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觅故事里的小镇
故事赋予小镇灵魂,而小镇靠文化韵味“魅惑”游人。的确,在经风历雨的小镇中,一道古城墙、一把油纸伞、一条青苔小道,随便一点什么都能让你恍惚了时间……
去年年中,一档以特色小镇为题材的探索节目——《小镇故事》在江苏卫视播出,歌手李健化身“小镇推介入”,携5位来自各领域的学者,探访国内12座特色小镇,游山水,解历史,觅人文,展现独特角度的至美中国。节目中,往事里的家国情怀感动了无数观众,小镇也从文化挖掘中获得新生。
故事赋予小镇灵魂,而小镇靠文化韵味“魅惑”游人。的确,在经风历雨的小镇中,一道古城墙、一把油纸伞、一条青苔小道,随便一点什么都能让你恍惚了时间……
在北京的东北边就有这样一座小镇,古墙斑驳厚重,气息神秘悠远,能唤起内心最原始的悸动,那就是古北口镇。
古北口镇自古为北部地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更是战略上的咽喉要道,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关于古北口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乾隆元年,乾隆帝前去热河途中经过古北口,感叹于长城内外的美景,便问刘墉此地为何名。刘墉如实回答: “春秋时叫北口,北魏时叫出峡,唐时叫虎北口。”乾隆帝心想:我来来去去从此口过,怎能叫“虎北口”!于是派刘墉前去查找此地有什么古迹,终于在城南门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古关”二字,又在北门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北口”二字。乾隆帝便将此地改作“古北口”,流传至今。
漫步在古北口镇内,踩着凹凸不平的石砖路,眼前是灰黑色的房瓦和陈旧的门窗,仿佛每一粒空气分子中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不过更多人是冲着司马台长城而来,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3年),是在北朝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属明代“九镇”中蓟镇古北路所辖。古北口村就位于长城脚下,村北蟠龙山为古北口封口锁关的两大屏障之一,其上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建筑的精华所在。
如果你还想了解点其他的,大可不必为选择而费心思。七郎坟、杨令公庙、琉璃影壁、三眼井……一处有一处的故事,一处有一处的厚重。
从古北口镇来到万里长江,在长江南岸,拨开层层水雾,看到的是一座拥有1400余年的川南古镇——李庄。
走进李庄的幽深窄巷,错落有致的木阁楼,高大的门槛,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重现了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这个偏僻小镇虽然只有1.2万人口,但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濒临长江,舟楫多在此停留,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形成“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
不过很多人对李庄的认识却是从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开始的。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10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1940年秋,同济大学率先迁往,选了李庄镇上最好的位置:校本部设在禹王宫,工学院选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院在祖师殿,图书馆在紫云宫……于是这里便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当时的四大抗战基地之一。其时,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等云集李庄达6年之久。战火之中,小小的李庄用自己的青瓦木墙为学者名士们搭建起了一座避难所。当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儿女就住在李庄上坝村的张家大院,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于此。
在李庄闲逛,层层叠叠的木屋子搭起一个时空隧道,让人们恍然如同沉迷于上世紀宁静的小镇里,迷失在那些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中。此刻,一阵锣鼓声引得行人驻足在明代慧光寺前,镇上的民众正在举行舞龙表演,而寺内,一个精干的僧人正带领几个孩童习武,李庄小镇的生活惬意依旧!
看了古北口的兴衰起伏,听了李庄的文人韵事,是不是该喝点茶了?
