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会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效应并未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针对存在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整体研发现状不高、外商企业关联度不高的制约及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等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20-02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作为世界上FDI流入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降低FDI技术溢出非自愿特点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发挥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凯夫斯在1974年的文章中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罗默、卢卡斯等学者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引进外商投资,可以使一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提高,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经济学家Kokko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了FDI的流入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明显的外溢效应,这些效应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
(一)FDI技术外溢的正效应
1.示范——模仿效应。由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东道国企业可能通过学习、模仿其行为来提高自身技术和生产力水平。通过FDI的流入,外资企业不仅将新设备、新产品或者新的加工方法引入国内市场,还带来了产品选择、销售策略以及管理理念等非物化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国内公司仅仅通过观察学习邻近的外资公司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生产率。
2.联系效应。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当其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先进产品、工序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联系效应包括跨国公司在与当地企业或客户的交往中,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后向联系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前向联系。FDI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引进国当地有关技术设备维修业务发展的促进也被认为是前向联系的表现之一。
3.培训效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技术和设备上的。因此,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转?熏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对当地雇员的培训已成为技术溢出的重要基础,而人才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如当地技术和管理人员与跨国公司总部派遣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究开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等。
4.竞争效应。东道国企业在面临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威胁时,原来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会主动加快技术开发的速度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甚至以不断创新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由跨国公司竞争而产生的压力是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力。竞争效应多发生于产业内各厂商之间?熏取决于市场环境、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的相互影响?熏其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加大了市场竞争,刺激当地厂商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指在本来具有强大行业壁垒的产业,由于跨国公司的强行进入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垄断,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同时,由于技术溢出促进当地企业技术进步,缩小了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而跨国公司为在竞争中维护其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从而导致新一轮的溢出。
(二)FDI技术溢出的负面效应
由于外国投资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它们的进入可能会排挤内资企业、降低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削弱内资企业技术开放能力;外资企业也可能会通过其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信息资源,挖走内资企业的优秀人才、占用国内稀缺资源,造成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或者更多地使用进口品而不是国内产品作为其中间投入品,从而导致国内上游企业生产能力的萎缩。这种情形下,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表现为负。
二、FDI在我国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制约FDI技术溢出
当新技术潜在采用者的技术原始积累水平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大,那么他就越容易学习、消化和吸收创新技术,逐步缩小与创新源之间的差距,我国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同时,在我国人力资源水平与跨国公司要求相差太大时,我国企业就会因为进行再培训的成本太大或者因为根本没有希望在短期内改善人力资源状况而使跨国公司放弃在本地用人的策略,转而从国外调入企业所需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样,我国的人力资源就不能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得到培养。
(二)我国整体技术研发能力不高的状况制约了技术吸收
引进外资能否在东道国迅速产生溢出效应还要看东道国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吸收能力,能否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快速的模仿、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迫使其转让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技术溢出。所以,技术研发能力越高,吸纳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就会越大越快,而我国现有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溢出技术的吸收。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制约FDI的技术溢出
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越大,则先进技术的带动作用越强,能够极强地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前些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特别是盈利高、产品畅销的加工工业,另外是第三产业,房地产业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而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资金投资回报期较长的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实施等领域,外商投资相对较少。
(四)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战略制约了技术的吸收
外资企业具有强烈的技术锁定倾向。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突破的诀窍障碍,以防止关键技术向我国扩散,也限制了我国对外资技术的吸收。
三、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吸收能力是国内企业能否与跨国公司子公司建立关联的关键因素,同时,还影响到我国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关联所提供的机会来进一步改进其技术水平。要通过引进外资在各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改变以往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熏设法增加R&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对国内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并向国内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减少其技术吸收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约束。另外,应鼓励企业建立有效的研发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并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加快国产化进程。
(二)营造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环境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给予跨国公司各种各样的优惠,这些优惠确实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也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环境,即使东道国政府对转让高技术的跨国公司提供税收优惠,也不能有效提高技术转让的速度。只要当地市场上还没出现能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对手,只要还能保持获利的核心优势,跨国公司就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的转让。为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培育出国内企业较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作为技术溢出源,其技术转让决策主要取决于当地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如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在与德国大众合资过程中成功引入美国通用公司,迫使德国大众转让部分核心技术,从而扩大了技术溢出源,为形成有利于技术溢出的市场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从FDI中获益,同一项目对外合作时可以引入两家以上跨国公司,通过竞争机制使跨国公司放松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另外,国内同类企业之间应建立技术联盟,互换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与跨国公司竞争,加速其技术溢出速度。
(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人员流动创造条件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当地员工受教育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只有当东道国的人力资本达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水平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才能促进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投资环境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及时传递。因此,在政府增强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各项教育培训,形成“干中学”的终身受教育的机制。除此之外,人员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为了鼓励人员流动特别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动与创业,政府应当减少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同时,还应该加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分配制度,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国内创业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通过正确的吸引外资的方式确保其技术的先进性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和技术结构特征,根据实际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确定一些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如汽车、微电子等产业,规定其最小投资规模,并给予财政减免、税收返还、金融鼓励等优惠,引导跨国公司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同时,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的技术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先进性。鼓励跨国公司使用先进的技术,增加或提升在当地所从事的技术R&D,为发挥较好的技术溢出效应创造条件。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20-02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作为世界上FDI流入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降低FDI技术溢出非自愿特点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发挥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凯夫斯在1974年的文章中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罗默、卢卡斯等学者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引进外商投资,可以使一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提高,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经济学家Kokko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了FDI的流入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明显的外溢效应,这些效应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
