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纯语言教学以外,还需引入该语言所蕴涵文化背景的教学。只有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感知的基础上,英语教学才会真正有效。本文从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入手,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并提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
引言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的行为,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习惯。如今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然而在用其进行交流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如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这不仅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离开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全面正确地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教授该门语言,还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学家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文化学语言是无法掌握该语言精髓的。如今外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学会该语言基本的语法结构,并掌握必要的词汇,以便能用该语言阅读文献资料;二是为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思想。了解其民族的社会与文化。以促进交流与合作。这后一目的也是多数外语学习者的终极目的,即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基于以上两个目的,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习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差异的导人,把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说该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让学习者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该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该讲些什么。实际的交流过程就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交流畅通、有效地进行。
二、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弄清语法和句子结构、多做练习、背诵范文等。多数学生这么做了,却仍然觉得很多短语与句子晦涩难懂,甚至无法真正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尚不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那样去思考问题。其次,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接触的事物大不相同,从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在词汇、句子以及说话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给彼此的交流增添了难度。
假如有一天你坐在美国教室的窗前看书,当你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时,你把头伸到窗外去看,结果上面掉下的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你。之后你也许还会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你对英语文化背景有足够的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再如:有一个美国人对一个英语口语较好的中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qmte fluent.”而这个中国人却习惯地回答说:“Oh,no.My English is quitepoor.”他的回答使赞扬他的美国人困惑不解。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即使心里高兴,我们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中国人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回答对方的,却造成了对方的误解,致使双方的语言交流出现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语言方式深受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和了解这种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语言学好,才能起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中国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直接问“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不快,他们可能会想:
“Why do you ask methese question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语言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是我们了解相应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在恭维别人时可能会说“You lookgood,You have got such rosy cheeks,”而英美人听了却是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么说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通常英美人在恭维别人时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lost weight,”
在英汉习俗方面也有较多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动物的态度上。在汉语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因此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气壮如牛”等句子。而在英语中则有“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耕田种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地,因而有了区别。再如在中国“ 狗”通常用作贬义,如“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它善良、忠诚、有责任感,所以与狗相关的习语多含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his day”。
中英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说明某些词语、句子具体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英文原文的理解,避免日后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产生歧义。
三、解决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着重于英语语言本身,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须重视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了解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并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
1.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全方位地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英语。只 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不是中国式英语,才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
2.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知识融于教学之中
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除开设有关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如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具体情况下同一种语意拘不同表达方式,加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引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方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邀请旅居国外的人给学生讲在国外的见闻和经历以及开展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的交流中加以运用。
文化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完成,它需要勤思好学、持之以恒。学习者应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细致观察、分析和总结,教授者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或文化背景,使他们知道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其本身既存在着各自发展又有着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用重视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的观念来指导日常的英语教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哇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7.浅谈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张 巧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纯语言教学以外,还需引入该语言所蕴涵文化背景的教学。只有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感知的基础上,英语教学才会真正有效。本文从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入手,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并提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
引言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的行为,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习惯。如今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然而在用其进行交流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如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这不仅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离开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全面正确地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教授该门语言,还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学家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文化学语言是无法掌握该语言精髓的。如今外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学会该语言基本的语法结构,并掌握必要的词汇,以便能用该语言阅读文献资料;二是为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思想。了解其民族的社会与文化。以促进交流与合作。这后一目的也是多数外语学习者的终极目的,即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基于以上两个目的,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习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差异的导人,把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说该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让学习者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该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该讲些什么。实际的交流过程就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交流畅通、有效地进行。
二、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弄清语法和句子结构、多做练习、背诵范文等。多数学生这么做了,却仍然觉得很多短语与句子晦涩难懂,甚至无法真正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尚不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那样去思考问题。其次,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接触的事物大不相同,从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在词汇、句子以及说话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给彼此的交流增添了难度。
假如有一天你坐在美国教室的窗前看书,当你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时,你把头伸到窗外去看,结果上面掉下的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你。之后你也许还会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你对英语文化背景有足够的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再如:有一个美国人对一个英语口语较好的中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qmte fluent.”而这个中国人却习惯地回答说:“Oh,no.My English is quitepoor.”他的回答使赞扬他的美国人困惑不解。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即使心里高兴,我们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中国人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回答对方的,却造成了对方的误解,致使双方的语言交流出现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语言方式深受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和了解这种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语言学好,才能起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中国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直接问“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不快,他们可能会想:
“Why do you ask methese question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语言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是我们了解相应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在恭维别人时可能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 got such rosy cheeks,”而英美人听了却是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么说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通常英美人在恭维别人时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lost weight,”
在英汉习俗方面也有较多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动物的态度上。在汉语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因此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气壮如牛”等句子。而在英语中则有“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耕田种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地,因而有了区别。再如在中国“ 狗”通常用作贬义,如“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它善良、忠诚、有责任感,所以与狗相关的习语多含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his day”。
中英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说明某些词语、句子具体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英文原文的理解,避免日后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产生歧义。
三、解决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着重于英语语言本身,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须重视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了解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并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
1.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全方位地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英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不是中国式英语,才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
2.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知识融于教学之中
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除开设有关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如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具体情况下同一种语意拘不同表达方式,加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引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方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邀请旅居国外的人给学生讲在国外的见闻和经历以及开展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的交流中加以运用。
文化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完成,它需要勤思好学、持之以恒。学习者应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细致观察、分析和总结,教授者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或文化背景,使他们知道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其本身既存在着各自发展又有着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用重视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的观念来指导日常的英语教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哇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7.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