那就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安溪湖头镇去看一看吧。
福建安溪湖头镇是“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闽南金三角,位于安溪县东北部,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泉州”之称,整体透着温润如玉又谦和的气息。湖头镇是铁观音的重要产区之一,这里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地貌以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为主,广布以红壤为主的酸性土壤,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铁观音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方被茶乡浸润的土地,自古重教兴学,文风蔚起,名人辈出。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自此步入官场,历经沉浮,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河患。湖头镇至此还保留着李光地故居——昌佑堂。此外,还有李光地祠堂贤良祠、李氏家庙等,这些历史古建筑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同时也让湖头镇古韵悠然。
于万亩茶园中,泡一杯铁观音,品着清香雅韵,回顾历史万千,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故事赋予小镇灵魂,而小镇靠文化韵味“魅惑”游人。的确,在经风历雨的小镇中,一道古城墙、一把油纸伞、一条青苔小道,随便一点什么都能让你恍惚了时间……
去年年中,一档以特色小镇为题材的探索节目——《小镇故事》在江苏卫视播出,歌手李健化身“小镇推介入”,携5位来自各领域的学者,探访国内12座特色小镇,游山水,解历史,觅人文,展现独特角度的至美中国。节目中,往事里的家国情怀感动了无数观众,小镇也从文化挖掘中获得新生。
故事赋予小镇灵魂,而小镇靠文化韵味“魅惑”游人。的确,在经风历雨的小镇中,一道古城墙、一把油纸伞、一条青苔小道,随便一点什么都能让你恍惚了时间……
在北京的东北边就有这样一座小镇,古墙斑驳厚重,气息神秘悠远,能唤起内心最原始的悸动,那就是古北口镇。
古北口镇自古为北部地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更是战略上的咽喉要道,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关于古北口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乾隆元年,乾隆帝前去热河途中经过古北口,感叹于长城内外的美景,便问刘墉此地为何名。刘墉如实回答: “春秋时叫北口,北魏时叫出峡,唐时叫虎北口。”乾隆帝心想:我来来去去从此口过,怎能叫“虎北口”!于是派刘墉前去查找此地有什么古迹,终于在城南门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古关”二字,又在北门门楣的城砖上找到“北口”二字。乾隆帝便将此地改作“古北口”,流传至今。
漫步在古北口镇内,踩着凹凸不平的石砖路,眼前是灰黑色的房瓦和陈旧的门窗,仿佛每一粒空气分子中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不过更多人是冲着司马台长城而来,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3年),是在北朝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属明代“九镇”中蓟镇古北路所辖。古北口村就位于长城脚下,村北蟠龙山为古北口封口锁关的两大屏障之一,其上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建筑的精华所在。
如果你还想了解点其他的,大可不必为选择而费心思。七郎坟、杨令公庙、琉璃影壁、三眼井……一处有一处的故事,一处有一处的厚重。
从古北口镇来到万里长江,在长江南岸,拨开层层水雾,看到的是一座拥有1400余年的川南古镇——李庄。
走进李庄的幽深窄巷,错落有致的木阁楼,高大的门槛,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重现了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这个偏僻小镇虽然只有1.2万人口,但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濒临长江,舟楫多在此停留,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形成“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
不过很多人对李庄的认识却是从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开始的。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10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1940年秋,同济大学率先迁往,选了李庄镇上最好的位置:校本部设在禹王宫,工学院选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院在祖师殿,图书馆在紫云宫……于是这里便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当时的四大抗战基地之一。其时,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等云集李庄达6年之久。战火之中,小小的李庄用自己的青瓦木墙为学者名士们搭建起了一座避难所。当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儿女就住在李庄上坝村的张家大院,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于此。
在李庄闲逛,层层叠叠的木屋子搭起一个时空隧道,让人们恍然如同沉迷于上世紀宁静的小镇里,迷失在那些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中。此刻,一阵锣鼓声引得行人驻足在明代慧光寺前,镇上的民众正在举行舞龙表演,而寺内,一个精干的僧人正带领几个孩童习武,李庄小镇的生活惬意依旧!
看了古北口的兴衰起伏,听了李庄的文人韵事,是不是该喝点茶了?
那就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安溪湖头镇去看一看吧。
福建安溪湖头镇是“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闽南金三角,位于安溪县东北部,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泉州”之称,整体透着温润如玉又谦和的气息。湖头镇是铁观音的重要产区之一,这里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地貌以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为主,广布以红壤为主的酸性土壤,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铁观音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方被茶乡浸润的土地,自古重教兴学,文风蔚起,名人辈出。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自此步入官场,历经沉浮,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河患。湖头镇至此还保留着李光地故居——昌佑堂。此外,还有李光地祠堂贤良祠、李氏家庙等,这些历史古建筑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同时也让湖头镇古韵悠然。
于万亩茶园中,泡一杯铁观音,品着清香雅韵,回顾历史万千,早已不知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