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给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小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模式都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也表现得层出不穷,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发展。
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阅读凭借其综合性训练的优势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阅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我基于自身的教学经历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 建立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其价值在于,为日常的教学提供参考和示范。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都会把阅读作为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认知、思维等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开展阅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小学阶段是学习基础夯实期,这时一旦没有打好基础,那么无疑会对今后的学习带来一定阻碍。建立一个有效、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衔接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两者,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课堂学习的载体,引导教师更好地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二、 语文阅读过程是一个师、生、课本内容三者交流互动的过程
语文学科属于语言教学类型,而语言重在实践和应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语文课文的阅读过程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涵盖了读、听、思考、感悟等不同的环节。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学生与课本教材要进行思维碰撞、感悟分享。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沟通只有经过三者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得以完成。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每一篇新课文学习之前我都会让学生阅读三到五遍,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自主去搜集和归纳信息,并学会去表达和分享。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新课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带着题目留出的悬念去自由轻声读课文;请学生再次通读课文,学习字词,这次阅读的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流畅度,课堂还邀请了三位学生分别来朗读一段,请听众为他们阅读情况打分;第二课时学习则更注重文章情感的把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可以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描写语句。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首尾段落,体会其写法。我提出问题“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我对同学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如下: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同学对我的总结表示了一致认同,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阅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中思考,最终促使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1. 激发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心、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产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奋力向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产生阅读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主动去阅读,爱上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自己想要信息的这种愉悦感。在教授《彩色的翅膀》课文时,我先出示了课文片段“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通过这个语段的展示,引发了学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会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主动、快速地就进入了阅读。
2. 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到人物的形象或情感。通过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人物生平经历等,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前提之下全面地去体悟文章情感、人物特色。我在教授《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利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季羡林一生的潮起潮落,让学生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一个了解。随后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请学生默读交流感受。季羡林先生一生写过很多文章,涉及母亲的有许多,其中均传达出了“怀念”的情感。我这时趁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季羡林现实怀念的只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有了对人物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学生再进行课文阅读时更容易感受到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作者思母之情、思国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 练读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阅读只是停留在体悟上,学生永远离不开老师的带领,那么学生永远获得不了独立的思考感悟能力。因此,也应该把“阅读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读和练紧密配合,读练融合,在每一次的独立练习之中,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材的课文学习外,会选择一些课外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開拓他们的眼界。在课堂之上,也会抽取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选段,如学习《怀念母亲》时,也选取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永久的悔》片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艳.“读—写—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14):63.
[2]马红梅.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8,(10):27.
作者简介:
胡勃,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罗集中心小学。
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阅读凭借其综合性训练的优势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阅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我基于自身的教学经历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 建立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其价值在于,为日常的教学提供参考和示范。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都会把阅读作为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认知、思维等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开展阅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小学阶段是学习基础夯实期,这时一旦没有打好基础,那么无疑会对今后的学习带来一定阻碍。建立一个有效、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衔接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两者,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课堂学习的载体,引导教师更好地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二、 语文阅读过程是一个师、生、课本内容三者交流互动的过程
语文学科属于语言教学类型,而语言重在实践和应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语文课文的阅读过程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涵盖了读、听、思考、感悟等不同的环节。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学生与课本教材要进行思维碰撞、感悟分享。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沟通只有经过三者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得以完成。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每一篇新课文学习之前我都会让学生阅读三到五遍,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自主去搜集和归纳信息,并学会去表达和分享。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新课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带着题目留出的悬念去自由轻声读课文;请学生再次通读课文,学习字词,这次阅读的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流畅度,课堂还邀请了三位学生分别来朗读一段,请听众为他们阅读情况打分;第二课时学习则更注重文章情感的把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可以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描写语句。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首尾段落,体会其写法。我提出问题“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我对同学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如下: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同学对我的总结表示了一致认同,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阅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中思考,最终促使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1. 激发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心、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好的老师可以激发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产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奋力向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产生阅读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主动去阅读,爱上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自己想要信息的这种愉悦感。在教授《彩色的翅膀》课文时,我先出示了课文片段“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通过这个语段的展示,引发了学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会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主动、快速地就进入了阅读。
2. 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到人物的形象或情感。通过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人物生平经历等,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前提之下全面地去体悟文章情感、人物特色。我在教授《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利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季羡林一生的潮起潮落,让学生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一个了解。随后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请学生默读交流感受。季羡林先生一生写过很多文章,涉及母亲的有许多,其中均传达出了“怀念”的情感。我这时趁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季羡林现实怀念的只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有了对人物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学生再进行课文阅读时更容易感受到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作者思母之情、思国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 练读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阅读只是停留在体悟上,学生永远离不开老师的带领,那么学生永远获得不了独立的思考感悟能力。因此,也应该把“阅读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读和练紧密配合,读练融合,在每一次的独立练习之中,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材的课文学习外,会选择一些课外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開拓他们的眼界。在课堂之上,也会抽取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选段,如学习《怀念母亲》时,也选取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永久的悔》片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艳.“读—写—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14):63.
[2]马红梅.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8,(10):27.
作者简介:
胡勃,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罗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