到底”的斗志豪情,也为中日民族感情,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与鸿沟。
日军的暴行,有所谓“犬噬之刑”、“钓鱼之刑”、“烤猪之刑”,无不是极其残狠之能事,简直禽兽不如。
更有日本军官,以砍杀100人、150人为竞赛的消息,日本报界大事报导。国际救济团体曾向日军举出放火、掠夺、强暴、杀人等具体事例113件,严重抗议12次,日军不屑一顾,反将血淋淋的惨状摄成电影和照片,“表彰皇军的战果”。铁证如山,怎能狡赖!
“蒋介石秘录”在台湾与海外大量发行,日文版也风行一时。日本民间虽有“对不起中国人”的悔意,但当政者始终没有真正觉悟,没有像德国那样坦承二次大战期间的罪行,以致留下了难以修复的裂痕。
张纯如女士著“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为这场血淋淋的悲剧写下了完整真切的纪录。正是这本书再度引起国际人士的注意。美国线上(AOL)公司副总裁里昂西斯(Ted Leonsis)深为感动,出资200万美元,聘请名导演古腾塔(Bill Guttentag)执导,拍成以“南京”为名的纪录片,这部追怀惨史、悼念亡灵的影片,最近在犹他州“日舞影展”放映,大受欢迎。
我们怀念张纯如的健笔丹心,我们更感谢这几位国际友人出力出钱,办成了这件本来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办的事。我们有说不尽的感佩和惭愧。
有某些日本右翼分子,闻风而起,也要拍摄什么“南京真相”,存心掩饰罪行,混淆视听,历史不容扭曲,真相终必大白于天下。就像右翼到死都不承认有“田中奏折”,但日本几十年作的事,闯的祸,无一不与田中奏折若合符节。南京大屠杀死了几十万人,日本下一代能把它一笔勾销吗?(摘自美国《世界日报》社论)
美国导演拍南京大屠杀 准备今年公映
核心提示:美国一个阵容强大的电影制作班底正在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影片,准备今年(南京大屠经新闻》头版头条发表《美国拍摄反日电影》的文章,对影片将对日本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一个阵容强大的电影制作班底正在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影片,准备于今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正式公映。这个消息让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深感不安。日本《产经新闻》11月26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美国拍摄反日电影》的文章,对这部影片将对日本国际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制作南京大屠杀的影片,近来有一部名为《南京梦魇》的纪录片在美国各地热映50多场,反响强烈,该片也正在制作日语版本,准备明年推向世界。
南京大屠杀一直是日本右翼刻意回避甚至否认的历史事件,但现在的情况表明,国际上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讨论将使这些日本右翼越来越难堪。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决定拍摄南京大屠杀影片的过程:“两年前,莱恩塞斯坐着他的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游弋,突然在一份旧报纸上,他注意到一个名叫张纯如的华裔女子的讣告。此人是畅销书《南京大屠杀》的作者。这个故事让莱恩塞斯大为震惊,由于书中的情景在他脑中不断浮现,他掏出了支票簿。”
这位现年50岁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副总掏出2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摄制组,目前该片已经基本完成。影片的摄制组成员包括2003年以纪录片《双子座》一片赢得奥斯卡奖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曾获格莱美大奖的“摇滚皇帝”卢·里德,还有好莱坞的不少大腕人物都为该片出了力。
影片的主要情节是十几个西方人,包括几名美国传教士和一个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运用他们在南京的影响力,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莱恩塞斯坦承他想把该片做成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那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人如何从犹太人大屠杀中解救了很多人。
据莱恩塞斯本人说,中国制片人起初讨论过入股拍摄该片,但是,他认为如果这个故事由第三方来讲述,可信度会更高。他说:“中国人后来对我们的摄制组感觉不错,也喜欢我们的动机。他们也希望由西方人来讲述这个故事。”
影片预定在今年公映。莱恩塞斯说,中国中央电视台已经预先支付了“很大”一笔钱购买该片的播放权。他本人还希望把片子送到明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和5月的戛纳电影节去。
尽管有着很强的商业运作背景,但莱恩塞斯坚持把这一项目称做“爱的劳动”。他说,全世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这部影片的获利将用来建立一个基金,帮助那些受害者和他们的后代。
《产经新闻》忧心忡忡
这部名为《南京》的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引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高度紧张。《产经新闻》26日的文章忧心忡忡地表示,“虽说是纪实作品的体裁,但在史实认定上根据的是以‘反日历史观’著称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的那部《南京大屠杀》”,“一旦电影被公映,那围绕即将迎来70周年的南京事件以及历史问题,可能会对日本的国际立场造成极其深刻的影响”。
《产经新闻》另外引述“来自华侨消息人士的话”称,“莱恩塞斯于10月末作为嘉宾出席了美国东部马里兰州举行的纪念张纯如论文竞赛,透露了关于电影《南京》的制作情况”。《产经新闻》注释说,“这个论文竞赛是以美国为舞台进行反日宣传的中国人组织‘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主办的,共征集了430件参赛作品”。
针对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产经新闻》再三地诬蔑称,“书中很多事实和照片被指出存在错误”。
张纯如与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并称为美国时下最引人注目的三位华人青年。她出生于美国,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1997年,她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在美国出版,这是首部全面记录当年日军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曾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然在自己的轿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有推测认为,她自杀的原因很可能与撰写太多南京大屠杀血腥场面患上了抑郁症有关。
