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客观地认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把经济援助、心理帮扶、就业帮助相结合,构建多元、立体、长效的援助体系,不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个人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对高校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更好地达到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目的,使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地追求自我、提升自我,维护心灵纯洁,消除道德贫困,根治人格异化,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
综观我国高等院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论和实践,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一种政策性的被动资助,这种资助更多地强调从经济帮助、物质救济等层面进行资助,往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重短期轻长期关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往往较“贫困”,不能真正的解决心理的危机渡过难关,更重要的是面对就业的现实困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得更加脆弱、单薄,以及无法应对,所以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加强人文关怀,从资助制度的设立、资助的对象以及资助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探讨“以人为本”,以社会、学校、银行、团体组织为主体,以相关资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资源的分配为保障等。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及其实质
一般来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界定,通常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费用及其他费用或者是支付困难的大学生。普通高校出现经济困难学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来自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由于区位因素家庭收入少,经济困难,来到城市尤其是相对富裕地区上学,学费、生活费用提高,支出增加,导致家庭无力负担,因而容易造成经济上的贫困。二是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由于失去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高额支出,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产生。三是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出现的困难家庭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四是由于家庭本身的原因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如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农村多子女家庭。
二、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意义
1.资助关系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资助政策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领会政策精神,落实政策,解决资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高校作为大学资助政策的执行方,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拓展高校资助管理者的新的思路,开拓新的方法,设计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3.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逐年增加,资助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比较繁琐,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可能整天投身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提高育人成效。
三、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措施
1.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主要是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奖、助、贷、免、减、补”为主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极大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高校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开展自助,同时还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寻求社会捐助。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有效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逐步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在减少银行的风险和顾虑的同时,提高学生诚信度,降低贷款违约率。
2.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
心理帮扶主要是高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要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经济困难学生应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他们求助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坚定他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干预、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态。
3.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助
就业帮助主要是国家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重视不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要创造机会并给予机会平等,国家在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助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政策性的调整,机制性的完善。国家不断规范各种措施,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校应当构筑强大的、快捷的、开放的信息平台。学校一方面应当完善招聘机制,吸引各种层次的单位进驻校园;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说服的力度,引导经济困难学生以积极而正确的心态去应聘,最终达到“双赢”。
总之,通过改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措施、合理架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加强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向公平的方向发展,缓解高校的矛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保证资助资源的公平、公正、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罗薇.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思考[D].2006年硕士论文.
[2]肖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2007年硕士论文.
[3]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年5月第3期.
[4]张利国,闫沙庆.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8期.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4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基于经济、心理、就业下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SZ14012)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
综观我国高等院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论和实践,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一种政策性的被动资助,这种资助更多地强调从经济帮助、物质救济等层面进行资助,往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重短期轻长期关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往往较“贫困”,不能真正的解决心理的危机渡过难关,更重要的是面对就业的现实困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得更加脆弱、单薄,以及无法应对,所以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加强人文关怀,从资助制度的设立、资助的对象以及资助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探讨“以人为本”,以社会、学校、银行、团体组织为主体,以相关资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资源的分配为保障等。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及其实质
一般来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界定,通常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费用及其他费用或者是支付困难的大学生。普通高校出现经济困难学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来自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由于区位因素家庭收入少,经济困难,来到城市尤其是相对富裕地区上学,学费、生活费用提高,支出增加,导致家庭无力负担,因而容易造成经济上的贫困。二是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由于失去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高额支出,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产生。三是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出现的困难家庭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四是由于家庭本身的原因也产生了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如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农村多子女家庭。
二、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意义
1.资助关系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资助政策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领会政策精神,落实政策,解决资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高校作为大学资助政策的执行方,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拓展高校资助管理者的新的思路,开拓新的方法,设计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3.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逐年增加,资助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比较繁琐,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可能整天投身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有利于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提高育人成效。
三、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的措施
1.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主要是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奖、助、贷、免、减、补”为主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极大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高校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开展自助,同时还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寻求社会捐助。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有效地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逐步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在减少银行的风险和顾虑的同时,提高学生诚信度,降低贷款违约率。
2.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
心理帮扶主要是高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要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经济困难学生应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他们求助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坚定他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干预、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态。
3.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助
就业帮助主要是国家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重视不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要创造机会并给予机会平等,国家在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助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政策性的调整,机制性的完善。国家不断规范各种措施,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校应当构筑强大的、快捷的、开放的信息平台。学校一方面应当完善招聘机制,吸引各种层次的单位进驻校园;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说服的力度,引导经济困难学生以积极而正确的心态去应聘,最终达到“双赢”。
总之,通过改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措施、合理架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加强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向公平的方向发展,缓解高校的矛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保证资助资源的公平、公正、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罗薇.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思考[D].2006年硕士论文.
[2]肖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2007年硕士论文.
[3]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年5月第3期.
[4]张利国,闫沙庆.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8期.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4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基于经济、心理、就业下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SZ14012)的研究成果。