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1270例失眠患者患病率、构成比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相关因素,显示失眠症不单是一个睡眠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是多数问题的共同症状,临床医生应对失眠患者进行医学检查和心理检查,提高对抑郁、焦虑的认识,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心理干预。
【关键词】 失眠;心理检查;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日渐加大,主诉失眠的人群正在逐步扩大。睡眠障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影响巨大,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加重。为了解失眠患者患病率、构成比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相关因素,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270例患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以“失眠”为主诉的就诊患者1270例进行问卷调查,入选人群包括各种文化程度和职业。其中男423人,女847人,男:女=1:2;年龄8-75岁,平均48、69+8、78岁;学生192人,工人97人,干部446人,个体118人,退休332人,农民85人,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人群分布情况
≤40岁41-55岁56-65岁≥65岁
总人数(%)245(19.3%)457(36.0%)206(16.2%)362(28.5%)
男性(%)78(6.2%)148(11.7%)81(6.4%)116(9.1%)
女性(%)167(13.1%)309(24.3%)125(9.8%)246(19.4%)
1.2 评估方法
1.2.1 生活事件量表(LES) LES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家庭生活(有28条)、工作学习(有13条)、社交及其他(有7条)三方面问题,另有2条空白项目,由当事者填写表中未列出的某些事件。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而不是按常理或伦理道德观念去判断那些经历的事件对本人来说是好事或是坏事?影响程度如何?影响持续的时间有多少?一过性的事件如流产、失窃要记录发生次数,长期性事件如住房拥挤、夫妻分居等不到半年记为1次,超过半年记为2次。影响程度分为5级,从毫无影响到影响极重分别记0、1、2、3、4分。影响持续时间分为三月内、半年内、一年以上共4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此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70分,因子1分,为阳性,每一因子分值越高,反映病人在某方面症状痛苦程度越高。
1.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此表评定患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显示 各年龄段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41-55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农民患者低于其他职业的患者。
2.2 生活事件量表(LES)显示 总分低于20分的314人占24.7%,高于20分的956人占75.3%。其中高于32分的有278人占21.9%。
2.3 症状自评量表 见表2。
2.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见表3。
3 讨 论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睡眠研究组织(WFSRS)联合发表的《睡眠和健康》报告中指出,睡眠和空气、食物及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目前临床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失眠虽然并不属于危重疾病,但是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日间活动,损害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大大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危险,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的失眠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
我院对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就诊患者中各年龄段的女性均多于男性,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2]可能多与女性在工作中对比男性将遭遇更多的职业压力,或生活中来自家庭与情感方面的压力有关;另外女性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如重情感和更年期内分泌的变化等情况,这些因素导致了女性患者比例高的现象。年龄段以41-55岁为多,其次以≥65岁位居第二,中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能与中年人所担当的各种社会、生活角色及其精神压力大有密切关系;老年患者多与慢性疾病及退变性疾病密切相关。农民患者比例小,可能与职业性质、个体素质及就诊渠道有关。睡眠质量的高低,与病程长短呈负相关,病程越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低。
本研究显示,失眠患者的SCL-90在总分及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LES总分(高于20分占75.3%)也高于国内正常常模(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提示失眠患者比睡眠正常者存在更多的心理不适及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85.9%)、焦虑(78.2%)更为明显。有报道表明,以抑郁为主的情绪问题可能是70%失眠的真正原因。[3]本研究认为恶性或负性生活事件可能誘发多种心理障碍,进而导致失眠症的发生,失眠又可以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性情绪等躯体症状,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透过现象看本质,失眠症不单是一个睡眠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是多数问题的共同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失眠患者进行医学检查和心理检查,以心理病因、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等方式,对医学临床常见的失眠问题加以综合认识,了解其原因和特点;同时提高对抑郁、焦虑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症型的失眠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贵海.《失眠的分类和临床特征》[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8):4.
[2] 关玲,秦爱梅,等.《不同失眠症易患群体的睡眠特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30-32.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1.
【关键词】 失眠;心理检查;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日渐加大,主诉失眠的人群正在逐步扩大。睡眠障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影响巨大,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加重。为了解失眠患者患病率、构成比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相关因素,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270例患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以“失眠”为主诉的就诊患者1270例进行问卷调查,入选人群包括各种文化程度和职业。其中男423人,女847人,男:女=1:2;年龄8-75岁,平均48、69+8、78岁;学生192人,工人97人,干部446人,个体118人,退休332人,农民85人,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人群分布情况
≤40岁41-55岁56-65岁≥65岁
总人数(%)245(19.3%)457(36.0%)206(16.2%)362(28.5%)
男性(%)78(6.2%)148(11.7%)81(6.4%)116(9.1%)
女性(%)167(13.1%)309(24.3%)125(9.8%)246(19.4%)
1.2 评估方法
1.2.1 生活事件量表(LES) LES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家庭生活(有28条)、工作学习(有13条)、社交及其他(有7条)三方面问题,另有2条空白项目,由当事者填写表中未列出的某些事件。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而不是按常理或伦理道德观念去判断那些经历的事件对本人来说是好事或是坏事?影响程度如何?影响持续的时间有多少?一过性的事件如流产、失窃要记录发生次数,长期性事件如住房拥挤、夫妻分居等不到半年记为1次,超过半年记为2次。影响程度分为5级,从毫无影响到影响极重分别记0、1、2、3、4分。影响持续时间分为三月内、半年内、一年以上共4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此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70分,因子1分,为阳性,每一因子分值越高,反映病人在某方面症状痛苦程度越高。
1.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此表评定患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显示 各年龄段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41-55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农民患者低于其他职业的患者。
2.2 生活事件量表(LES)显示 总分低于20分的314人占24.7%,高于20分的956人占75.3%。其中高于32分的有278人占21.9%。
2.3 症状自评量表 见表2。
2.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见表3。
3 讨 论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睡眠研究组织(WFSRS)联合发表的《睡眠和健康》报告中指出,睡眠和空气、食物及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目前临床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失眠虽然并不属于危重疾病,但是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日间活动,损害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大大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危险,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的失眠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
我院对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就诊患者中各年龄段的女性均多于男性,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2]可能多与女性在工作中对比男性将遭遇更多的职业压力,或生活中来自家庭与情感方面的压力有关;另外女性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如重情感和更年期内分泌的变化等情况,这些因素导致了女性患者比例高的现象。年龄段以41-55岁为多,其次以≥65岁位居第二,中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能与中年人所担当的各种社会、生活角色及其精神压力大有密切关系;老年患者多与慢性疾病及退变性疾病密切相关。农民患者比例小,可能与职业性质、个体素质及就诊渠道有关。睡眠质量的高低,与病程长短呈负相关,病程越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低。
本研究显示,失眠患者的SCL-90在总分及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LES总分(高于20分占75.3%)也高于国内正常常模(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提示失眠患者比睡眠正常者存在更多的心理不适及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85.9%)、焦虑(78.2%)更为明显。有报道表明,以抑郁为主的情绪问题可能是70%失眠的真正原因。[3]本研究认为恶性或负性生活事件可能誘发多种心理障碍,进而导致失眠症的发生,失眠又可以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性情绪等躯体症状,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透过现象看本质,失眠症不单是一个睡眠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是多数问题的共同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失眠患者进行医学检查和心理检查,以心理病因、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等方式,对医学临床常见的失眠问题加以综合认识,了解其原因和特点;同时提高对抑郁、焦虑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症型的失眠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贵海.《失眠的分类和临床特征》[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8):4.
[2] 关玲,秦爱梅,等.《不同失眠症易患群体的睡眠特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30-32.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