引言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的行为,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习惯。如今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然而在用其进行交流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如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这不仅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离开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全面正确地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教授该门语言,还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学家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文化学语言是无法掌握该语言精髓的。如今外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学会该语言基本的语法结构,并掌握必要的词汇,以便能用该语言阅读文献资料;二是为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思想。了解其民族的社会与文化。以促进交流与合作。这后一目的也是多数外语学习者的终极目的,即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基于以上两个目的,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习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差异的导人,把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说该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让学习者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该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该讲些什么。实际的交流过程就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交流畅通、有效地进行。
二、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弄清语法和句子结构、多做练习、背诵范文等。多数学生这么做了,却仍然觉得很多短语与句子晦涩难懂,甚至无法真正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尚不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那样去思考问题。其次,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接触的事物大不相同,从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在词汇、句子以及说话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给彼此的交流增添了难度。
假如有一天你坐在美国教室的窗前看书,当你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时,你把头伸到窗外去看,结果上面掉下的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你。之后你也许还会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你对英语文化背景有足够的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再如:有一个美国人对一个英语口语较好的中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qmte fluent.”而这个中国人却习惯地回答说:“Oh,no.My English is quitepoor.”他的回答使赞扬他的美国人困惑不解。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即使心里高兴,我们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中国人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回答对方的,却造成了对方的误解,致使双方的语言交流出现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语言方式深受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和了解这种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语言学好,才能起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中国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直接问“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不快,他们可能会想:
“Why do you ask methese question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语言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是我们了解相应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在恭维别人时可能会说“You lookgood,You have got such rosy cheeks,”而英美人听了却是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么说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通常英美人在恭维别人时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lost weight,”
在英汉习俗方面也有较多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动物的态度上。在汉语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因此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气壮如牛”等句子。而在英语中则有“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耕田种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地,因而有了区别。再如在中国“ 狗”通常用作贬义,如“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它善良、忠诚、有责任感,所以与狗相关的习语多含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his day”。
中英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说明某些词语、句子具体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英文原文的理解,避免日后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产生歧义。
三、解决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着重于英语语言本身,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须重视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了解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并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
1.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全方位地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英语。只 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不是中国式英语,才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
2.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知识融于教学之中
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除开设有关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如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具体情况下同一种语意拘不同表达方式,加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引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方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邀请旅居国外的人给学生讲在国外的见闻和经历以及开展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的交流中加以运用。
文化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完成,它需要勤思好学、持之以恒。学习者应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细致观察、分析和总结,教授者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或文化背景,使他们知道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其本身既存在着各自发展又有着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用重视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的观念来指导日常的英语教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哇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7.浅谈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张 巧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纯语言教学以外,还需引入该语言所蕴涵文化背景的教学。只有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感知的基础上,英语教学才会真正有效。本文从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入手,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并提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
引言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的行为,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习惯。如今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然而在用其进行交流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如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这不仅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离开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全面正确地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教授该门语言,还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学家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文化学语言是无法掌握该语言精髓的。如今外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学会该语言基本的语法结构,并掌握必要的词汇,以便能用该语言阅读文献资料;二是为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思想。了解其民族的社会与文化。以促进交流与合作。这后一目的也是多数外语学习者的终极目的,即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基于以上两个目的,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习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语言背后文化差异的导人,把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说该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让学习者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该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该讲些什么。实际的交流过程就是交际者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交流畅通、有效地进行。
二、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误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弄清语法和句子结构、多做练习、背诵范文等。多数学生这么做了,却仍然觉得很多短语与句子晦涩难懂,甚至无法真正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尚不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那样去思考问题。其次,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接触的事物大不相同,从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在词汇、句子以及说话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给彼此的交流增添了难度。
假如有一天你坐在美国教室的窗前看书,当你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时,你把头伸到窗外去看,结果上面掉下的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你。之后你也许还会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你对英语文化背景有足够的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再如:有一个美国人对一个英语口语较好的中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qmte fluent.”而这个中国人却习惯地回答说:“Oh,no.My English is quitepoor.”他的回答使赞扬他的美国人困惑不解。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即使心里高兴,我们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中国人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回答对方的,却造成了对方的误解,致使双方的语言交流出现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语言方式深受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和了解这种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语言学好,才能起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两个中国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直接问“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不快,他们可能会想:
“Why do you ask methese question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语言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是我们了解相应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在恭维别人时可能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 got such rosy cheeks,”而英美人听了却是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么说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通常英美人在恭维别人时会说:“You look good,You havelost weight,”
在英汉习俗方面也有较多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动物的态度上。在汉语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因此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气壮如牛”等句子。而在英语中则有“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耕田种地,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地,因而有了区别。再如在中国“ 狗”通常用作贬义,如“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它善良、忠诚、有责任感,所以与狗相关的习语多含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his day”。
中英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说明某些词语、句子具体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英文原文的理解,避免日后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产生歧义。
三、解决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着重于英语语言本身,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须重视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了解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并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
1.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全方位地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英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不是中国式英语,才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
2.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知识融于教学之中
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除开设有关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如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具体情况下同一种语意拘不同表达方式,加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引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方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邀请旅居国外的人给学生讲在国外的见闻和经历以及开展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的交流中加以运用。
文化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完成,它需要勤思好学、持之以恒。学习者应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细致观察、分析和总结,教授者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或文化背景,使他们知道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其本身既存在着各自发展又有着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用重视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的观念来指导日常的英语教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哇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