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方法。本文就校企合作新方法的引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分析了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突破性的发展,让高校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从事各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技能进行讨论。
关键词: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283-02
1998,教育部在修订后的本科目录中改变了原有的建筑管理工程和国际工程管理。近年来,工程管理的培训方向主要集中在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和国际项目管理等方面。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知识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工程领域应从事一天的全过程管理人才的管理,总之,就是培养了解技术、法规、经济、良好管理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工程管理人才。综合的人才培养在于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综合,所以才会有大学生实习这种培养,而校企合作更是大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找工作不再那么困难。
1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分析向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鬥。但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总体上存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该专业的教学侧重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学习,而对学生工程实践输力培养的训练落实不够。即便是教学计划有安排学生的实习,也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1.2目前,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职业中专毕业,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中,这些学生在学校的培养模式中,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平台都是小的,所以工作时才是有差异的。邪教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工程管理人才“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国家部署加快教育发展和高中发展实际需求的需要。
1.3工程管理不仅属于管理学科,也不是一门简单的工程学科,它是在1980年初由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和通信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好地进入了一个新兴的DI的边缘。科学地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知识,还应优先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经济理论来帮助解决工程管理PR的能力丧失。此外,新的技术革命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趋势,现代工程城市变得越来越流行、交叉和复杂。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只有系统能够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
2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明确的使命,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有效途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定位,谋求自身发展。为企业发展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其目的是让高校学生与企业岗位实现有机结合,使高校和企业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因此,教育人才的目标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
2.2对于工业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高质量”中的“精品”转型,互动了,只有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支持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校企核心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和目标的一致性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
3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的探索
3.1高校实践教学不完善导致该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入职后较难在短期内独立胜任工作。实践教学生产与管理實习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找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依托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资源。校企流通、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为学校师资建设轻松“文化在IFPA,专建结合”,即学校派教师去实践培训,合作企业参与生产锻炼,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技术、新设备。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考试,提高专业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水平,同时提升专业技能。
3.2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实现双向对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需要理论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第二,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的衔接。在专业实训教学中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第三,公司的质量应该与企业相联系,如企业的历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四是学生和工人的作用,让学生在工人的角色上提前,并建立起自己的作用。企业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看到企业的学习和实践。
4就业问题
4.1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每个学校和专业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校企合作与工程结合将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锻炼的机会,能够学习知识、成长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适应S的转型。学校向企业,尽快实现“零距离”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作为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语用学的重要性。
4.2严格执行协议,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培训和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学校、学生、合作伙伴的作用必须签订协议,包括校企合作开发合作协议书、学校与学生协议书、学校、家长、大专院校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办学中应承担责任,明确约定,同时明确合作单位和学生在技能培训中的权利义务,其内容应妥善保管。还负责培训相关费用、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明文约定。上述协议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各方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各方履行义务。
5结语
工程管理这门学科作为一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在教学方式,就业模式方面是需要全新的教育机制的。而校企合作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这种方法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专门化轻系统综合性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实际能力和专业实践统一化,为社会培养新型有能力的才干。
参考文献
[1] 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 2008.
[2] 邱致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工业大学, 2012.
[3] 陈瑚,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 耿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大学, 2011.
[5] 祁海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 重要途径 [J].《实践索》,2010年第 07期.
关键词: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283-02
1998,教育部在修订后的本科目录中改变了原有的建筑管理工程和国际工程管理。近年来,工程管理的培训方向主要集中在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和国际项目管理等方面。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知识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工程领域应从事一天的全过程管理人才的管理,总之,就是培养了解技术、法规、经济、良好管理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工程管理人才。综合的人才培养在于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综合,所以才会有大学生实习这种培养,而校企合作更是大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找工作不再那么困难。
1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分析向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鬥。但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总体上存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该专业的教学侧重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学习,而对学生工程实践输力培养的训练落实不够。即便是教学计划有安排学生的实习,也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1.2目前,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职业中专毕业,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中,这些学生在学校的培养模式中,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平台都是小的,所以工作时才是有差异的。邪教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工程管理人才“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国家部署加快教育发展和高中发展实际需求的需要。
1.3工程管理不仅属于管理学科,也不是一门简单的工程学科,它是在1980年初由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和通信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好地进入了一个新兴的DI的边缘。科学地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知识,还应优先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经济理论来帮助解决工程管理PR的能力丧失。此外,新的技术革命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趋势,现代工程城市变得越来越流行、交叉和复杂。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只有系统能够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
2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明确的使命,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有效途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定位,谋求自身发展。为企业发展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其目的是让高校学生与企业岗位实现有机结合,使高校和企业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因此,教育人才的目标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
2.2对于工业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高质量”中的“精品”转型,互动了,只有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支持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校企核心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和目标的一致性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
3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的探索
3.1高校实践教学不完善导致该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入职后较难在短期内独立胜任工作。实践教学生产与管理實习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找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依托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资源。校企流通、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为学校师资建设轻松“文化在IFPA,专建结合”,即学校派教师去实践培训,合作企业参与生产锻炼,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技术、新设备。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考试,提高专业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水平,同时提升专业技能。
3.2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实现双向对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需要理论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第二,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的衔接。在专业实训教学中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第三,公司的质量应该与企业相联系,如企业的历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四是学生和工人的作用,让学生在工人的角色上提前,并建立起自己的作用。企业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看到企业的学习和实践。
4就业问题
4.1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每个学校和专业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校企合作与工程结合将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锻炼的机会,能够学习知识、成长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适应S的转型。学校向企业,尽快实现“零距离”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作为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语用学的重要性。
4.2严格执行协议,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培训和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学校、学生、合作伙伴的作用必须签订协议,包括校企合作开发合作协议书、学校与学生协议书、学校、家长、大专院校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办学中应承担责任,明确约定,同时明确合作单位和学生在技能培训中的权利义务,其内容应妥善保管。还负责培训相关费用、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明文约定。上述协议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各方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各方履行义务。
5结语
工程管理这门学科作为一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在教学方式,就业模式方面是需要全新的教育机制的。而校企合作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这种方法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专门化轻系统综合性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实际能力和专业实践统一化,为社会培养新型有能力的才干。
参考文献
[1] 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 2008.
[2] 邱致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工业大学, 2012.
[3] 陈瑚,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 耿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大学, 2011.
[5] 祁海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 重要途径 [J].《实践索》,2010年第 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