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描述职业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和分析有效沟通在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字】职业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职业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普通患者是由于细菌、病毒、创伤等非生产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而职业病则是指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其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都与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病患者除了有临床症状、体征外,还有多种心理变化,其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职业患者的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护理人员的正确疏导,对职业病患者的恢复及延长职业病患者的寿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活动
职业病是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属于工伤,因此,患者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得到诊断,以便得到相应的工伤待遇。有少数患者是通过职业机构体检(发现身体有某种毒物超标或神经系统检查有一定程度的阳性体征)而住院做进一步观察。病情较重的患者,生活自理差,再加上家属子女不关心,单位效益差,医药费来源保障不足,即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不稳定,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企业效益差,一旦医药费及住院的来源无保障,即想得到职业病的诊断,以便得到相應的待遇。大多数患者会主动阅读一些有关职业病的书籍,会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定,患者之间也会有交流。
2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抑郁、消极 多数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随着病情的发展而症状加重,患者会出现恐惧不安、抑郁、消极,认为自己的病是不能治愈的。怕有后遗症、有瘫痪的可能,因而产生悲观失望。这是职业病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2 孤独、空虚 单位效益差,领导关心不够,大多数患者都有失落感,认为是家庭的包袱,容易与单位领导发生冲突,担心今后的工作安排不妥,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长,子女及亲友探望较少,即感到孤独、空虚,无寄托,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2.3 焦虑、紧张 患者入院后有一段检查观察期,此时患者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是否得到了诊断,有什么样的后果,有怎样的待遇,同时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将真实的病情告知自己。他们会观察医生的表情、语气,医生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有的患者甚至设法翻阅病历和有关资料,向医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内心充满焦虑和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3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尊重、理解 与患者建立良好平等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注意言谈举止,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有同情心,使患者产生信赖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自尊心得到满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3.2 解释、疏导 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教育,介绍职业病的诊断过程是按国家标准,通过专家集体会诊而诊断的,对某些职业病的症状要耐心解释、说明,对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适当向患者说明,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愉快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计划。《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3 安慰、鼓励 告诉患者职业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与医生积极配合,首先从精神上战胜疾病,并通过临床药物治疗,配合辅助治疗,仍可缓解症状,鼓励患者要有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劝导患者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进行有氧运动,利用体疗、音疗、理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放松自己,解除精神压力。从新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4 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心灵交流,精神上鼓励安慰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治疗上耐心认真的态度,即能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有效的沟通,对于完成职业病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9,3(1):12-13.
[3] 彭志萍.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1(2):23-24.
【关键字】职业病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职业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普通患者是由于细菌、病毒、创伤等非生产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而职业病则是指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其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都与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病患者除了有临床症状、体征外,还有多种心理变化,其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职业患者的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护理人员的正确疏导,对职业病患者的恢复及延长职业病患者的寿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活动
职业病是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属于工伤,因此,患者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得到诊断,以便得到相应的工伤待遇。有少数患者是通过职业机构体检(发现身体有某种毒物超标或神经系统检查有一定程度的阳性体征)而住院做进一步观察。病情较重的患者,生活自理差,再加上家属子女不关心,单位效益差,医药费来源保障不足,即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不稳定,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企业效益差,一旦医药费及住院的来源无保障,即想得到职业病的诊断,以便得到相應的待遇。大多数患者会主动阅读一些有关职业病的书籍,会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定,患者之间也会有交流。
2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抑郁、消极 多数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随着病情的发展而症状加重,患者会出现恐惧不安、抑郁、消极,认为自己的病是不能治愈的。怕有后遗症、有瘫痪的可能,因而产生悲观失望。这是职业病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2 孤独、空虚 单位效益差,领导关心不够,大多数患者都有失落感,认为是家庭的包袱,容易与单位领导发生冲突,担心今后的工作安排不妥,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长,子女及亲友探望较少,即感到孤独、空虚,无寄托,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2.3 焦虑、紧张 患者入院后有一段检查观察期,此时患者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是否得到了诊断,有什么样的后果,有怎样的待遇,同时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将真实的病情告知自己。他们会观察医生的表情、语气,医生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有的患者甚至设法翻阅病历和有关资料,向医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内心充满焦虑和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3 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尊重、理解 与患者建立良好平等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注意言谈举止,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有同情心,使患者产生信赖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自尊心得到满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3.2 解释、疏导 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教育,介绍职业病的诊断过程是按国家标准,通过专家集体会诊而诊断的,对某些职业病的症状要耐心解释、说明,对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适当向患者说明,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愉快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计划。《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3 安慰、鼓励 告诉患者职业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与医生积极配合,首先从精神上战胜疾病,并通过临床药物治疗,配合辅助治疗,仍可缓解症状,鼓励患者要有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劝导患者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进行有氧运动,利用体疗、音疗、理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放松自己,解除精神压力。从新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4 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心灵交流,精神上鼓励安慰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治疗上耐心认真的态度,即能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有效的沟通,对于完成职业病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9,3(1):12-13.
[3] 彭志萍.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