(一)FDI技术外溢的正效应
1.示范——模仿效应。由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东道国企业可能通过学习、模仿其行为来提高自身技术和生产力水平。通过FDI的流入,外资企业不仅将新设备、新产品或者新的加工方法引入国内市场,还带来了产品选择、销售策略以及管理理念等非物化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国内公司仅仅通过观察学习邻近的外资公司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生产率。
2.联系效应。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当其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先进产品、工序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联系效应包括跨国公司在与当地企业或客户的交往中,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后向联系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前向联系。FDI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引进国当地有关技术设备维修业务发展的促进也被认为是前向联系的表现之一。
3.培训效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技术和设备上的。因此,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转?熏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对当地雇员的培训已成为技术溢出的重要基础,而人才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如当地技术和管理人员与跨国公司总部派遣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究开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等。
4.竞争效应。东道国企业在面临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威胁时,原来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会主动加快技术开发的速度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甚至以不断创新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由跨国公司竞争而产生的压力是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力。竞争效应多发生于产业内各厂商之间?熏取决于市场环境、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的相互影响?熏其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加大了市场竞争,刺激当地厂商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指在本来具有强大行业壁垒的产业,由于跨国公司的强行进入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垄断,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同时,由于技术溢出促进当地企业技术进步,缩小了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而跨国公司为在竞争中维护其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从而导致新一轮的溢出。
(二)FDI技术溢出的负面效应
由于外国投资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它们的进入可能会排挤内资企业、降低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削弱内资企业技术开放能力;外资企业也可能会通过其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信息资源,挖走内资企业的优秀人才、占用国内稀缺资源,造成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或者更多地使用进口品而不是国内产品作为其中间投入品,从而导致国内上游企业生产能力的萎缩。这种情形下,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表现为负。
二、FDI在我国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制约FDI技术溢出
当新技术潜在采用者的技术原始积累水平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大,那么他就越容易学习、消化和吸收创新技术,逐步缩小与创新源之间的差距,我国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同时,在我国人力资源水平与跨国公司要求相差太大时,我国企业就会因为进行再培训的成本太大或者因为根本没有希望在短期内改善人力资源状况而使跨国公司放弃在本地用人的策略,转而从国外调入企业所需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样,我国的人力资源就不能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得到培养。
(二)我国整体技术研发能力不高的状况制约了技术吸收
引进外资能否在东道国迅速产生溢出效应还要看东道国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吸收能力,能否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快速的模仿、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迫使其转让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技术溢出。所以,技术研发能力越高,吸纳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就会越大越快,而我国现有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溢出技术的吸收。
(三)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制约FDI的技术溢出
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越大,则先进技术的带动作用越强,能够极强地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前些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特别是盈利高、产品畅销的加工工业,另外是第三产业,房地产业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而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资金投资回报期较长的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实施等领域,外商投资相对较少。
(四)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战略制约了技术的吸收
外资企业具有强烈的技术锁定倾向。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突破的诀窍障碍,以防止关键技术向我国扩散,也限制了我国对外资技术的吸收。
三、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吸收能力是国内企业能否与跨国公司子公司建立关联的关键因素,同时,还影响到我国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关联所提供的机会来进一步改进其技术水平。要通过引进外资在各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改变以往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熏设法增加R&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对国内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并向国内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减少其技术吸收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约束。另外,应鼓励企业建立有效的研发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并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加快国产化进程。
(二)营造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环境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给予跨国公司各种各样的优惠,这些优惠确实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也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环境,即使东道国政府对转让高技术的跨国公司提供税收优惠,也不能有效提高技术转让的速度。只要当地市场上还没出现能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对手,只要还能保持获利的核心优势,跨国公司就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的转让。为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培育出国内企业较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作为技术溢出源,其技术转让决策主要取决于当地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如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在与德国大众合资过程中成功引入美国通用公司,迫使德国大众转让部分核心技术,从而扩大了技术溢出源,为形成有利于技术溢出的市场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从FDI中获益,同一项目对外合作时可以引入两家以上跨国公司,通过竞争机制使跨国公司放松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另外,国内同类企业之间应建立技术联盟,互换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与跨国公司竞争,加速其技术溢出速度。
(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人员流动创造条件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当地员工受教育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只有当东道国的人力资本达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水平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才能促进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投资环境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及时传递。因此,在政府增强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各项教育培训,形成“干中学”的终身受教育的机制。除此之外,人员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为了鼓励人员流动特别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动与创业,政府应当减少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同时,还应该加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分配制度,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国内创业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通过正确的吸引外资的方式确保其技术的先进性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和技术结构特征,根据实际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确定一些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如汽车、微电子等产业,规定其最小投资规模,并给予财政减免、税收返还、金融鼓励等优惠,引导跨国公司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同时,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的技术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先进性。鼓励跨国公司使用先进的技术,增加或提升在当地所从事的技术R&D,为发挥较好的技术溢出效应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