《南京梦魇》抢得轰动效应
其实,已经有一位美国电影人抢在莱恩塞斯之前,制作出了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梦魇》。最近该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门口和窗外都站满了人。当看到屠刀下的中国平民的尸体堆积成山,被强奸后的中国妇女被开膛破肚,进行杀人比赛后的日本军官在疯狂地狞笑,许多人边看边流泪哭泣,电影结束后,礼堂里往往安静极了,很多人一时忘记离开。
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是朗恩·乔瑟夫博士。他曾拍摄过纪录片《希特勒》,在电影界有一定名望。近日,乔瑟夫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谈到他的拍摄动机时,他说,25年前,他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段描写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感到无比震惊。他原本决定写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为此他花了20年的时间收集零零星星的资料。正当他准备动手写书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问世了。他看后,自觉超不过张纯如,于是改变主意,决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正式开拍,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影片由乔瑟夫博士的电影工作室和一家美国公司共同制作完成,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吴海燕担任了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影片制作所耗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来自于乔瑟夫自己的积蓄。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在洛杉矶中英文版分场试映式上,有好几位美国观众多次出席放映式,不仅观看英文版,还观什么观看那么多遍时,他们回答说,这是一部令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的电影,他们希望能够多和制片人交流,多了解这段历史。
乔瑟夫说,影片试映取得了成功后,他将1万个拷贝销售或赠送给了有关人士,另将500个拷贝分发给了美国大报。制作组目前正计划制作该片的日文版,除了寻找日裔制片人,还打算请日本一名著名演员做配音。乔瑟夫说,日本有关人士已向他表示,将在明年夏天在日本放映该影片。最近,还有人向他预订了10万张该影片日语版的DVD,准备在日本免费赠送。
日本被迫正视历史
今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对日本来说将是一个不容易过的坎。《产经新闻》担忧地说,“今年初上海《文汇报》曾报道说美国著名导演伊斯特伍德将制作一部名为《南京·圣诞节·1937》的电影,后证实没有此事。但面对南京事件70周年,据说中国国内外都要推出一些新作品”。
现在日本国内依然有两种声音,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组织、政客以及保守媒体否认二战侵华史实,至今仍在大肆叫嚣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和“谎言”。同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有良知的人士为反对歪曲历史而大声疾呼,其中有学者、律师、普通民众,也有曾参与过战争并深感忏悔的日本老兵。他们竭力阻止各地学校采用“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右翼历史教材,帮助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通过法律手段与歪曲历史的右翼势力进行抗争,呼吁日本正视历史,对过去的错误行径作出诚恳的道歉。
美国医生制作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在美引发震动
朗恩·约瑟夫博士忐忑不安地走到荧幕前。已经开始打片尾字幕了,但观众席上仍然鸦雀无声。约瑟夫仔细瞧了瞧前排观众,他们脸上的震惊,与20多年前自己脸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可为什么没有其他反应呢?”约瑟夫有些紧张,“是不是这电影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半分钟后,字幕结束,全场突然炸开热烈的掌声。这个来自美国加州的心理医生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目光转移到吴海燕身上,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女助手也微笑的看着他,用劲地鼓掌。
这是2005年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首映时的情景。随后,制片人约瑟夫与助手吴海燕带着这部电影,先后在美国加州、纽约与华盛顿引发50余场震动。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ouT 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纳粹眼中的恶魔
“南京大屠杀不是噩梦的终结,而是一个开端,一个日本人企图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开端。”这个开端“有别于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暴行”。在短短八周内,全天24小时,日本人在南京轮奸妇女,活埋居民,进行杀人比赛,用刺刀刺死老人、婴儿与妇女,将活人推向火海烧死……南京陡然变成28万魂灵萦绕的地狱。
看着眼前的一切,日本人竟然在敞怀大笑,像是一群“精神错乱的魔鬼”!随后,他们的魔爪还伸向菲律宾、美国、荷兰、英国、韩国与苏联,夺走上万条生命。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而且是一场全人类劫难的开始,它是日本人虐杀其他民族的“热身练习”。日本民族注定是这场人类受难史的施害者,其命运根源于国内的天皇统治……
2005年3月,美国加州一个学术论坛上,约瑟夫博士发表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并说自己正在制作一部纪录片,来展现这场暴行与暴行发生的原因。这番演讲让台下的吴海燕为之一震,演讲者思考南京大屠杀的视角是她“前所未闻”的。
这个来美3年,刚获得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与亚太研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此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杀给她留下的印记几乎全是控诉。历史教科书与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纪录片里幸存者的指证等等,总结起来就是“悲惨”与“仇恨”两个词,是日本对中国欠下的血债。从来没有人像这位演讲者,超越中日两国间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从全球与人类的视野来向她展示这场劫难。
约瑟夫对这位中国女记者也充满兴趣。在演讲前一个月,他已开始按自己的思路,制作《南京梦魇》,同时打算做中文版本,争取片子能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不久,约瑟夫与吴海燕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配乐搜索、中文翻译、配音的工作交给她。
采访中,约瑟夫对此前媒体反复报道的“20年努力、10万美元投入”不愿赘述,相反,他强调自己“并非将所有心力投入于此(《南京梦魇》)”。这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的心理医生自称是个“贪婪的阅读者”与“二战史迷”,在他看来,二战是一嘲善与恶的较量”,而他一直着迷于对恶之本源的探寻。2004年,他拍了《希特勒日记》,在美国几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颇高。
他说,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这场屠杀的史料,里面的文字与图片让他震惊,“天哪!日本人杀了人还笑得那么开心1
这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对这个民族感到不可思议。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此后,约瑟夫开始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事实渐渐清晰起来。一次,他看到一份史料,发现就连纳粹也将日本人形容为“恶魔”。他开始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且“有别于其他所有暴行”的研究样本。
全人类的劫难
虽然约瑟夫事先声明,“做助手没有任何报酬”,但吴海燕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认为,除了对这位知识广博的美国人心存敬意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也是重要的原因。
除了翻译与配音,吴海燕还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她曾建议约瑟夫到中国寻找史料与幸存者,但约瑟夫不喜欢采用历史与现今穿插的方式,认为这样会影响叙事的流畅与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现存图片与影像资料主要存留于美、日两国。当时,中国战地记者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方拍“宣传照”。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可我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情。”吴海燕说。在给日军奸杀中国妇女一段配旁白时,她得盯着画面,讲述中国女子如何被剥光衣服,手脚摊开,用铁镣固定在椅子上,供日军几百上千次地轮奸……这时她总是忍不住干呕,失声痛哭。每当情绪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泪水,平静下心情,才回去继续录音。
如此反复了上百遍后,吴海燕一度患上抑郁症,频繁地做噩梦。约瑟夫知道后,给她做了心理治疗,对她做噩梦的原因“在科学层面上分析得很透彻”,但始终不提“民族感情问题”。只有在闲暇时,约瑟夫会指着电视上的车祸,对她开玩笑说,如果死的是日本人,你会很高兴吧。
“约瑟夫其实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他是有意在提醒我,要客观、中立。”吴海燕说。
中文版的配音进行到后期,吴海燕曾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将731细菌部队、日本在菲律宾等国杀害白人、包括美国人的暴行也放进影片,这不是离题了吗?
“一点都不离题。”约瑟夫很高兴她提出这个问题,“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孤立的暴行,也不仅是中国人的劫难,而是全人类的。”
为了揭示这场全人类受难史的原因,约瑟夫在片中放了两幅日本军人杀人后,仰头狂笑的画面。“杀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天皇注定统治世界’的思想,他们在天皇面前,没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无条件效忠。征服其他民族,是他们的使命。他们从幼儿起就被调教成魔鬼,何来负罪感1
心理医生的答案
这部77分钟的纪录片在制作上共花了6个月时间。约瑟夫对每个细节都很挑剔。他花了100个小时来选择配乐,这位在大学期间选修过中国古典音乐的医生,反复强调音乐要贴切地配合图像,客观、适当地表达情感。在吴海燕配中文旁白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想1
“这其实是中国拍的南京大屠杀进入不了西方视野的原因之一。”吴海燕说。在美国,每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史维会等社团都会举办展览,展出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可去看的都是华人。西方人对中国纪录片中太多的宣传、说教元素很抵触,也不太相信。
吴海燕的切身体会是,从1982年至今,国内拍了十几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但“配乐与旁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中国人看了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拿到国际上,就不行了”。
然而《南京梦魇》的客观性也遭到质疑。不少下载此片的网友提出:片子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结束,这让人感觉“是美国人拯救了中国”,“怎么能对中国军队的贡献视而不见呢?”此外,单纯的民族性格与心理分析是否足以支撑屠杀发生的原因,也是该片饱受争议的一点。
对此,约瑟夫的反应显得颇为激动,他在回复提问时甚至连用数个惊叹号:“我当然没有忽视中国人自己的抗战!!-…不要把我当成历史学家!!我是一名心理医生、艺术家和电影人!我主要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观众的需要去思考,寻找答案。”
“至于原子弹,”约瑟夫说,“最深层的寓意是,让观众看到恶魔遭到惩罚,由此得到心灵的安慰。”《南京梦魇》在美国3个州放映了50多场,观众每次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对此他解释为,“大家都为日本人的下场感到欢欣鼓舞”。
据海外媒体报道,观看该片的观众70%是华人,30%是白人。吴海燕说,白人观众的比例算是非常高的了,此前,类似题材几乎无白人问津,毕竟,“这段历史对于他们太过陌生”。她并不否认片中出现原子弹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国与南京大屠杀的距离,但她强调“这并不违背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责编: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